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觉皮层环路及其偶联的视网膜血管网在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原(综述) 柏峰(审校)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2-577,共6页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由于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早期诊断对于延缓病情进展至关重要。视网膜和大脑具有共同的胚胎学起源,且在解剖结构和脉管系统方面也有诸多相似之处。AD患者在疾病早期就可能出现视觉...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由于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早期诊断对于延缓病情进展至关重要。视网膜和大脑具有共同的胚胎学起源,且在解剖结构和脉管系统方面也有诸多相似之处。AD患者在疾病早期就可能出现视觉皮层环路及其相关视网膜变化引发的视觉症状,因此近年来,视网膜血管网络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和精准干预中的作用备受关注。该文将综述AD患者在视觉皮层环路、视网膜血管网络等方面的变化及相关机制,探讨神经环路与视觉障碍的关联,并介绍视网膜领域的新型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环路 视觉皮层 视网膜血管 认知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眼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的活体测量 被引量:15
2
作者 马凯 王光璐 +3 位作者 张风 孟淑敏 卢宁 马彦 《眼科研究》 CSCD 2000年第4期350-353,共4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技术对正常眼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进行测定。方法对30只经眼科检查确认的正常眼按同一方法进行黄斑区图像采集,并使用随机软件对其神经上皮层厚度进行测量。将所得数据按距中心点距离和方...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技术对正常眼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进行测定。方法对30只经眼科检查确认的正常眼按同一方法进行黄斑区图像采集,并使用随机软件对其神经上皮层厚度进行测量。将所得数据按距中心点距离和方位进行分类统计计算和检验。结果显著性检验证明测量所得 1320个数据具有良好的可信性,且结果与以往类似报道相符。结论OCT能够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进行精确的量化测定,正常值测定的结果有助于对眼底疾病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OCT 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视网膜脱离时神经生长因子对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钱锦 孙晓东 +6 位作者 许薇琦 刘海洋 张皙 许迅 陆洪芬 陈荣家 路长林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30-634,共5页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实验性视网膜脱离(RD)后视网膜细胞凋亡相关基因c-fos、bcl-2、Fas-L与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20只大鼠右眼和左眼分别设为实验组(NGF组)和实验对照组(PBS组),另设立正常对照2只。通过在视网膜下注射透...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实验性视网膜脱离(RD)后视网膜细胞凋亡相关基因c-fos、bcl-2、Fas-L与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20只大鼠右眼和左眼分别设为实验组(NGF组)和实验对照组(PBS组),另设立正常对照2只。通过在视网膜下注射透明质酸钠的方法建立视网膜脱离(RD)动物模型后,右眼在玻璃体腔内注射NGF 5μg/次(1 g/L),每4 d注射1次,作为NGF组;左眼注射PBS作为实验对照组。两组在建立模型后1.5、3、6、12 h和1、2、4、8、16、32 d分别取眼球,采用免疫组化学法对视网膜细胞的bc l-2、Fas-L、caspase-3和c-fos进行标记。结果Fas-L、bc l-2、caspase-3和c-fos在实验各组均有表达,并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NGF组的各基因蛋白表达与PBS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GF组的c-fos蛋白表达与PBS组相比,表达高峰时间延迟,且表达量下降(P<0.05)。结论实验性RD后给予外源性NGF能促进bc l-2基因的表达,抑制c-fos基因和Fas-L的表达,影响caspase-3的激活和表达,从而抑制RD后视网膜细胞凋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 神经生长因子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脱离时神经生长因子对Mǖller细胞中间丝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孙晓东 张皙 +2 位作者 许迅 胡宏慧 陆洪芬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9-271,共3页
目的研究实验性视网膜脱离(RD)时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GF)对M櫣ller细胞功能的影响作用。方法29只SD大鼠建立RD模型,并分为NGF实验组、空白、单纯RD、正常对照共4组。在建立RD模型后观察1.5、3、6h,1/2、1、2、4、8、16、32d。NGF实验... 目的研究实验性视网膜脱离(RD)时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GF)对M櫣ller细胞功能的影响作用。方法29只SD大鼠建立RD模型,并分为NGF实验组、空白、单纯RD、正常对照共4组。在建立RD模型后观察1.5、3、6h,1/2、1、2、4、8、16、32d。NGF实验组在建立模型后每4d在玻璃体腔内注射NGF5μg/5μL/次,空白对照组注射空白载体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M櫣ller细胞的GFAP和vimentin进行标记。非参数统计方法分析。结果单纯RD组显示随脱离时间延长,二者在M櫣ller细胞的表达强度逐渐增强,分布范围变广。NGF实验组显示M櫣ller细胞内的二者表达强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外源性NGF能抑制RD后M櫣ller细胞过度表达GFAP和vimentin,防止M櫣ller细胞过度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 神经生长因子 MÜLLER细胞 中间丝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视网膜脱离后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 被引量:3
5
作者 孙晓东 张皙 +1 位作者 许迅 胡宏慧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42-542,共1页
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RD)术后视功能恢复不理想一直是眼科临床医师关注的重点.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是一类新发现的细胞因子,在神经损伤的保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的改善视功能的药物.... 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RD)术后视功能恢复不理想一直是眼科临床医师关注的重点.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是一类新发现的细胞因子,在神经损伤的保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的改善视功能的药物.本研究试通过对NGF及其受体TrkA 的研究,探讨NGF是否有可能用于RD以保护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 神经生长因子 表达 神经生长因子受体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对视网膜脱离视细胞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蒋永祥 郭希让 +1 位作者 鲍玉洲 黄爱国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 (NGF)对视网膜脱离 (RD)视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用健康青紫蓝兔 3 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GF治疗组和生理盐水 (NS)模型组 ,实验组右眼RD模型制作后 ,NGF治疗组每天结膜下注射NGF0 1mL( 1mg/mL) 2次 ...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 (NGF)对视网膜脱离 (RD)视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用健康青紫蓝兔 3 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GF治疗组和生理盐水 (NS)模型组 ,实验组右眼RD模型制作后 ,NGF治疗组每天结膜下注射NGF0 1mL( 1mg/mL) 2次 ;NS模型组每天结膜下注射NS 0 .1mL ,2次 ;实验动物于 3d、14d后处死 ,取眼球壁做光镜、电镜检查。结果 光镜、电镜检查NGF治疗组内外节损害较轻、视细胞数较多、外核层较厚、视网膜结构和层次排列较好。NGF治疗组视网膜外核层凋亡细胞计数少于NS模型组。视网膜脱离后 14d外核层厚度NGF治疗组厚于NS模型组 ;NGF治疗组视网膜外核层细胞计数多于NS模型组。结论 结膜下注射NGF对视网膜脱离后视细胞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视网膜脱离 视细胞 保护作用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脱离神经节细胞存活与IL-1β关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卢华 马志中 +1 位作者 刘敬 曹立群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6-289,共4页
目的探讨在视网膜脱离及复位状态下白介素1β(IL1β)对神经节细胞(RGC)的存活数的影响,检测白介素1受体拮抗物(IL1Ra)对RGC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用1%荧光金经上丘、外侧膝状体逆行标记,1.4%HealonGV鼻侧视网膜下注射。在逆标后10d,脱... 目的探讨在视网膜脱离及复位状态下白介素1β(IL1β)对神经节细胞(RGC)的存活数的影响,检测白介素1受体拮抗物(IL1Ra)对RGC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用1%荧光金经上丘、外侧膝状体逆行标记,1.4%HealonGV鼻侧视网膜下注射。在逆标后10d,脱离后的不同时间(或复位后的不同时间)行视网膜铺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行RGC计数。并对不同时间点的视网膜内的IL1β含量用放射免疫方法进行检测。结果视网膜脱离后2hRGC即有丢失,1d时达到高峰后缓慢下降。未脱离区亦有RGC的丢失。视网膜复位可以停止RGC的丢失。IL1β抗体、IL1Ra可以减少这种丢失。IL1β在脱离后第7d达到高峰后下降。结论视网膜脱离导致RGC的丢失。早期复位可使其丢失停止。IL1Ra对RGC有保护作用。IL1β是脱离状态下RGC丢失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节细胞 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复位 白介素-1Β 白介素-1受体拮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离视盘的视网膜有髓神经纤维伴视网膜脱离及劈裂一例
8
作者 蒋自培 胡赛静 +1 位作者 徐建国 方春庭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88-688,共1页
关键词 有髓神经纤维 视网膜脱离 视盘 国内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细胞机械损伤后的再生及与核因子-κB的关系
9
作者 周占宇 张蕾 +3 位作者 牛膺筠 刘夫玲 李光达 杨文毅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10期730-733,共4页
目的探讨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细胞机械损伤后的再生情况及与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的关系。方法将培养2 d后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细胞分为损伤组和对照组,损伤组用塑料滴头划伤细胞,对照组不划伤。比色法测定损伤后2 h、24 h... 目的探讨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细胞机械损伤后的再生情况及与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的关系。方法将培养2 d后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细胞分为损伤组和对照组,损伤组用塑料滴头划伤细胞,对照组不划伤。比色法测定损伤后2 h、24 h、72 h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释放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损伤前后NF-κB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在细胞内的分布情况。结果损伤组LDH释放率较相应对照组升高(P<0.05);损伤后时间越长,LDH细胞释放率越低(P<0.05)。损伤后2 h开始,刮伤边缘的扁平细胞增生进入裸区,呈现NF-κB阳性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染色加深,并可见有再生的小圆细胞突起在损伤区大量增生的扁平细胞表面及空白区域延伸,NF-κB染色阳性。结论机械损伤后,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细胞具有自我修复的趋向,而NF-κB的活化可能参与了这种修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因子-ΚB 机械损伤 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细胞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57小鼠出生后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细胞发育中的PCNA表达及其意义
10
作者 龚健杨 蔡人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3期179-183,共5页
目的 研究C5 7小鼠出生后视网膜的发育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及两者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标记PCNA的方法 ,对出生后第 1天到第 2 1天的C5 7小鼠视网膜神经层的细胞发育作连续性观察。结果 C5 7小鼠出生后 ,视... 目的 研究C5 7小鼠出生后视网膜的发育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及两者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标记PCNA的方法 ,对出生后第 1天到第 2 1天的C5 7小鼠视网膜神经层的细胞发育作连续性观察。结果 C5 7小鼠出生后 ,视网膜神经层仍然有一个发育过程。神经节细胞层在出生时已经形成 ,外丛状层在出生后第 6天才分化出来 ,而内、外核层细胞形态上接近成熟小鼠 ,分别在出生后第 10天、19天。PCNA显示在外成神经细胞层分化为内、外核层和外丛状层之前 ,和节细胞各有一次和增殖相关的阳性表达。 3个细胞层在形态学的分化基本完成后 ,又出现了一次结束时间是由外向内变化的阳性过程 (外核层 :第 11天至 15天 :内核层 :第 8天至 16天 ,神经节细胞层 :16天到 2 1天 ) ,这一次阳性表达过程可见到细胞形态向成年形态的转化。结论 C5 7小鼠出生后视网膜神经层的发育 ,分为细胞分化和细胞成熟两个阶段 ,分化阶段的细胞分化顺序可能是以细胞的空间位置决定的 ,成熟阶段的顺序可能是按神经传导的方向发展的 ,与细胞的功能相关 ,PCNA的表达和细胞的增殖、分化、成熟在时间、空间上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细胞核抗原 小鼠 视网膜 神经上皮层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视网膜脱离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及微血管的形态学观察
11
作者 谢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09-913,共5页
目的观察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RD)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及微血管的形态学变化,以探讨RD后视功能损伤机制。方法 36只青紫兰灰兔左眼经玻璃体内注入透明质酸酶(10U·mL-1)液化玻璃体,抽吸液化玻璃体并以此液流冲击视网膜造... 目的观察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RD)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及微血管的形态学变化,以探讨RD后视功能损伤机制。方法 36只青紫兰灰兔左眼经玻璃体内注入透明质酸酶(10U·mL-1)液化玻璃体,抽吸液化玻璃体并以此液流冲击视网膜造成RD模型,右眼作为对照组。根据RD后不同时间分组,分别为RD后6h组、1d组、3d组、7d组、14d组、28d组,每组6只兔,每组均于光镜及透射电镜下观察视网膜情况。结果光镜下观察,与对照组相比,RD后6h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略肿胀,胞浆着色浅,胞浆中部的Nissl小体消失,仅在细胞周边部有少量残余;1d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肿胀,神经纤维水肿加重;3d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胞周空隙增大,胞体缩小,胞核偏位;7d组大部分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萎缩、死亡,细胞核固缩;14d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量明显减少;28d组仅有极少量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存在,神经纤维层明显变薄萎缩。电镜下观察,与对照组相比,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线粒体RD后6h组即出现肿胀,嵴变短;14d组肿胀线粒体破裂,数量减少;28d组细胞固缩,难以找到线粒体;RD后视网膜微血管光镜下未见明显改变,但电镜下显示损伤明显。主要表现在基底膜逐渐肿胀、增厚,形态不规则;另外,血管内皮细胞、周细胞内出现空泡,线粒体肿胀、嵴变短甚至空泡样变。结论随着RD时间的延长,视网膜微血管基底膜逐渐增厚、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缺氧性损伤逐渐加重,可能是RD后视功能损伤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 神经节细胞 微血管 视功能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巩膜扣带术与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累及黄斑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后对黄斑结构改变及视力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崔丽 姜燕荣 +1 位作者 赵明威 黎晓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26-929,共4页
背景 视网膜脱离患者在成功完成视网膜复位手术后并不能很快恢复视力,其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 目的 比较累及黄斑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巩膜扣带术和玻璃体切割术后黄斑椭圆体区完整性、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下积液的发生率及留存时... 背景 视网膜脱离患者在成功完成视网膜复位手术后并不能很快恢复视力,其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 目的 比较累及黄斑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巩膜扣带术和玻璃体切割术后黄斑椭圆体区完整性、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下积液的发生率及留存时间,探讨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下积液存留对视力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确诊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66例66眼的病例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巩膜扣带术组和玻璃体切割术组,记录2个组患者病程、屈光状态、最佳矫正视力LogMAR、有无合并症等,观察黄斑区神经上皮下积液存留时间及黄斑椭圆体区完整性,计算2个组在术后1个月时黄斑区神经上皮下积液的发生率. 结果 术前巩膜扣带术组及玻璃体切割术组间年龄、性别、病程、屈光度及LogMAR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巩膜扣带术组视网膜下积液平均存留(96&#177;60)d,玻璃体切割术组为(21&#177;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66,P=0.000).术后1个月时,巩膜扣带术组黄斑区神经上皮下积液发生率为78.6%,大于玻璃体切割术组的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891,P=0.000),巩膜扣带术组黄斑区神经上皮下积液完全吸收患者与未完全吸收患者LogMAR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85,P=0.003);术后6个月时,巩膜扣带术组与玻璃体切割术组LogMAR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76,P--0.065),巩膜扣带术组黄斑区神经上皮下积液完全吸收患者与未完全吸收患者LogMAR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55,P=0.087).视网膜神经上皮下积液吸收后,2个组内黄斑椭圆体区连续患者与椭圆体区缺失患者LogMAR视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巩膜扣带术组:t=2.555,P=0.015;玻璃体切割术组:t=4.005,P=0.001). 结论 椭圆体区受损程度与视网膜脱离时间有关,而椭圆体区的完整性明显影响患者的视力预后.对于累及黄斑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玻璃体切割术后视网膜神经上皮下积液吸收较巩膜扣带术快;视网膜神经上皮下积液的存留延缓视力的恢复,手术方式对最终的视力恢复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巩膜扣带术 玻璃体切割术 视网膜神经上皮下积液 椭圆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兔视网膜脱离状态下玻璃体NGF水平及视网膜细胞动态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声桃 郭希让 +2 位作者 吴景兰 鲍玉洲 王永淑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70-574,共5页
目的 :研究视网膜脱离状态下玻璃体内源性神经生长因子 (NGF)水平及视网膜细胞的动态变化 ,为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健康青紫兰家兔制备视网膜脱离模型 ,模型制备后 8h ,1d ,4d ,7d ,14d以夹心酶免疫反应方法检测玻璃体... 目的 :研究视网膜脱离状态下玻璃体内源性神经生长因子 (NGF)水平及视网膜细胞的动态变化 ,为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健康青紫兰家兔制备视网膜脱离模型 ,模型制备后 8h ,1d ,4d ,7d ,14d以夹心酶免疫反应方法检测玻璃体NGF的水平 ,同时制备视网膜光镜、电镜标本 ,观察视网膜细胞的动态变化。统计学方法采用方差分析、秩和检验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①家兔正常玻璃体NGF的水平为 (16 48± 2 5 2 )ng/L。视网膜脱离后 8h玻璃体NGF水平已增加 ,1d后达正常水平的 12 6倍 ;脱离后第 4d为正常水平的 4倍 ;第 14d降至正常水平。②视网膜脱离后第 4~ 7d变性及凋亡视细胞数增加 ,与玻璃体NGF水平显著负相关。③视网膜脱离 7d后神经节细胞层的厚度与玻璃体NGF水平显著正相关。结论 :NGF对视网膜细胞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 神经生长因子 视网膜细胞 玻璃体N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脱离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解正高 陈放 +4 位作者 庄朝荣 王健 华欣 王虹 季河清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05-609,共5页
背景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多种视网膜疾病模型中视网膜神经元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EPO对视网膜脱离(RD)后光感受器细胞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尚不清楚。目的探讨内源性EPO对RD状态下光感受器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利用视网... 背景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多种视网膜疾病模型中视网膜神经元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EPO对视网膜脱离(RD)后光感受器细胞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尚不清楚。目的探讨内源性EPO对RD状态下光感受器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利用视网膜下腔注射质量分数1.4%透明质酸钠建立大鼠RD模型,按每组情况各组玻璃体腔内分别单次注射PBS或不同剂量的外源性可溶性EPO受体(EPOsR),采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正常对照组、RD组、RD+PBS组、RD+EPOsR2、20、200ng组。分别于造模后3d和14d用过量麻醉法处死大鼠并获得大鼠视网膜标本,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光感受器细胞的凋亡情况,并分别采用Westernblot和免疫荧光法检测视网膜中caspase-3的活性,RD造模后14d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并测量外核层(ONL)厚度。结果RD造模后3d,RD组ONL出现凋亡细胞核,玻璃体腔注射EPOsR组光感受器细胞凋亡进一步增加,随着玻璃体腔注射EPOsR的剂量增加,ONL凋亡细胞核有增加趋势。Western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结果均显示,各组视网膜caspase-3表达的条带灰度值分别为(0.15±0.04)、(0.49±0.03)、(0.50±0.07)、(0.63±O.03)、(0.69±0.04)、(0.83±0.04),各组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6.016,P=0.000),RD+EPOsR200ng组的caspase-3活性均强于其他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RD造模后14d,正常对照组、RD组、RD+PBS组、RD+EPOsR2、20、200ng组的ONL厚度分别为(47.39±3.39)、(33.96±3.54)、(31.83±5.21)、(31.40±2.63)、(24.99±2.06)、(19.30e3.71)μm,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733;P=0.000);EPOsR处理组ONL厚度明显薄于单纯RD组和RD+PB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D状态下,EPOsR通过剂量依赖的方式诱导视网膜细胞的凋亡和caspase-3活性增强,而缺氧状态下视网膜神经上皮的内源性EPO表达增强可通讨抑制casDase-3活性和抗凋亡作用发挥对光感受器细胞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可溶性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 视网膜脱离 光感受器细胞 神经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镜直视下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的临床观察——评《医学生物电子显微镜技术》
15
作者 王彬 李请明 +1 位作者 覃雪 曾丽芳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83-584,共2页
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的分离。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有一潜在间隙,视网膜下液为两层分离之后潴留的液体。视网膜脱离之后中心视力急剧下降,脱离之间眼球运动存在闪光,脱离范围以及脱离时间与患者眼压状态呈反... 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的分离。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有一潜在间隙,视网膜下液为两层分离之后潴留的液体。视网膜脱离之后中心视力急剧下降,脱离之间眼球运动存在闪光,脱离范围以及脱离时间与患者眼压状态呈反比。视网膜脱离分为原发性视网膜脱离以及继发性视网膜脱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视下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医学生物电子显微镜技术》 显微镜下 电子显微镜技术 神经上皮层 原发性视网膜脱离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远期视力与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沈鸿波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71-672,共2页
视网膜脱离是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之间发生的脱离,根据病因可分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和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其中RRD最为多见,其临床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解剖复... 视网膜脱离是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之间发生的脱离,根据病因可分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和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其中RRD最为多见,其临床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解剖复位率可达90%以上。但临床工作中发现,部分RRD患者术后即使达到了裂孔闭合及视网膜解剖复位,视力却无明显改善。目前普遍认为,影响RRD术后视力恢复的主要因素是累及黄斑区的RRD引起黄斑部结构的改变,而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对视力的影响因素尚未完全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黄斑中心凹下 脉络膜厚度 远期视力 患者 视网膜神经上皮层 相关性 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黄斑部视网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韩云飞 郭海科 张洪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47-449,共3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对老年人正常眼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进行测定并分析。方法:51例老年人(102眼),男37例74眼,女14例28眼,平均年龄69岁。应用stratus OCT快速黄斑扫描模式(fast macula...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对老年人正常眼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进行测定并分析。方法:51例老年人(102眼),男37例74眼,女14例28眼,平均年龄69岁。应用stratus OCT快速黄斑扫描模式(fast macular thickness)对其进行扫描,比较性别、眼别之间的厚度差异,分析年龄与厚度之间的关系。结果:除右眼内环鼻侧男性的厚度大于女性外(P<0.05),其余象限性别之间均无差异;右眼内环鼻侧、外环颞侧厚度大于左眼(P<0.05),其余各象限眼别之间均无差异;年龄与各象限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均无相关性。结论:在老年人,性别之间、眼别之间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是有差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视网膜神经上皮层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网膜下积液和干眼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吕英楠 秦廷玉 王文战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63-466,共4页
目的探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视网膜下积液(SRF)和干眼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2年9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CSC患者115例(115眼)。依据干眼的严重程度分为三组,干眼组(51例):泪液分泌试... 目的探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视网膜下积液(SRF)和干眼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2年9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CSC患者115例(115眼)。依据干眼的严重程度分为三组,干眼组(51例):泪液分泌试验(SⅠt)(无表面麻醉)为0~5 mm/5 min或泪膜破裂时间(BUT)为0~5 s,轻度干眼组(47例):SⅠt(无表面麻醉)>5 mm/5 min~10 mm/5 min或BUT>5~10 s,非干眼组(17例):SⅠt(无表面麻醉)>10 mm/5 min及BUT>10 s。利用OCT测量所有患者SRF高度及神经上皮层脱离宽度。分析各组患者性别比例、吸烟人数比例、睡眠不足比例、患者SRF高度及神经上皮层脱离宽度的差异。结果三组患者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5)。三组患者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干眼组与轻度干眼组患者性别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5),干眼组与非干眼组、轻度干眼组与非干眼组患者性别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干眼组、轻度干眼组、非干眼组患者的吸烟人数比例,睡眠不足比例依次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三组患者的吸烟人数比例、睡眠不足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干眼组、轻度干眼组、非干眼组患者的SRF高度依次降低,分别为(387.16±48.28)μm、(236.94±49.32)μm、(142.24±52.78)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干眼组、轻度干眼组、非干眼组患者的神经上皮层脱离宽度依次减小,分别为(3402.12±511.76)μm、(1601.28±394.11)μm、(574.06±209.49)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干眼组与轻度干眼组、干眼组与非干眼组、轻度干眼组与非干眼组患者SRF高度及神经上皮层脱离宽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CSC好发于中青年男性,患者往往伴有干眼;CSC患者的SRF与干眼的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干眼 视网膜下积液 神经上皮层脱离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伴发的神经上皮脱离 被引量:1
19
作者 林思勇 王少程 +1 位作者 郑伟 刘曼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35-737,共3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伴发的神经上皮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天津爱尔眼科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伴发的浆液性神经上皮脱离的患者共25例(31眼),行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3 mg,... 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伴发的神经上皮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天津爱尔眼科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伴发的浆液性神经上皮脱离的患者共25例(31眼),行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3 mg,对比注射前、注射后12周BCVA的变化,注射前、注射后4周、8周、12周眼压、黄斑区神经上皮脱离高度的变化以及神经上皮内水肿消退情况,并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结果注射前黄斑神经上皮隆起高度为(190.0±60.4)μm,注射后4周、8周、12周神经上皮隆起高度分别为(137.5±58.2)μm、(57.3±46.4)μm、(11.3±25.9)μm,与注射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24眼黄斑神经上皮脱离完全消退,占77.4%;26眼神经上皮内水肿消退,占83.9%。注射后12周BCVA由(0.65±0.28)LogMAR提高至(0.36±0.17)LogMA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注射前眼压为(14.3±2.6)mmHg(1 kPa=7.5 mmHg),注射后4周、8周、12周分别为(17.4±3.8)mmHg、(16.7±2.7)mmHg、(15.8±1.9)mmHg,注射后4周、8周高于注射前(均为P<0.05)。所有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可以显著减轻糖尿病性黄斑水肿伴发的神经上皮脱离,提高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神经上脱离 曲安奈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细胞保护作用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0
作者 蒋永祥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3-85,共3页
神经生长因子(NGF)因具有神经营养和促进轴突生长的双重效应,近年来已较多应用于神经科和眼科的基础和临床治疗研究。外节变性和视细胞凋亡是视网膜脱离术后视力不良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视网膜是神经系统的一部分,NGF或许可用... 神经生长因子(NGF)因具有神经营养和促进轴突生长的双重效应,近年来已较多应用于神经科和眼科的基础和临床治疗研究。外节变性和视细胞凋亡是视网膜脱离术后视力不良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视网膜是神经系统的一部分,NGF或许可用于视网膜脱离后视细胞凋亡的治疗。综述了NGF在神经系统和视网膜中的细胞保护作用、机制及应用方面的进展,为其进一步用于视网膜脱离后抗视细胞凋亡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细胞保护 视细胞 细胞凋亡 视网膜脱离 应用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