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性缺血对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梅 凌运兰 +3 位作者 刘杏 冯官光 易长贤 郑小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749-751,共3页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CT)探讨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CRAO)性缺血对黄斑区视网膜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 :用OCT对单眼CRAO 2 - 3d ,黄斑区视网膜血液循环未完全恢复的患者 14例 (14眼 )和 11例 (11眼 )对侧健眼进行经中心小凹的...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CT)探讨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CRAO)性缺血对黄斑区视网膜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 :用OCT对单眼CRAO 2 - 3d ,黄斑区视网膜血液循环未完全恢复的患者 14例 (14眼 )和 11例 (11眼 )对侧健眼进行经中心小凹的水平和垂直扫描 ,分别测量及计算中心小凹、中心凹及黄斑的平均视网膜神经上皮层 (RNL)厚度。结果 :正常眼中心小凹、中心凹及黄斑平均RNL厚度分别为 (16 9 91± 10 96 ) μm、(176 36± 11 74) μm、(2 5 6 45± 16 95 ) μm ;CRAO黄斑区RNL明显增厚 ,中心小凹、中心凹及黄斑平均RNL厚度分别为 (2 35 6 4± 47 0 2 ) μm、(2 41 84± 49 36 ) μm、(4 0 1 5 7± 5 4 5 3) μm ,与正常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P <0 0 1)。 结论 :CRAO性缺血明显地改变了黄斑区正常视网膜组织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 体层摄影术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性缺血 视网膜神经上皮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红花酸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上皮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4
2
作者 赵永吉 陆莹 游志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99-403,共5页
目的研究藏红花酸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上皮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选取30只腹腔注入STZ(60 mg·kg^-1)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糖尿病对照组、藏红花酸低剂量组(50 mg·kg^... 目的研究藏红花酸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上皮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选取30只腹腔注入STZ(60 mg·kg^-1)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糖尿病对照组、藏红花酸低剂量组(50 mg·kg^-1·d^-1,p.o.)、藏红花酸高剂量组(100 mg·kg^-1·d^-1,p.o.)。空白对照组及糖尿病组每天给予3 mL 0.5%CMC-Na。第8周末取各组大鼠眼球检测视网膜神经上皮caspase-3、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表达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视网膜神经上皮Bcl-2、TNF-α、Bax、PKC-βmRNA表达水平。结果caspase-3、TNF-α、PKC及Bax表达量DM组表达最高,DM+CRO组比DM组明显下降(P<0.05),Bcl-2表达量DM+CRO处理组较DM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藏红花酸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上皮具有保护作用,其可能机制是抑制TNF-α、Bax、caspase-3表达,提高Bcl-2的表达,并且藏红花酸可以减少视网膜神经上皮PKC蛋白和基因的表达,保护糖尿病大鼠视网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红花酸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神经上皮 CASPASE-3 TNF-α PKC-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条件培养液促进视网膜神经胶质细胞增生 被引量:4
3
作者 富名水 张皙 +2 位作者 张喜梅 王方 顾青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86-488,共3页
目的 观察体外培养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条件培养液对视网膜神经胶质细胞生长的影响。 方法 用不同稀释度的视网膜条件培养液培养视网膜神经胶质细胞,细胞计数法观察细胞数量的变化;MTT法测定对细胞增生活性(吸光度A值)的影响;流式细胞... 目的 观察体外培养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条件培养液对视网膜神经胶质细胞生长的影响。 方法 用不同稀释度的视网膜条件培养液培养视网膜神经胶质细胞,细胞计数法观察细胞数量的变化;MTT法测定对细胞增生活性(吸光度A值)的影响;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随着视网膜条件培养液稀释度的增加,视网膜胶质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加:稀释度为1:32时,细胞数为(40 854±427)/ml,稀释度为1:2时,细胞数为(59 360±491)/ml;吸光度A值升高(稀释度为1:16、1:8、1:2时,细胞增殖率分别为13.8%、32.9%、41.4%);进入S期的细胞明显增加(稀释度为1:32时,S期细胞数为30.72%,稀释度为1:32时,S期细胞数为56.50%),显示体外培养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条件培养液促进视网膜神经胶质细胞增生。结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条件培养液促进视网膜神经胶质细胞增生,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对于PVR等的产生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RPE RG 视网膜神经胶质细胞 条件培养液 细胞增生 流式细胞仪 细胞周期 MTT法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V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对大鼠慢性高眼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吕炳健 高晓唯 +2 位作者 王瑞夫 严宏 王百忍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27-431,共5页
目的探讨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对慢性高眼压条件下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作用。方法雌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高眼压+PEDF组(A组)、高眼压+去离子水组(B组)和假手术+PEDF组(C组),A组、B组模型的制作应用巩膜浅层静脉烧烙法建立... 目的探讨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对慢性高眼压条件下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作用。方法雌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高眼压+PEDF组(A组)、高眼压+去离子水组(B组)和假手术+PEDF组(C组),A组、B组模型的制作应用巩膜浅层静脉烧烙法建立慢性高眼压模型,C组仅剪开球结膜,不烧烙巩膜浅静脉。A组、C组在模型建立后即刻用10μL微量注射器于大鼠角膜缘后2mm处刺入玻璃体腔,抽出玻璃体2μL,再向玻璃体腔内注射0.05g/L重组大鼠PEDF2μL,B组同法注入等量的去离子水。在3d和14d后处死动物,摘除眼球,将视网膜组织行冰冻切片,用TUNEL法及Fluoro-Jade(FJ)荧光染色检测各组RGCs的凋亡和变性。结果术后3d、14d时A组和B组眼压均明显升高,与同时间点C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术后3d和14d间的眼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UNEL检测显示,A组、C组3d和14dRGCs的凋亡数目均明显少于同时间点B组(P<0.05),A组14d的凋亡细胞数明显少于3d(P<0.05)。FJ荧光染色结果显示,A组、C组3d和14d变性RGCs数均明显少于B组(P<0.05),A组14d的变性细胞数较3d时明显减少(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PEDF可减少慢性高眼压大鼠RGCs的凋亡和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高眼压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对过氧化氢诱导人胚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文生 姜德咏 +2 位作者 温俊 丁建光 吴荣瀚 《眼科新进展》 CAS 2002年第6期369-372,共4页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 (nerve growth factor,NGF)对体外培养的人胚胎视网膜色素上皮 (human fetal retinal pigm ent epithelium,h FRPE)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用传代培养的 h FRPE细胞 ,30 0、5 0 0 μmol· L- 1 过氧化氢 (...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 (nerve growth factor,NGF)对体外培养的人胚胎视网膜色素上皮 (human fetal retinal pigm ent epithelium,h FRPE)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用传代培养的 h FRPE细胞 ,30 0、5 0 0 μmol· L- 1 过氧化氢 (hydrogen peroxide,H2 O2 )建立诱导的 h FRPE细胞凋亡模型 ,并用吖啶橙 (acridine orange,AO)荧光染色计数和透射电镜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观察 NGF对凋亡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 用AO荧光染色及 TEM均观察到经 30 0、5 0 0μmol· L- 1 H2 O2 处理 6 5 h后的 h FRPE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 30 0μm ol· L- 1 H2 O2 作用 6 5 h后 h FRPE细胞凋亡指数为4 5 .6 2 %± 1.4 1%和 30 0μmol· L- 1 H2 O2 +40 0μg· L- 1 NGF作用 6 5 h后的 h FRPE细胞凋亡指数 2 2 .79%± 1.30 %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q=4 .84 4 5 ,P=0 .0 0 0 0 ) ;5 0 0μmol· L- 1H2 O2 作用 6 5 h后 h FRPE细胞凋亡指数为 6 6 .2 2 %± 1.86 %和 5 0 0 μm ol· L- 1 H2 O2 +40 0 μg· L- 1 NGF作用 6 5 h后的 h FRPE细胞凋亡指数 4 2 .5 6 %± 1.2 1%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的意义 (q=5 .114 2 ,P=0 .0 0 0 0 )。结论  NGF能拮抗 H2 O2 诱导的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视网膜色素上皮 细胞凋亡 过氧化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对氧诱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及Bcl-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王亚娜 高莎 沈玺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01-505,共5页
目的探讨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对氧诱导缺血性视网膜病变(oxygen-induced ischemic retinopathy,OIR)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RGC)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7 d... 目的探讨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对氧诱导缺血性视网膜病变(oxygen-induced ischemic retinopathy,OIR)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RGC)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7 d龄C57BL/6J小鼠1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OIR模型组、PBS治疗对照组和PEDF药物治疗组。选择右眼为实验眼,将除正常对照组外的所有小鼠建立OIR模型。PEDF药物治疗组分别于小鼠12 d龄和14 d龄给予两次玻璃体内注射PEDF(2μg·μL-1)各1μL,PBS治疗对照组玻璃体内注射等量的PBS(10 mmol·L-1,pH 7.4)。于17 d龄处死小鼠,各组随机抽取5只,摘除右眼球,采用TUNEL法检测视网膜细胞凋亡情况以及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Bcl-2蛋白在小鼠视网膜中的表达情况;其余小鼠过量麻醉处死后取出视网膜,采用Western blot检测Bcl-2蛋白以及Real-time RT-PCR检测bcl-2 mRNA的表达。结果视网膜细胞的凋亡主要在RGC层,OIR模型组小鼠RGC层细胞凋亡率为(55.044±14.538)%,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3.317±1.6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BS治疗对照组细胞凋亡率为(55.852±4.490)%,明显高于PEDF药物治疗组的(5.897±2.0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对照组与PEDF药物治疗组细胞凋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显示,OIR模型组与PBS治疗对照组Bcl-2蛋白阳性染色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PEDF药物治疗组阳性染色较PBS治疗对照组增多。Western blot以及RT-PCR结果显示,OIR模型组Bcl-2蛋白和mRNA的表达量显著下降,分别为0.386 9±0.071 3和0.694 2±0.235 2,与正常对照组的0.778 7±0.097 4和1.000 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EDF药物治疗组Bcl-2蛋白和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0.610 1±0.109 5和0.818 3±0.308 0,与PBS治疗对照组的0.284 8±0.153 6和0.481 0±0.100 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EDF药物治疗组Bcl-2蛋白和mRNA的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OIR可引起视网膜细胞凋亡,尤其RGC的凋亡;PEDF可抑制凋亡并诱导视网膜Bcl-2表达上调,提示Bcl-2表达水平上调可能是PEDF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诱导缺血性视网膜病变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Bcl-2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神经视网膜恶性髓上皮瘤1例 被引量:2
7
作者 吴凯彦 高冰 +1 位作者 任力濛 郝远瑞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48-549,共2页
关键词 神经视网膜恶性髓上皮 病理学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切削脉络膜制作视网膜神经上皮-色素上皮联合移植片
8
作者 陈少军 阴正勤 +2 位作者 汪辉 任茜 罗启惠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243-245,I0001,共4页
目的:应用193 nm准分子激光切削脉络膜获得视网膜神经上皮-色素上皮联合移植片。方法:将胚胎21-24 d胎兔眼球冰浴下去除巩膜、前节和玻璃体,环钻制成视网膜神经上皮-色素上皮-脉络膜复合体。将复合体脉络膜面向上,平铺于7 mm圆形明胶... 目的:应用193 nm准分子激光切削脉络膜获得视网膜神经上皮-色素上皮联合移植片。方法:将胚胎21-24 d胎兔眼球冰浴下去除巩膜、前节和玻璃体,环钻制成视网膜神经上皮-色素上皮-脉络膜复合体。将复合体脉络膜面向上,平铺于7 mm圆形明胶片上,置于底衬白色的培养皿中。采用193 nm准分子激光治疗性切削术(PTK)模式发射,切削区域直径为6.5mm,能量范围80-130脉冲(pu lses),以肉眼下切削区域可透见映衬其下的白色为宜。将切削后的标本浸泡于4%多聚甲醛中固定2-3 d,石蜡包埋、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结果:取材近后极部的标本见130脉冲切削脉络膜至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基底处,残留薄层脉络膜,并见正常复合体的移行带;而80脉冲切削则残留较多脉络膜组织;取材近周边部或赤道部标本,用50-80脉冲切削可去除脉络膜组织。结论:准分子激光切削脉络膜可获得较好的视网膜神经-上皮色素上皮联合移植片,避免了用酶消化对视网膜神经上皮的破坏。本实验胎兔眼取材近后极部激光切削以〈140脉冲为宜,取材近周边部或赤道部标本以50-80脉冲为宜。对不同的供者组织和取材部位,需摸索采用不同的切削点数而获得相同的切削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 脉络膜微切削 兔胚胎 视网膜神经上皮-色素上皮联合移植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神经上皮移植的实验研究
9
作者 王伟 董晓光 +3 位作者 谢立信 姜忠良 纪惠谦 王晶 《眼科研究》 CSCD 2000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 对视网膜神经上皮移植后移植物的成活及发育情况进行初步观察。方法 采用内路注射移植方法建立动物模型,行27眼移植手术。术后定期眼底检查,组织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 21眼移植成功,组织学检查可见移植后移植物可以成... 目的 对视网膜神经上皮移植后移植物的成活及发育情况进行初步观察。方法 采用内路注射移植方法建立动物模型,行27眼移植手术。术后定期眼底检查,组织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 21眼移植成功,组织学检查可见移植后移植物可以成活,部分细胞呈花环状生长,可继续发育分层,未见明显的炎细胞浸润及免疫排斥现象。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可见移植物S抗原染色阳性。结论 视网膜神经上皮移植术后移植物可以成活并继续发育,无明显的炎性反应及免疫排斥现象。移植物可发育出光传导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 神经上皮移植 S-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对人胚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生长及其DNA合成的影响
10
作者 李文生 姜德咏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88-390,共3页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 (NGF)对体外培养的人胚胎视网膜色素上皮 (RPE)细胞的促增殖作用及DNA合成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MTT法测定加入NGF 10 0、2 0 0、30 0 μg/L 48h后人RPE细胞数量的改变和核酸蛋白分析仪测定加入NGF 5 0、10 0、2 ...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 (NGF)对体外培养的人胚胎视网膜色素上皮 (RPE)细胞的促增殖作用及DNA合成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MTT法测定加入NGF 10 0、2 0 0、30 0 μg/L 48h后人RPE细胞数量的改变和核酸蛋白分析仪测定加入NGF 5 0、10 0、2 0 0、30 0、40 0 μg/L 48h后人RPE细胞DNA质量浓度的变化。 结果  10 0、2 0 0、30 0 μg/LNGF作用 48h后其细胞增殖的A值分别为 ( 0 2 137± 0 0 2 33)、( 0 2 188± 0 0 181)、( 0 2 32 2± 0 0 16 4) ,与对照组 ( 0 1897± 0 0 15 2 )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q test ,P <0 0 5 ) ;10 0、2 0 0、30 0、40 0 μg/LNGF作用 48h后其细胞DNA质量浓度分别为 ( 981 2 2 0 4± 12 3 5 35 7)、( 1375 8484± 2 44 4 718)、( 16 5 8 70 71± 176 9381)、( 2 35 3 0 86 3± 6 0 9 90 6 4) μg/ml ,与对照组 ( 6 6 6 8188± 14 1 330 2 ) μg/ml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q test,P <0 0 5 )。结论 NGF可促进人RPE细胞增殖及促进细胞DNA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合成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神经生长因子 NGF RPE 细胞增殖 视网膜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胚胎视网膜神经上皮移植于兔视网膜的初步实验研究
11
作者 赵春阳 《眼科新进展》 CAS 2000年第5期319-321,共3页
目的 探讨人胚胎视网膜神经上皮移植于兔视网膜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将人胚胎 (2 .5~ 3.5 mo)片状视网膜神经上皮移植于新西兰白兔视网膜脉络膜缺损区 (后段外路移植法 ) ,共 6例 ,2 0 g· L- 1 环胞素 A及 1g· L- 1 地塞米... 目的 探讨人胚胎视网膜神经上皮移植于兔视网膜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将人胚胎 (2 .5~ 3.5 mo)片状视网膜神经上皮移植于新西兰白兔视网膜脉络膜缺损区 (后段外路移植法 ) ,共 6例 ,2 0 g· L- 1 环胞素 A及 1g· L- 1 地塞米松滴眼 ,术后 3mo电镜观察。结果 术后 3m o植片成活 5例 ,可见视锥、视杆细胞 ,较少的神经节细胞和较多的无长突细胞、米勒细胞生长。未发现参与排斥反应的细胞 ,但感光细胞发育欠成熟 ,细胞间突触联结不明显 ,未见内界膜和神经纤维层。结论 人胚胎视网膜神经上皮实验性移植成活率较高 ,神经上皮分化但细胞发育欠成熟 ;2 0 g· L- 1 环胞素 A及 1g· L-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移植 胚胎 视网膜神经上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与角膜上皮基底神经丛涡状区改变的关系 被引量:7
12
作者 于花 苗英彬 +4 位作者 赵少贞 杨纪忠 郑晓汾 韩玉萍 赵炬伟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67-772,共6页
目的通过对比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涡状区角膜上皮基底神经丛(sub-basal nerve plexus,SNP)的差别,探讨DR分期与糖尿病角膜神经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山西省眼科医院的2型糖尿... 目的通过对比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涡状区角膜上皮基底神经丛(sub-basal nerve plexus,SNP)的差别,探讨DR分期与糖尿病角膜神经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山西省眼科医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66例66眼,年龄50~65岁,均以右眼为受检眼。按照DR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和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并纳入年龄与性别匹配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20例20眼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接受角膜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检查,观察涡状区SNP的形态,并测量神经纤维长度(NFL)。采用以病程为协变量的协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NFL值差异;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NFL值与DR分期的相关性。结果所有受检眼均可查见涡状区。对照组神经纤维粗细均匀、分布密集,走行规则,且多数受检眼涡状结构完整;各不同分期DR组神经纤维普遍变细、密度下降,走行迂曲,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涡状结构缺失。NDR组和NPDR组主要表现为涡状中心缺失;PDR组除涡状中心缺失外,部分受检眼还合并下方及颞侧的结构缺失。对照组、NDR组、NPDR组和PDR组NFL值分别为(21.08±4.74)、(16.47±6.35)、(14.95±3.90)和(11.61±3.24)mm/mm2,总体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0.541,P<0.001)。对照组NFL值均明显高于各不同DR分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NFL值与DR分期呈负相关(rs=-0.356,P=0.003)。结论糖尿病SNP损伤早于DR出现,且随着DR发展过程而逐渐进展;DR各分期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结构缺失,且缺失首先从涡状中心开始,逐渐向下方和颞侧发展。临床在治疗糖尿病患者眼底病的同时应当兼顾眼表的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角膜上皮基底神经 涡状区 糖尿病神经损伤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上皮基底神经丛结构拼图法对全视网膜光凝后糖尿病患者角膜神经损伤的评估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淑兰 赵少贞 +6 位作者 王效武 杨纪忠 郑晓汾 韩玉萍 赵炬伟 侯广平 于花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68-974,共7页
目的采用结构拼图观察糖尿病患者全视网膜光凝(PRP)前后角膜上皮基底神经丛(SNP)的变化,探讨PRP对SNP的损伤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于2019年4—11月纳入拟在山西省眼科医院行PRP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双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目的采用结构拼图观察糖尿病患者全视网膜光凝(PRP)前后角膜上皮基底神经丛(SNP)的变化,探讨PRP对SNP的损伤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于2019年4—11月纳入拟在山西省眼科医院行PRP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双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Ⅳ期的患者57例114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水平-垂直激光组和垂直-水平激光组。其中水平-垂直激光组29例29眼,光凝顺序为颞侧-鼻侧-下方-上方;垂直-水平激光组28例28眼,光凝顺序为下方-上方-颞侧-鼻侧。选择病情较重的眼为治疗眼,对侧眼为对照眼,分别于PRP治疗前、每次光凝后1周和PRP完成后1个月采用角膜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CCM)采集SNP涡状结构及其周围2~3 mm区域的图像,采用Photoshop CC 2017图像处理软件合成拼图,于Neuron J图像分析软件中测量涡状区神经纤维长度(NFL);于每次光凝后采用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调查患者激光术后治疗眼疼痛情况;比较患者不同眼别及不同光凝顺序组间不同观察时间点SNP的NFL变化。结果治疗眼PRP后有11眼出现不同程度SNP神经结构缺失的神经损伤表现,对照眼SNP神经纤维未观察到明显变化。不同观察时间点治疗眼与对照眼NFL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眼别)=2.020,P=0.039;F_(时间)=4.062,P=0.001)。水平-垂直激光组在第1次光凝后和第2次光凝后出现光凝侧SNP结构缺失;垂直-水平激光组在第3次光凝后和第4次光凝后出现光凝侧SNP结构缺失。2个组间治疗眼NFL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_(分组)=0.099,P=0.754),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NFL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时间)=5.231,P<0.001)。PRP后治疗眼出现疼痛者9例,其中7例疼痛发生于第1次光凝后。结论DR患者PRP后可出现SNP损伤,水平径线光凝时容易导致光凝侧的SNP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角膜 神经损伤 视网膜光凝 角膜上皮基底神经 涡状结构 结构拼图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巩膜扣带术与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累及黄斑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后对黄斑结构改变及视力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崔丽 姜燕荣 +1 位作者 赵明威 黎晓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26-929,共4页
背景 视网膜脱离患者在成功完成视网膜复位手术后并不能很快恢复视力,其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 目的 比较累及黄斑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巩膜扣带术和玻璃体切割术后黄斑椭圆体区完整性、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下积液的发生率及留存时... 背景 视网膜脱离患者在成功完成视网膜复位手术后并不能很快恢复视力,其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 目的 比较累及黄斑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巩膜扣带术和玻璃体切割术后黄斑椭圆体区完整性、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下积液的发生率及留存时间,探讨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下积液存留对视力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确诊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66例66眼的病例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巩膜扣带术组和玻璃体切割术组,记录2个组患者病程、屈光状态、最佳矫正视力LogMAR、有无合并症等,观察黄斑区神经上皮下积液存留时间及黄斑椭圆体区完整性,计算2个组在术后1个月时黄斑区神经上皮下积液的发生率. 结果 术前巩膜扣带术组及玻璃体切割术组间年龄、性别、病程、屈光度及LogMAR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巩膜扣带术组视网膜下积液平均存留(96&#177;60)d,玻璃体切割术组为(21&#177;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66,P=0.000).术后1个月时,巩膜扣带术组黄斑区神经上皮下积液发生率为78.6%,大于玻璃体切割术组的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891,P=0.000),巩膜扣带术组黄斑区神经上皮下积液完全吸收患者与未完全吸收患者LogMAR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85,P=0.003);术后6个月时,巩膜扣带术组与玻璃体切割术组LogMAR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76,P--0.065),巩膜扣带术组黄斑区神经上皮下积液完全吸收患者与未完全吸收患者LogMAR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55,P=0.087).视网膜神经上皮下积液吸收后,2个组内黄斑椭圆体区连续患者与椭圆体区缺失患者LogMAR视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巩膜扣带术组:t=2.555,P=0.015;玻璃体切割术组:t=4.005,P=0.001). 结论 椭圆体区受损程度与视网膜脱离时间有关,而椭圆体区的完整性明显影响患者的视力预后.对于累及黄斑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玻璃体切割术后视网膜神经上皮下积液吸收较巩膜扣带术快;视网膜神经上皮下积液的存留延缓视力的恢复,手术方式对最终的视力恢复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巩膜扣带术 玻璃体切割术 视网膜神经上皮下积液 椭圆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色素上皮与近视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姜倩 蒋文君 +1 位作者 徐福如 毕宏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85-989,共5页
近视是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常伴发视网膜脱离、近视性黄斑病变等并发症。体外和体内研究均表明,近视发生过程中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组织形态学和离子稳态发生变化,且视网膜色素上皮分泌的多巴胺、乙酰... 近视是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常伴发视网膜脱离、近视性黄斑病变等并发症。体外和体内研究均表明,近视发生过程中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组织形态学和离子稳态发生变化,且视网膜色素上皮分泌的多巴胺、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和转化生长因子-β、肝细胞生长因子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等多种生长因子与近视发展进程密切相关,参与眼轴延长和近视性巩膜基质重塑。本文就近视视网膜色素上皮形态学改变及神经递质和生长因子在近视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为理解近视发展的分子机制及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上皮 神经递质 生长因子 视黄酸 近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MS2在人眼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季 徐海峰 董晓光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39-340,共2页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一种累及黄斑部神经视网膜、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 tepithelium,RPE)层及脉络膜并导致视力进行性损害的严重眼病,是老年人致盲的主要原因,在中国的发病...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一种累及黄斑部神经视网膜、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 tepithelium,RPE)层及脉络膜并导致视力进行性损害的严重眼病,是老年人致盲的主要原因,在中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人眼 神经视网膜 进行性损害 黄斑部 脉络膜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络膜骨瘤合并视网膜下积液诊疗一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阿利 秦秀虹 +1 位作者 陶媛 马翔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94-395,共2页
患者,女,21岁,以左眼视力下降2个月并加重1周于2017年9月13日至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既往体健。入院查体:视力右眼0.5(-0.50 DS+0.75 DC×100°=1.0),左眼0.06(-2.00 DS=0.4)。眼压右眼16 mmHg(1 mmHg=0.133 kPa),左... 患者,女,21岁,以左眼视力下降2个月并加重1周于2017年9月13日至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既往体健。入院查体:视力右眼0.5(-0.50 DS+0.75 DC×100°=1.0),左眼0.06(-2.00 DS=0.4)。眼压右眼16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5 mmHg。右眼眼前节及眼底未见异常。左眼视盘边界清晰,上方可见一约8 PD边界清楚的黄白色病灶,视网膜动静脉走形及管径大致正常,黄斑中心凹反光消失(图1A)。B型超声检查可见左眼视盘区轻度隆起的高反射灶(图1B)。光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示左眼视盘上方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层及脉络膜层不均匀增厚隆起,结构不清,视盘上方及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下积液(图1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上皮 黄斑中心凹反光 左眼视力 视网膜下积液 B型超声检查 眼前节 黄斑区视网膜 脉络膜骨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网膜下积液和干眼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吕英楠 秦廷玉 王文战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63-466,共4页
目的探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视网膜下积液(SRF)和干眼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2年9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CSC患者115例(115眼)。依据干眼的严重程度分为三组,干眼组(51例):泪液分泌试... 目的探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视网膜下积液(SRF)和干眼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2年9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CSC患者115例(115眼)。依据干眼的严重程度分为三组,干眼组(51例):泪液分泌试验(SⅠt)(无表面麻醉)为0~5 mm/5 min或泪膜破裂时间(BUT)为0~5 s,轻度干眼组(47例):SⅠt(无表面麻醉)>5 mm/5 min~10 mm/5 min或BUT>5~10 s,非干眼组(17例):SⅠt(无表面麻醉)>10 mm/5 min及BUT>10 s。利用OCT测量所有患者SRF高度及神经上皮层脱离宽度。分析各组患者性别比例、吸烟人数比例、睡眠不足比例、患者SRF高度及神经上皮层脱离宽度的差异。结果三组患者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5)。三组患者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干眼组与轻度干眼组患者性别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5),干眼组与非干眼组、轻度干眼组与非干眼组患者性别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干眼组、轻度干眼组、非干眼组患者的吸烟人数比例,睡眠不足比例依次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三组患者的吸烟人数比例、睡眠不足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干眼组、轻度干眼组、非干眼组患者的SRF高度依次降低,分别为(387.16±48.28)μm、(236.94±49.32)μm、(142.24±52.78)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干眼组、轻度干眼组、非干眼组患者的神经上皮层脱离宽度依次减小,分别为(3402.12±511.76)μm、(1601.28±394.11)μm、(574.06±209.49)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干眼组与轻度干眼组、干眼组与非干眼组、轻度干眼组与非干眼组患者SRF高度及神经上皮层脱离宽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CSC好发于中青年男性,患者往往伴有干眼;CSC患者的SRF与干眼的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干眼 视网膜下积液 神经上皮层脱离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光诱导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庄宏 张荣 +2 位作者 舒秦蒙 章淑杰 徐格致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63-869,共7页
目的体外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对光诱导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培养扩增人UCMSCs,对UCMSCs的免疫表型进行流式检测鉴定。原代分离培养人眼RPE细胞,制备蓝光损伤的RPE细胞模型。利用Transwell小室建... 目的体外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对光诱导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培养扩增人UCMSCs,对UCMSCs的免疫表型进行流式检测鉴定。原代分离培养人眼RPE细胞,制备蓝光损伤的RPE细胞模型。利用Transwell小室建立光损伤RPE细胞与UCMSCs的非接触共培养体系。RPE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UCMSCs共培养组。正常对照组不予处理,模型对照组采用蓝光照射诱导RPE细胞损伤,UCMSCs共培养组为光损伤RPE细胞+UCMSCs共培养。光损伤RPE细胞与UCMSCs共培养后24 h和48 h,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各组RPE细胞增生活力;共培养48 h,收集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定量检测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质量浓度,并进行RPE细胞吞噬感光细胞外节段膜盘(POS)试验。结果UCMSCs形态呈梭形,细胞表面抗原CD29、CD44、CD90和CD105呈阳性表达,同时细胞表面抗原CD34和CD45呈阴性表达。RPE细胞呈多边形,阳性表达特异性标志物RPE65蛋白。各组共培养后不同时间点RPE细胞增生能力(A值)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组别=132.388,P=0.000;F时间=231.440,P=0.000),其中培养后24 h、48 h,模型对照组和UCMSCs共培养组的细胞A值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UCMSCs共培养组细胞在相应时间点的细胞A值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RPE细胞POS吞噬试验的量化计算结果显示,3个组RPE细胞平均吞噬POS颗粒数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087,P=0.000),其中模型对照组RPE细胞平均吞噬POS颗粒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UCMSCs共培养组RPE细胞平均吞噬POS颗粒数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UCMSCs共培养组RPE细胞上清液中PEDF质量浓度分别为(18.8±1.9)、(10.0±1.7)和(20.2±6.0)ng/ml,bFGF质量浓度分别为(25.2±1.5)、(26.3±3.6)和(61.9±14.3)pg/ml,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654,P=0.008;F=23.698,P=0.000)。模型对照组PEDF质量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UCMSCs共培养组PEDF质量浓度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UCMSCs共培养组bFGF质量浓度较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与UCMSCs非接触共培养可以改善光损伤RPE细胞的增生能力和吞噬功能,促进RPE细胞分泌PEDF。UCMSCs可能通过旁分泌的方式分泌bFGF,减轻RPE细胞的光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光损伤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神经营养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77nm微脉冲黄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疗效 被引量:6
20
作者 修方伟 匡淑玲 刘兆荣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86-687,共2页
微脉冲激光是一种阈下光凝技术,它能选择性地作用于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避免损伤视网膜神经层,在产生治疗作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视功能,对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微脉冲激光是一种阈下光凝技术,它能选择性地作用于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避免损伤视网膜神经层,在产生治疗作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视功能,对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等黄斑部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本研究采用577nm微脉冲纯黄激光眼底光凝治疗CSC患者,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激光治疗 微脉冲 疗效 视网膜色素上皮 光凝治疗 视网膜神经 黄斑部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