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曲安奈德溶媒视网膜毒性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倩 刘武 +2 位作者 王景昭 杨琳 莫宾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31-834,共4页
目的探讨两种商用曲安奈德(TA)溶媒的视网膜毒性及其与剂量的关系。方法用梯度离心法从两种TA注射液提取高纯度溶媒A、溶媒B。36只新西兰白兔右眼玻璃体内分别注入0.1mL和0.2mL溶媒A、溶媒B及平衡盐溶液。术前、术后定时行眼前节、检眼... 目的探讨两种商用曲安奈德(TA)溶媒的视网膜毒性及其与剂量的关系。方法用梯度离心法从两种TA注射液提取高纯度溶媒A、溶媒B。36只新西兰白兔右眼玻璃体内分别注入0.1mL和0.2mL溶媒A、溶媒B及平衡盐溶液。术前、术后定时行眼前节、检眼镜检查及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观察血管病变;光镜、透射电镜观察视网膜结构。结果眼底和FFA检查显示溶媒B引起视网膜血管损害和有髓神经纤维水肿。两种溶媒均引起视网膜结构及光感受器超微结构损害,且随剂量增加而加重;溶媒B引起的损害较溶媒A更显著。结论两种溶媒可引起无色素兔眼不同程度的视网膜损害,并随剂量增加而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内注射 曲安奈德 溶媒 视网膜毒性 血管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孢哌酮/舒巴坦兔玻璃体腔注射视网膜毒性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牟海燕 刘建宗 +2 位作者 张怡红 王振东 蔡素贞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95-597,共3页
目的 确定头孢哌酮/舒巴坦在兔玻璃体腔注射的安全有效剂量,以指导人玻璃体腔用药。 方法 成年健康青紫兰兔15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3只(6眼)。每组注射头孢哌酮/舒巴坦质量浓度分别为:0、5、10、20、40 mg/0.1 mL。注药后1、2、4、8... 目的 确定头孢哌酮/舒巴坦在兔玻璃体腔注射的安全有效剂量,以指导人玻璃体腔用药。 方法 成年健康青紫兰兔15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3只(6眼)。每组注射头孢哌酮/舒巴坦质量浓度分别为:0、5、10、20、40 mg/0.1 mL。注药后1、2、4、8、12、24 h各观察1次,以后每天观察1次。比较注药前及注药后第1、3、7、14 d ERG检查结果。2周后行大体标本观察及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对ERG的a、b波振幅变化用方差分析进行检验。 结果 5和10 mg药物注射组FERG各波振幅和视网膜组织学检查均无明显改变,但在20、40 mg剂量组,头孢哌酮/舒巴坦在兔玻璃体腔注射后可见FERG各波的明显下降和电镜下视网膜各层细胞的水肿和空泡样变。 结论 10 mg/0.1 mL的头孢哌酮/舒巴坦玻璃体腔注射是一个安全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哌酮/舒巴坦 玻璃体腔注射 视网膜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致视网膜中毒性改变1例 被引量:3
3
作者 郑莎 谢汉平 +1 位作者 阴正勤 江文珊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7-257,259,共2页
关键词 球结膜下注射 庆大霉素 视网膜毒性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庆大霉素致视网膜急性中毒性改变1例 被引量:2
4
作者 徐丽 刘驰 +1 位作者 杨庆才 肖礼莉 《眼科新进展》 CAS 2005年第1期65-65,共1页
关键词 庆大霉素 视网膜 毒性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三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国栋 杨华 +3 位作者 李燕 蔡斌 程玉霞 袁援生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3-34,共2页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 症状 诊断 治疗 病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艾滋病合并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的护理 被引量:6
6
作者 黄玉华 李志茹 《护理研究》 2004年第1期89-90,共2页
关键词 艾滋病 合并症 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海燕 叶俊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23-227,共5页
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性视网膜炎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眼部机会性感染,是HIV相关性眼病引起视力... 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性视网膜炎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眼部机会性感染,是HIV相关性眼病引起视力丧失的最主要原因,多发生于CD4+T淋巴细胞计数<50/mm3的患者。本文就CMV视网膜炎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并发症、鉴别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高效抗反转录酶病毒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毒性脉络膜视网膜炎患者眼底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特征 被引量:3
8
作者 顾莉莉 王彦荣 +3 位作者 高凡 李海辉 李梅 王琦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65-568,共4页
目的探讨梅毒性脉络膜视网膜炎患者眼底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纳入梅毒性脉络膜视网膜炎患者58例88眼,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luorescence fundus angiography,FFA)、眼底吲哚... 目的探讨梅毒性脉络膜视网膜炎患者眼底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纳入梅毒性脉络膜视网膜炎患者58例88眼,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luorescence fundus angiography,FFA)、眼底吲哚青绿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和OCT检查,以及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apid plasma reagin test,RPR)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gglutination test,TPPA),后给予驱梅治疗并随访。结果本研究中87眼视网膜色素上皮层针尖样、锯齿样突起,86眼视网膜外界膜及肌样体带、椭圆体带结构不清、消失,68眼玻璃体内高反射点,16眼视网膜浅脱离。驱梅治疗后,87眼中79眼视网膜色素上皮层针尖样、锯齿样突起完全恢复,86眼中62眼视网膜外界膜及肌样体带、椭圆体带部分显示,16眼视网膜浅脱离均恢复。结论梅毒性脉络膜视网膜炎眼底OCT主要特征为受累视网膜色素上皮针尖样、锯齿样突起,外界膜及肌样体带、椭圆体带显示不清或消失以及视网膜浅脱离,早期正规治疗后上述特征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脉络膜视网膜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毒性视神经视网膜炎二例 被引量:6
9
作者 蔡琴华 沈伟 +1 位作者 李龙标 张晓峰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31-631,共1页
关键词 毒性视神经视网膜 梅毒螺旋体 血清学检查 糖皮质激素 神经营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阿米替林中毒性视网膜病变一例报道
10
作者 李书清 张渤海 张玉莲 《眼科研究》 CSCD 1996年第4期272-272,共1页
患者王××,男,22岁,学生。三年前因患精神分裂症口服氯丙嗪三个月,而后持续口服盐酸阿米替林二年。大约每日服150毫克,精神症状缓解后,发现双眼视物不清,于1992年1月16日来院就诊。既往在学校检查视力双眼均为1.2,否认其他眼... 患者王××,男,22岁,学生。三年前因患精神分裂症口服氯丙嗪三个月,而后持续口服盐酸阿米替林二年。大约每日服150毫克,精神症状缓解后,发现双眼视物不清,于1992年1月16日来院就诊。既往在学校检查视力双眼均为1.2,否认其他眼病史。临床检查:神智清楚,精神忧郁,语言尚流利。血压13/8kPa,心肺检查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米替林 视网膜 毒性视网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DS合并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13例眼底改变
11
作者 帖彪 杜敏 乔宝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41-842,共2页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酶链反应在病毒性视网膜炎诊断中的应用
12
作者 杨阳 袁援生 《眼科新进展》 CAS 2000年第4期307-308,共2页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毒性视网膜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诊断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1
13
作者 杜葵芳 董力 +5 位作者 李小娜 孔文君 谢连永 董宏伟 黄晓婕 魏文斌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2023年第6期10-14,共5页
目的利用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患者(cytomegalovirus retinitis,CMVR)的超广角眼底照片构建出深度学习系统,用于智能筛查。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20年10月15日就诊于北京佑安医院眼科815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的6300张欧堡超广角(ultra... 目的利用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患者(cytomegalovirus retinitis,CMVR)的超广角眼底照片构建出深度学习系统,用于智能筛查。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20年10月15日就诊于北京佑安医院眼科815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的6300张欧堡超广角(ultra-wide-field,UWF)图像构建一个深度学习系统,识别活动性CMVR、非活动性CMVR和非CMVR。同时采用其中的前瞻性数据集进一步验证该系统。通过计算曲线下面积、准确性、敏感度和特异度来评估系统的性能。结果在内部交叉验证和前瞻性验证中,深度学习模型检测活动性CMVR和非CMVR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88(95%CI:0.978~0.998)和0.951(95%CI:0.947~0.955);准确性分别为0.955(95%CI:0.940~0.969)和0.942(95%CI:0.937~0.946)。该模型还显示出区分活动性CMVR与非CMVR和非活动性CMVR的能力,以及识别活动性CMVR和非活动性CMVR的能力(两个独立数据集中的所有曲线下面积均>0.886)。结论本研究使用超广角眼底图像构建的深度学习模型显示了可靠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CMVR诊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 超广角眼底成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更昔洛韦玻璃体腔注射治疗HSCT术后并发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伟彬(综述) 赵明威 苗恒(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33-1037,共5页
造血干细胞移植术(HSCT)给许多血液病患者带来了延长生存期的可能,但移植术后患者往往因免疫功能低下而并发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CMVR)。更昔洛韦玻璃体腔注射(IVG)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因HSCT术后CMVR的治疗和随访尚缺乏标准化... 造血干细胞移植术(HSCT)给许多血液病患者带来了延长生存期的可能,但移植术后患者往往因免疫功能低下而并发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CMVR)。更昔洛韦玻璃体腔注射(IVG)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因HSCT术后CMVR的治疗和随访尚缺乏标准化共识或指南,现存的IVG方案在给药剂量和给药频率上尚存在较大差异。基于房水病毒载量和细胞因子监测的大剂量IVG治疗和随访方案开始被应用于临床,并被证实可显著缩短治疗时长并减少注药次数。IVG造成视网膜毒性的病例报道十分罕见,其治疗HSCT术后CMVR是安全且有效的,但安全剂量范围尚需探索。本文从更昔洛韦的作用机制、系统性应用存在的问题、玻璃体腔注射的治疗方案、玻璃体腔注射的视网膜毒性几个方面就IVG治疗HSCT术后并发CMVR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术 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 更昔洛韦 玻璃体腔注射 临床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ERG技术评估玻璃体注射CsA对视网膜功能的影响
15
作者 吴 众 尹卫靖 +1 位作者 张俊杰 董应丽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00-302,共3页
目的 应用视网膜电图(ERG)测试技术评估环孢霉素A(CsA)微球玻璃体注射后对视网膜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含有 750μg的 CsA可降解微球5mg分别注入10只有色兔的右眼作为实验眼,每只兔的左眼注入同等剂量的空白微球作为对照眼。于注射前... 目的 应用视网膜电图(ERG)测试技术评估环孢霉素A(CsA)微球玻璃体注射后对视网膜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含有 750μg的 CsA可降解微球5mg分别注入10只有色兔的右眼作为实验眼,每只兔的左眼注入同等剂量的空白微球作为对照眼。于注射前及注射后的第1、2、4、6周分别对每只兔的左右眼进行暗适应闪光ERG记录。实验后摘除眼球光镜下组织学观察视网膜结构改变。结果 暗适应ERG最大反应b波平均振幅在玻璃体注射后的第1~2周明显下降(P<0.05,<0.05),下降的最大峰值在第1周,4~6周恢复至实验前水平。实验眼与对照眼的b波比率均值在注射后第1~2周明显下降(P<0.05,<0.05),第4~6周恢复正常。a波振幅及a、b波潜伏值实验前后比较或与对照眼比较无明显差异。光镜下视网膜各层结构在玻璃体注射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含750ug CsA的5mg可降解微球经玻璃体注射后对视网膜内层功能可产生可逆的影响,ERG可作为检测CsA对视网膜功能影响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 视网膜毒性 CsA微球 ERG技术 环孢霉素A 视网膜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Tsix在NMDA诱导小鼠视网膜兴奋性毒性模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16
作者 李亚红 耿超 +4 位作者 黑凯文 刘胜男 王奇 李筱荣 张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76-685,共10页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N-甲基-D-天冬氨酸(NMDA)溶液对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损伤作用,并检测新型长链非编码RNA(lncRNA)Tsix在小鼠视网膜兴奋性毒性模型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视网膜和RGCs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7~8周龄C57B6/J小鼠105只...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N-甲基-D-天冬氨酸(NMDA)溶液对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损伤作用,并检测新型长链非编码RNA(lncRNA)Tsix在小鼠视网膜兴奋性毒性模型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视网膜和RGCs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7~8周龄C57B6/J小鼠105只,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 mmol/L NMDA组、10 mmol/L NMDA组、20 mmol/L NMDA组和40 mmol/L NMDA组,每组21只。正常对照组小鼠右眼玻璃体腔内注入1μl氯化钠溶液,不同剂量NMDA组分别注射相应剂量的NMDA溶液各1μl。1周后,分别采用光相干断层扫描(OCT)、苏木精-伊红染色、视网膜铺片和免疫荧光染色法分析不同剂量NMDA组视网膜各层厚度、神经节细胞层(GCL)细胞数量和RGCs数量。采用RNAscope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不同剂量NMDA组GCL中lncRNA Tsix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不同剂量NMDA组Tsix基因的转录本水平。结果OCT结果显示,2、10、20和40 mmol/L NMDA组视网膜全层厚度分别为(255.00±6.63)、(252.40±6.41)、(248.67±6.20)和(229.11±10.37)μm,较正常对照组的(269.60±20.01)μm明显变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小鼠GCL细胞排列均匀、紧密,呈单层,细胞核大而圆,NMDA注射后细胞出现体积不均和空泡,有核固缩现象。各剂量NMDA组GCL细胞数量随NMDA剂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当NMDA浓度增至20 mmol/L时,GCL的细胞数量减少至正常对照组的一半。视网膜铺片结果提示,β3-微管蛋白阳性RGCs细胞数量随NMDA剂量的增加显著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0 mmol/L NMDA组RGCs数量减少至正常对照组的一半。RNAscope结果显示,lncRNA Tsix主要在GCL细胞的细胞质中表达,且随着NMDA剂量的增加,表达lncRNA Tsix的阳性细胞率显著降低,各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670,P<0.01)。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验证Tsix随NMDA剂量的增加表达趋势与RNAscope结果一致。结论NMDA对视网膜厚度和RGCs的损伤呈剂量依赖性,小鼠视网膜lncRNA Tsix的表达主要集中在GCL细胞的细胞质,且转录本水平随着NMDA剂量的增加而降低,对RGCs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兴奋性毒性 N-甲基-D-天冬氨酸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TSIX 长链非编码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Y 38-4766治疗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
17
作者 于爱萍 肖云 +1 位作者 高晓唯 李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44-846,共3页
背景目前对巨细胞病毒(CMV)性视网膜炎药物治疗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它作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的主要眼部并发症,对于其眼部病变治疗药物的筛选尚未得到较多的关注。目的探讨AIDS眼部并发症CMV性视网膜炎首次采用BAY 38-4... 背景目前对巨细胞病毒(CMV)性视网膜炎药物治疗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它作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的主要眼部并发症,对于其眼部病变治疗药物的筛选尚未得到较多的关注。目的探讨AIDS眼部并发症CMV性视网膜炎首次采用BAY 38-4766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纳入CMV性视网膜炎患者84例154眼,在诊断为CMV性视网膜炎之前AIDS病程为4—26个月。患者就诊时154眼视力为数指/眼前~0.4,CD4^+T细胞计数为0~30个/μl,平均为(15±9)个/μl。62例117眼患者行BAY 38-4766药物治疗,静脉诱导量为5mg/kg,每日2次,连续2周,然后给予1g维持量口服,每日3次,随访2周-18个月,观察治疗后眼底症状、视力、CD4^+T细胞计数变化及预后。本研究经解放军第四七四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患者存活时间为3~18个月。经过BAY 38-4766治疗者62例117眼,其中53例102眼眼底视网膜坏死灶逐渐缩小,边界清晰,视力提高至0.1—0.7。57例患者CD4^+T细胞计数较治疗前升高了12~402个/μl,未治疗的22例患者为0—30个/μl。病变进行性恶化并在随访期内死亡。结论CMV性视网膜炎是AIDS患者的主要眼部并发症,临床上以坏死性视网膜炎伴出血及血管炎为特征,采用BAY38-4766药物治疗是目前较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药物疗法/BAY 38-476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OCTA检测羟氯喹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微血管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吴苏名 王贺 +1 位作者 陈基黎 郭建新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71-874,共4页
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检测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HCQ)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微血管形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 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检测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HCQ)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微血管形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将服用HCQ的患者60例60眼纳入研究,根据HCQ视网膜毒性的服药累积时间,将患者分为高危组(服药累积时间≥5 a)和低危组(服药累积时间<5 a),所有患者均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OCTA、自动化视野检查(auto visual field,AVF)及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phy,mfERG)检查。结果与低危组相比,高危组患者OCTA检查结果显示,视网膜浅表毛细血管丛和深部毛细血管丛血管密度均降低(均为P<0.05),而中心凹无血管区扩大(P<0.05)。HCQ累积剂量和累积时间均与FAZ参数呈正相关(均为P<0.05)。在视野测试中,与低危组相比,高危组的平均偏差增加。在mfERG检查中,高危组的中心凹及旁中心凹振幅密度较低危组均有下降(均为P<0.05)。结论OCTA通过评估视网膜微血管变化有助于检测HCQ引起的视网膜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氯喹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视网膜毒性 视野 多焦视网膜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络膜上腔置入糖皮质激素药膜对兔视网膜的保护作用
19
作者 李立婕 金中秋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1287-1290,共4页
目的探讨在眼内炎的治疗中,脉络膜上腔置入曲安奈德壳聚糖药膜与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对视网膜的不同影响。方法30只健康青紫蓝兔右眼玻璃体腔注射ATCC25923标准金黄色葡萄菌105CFU/ml混悬液0.1ml建立眼内炎模型。24h后随机将实验动物分... 目的探讨在眼内炎的治疗中,脉络膜上腔置入曲安奈德壳聚糖药膜与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对视网膜的不同影响。方法30只健康青紫蓝兔右眼玻璃体腔注射ATCC25923标准金黄色葡萄菌105CFU/ml混悬液0.1ml建立眼内炎模型。24h后随机将实验动物分为3组,每组10只眼进行不同干预,A(玻璃体腔万古霉素)组、B(玻璃体腔万古霉素+曲安奈德混悬剂)组、C[玻璃体腔万古霉素+脉络膜上腔置入壳聚糖缓释药膜(载药曲安奈德)]组。干预后每日间接眼底镜观察;注射细菌后24h及干预后14d所有实验动物行眼部玻璃体腔及视网膜B超检查;造模前及干预后14d行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检查,干预14d后处死所有动物行光镜、电镜观察。结果C组较A、B组炎症明显减轻。A、B、C各组临床炎症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B超显示视网膜脱离A、B、C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5);ERG检查A、B组实验前后ERG b波波幅平均值有显著性差异(P=0.000);C组b波波幅平均值前后无显著性差异;A与B、B与C、A与C组间b波波幅有显著性差异(P=0.015、P=0.001、P=0.000);光镜下C组视网膜结构完整,层次分明,病理评分A、B、C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电镜下观察视网膜色素上皮层C组细胞器结构完整,少见细胞质空泡化,B组细胞核染色质分布不均,细胞质空化,细胞器破坏。结论脉络膜上腔置入壳聚糖药膜在眼内炎治疗中对视网膜具有明显正性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膜 曲安奈德 脉络膜上腔 玻璃体腔注射 视网膜/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3例HIV/AIDS合并视网膜炎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谭顺 姜学松 +1 位作者 黄正谷 苏世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13-518,共6页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视网膜炎发生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后反应。方法收集2015-2017年在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住院的193...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视网膜炎发生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后反应。方法收集2015-2017年在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住院的193例HIV/AIDS合并视网膜炎的患者,男性156例,女性37例,年龄(43.9±11.9)岁;分为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cytomegalovirus retinitis,CMV R)组和HIV微血管病(HIV microangiopathy,HIV M)组,对其临床资料、检测指标、眼科检查结果及抗病毒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HIV/AIDS合并有视网膜炎的患者,CD4+T细胞计数明显低于非视网膜患者,而HIV RNA显著高于非视网膜患者(t=5.6、-2.3,P<0.05)。HIV M和CMV R无眼科症状的患者分别占44.4%、41.7%;CMV R以双眼病变为主,占77.4%;视网膜炎的总发生率为45.7%,并随着CD4+T细胞的降低逐渐增高,CD4+T细胞<200个/μL时视网膜炎的发生率为30%,CD4+T细胞<50个/μL时视网膜炎发生率最高,达58.6%。人巨细胞病毒DNA(human cytomegalovirus DNA,HCMV DNA)阳性的视网膜炎患者给予抗巨细胞病毒治疗后HCMV DNA转阴率在70%以上;CMV R视力恢复及病灶吸收率明显高于HIV M患者(χ2=9.526、24.206,P<0.05)。结论 HIV/AIDS患者发生视网膜炎的风险与CD4+T细胞水平密切相关,呈负相关性;对于CD4+T细胞<200个/μL的患者推荐行眼科相关检查,对于CD4+T细胞<50个/μL的患者建议常规开展眼科相关检查;全身抗巨细胞病毒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毒,改善眼部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微血管病 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