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源性Rb基因对U937细胞泡沫化过程中载脂蛋白B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闾宏伟 袁洪 +2 位作者 阳国平 陈淑华 杨向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909-1913,共5页
目的:研究Rb基因在U937细胞泡沫化过程中对细胞内载脂蛋白B含量的影响,初步探讨Rb基因 在泡沫细胞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孵育U937细胞,以及Ox-LDL孵育同时 导入外源性Rb基因转染U937细胞,分别于处理0 h... 目的:研究Rb基因在U937细胞泡沫化过程中对细胞内载脂蛋白B含量的影响,初步探讨Rb基因 在泡沫细胞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孵育U937细胞,以及Ox-LDL孵育同时 导入外源性Rb基因转染U937细胞,分别于处理0 h、12 h、24 h收集细胞,半定量RT-PER与流式细胞术检测Rb mRNA和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载脂蛋白B的含量。平行实验重复3次,进行统计学方差分析。结果:氧 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孵育U937细胞泡沫化过程中,12 h、24 h Rb基因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0 h(P<0.05);细胞内载 脂蛋白B含量则显著高于对照组0 h(P<0.05)。而U937细胞在导人外源性Rh基因后,12 h、24 h细胞内的Rb基因 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0 h(P<0.05);细胞内载脂蛋白B含量则显著低于对照组0 h(P<0.05)。结论:外源性Rb 基因的导入可以下调细胞内载脂蛋白B的含量,表明Rb基因可能与单核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形成有关,可能是影响 泡沫细胞形成的相关基因的敏感候选基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937细胞 基因 视网膜母细胞 载脂蛋白B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及鳞状细胞癌中Rb、MCM7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2
作者 林海瑞 童丹 宋文静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33-636,共4页
目的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易感基因、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7(minichromosome maintenance proteins7,MCM7)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CIN)及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P... 目的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易感基因、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7(minichromosome maintenance proteins7,MCM7)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CIN)及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PV 6000两步法检测Rb、MCM7在10例正常子宫颈组织、90例CIN组织(其中CIN1、CIN2和CIN3各30例)、30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Rb在正常子宫颈、CIN和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依次降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54.140,P<0.001);MCM7在正常子宫颈、CIN和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依次增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66.751,P<0.001);Rb与MCM7的表达呈负相关(rs=-0.536,P<0.001)。结论 Rb、MCM7表达与CIN病变级别及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相关,提示Rb、MCM7可能参与CIN和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 鳞状细胞 子宫颈上皮内 视网膜母细胞易感基因 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7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号传导途径p55PI3K-Rb在胃肠道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9
3
作者 高霞 龙浩成 +5 位作者 刘双又 罗学来 李小兰 陶德定 胡俊波 龚建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61-763,封3,共4页
目的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p55PI3K-Rb)信号传导途径在胃肠道正常组织、癌旁组织及癌组织中的表达,并阐述其意义。方法收集2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胃癌6例,结肠癌5例,直肠癌9例)手术切除标本,每例均包括癌组织、相应的... 目的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p55PI3K-Rb)信号传导途径在胃肠道正常组织、癌旁组织及癌组织中的表达,并阐述其意义。方法收集2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胃癌6例,结肠癌5例,直肠癌9例)手术切除标本,每例均包括癌组织、相应的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应用免疫沉淀(Rb单克隆抗体)和Western blot方法(p55PI3K多克隆抗体)检测p55PI3K与Rb在组织中的相互作用。结果8例胃肠道肿瘤标本(胃癌2例,结肠癌2例,直肠癌4例,均为腺癌)Rb与p55PI3K相互作用为阳性,阳性率为40%(8/20),且正常组织、癌旁组织及癌组织三者之间p55PI3K-Rb作用强弱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胃肠道肿瘤形成过程中,p55PI3K-Rb信号传导通路是存在的。通过阻断p55PI3K-Rb通路可能阻断肿瘤的发生,有望为临床胃肠道肿瘤的治疗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 胃肠道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b和P-Rb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中的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梦雯 刘飞 +2 位作者 谷丽娜 张国生 桑梅香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5-101,共7页
目的:分析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基因和磷酸化Rb(P-Rb)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在乳腺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09年8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进行手术切... 目的:分析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基因和磷酸化Rb(P-Rb)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在乳腺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09年8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进行手术切除的65例乳腺癌患者标本,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Rb、P-Rb、上皮细胞标记物CDH1和间质细胞标记物Vimentin的表达状况,分析二者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指标和预后的关系。利用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在TGFβ诱导的EMT过程中Rb及P-Rb的表达变化。结果:乳腺癌组织中,Rb和P-Rb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5.38%和50.77%。P-Rb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状况呈正相关。CDH1和Vimentin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6.92%和43.08%。CDH1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状况呈负相关。Vimentin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状况呈正相关。Rb及P-Rb蛋白表达均与CDH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与Vimenti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Rb蛋白表达阳性的乳腺癌患者的总五年生存率明显低于P-Rb蛋白表达阴性的患者;CDH1蛋白表达阳性的乳腺癌患者的总五年生存率明显高于CDH1蛋白表达阴性的患者,Vimentin蛋白表达阳性的乳腺癌患者的总五年生存率明显低于Vimentin表达阴性的患者。在TGFβ诱导的HMLE细胞发生EMT的过程中,Rb的表达显著下降,P-Rb的表达显著上升。结论:Rb的磷酸化失活影响了乳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过程,与乳腺癌的转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上皮间质转化 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 磷酸化Rb E钙黏蛋白 波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CM7和Rb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5
作者 陈军 曹骥 覃思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3707-3709,共3页
目的:探讨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7(MCM7)和视网膜母细胞瘤易感基因(Rb)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CM7和Rb蛋白在20例正常胃黏膜、30例非典型增生、80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以标记指数(labelingindex,LI)量化其... 目的:探讨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7(MCM7)和视网膜母细胞瘤易感基因(Rb)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CM7和Rb蛋白在20例正常胃黏膜、30例非典型增生、80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以标记指数(labelingindex,LI)量化其表达。结果:MCM7和Rb蛋白在正常胃黏膜、非典型增生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者的LI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与临床分期、浆膜浸润、术后复发、肝转移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与肿瘤大小及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胃癌组织中MCM7和Rb的LI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287,P=0.010)。结论:MCM7的表达升高和Rb蛋白的表达下降与胃癌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检测MCM7和Rb有助于判断胃癌恶性程度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 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7 视网膜母细胞易感基因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b和MCM2蛋白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李云祥 苟欣 +1 位作者 张世卿 何卫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66-69,共4页
目的: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易感基因(Rb)和微染色体维持蛋白2(MCM2)在前列腺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 plus二步法,检测49例前列腺癌(PCa)组织,2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及10例正常前列腺组织(NP)中pR... 目的: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易感基因(Rb)和微染色体维持蛋白2(MCM2)在前列腺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 plus二步法,检测49例前列腺癌(PCa)组织,2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及10例正常前列腺组织(NP)中pRb蛋白与M CM 2的表达。结果:pRb在PCa,BPH与NP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90%,80%,90%,PCa中pRb的水平明显低于BPH(P<0.05)及NP(P<0.05),且与PCa病理分级(P<0.05)和临床分期(P<0.05)呈负相关。M CM 2在PCa,BPH与NP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35%,25%和10%,PCa中M CM 2的水平明显高于BPH(P<0.05)及NP(P<0.05),且与PCa病理分级(P<0.05)和临床分期(P<0.05)呈正相关。M CM 2表达与pRb表达呈负相关(rs=-0.596,P<0.01)。结论:Rb基因参与了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检测Rb基因和M CM 2有助于判定前列腺癌恶性程度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微染色体维持蛋白2(MCM2) 视网膜母细胞易感基因(R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冠状动脉球囊损伤后管壁cyclin D_1和Rb蛋白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2
7
作者 岳欣 潘其兴 +7 位作者 张薇 李继福 李贵双 陈玉国 许复郁 于爱琴 马玉林 杨凯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4-84,96,共2页
目的 :探讨原癌基因cyclinD1和抑癌基因Rb的表达与猪冠状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殖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猪冠状动脉球囊损伤后壁内cyclinD1和Rb蛋白的表达。结果 :增生的内膜和中膜内cyclinD1和Rb蛋白表达阳性 ,阳性细胞呈点... 目的 :探讨原癌基因cyclinD1和抑癌基因Rb的表达与猪冠状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殖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猪冠状动脉球囊损伤后壁内cyclinD1和Rb蛋白的表达。结果 :增生的内膜和中膜内cyclinD1和Rb蛋白表达阳性 ,阳性细胞呈点片状分布 ,阳性强度与内膜增生程度有关 ,两个基因的表达具有相关性。结论 :CyclinD1和Rb基因与猪冠状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周期蛋白类 基因 视网膜母细胞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titumor effects of HSV-tk/GCV suicide gene system for retinoblastoma in vitro 被引量:1
8
作者 LI Tao ZHANG Hong +3 位作者 XIE Er-Juan LI Gui-Gang LIANG Feng LI Wei 《眼科新进展》 CAS 2003年第5期305-309,共5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killing effect of herpes simplex virus thymidine kinase/gancyclovir(HSV tk/GCV)suicide gene therapy system on retinoblastoma(Rb)cells and the mechanism of bystander effect.Methods By using...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killing effect of herpes simplex virus thymidine kinase/gancyclovir(HSV tk/GCV)suicide gene therapy system on retinoblastoma(Rb)cells and the mechanism of bystander effect.Methods By using liposome,pCMV/hytk IRES hrGFP plasmid was transferred into HXO Rb 44 cells.A fluorescence microscope was used to detect the transduction effeciency.The positive cell clones were selected by hygromycin and were named HXO Rb 44/tk.RT PCR was resorted to demonstrate the sucessful transduction and transcription of hytk gene in the HXO Rb 44/tk cells.The morphologic features and growth patterns of HXO Rb 44/tk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HXO Rb 44.Then MTT assay was used to determined the killing effect of GCV on HXO Rb 44/tk and the mixture of HXO Rb 44/tk and HXO Rb 44 in different ratios('bystander effect').The mechanism of bystander effect was studied by the experiment of supernatant shifting.Results The transduction effeciency was 20%.530bp hytk gene strand was seen through HXO Rb 44/tk RT PCR.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in the morphologic features or the growth patterns between HXO Rb 44/tk and HXO Rb 44.HXO Rb 44/tk was more sensitive to GCV than was HXO Rb 44.The cytotoxicity of HXO Rb 44/tk was dose and time dependent.An obvious'bystander effect'was seen even with low proportions of HXO Rb 44/tk,but this effect disappeared when transferring GCV containing supernatant of HSV tk positive cells to the negative cells.Conclusions The transfer of the HSV tk gene into Rb cells followed by the administration of GCV could serve as a model for gene therapy for retinoblastoma,the'bystander effect'in HSV tk/GCV mediated gene therapy occurs by transfer of GCV metabolite from cell to cell through gap jun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TINOBLASTOMA gene therapy suicide gene thymidine kinase bystander effe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