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b基因诱导视网膜母细胞瘤移植瘤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张晓玮 陈大年 罗成仁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观察外源性Rb基因对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裸鼠眼玻璃体腔RB移植瘤模型及构建Rb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babe-Rb,用脂质体Dosper介导法将Rb基因导入裸鼠RB移植瘤,采用流式细... 目的观察外源性Rb基因对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裸鼠眼玻璃体腔RB移植瘤模型及构建Rb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babe-Rb,用脂质体Dosper介导法将Rb基因导入裸鼠RB移植瘤,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光镜、电镜及TUNEL细胞凋亡原位末端标记法进行RB细胞凋亡的检测。结果Rb基因在RB移植瘤内表达至少持续7天。FCM检测发现在Rb基因转染后第4天,各实验组治疗眼RB中均可检测到凋亡细胞峰,凋亡细胞百分率高于对照眼;第20天,各实验组治疗眼细胞凋亡百分率与对照眼比无差异(P>0.05)。透射电镜下可见到典型的早期凋亡细胞及晚期凋亡小体形成。TUNEL方法可在荧光显微镜下见到发黄绿色荧光的凋亡细胞,光镜下可见到紫红色的被标记的凋亡细胞。结论Rb基因可诱导RB移植瘤细胞凋亡,这可能是Rb基因体内抗癌的又一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 rb基因 细胞凋亡 诱导 移植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系HXO-Rb_(44)抑癌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晓玮 陈大年 罗成仁 《眼科研究》 CSCD 1999年第2期112-114,共3页
目的检测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细胞系HXORb44中抑癌基因Rb的表达状况,为进一步研究RB的发病机制,利用抑癌基因Rb进行RB的基因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SP免疫组织化学(IHC)及流式细胞术(FCM)间接免疫... 目的检测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细胞系HXORb44中抑癌基因Rb的表达状况,为进一步研究RB的发病机制,利用抑癌基因Rb进行RB的基因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SP免疫组织化学(IHC)及流式细胞术(FCM)间接免疫荧光法对Rb基因的表达进行定性、形态学定位及定量检测。结果IHC法检测显示:正常视网膜组织中Rb蛋白呈阳性反应,位于细胞核呈棕黄色;HXORb44中Rb蛋白表达阴性。FCM检测显示:正常人淋巴细胞Rb蛋白表达量是HXORb44细胞的3.71倍,HXORb44中Rb蛋白表达量极低。结论RB细胞系HXORb44中存在野生型Rb基因的功能失活,Rb基因的突变失活与RB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 rb基因 眼肿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b基因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株SO-Rb50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徐斌 王新娟 +3 位作者 高汉林 吕向东 廖晓蓓 易玉珍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5期425-428,共4页
目的: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Rb)的发生与Rb基因(Rb1)缺失、失活等异常的关系。方法:用逆转录病毒载体pDOR与全长4.7kb野生型Rb1cDNA构建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DOR-Rb1+。用脂质体介导法将pDOR-Rb1+转入CRIP包装细胞系。结果:实验... 目的: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Rb)的发生与Rb基因(Rb1)缺失、失活等异常的关系。方法:用逆转录病毒载体pDOR与全长4.7kb野生型Rb1cDNA构建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DOR-Rb1+。用脂质体介导法将pDOR-Rb1+转入CRIP包装细胞系。结果:实验产生了0.5X105Cfu具有一次感染能力的重组逆转病毒。利用该病毒感染SO-Rb50,经G418筛选,获得了抗G418细胞群体。运用PCR及Southern杂交技术对转染细胞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抗G418细胞中有完整的外源Rb1存在。Northern杂交发现其Rb1mRNA表达水平有所提高。对细胞群体生长速率、软琼脂集落形成能力的测定表明,外源Rb1的表达使SO-Rb50在软琼脂中集落形成能力降低,而群体生长速率无明显影响。结论:外源Rb1对SO-Rb50恶性表型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 病因学 基因转染 rb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b1基因在双眼视网膜母细胞瘤病人体细胞中杂合性突变的检测 被引量:1
4
作者 宋跃 刘早霞 张晓光 《眼科研究》 CSCD 1997年第3期179-182,共4页
目的对50例眼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病人进行外周血体细胞Rb1基因杂合性突变的检测工作。方法PCR-SSCP(单链构像多态分析)直接测序技术。结果改进的方法可以检测出Rb1基因1~10个... 目的对50例眼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病人进行外周血体细胞Rb1基因杂合性突变的检测工作。方法PCR-SSCP(单链构像多态分析)直接测序技术。结果改进的方法可以检测出Rb1基因1~10个碱基的多种类型的微小突变。结论可将此快速、敏感、有效的方法用于阐明Rb1基因突变机制并可以对此类病人及家系在分子水平上进行RB的产前诊断、产后早期诊断及遗传咨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1基因 突变 视网膜母细胞 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b基因扩增与视网膜母细胞瘤发生的关系初步探讨
5
作者 苏冠方 刘克非 +1 位作者 徐宁志 邓国仁 《眼科研究》 CSCD 1992年第2期125-127,共3页
在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病人的Rb 基因存在状态进行检测时,发现一例患者体细胞Rb 基因有明显扩增改变。Rb 基因在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中的扩增改变,为首次报导,是否意味着Rb 基因扩增与肿瘤发生有着某种关联。
关键词 视网膜 rb基因 扩增 母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系遗传性视网膜母细胞瘤家系RB1基因分析与产前诊断 被引量:4
6
作者 兰小平 许无恨 +4 位作者 汤晓君 叶海昀 杨永臣 宋小珍 张泓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34-536,共3页
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OMIM180200)是一种来源于未成熟视网膜细胞的恶性罕见肿瘤,是最早发现的由基因突变而导致的肿瘤,该致病基因被命名为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1(RB1),因此RB1也成为了第一个被成功克隆的人类抑癌基因。... 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OMIM180200)是一种来源于未成熟视网膜细胞的恶性罕见肿瘤,是最早发现的由基因突变而导致的肿瘤,该致病基因被命名为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1(RB1),因此RB1也成为了第一个被成功克隆的人类抑癌基因。已有研究表明,90%的双眼和15%的单眼RB患者外周血基因组DNA中均能检测到RB1基因致病性杂合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 rb1基因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 产前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RB1^(+/+)的中国汉族人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系的建立与基因组特征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袁晓玲 何晓雨 +7 位作者 李甬芸 柴佩韦 王惠学 贾若冰 徐扬帆 商庆丰 赵鸿波 贾仁兵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65-873,共9页
目的·建立1株新的中国汉族人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系,并研究其基本特征。方法·在无菌环境中,从1例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瘤体标本中分离原代肿瘤细胞,进行培养、纯化与传代。通过细胞免疫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DNA短片段重复序... 目的·建立1株新的中国汉族人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系,并研究其基本特征。方法·在无菌环境中,从1例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瘤体标本中分离原代肿瘤细胞,进行培养、纯化与传代。通过细胞免疫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DNA短片段重复序列(short tandemrepeat,STR)检测、核型分析和全外显子测序等方法,观察并鉴定该细胞系和肿瘤组织形态学特征、遗传学特征及表面标志物。结果·将该细胞系命名为SNPH-Rb-C24,其主要特征为神经起源的肿瘤细胞,表达神经细胞黏附分子1和突触素;STR分型与原肿瘤组织个体来源一致;染色体核型发生复杂改变,但未发现13号染色体长臂改变;与原肿瘤组织皆表现为RB1^(+/+)特征,且基因突变谱相似;具有体内成瘤能力。结论·成功建立1株起源于RB1^(+/+)中国汉族人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系SNPH-Rb-C24,该细胞系保留了原肿瘤组织的生物学和遗传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 原代细胞 rb 基因 核型分析 全外显子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母细胞瘤中基因杂合缺失现象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府伟灵 汪江华 +3 位作者 张晓莉 周来新 雷曼平 华川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 由于Rb1基因的失活可能不是引发视网膜母细胞瘤 (RB)的唯一因素 ,因此 ,此项课题中我们通过探索第 13号染色体上基因杂合缺失 (LOH)现象发生的机率以及通过家系分析确定标记位点缺失的遗传学来源 ,试图探明其它可能参与RB发生发... 目的 由于Rb1基因的失活可能不是引发视网膜母细胞瘤 (RB)的唯一因素 ,因此 ,此项课题中我们通过探索第 13号染色体上基因杂合缺失 (LOH)现象发生的机率以及通过家系分析确定标记位点缺失的遗传学来源 ,试图探明其它可能参与RB发生发展的基因存在的位点 ,并试图寻找和确定具有诊断及预后价值的LOH检测指标。方法  16个RB患者成对的肿瘤与其相应血清标本在 13号染色体上 14个微卫星标记处通过荧光PCR进行扩增 ,分析测定LOH ;并通过对患者家庭进行分析确定标记位点缺失的遗传学来源。结果  16个RB患者中 ,12个在 13号染色体上一个或一个以上位点发生LOH。其中三个位点 ,D13S2 6 5、D13S2 6 3和D13S15 3(位于Rb1基因内 ) ,LOH发生机率最高 ,分别是 8个、8个和 9个。 12个LOH阳性标本中有 10个标记位点的缺失被确定发生在父系来源的染色体中。LOH阳性及阴性组肿瘤的发生时间分别为 5 0 4d和 10 86d。结论 在位点D13S2 6 3( 13q14 .1-14 .2 )和D13S2 6 5 ( 13q31-32 )处可能含有某些未知基因参与RB的发生发展 ;在我们的实验群体中标记位点缺失大多选择性地发生在父系来源的染色体中 ;此外 ,LOH阳性组的患者RB确诊时间早于LOH阴性组 ,其中D13S2 6 3和D13S2 6 5两个位点的LOH现象可能对RB的早期诊断具有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 rb1基因 微卫星标记 杂合性缺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微泡介导Rb94联合野生型p53基因对鼠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抑制
9
作者 高睿骐 周希瑗 +1 位作者 杨映雪 王志刚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08-913,共6页
背景研究表明,野生型p53(wtp53)和Rb94基因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RB)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这2个基因是诱导和维持细胞衰老信号通路中重要的参与基因,因此2个基因联合应用是否对RB的生长抑制效果更好是近来关注的问题。目的观察超声... 背景研究表明,野生型p53(wtp53)和Rb94基因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RB)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这2个基因是诱导和维持细胞衰老信号通路中重要的参与基因,因此2个基因联合应用是否对RB的生长抑制效果更好是近来关注的问题。目的观察超声微泡介导Rb94联合wtp53基因转染裸鼠RB后对其凋亡的影响。方法将HXO—Rb44细胞悬液种植至40只雌性SPF级BALB/e裸鼠视网膜下腔建立RB动物模型,造模成功的裸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模型对照组、wtp53质粒组(含wtp53质粒的微泡悬液)、Rb94质粒组(含Rb94质粒)和wtp53+Rb94质粒组(联合组)(含wtp53质粒及Rb94质粒),其中模型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其他3个组造模后第7天均由鼠尾静脉注入含相应基因的微泡悬液后,每天以0.5W/cm^2。超声波辐照眼球4S,间隔24S,循环2次。转染基因超声辐照7d摘除肿瘤组织,利用半定量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肿瘤组织中wtp53mRNA及Rb94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基因转染的肿瘤组织中wtp53及Rb94蛋白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采用TUNEL法检测基因转染后肿瘤组织的凋亡情况,计算凋亡指数(AI)。结果HXO-Rb44细胞悬液视网膜下腔注射后移植瘤构建的成功率为80%(32/40),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提示检测样本的细胞异型性明显。基因转染后7d,模型对照组无wtp53mRNA及Rb94mRNA的表达条带;wtp53组wtp53mRNA相对值为0.65±0.07,wtp53+Rb94组为0.32±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43,P=0.000);Rb94组Rb94mRNA相对值为0.42±0.03,wtp53+Rb94组为0.23±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41,P=0.001)。wtp53、Rb94或wtp53+Rb94转染后,各组可见与转染相应的蛋白表达条带,wtp53+Rb94组可同时检测到wtp53及Rb94蛋白的表达条带,但模型对照组无任何基因反应条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表明,wtp53+Rb94组肿瘤细胞中VEGF阳性反应强度明显弱于wtp53组、Rb94组和模型对照组。wtp53+Rb94组AI为37.35±2.14,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的0.46±0.05、wtp53组的5.05±O.80和Rb94组的6.43±1.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395、-28.206、-26.006,P〈0.01)。结论超声微泡造影剂可介导双基因联合转染RB移植瘤,且Rb94联合wtp53基因对RB细胞的促凋亡作用较单基因转染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转染/rb94 野生型P53 超声微泡造影剂 视网膜母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眼视网膜母细胞瘤Rb基因缺失研究
10
作者 林海江 张晓光 +2 位作者 宋跃 苏冠芳 刘克非 《眼科研究》 CSCD 1994年第1期60-62,共3页
利用Rb(Retinoblastoma)基因CDNA探针,采用SouthernBlot方法,检测5例双眼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及家系中相关人员共19例外周血白细胞DNA。2例患者体细胞出现Rb基因半合缺失,其中1例Rb基... 利用Rb(Retinoblastoma)基因CDNA探针,采用SouthernBlot方法,检测5例双眼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及家系中相关人员共19例外周血白细胞DNA。2例患者体细胞出现Rb基因半合缺失,其中1例Rb基因半合缺失来自亲代生殖细胞,另1例Rb基因半合缺失可能发生于配子形成期。这一结果为以分子水平为基因的“二次突变论”提供了依据,并表明此方法在临床上有推广应用价值。文中还讨论了第二恶性肿瘤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 母细胞 rb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母细胞瘤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余天 陈长征 邢怡桥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56-760,共5页
视网膜母细胞瘤(RB)是婴幼儿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严重危害患儿的视力、眼球,甚至生命。RB起源于视网膜胚胎发育阶段,其发生和发展与人类第1个分离克隆的抑癌基因RB1密切相关。RB12个等位基因的失活是RB发生和发展的基础。近年来,... 视网膜母细胞瘤(RB)是婴幼儿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严重危害患儿的视力、眼球,甚至生命。RB起源于视网膜胚胎发育阶段,其发生和发展与人类第1个分离克隆的抑癌基因RB1密切相关。RB12个等位基因的失活是RB发生和发展的基础。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以及基因工程技术的迅猛发展,RB相关基因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研究发现,RB的发生和发展除了存在RB1基因突变外,还存在许多染色体层面的改变,癌基因MYCN、鼠双微体4(MDM4,又称MDMX)、驱动蛋白家族成员14(K1F14)、DEK、毖丹,以及抑癌基因钙粘连素11(CDH11)等也在RB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驱动作用。现就RB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DNA分子水平认识RB的发生和发展规律,为基因治疗RB以及临床医师制定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 rb1 MYCN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晓琴(综述) 邢怡桥(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8-282,共5页
视网膜母细胞瘤(RB)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严重影响患儿的视力,甚至可危及生命。随着生物学技术的提高,RB的研究已取得一些突破。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阐明其病因及发病机制,最终目的是用于指导临床预防、检测和治疗。基... 视网膜母细胞瘤(RB)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严重影响患儿的视力,甚至可危及生命。随着生物学技术的提高,RB的研究已取得一些突破。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阐明其病因及发病机制,最终目的是用于指导临床预防、检测和治疗。基因治疗RB是近年来新型的治疗方法,为RB的治疗及预后的改善带来了契机,有望成为继手术、化学治疗、放射治疗之后一种全新的治疗模式。就RB肿瘤细胞的组织来源、R6基因突变的检测、RB遗传易感性的研究及基因治疗实验研究的发展方向等进行系统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 R6基因突变 遗传 基因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及鳞状细胞癌中Rb、MCM7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3
作者 林海瑞 童丹 宋文静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33-636,共4页
目的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易感基因、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7(minichromosome maintenance proteins7,MCM7)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CIN)及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P... 目的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易感基因、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7(minichromosome maintenance proteins7,MCM7)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CIN)及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PV 6000两步法检测Rb、MCM7在10例正常子宫颈组织、90例CIN组织(其中CIN1、CIN2和CIN3各30例)、30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Rb在正常子宫颈、CIN和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依次降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54.140,P<0.001);MCM7在正常子宫颈、CIN和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依次增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66.751,P<0.001);Rb与MCM7的表达呈负相关(rs=-0.536,P<0.001)。结论 Rb、MCM7表达与CIN病变级别及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相关,提示Rb、MCM7可能参与CIN和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 鳞状细胞 子宫颈上皮内 视网膜母细胞基因 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7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b和P-Rb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中的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梦雯 刘飞 +2 位作者 谷丽娜 张国生 桑梅香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5-101,共7页
目的:分析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基因和磷酸化Rb(P-Rb)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在乳腺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09年8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进行手术切... 目的:分析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基因和磷酸化Rb(P-Rb)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在乳腺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09年8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进行手术切除的65例乳腺癌患者标本,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Rb、P-Rb、上皮细胞标记物CDH1和间质细胞标记物Vimentin的表达状况,分析二者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指标和预后的关系。利用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在TGFβ诱导的EMT过程中Rb及P-Rb的表达变化。结果:乳腺癌组织中,Rb和P-Rb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5.38%和50.77%。P-Rb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状况呈正相关。CDH1和Vimentin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6.92%和43.08%。CDH1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状况呈负相关。Vimentin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状况呈正相关。Rb及P-Rb蛋白表达均与CDH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与Vimenti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Rb蛋白表达阳性的乳腺癌患者的总五年生存率明显低于P-Rb蛋白表达阴性的患者;CDH1蛋白表达阳性的乳腺癌患者的总五年生存率明显高于CDH1蛋白表达阴性的患者,Vimentin蛋白表达阳性的乳腺癌患者的总五年生存率明显低于Vimentin表达阴性的患者。在TGFβ诱导的HMLE细胞发生EMT的过程中,Rb的表达显著下降,P-Rb的表达显著上升。结论:Rb的磷酸化失活影响了乳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过程,与乳腺癌的转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上皮间质转化 视网膜母细胞基因 磷酸化rb E钙黏蛋白 波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与Rb94基因共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表达 被引量:1
15
作者 郑敏明 周希瑗 王丽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1625-1627,共3页
目的构建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与Rb94基因的真核共表达载体并鉴定其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方法用PCR技术对cDNA-Rb质粒中的目的基因片段进行扩增,使用BamHⅠ和SalⅠ进行双酶切,切胶回收DNA片段。将其连接入pEGFP-C1,构建pEGFP-C1/Rb94真核... 目的构建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与Rb94基因的真核共表达载体并鉴定其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方法用PCR技术对cDNA-Rb质粒中的目的基因片段进行扩增,使用BamHⅠ和SalⅠ进行双酶切,切胶回收DNA片段。将其连接入pEGFP-C1,构建pEGFP-C1/Rb94真核表达载体并再进行酶切鉴定。将重组质粒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至人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HXO-Rb44)中,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GFP在细胞内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Rb蛋白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重组克隆载体内的目的片段序列与Rb94基因序列完全一致。pEGFP-C1/Rb94酶切鉴定结果与预期结果一致。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转染后的细胞有荧光出现。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Rb94基因得到了有效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含Rb94基因的细胞凋亡率为(21.17±0.45)%,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成功构建EGFP和Rb94真核共表达载体,并可在真核细胞中有效表达,Rb94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有明显抑制生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94基因 真核表达载体 视网膜母细胞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b1基因第16内含子内21个碱基缺失1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早霞 宋跃 张辉 《眼科新进展》 CAS 1997年第4期215-217,共3页
目地研究双眼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Rb1基因杂合性突变的分子生物学特性。方法应用PCR—SSCP直接测序技术检测双眼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白细胞DNA中Rb1基因杂合性突变。结果50例证实有Rb1基因杂合性突变的病例中有1例发生于第16内含子中可以... 目地研究双眼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Rb1基因杂合性突变的分子生物学特性。方法应用PCR—SSCP直接测序技术检测双眼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白细胞DNA中Rb1基因杂合性突变。结果50例证实有Rb1基因杂合性突变的病例中有1例发生于第16内含子中可以用3种定位方法解释、具有相同序列的21个碱基缺失。结论这种极为少见的Rb1基因突变方式可能是由于破坏了正常拼接位点的结构而激活了“隐蔽拼接位点”,导致异常的Rb1基因mRNA产生或由此影响整个拼接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 基因突变 碱基缺失 rb1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b基因突变的亲源研究
17
作者 高永庆 胡士敏 +6 位作者 关洁 张华 张士元 陈英杰 郑邦和 王津津 安裕志 《眼科研究》 CSCD 1994年第3期179-182,F003,共5页
对100例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患者及双亲作眼底检查和外周血作高分辨染色体分析。结果18例患者染色体有13q14缺失。他们父辈中部分人也有类似缺失。其中有些外表正常的父亲或母亲的眼底发现视... 对100例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患者及双亲作眼底检查和外周血作高分辨染色体分析。结果18例患者染色体有13q14缺失。他们父辈中部分人也有类似缺失。其中有些外表正常的父亲或母亲的眼底发现视网膜瘢痕或良性视网膜细胞瘤,表明他们是突变Rd基因的携带者。结果表明最初的Rb基因突变主要来自父源并传给后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 母细胞 rb基因 染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b和MCM2蛋白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云祥 苟欣 +1 位作者 张世卿 何卫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66-69,共4页
目的: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易感基因(Rb)和微染色体维持蛋白2(MCM2)在前列腺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 plus二步法,检测49例前列腺癌(PCa)组织,2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及10例正常前列腺组织(NP)中pR... 目的: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易感基因(Rb)和微染色体维持蛋白2(MCM2)在前列腺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 plus二步法,检测49例前列腺癌(PCa)组织,2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及10例正常前列腺组织(NP)中pRb蛋白与M CM 2的表达。结果:pRb在PCa,BPH与NP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90%,80%,90%,PCa中pRb的水平明显低于BPH(P<0.05)及NP(P<0.05),且与PCa病理分级(P<0.05)和临床分期(P<0.05)呈负相关。M CM 2在PCa,BPH与NP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35%,25%和10%,PCa中M CM 2的水平明显高于BPH(P<0.05)及NP(P<0.05),且与PCa病理分级(P<0.05)和临床分期(P<0.05)呈正相关。M CM 2表达与pRb表达呈负相关(rs=-0.596,P<0.01)。结论:Rb基因参与了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检测Rb基因和M CM 2有助于判定前列腺癌恶性程度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微染色体维持蛋白2(MCM2) 视网膜母细胞基因(r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CM7和Rb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军 曹骥 覃思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3707-3709,共3页
目的:探讨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7(MCM7)和视网膜母细胞瘤易感基因(Rb)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CM7和Rb蛋白在20例正常胃黏膜、30例非典型增生、80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以标记指数(labelingindex,LI)量化其... 目的:探讨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7(MCM7)和视网膜母细胞瘤易感基因(Rb)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CM7和Rb蛋白在20例正常胃黏膜、30例非典型增生、80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以标记指数(labelingindex,LI)量化其表达。结果:MCM7和Rb蛋白在正常胃黏膜、非典型增生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者的LI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与临床分期、浆膜浸润、术后复发、肝转移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与肿瘤大小及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胃癌组织中MCM7和Rb的LI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287,P=0.010)。结论:MCM7的表达升高和Rb蛋白的表达下降与胃癌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检测MCM7和Rb有助于判断胃癌恶性程度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 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7 视网膜母细胞基因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