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七预防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周伟 颜华 +1 位作者 靳春杰 吴建国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14-917,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口服三七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成4组,A:正常大鼠生理盐水组;B:正常大鼠三七组;C:糖尿病大鼠生理盐水组;D:糖尿病大鼠三七组。C、D组尾静脉注射20 g·L-1STZ(55 mg·kg-1... 目的探讨早期口服三七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成4组,A:正常大鼠生理盐水组;B:正常大鼠三七组;C:糖尿病大鼠生理盐水组;D:糖尿病大鼠三七组。C、D组尾静脉注射20 g·L-1STZ(55 mg·kg-1)制作糖尿病模型成功后三七治疗组每天按400 mg·kg-1三七粉灌胃给药一次,生理盐水组每天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12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液流变学、视网膜血管渗透性和毛细血管周细胞数目等指标。结果 A组、B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和B组相比,C组和D组大鼠出现明显的血小板黏附率、聚集率升高、视网膜血管渗透性增加、毛细血管周细胞数目减少(P<0.01);D组较C组糖尿病大鼠的视网膜渗透量降低了26.1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D组糖尿病大鼠较C组糖尿病大鼠的周细胞计数降低了24.1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三七治疗的D组糖尿病大鼠血小板黏附率(33.02±2.10)%、血小板聚集率(74.83±3.71)%,与C组(40.50±3.62)%和(84.00±6.48)%相比明显下降(P<0.05)。结论三七可降低糖尿病大鼠血黏度,减少视网膜血管渗透性,保护毛细血管结构,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微血管病变 大鼠 三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视网膜微血管病变与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对比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谢连永 陈超 +4 位作者 孔文君 杜葵芳 董宏伟 郭纯刚 魏文斌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53-556,共4页
目的分析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视网膜微血管病变与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cytomegalovirus retinitis,CMVR)的疾病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选取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眼科... 目的分析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视网膜微血管病变与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cytomegalovirus retinitis,CMVR)的疾病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选取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眼科并经感染科专科医师确诊的AIDS患者145例,其中合并视网膜微血管病变者75例为微血管病变组,合并CMVR者70例为CMVR组。所有患者均进行AIDS相关病史询问,同时行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载量和CD4+T细胞检测,并行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裂隙灯检查、散瞳眼底检查及彩色眼底照相等眼科检查。对全身情况允许的微血管病变组25例、CMVR组70例进行血液和房水CMV-DNA检测。结果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组最佳矫正视力为0.91±0.16,13例(17.33%)患者已开始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CD4+T细胞数为22(0~506)个·μL^-1,8例(10.67%)患者有眼前节反应;CMVR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为0.63±0.37,34例(48.57%)患者已开始HAART,CD4+T细胞数为13(1~48)个·μL^-1,23例(32.85%)患者有眼前节反应,上述指标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微血管病变组25例中房水CMV-DNA阳性0例,血液CMV-DNA阳性8例(32.00%);CMVR组70例中房水CMV-DNA阳性60例(85.71%),血液CMV-DNA阳性33例(47.14%);两组血液中CMV-DNA阳性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7),但房水中阳性率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AIDS合并CMVR患者比AIDS合并视网膜微血管病变患者视力更差,CD4+T细胞计数更低,眼前节反应及房水CMV-DNA阳性率更高,且视网膜微血管病变患者未接受HAART的人数明显高于CMVR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巨细胞病毒视网膜 视网膜微血管病变 CD4+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角膜共焦激光显微镜检测的角膜基底神经变化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陆炯 李函 +1 位作者 邢茜 孟逸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63-866,共4页
目的探讨角膜共焦激光显微镜检测的角膜基底神经变化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T2DM患者118例,其中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目的探讨角膜共焦激光显微镜检测的角膜基底神经变化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T2DM患者118例,其中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57例(DR组),无DR患者61例(NDR组),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60人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采用角膜共焦激光显微镜检查,分析角膜神经形态参数与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 DR组角膜神经纤维密度、角膜神经分支密度和角膜神经长度分别为(20.03±4.22)条·mm-2、(22.01±7.05)条·mm-2和(9.50±1.76)mm·mm-2,明显小于对照组和NDR组(均为P<0.05),而角膜神经纤维弯曲度为0.30±0.03,明显高于对照组和NDR组(均为P<0.05);DR患者中,Ⅲ期患者角膜神经纤维密度、角膜神经分支密度和角膜神经长度明显小于Ⅰ期和Ⅱ期DR患者(均为P<0.05),而角膜神经纤维弯曲度明显高于Ⅰ期和Ⅱ期DR患者(均为P<0.05)。DR组病程为(12.04±2.48)a,明显高于NDR组(P<0.05),而空腹C肽和空腹胰岛素分别为(1.41±0.58)μg·L-1和(20.05±7.91)m U·L-1,明显低于NDR组(均为P<0.05)。T2DM患者病程与角膜神经分支密度及角膜神经纤维长度呈负相关(r=-0.322、-0.317,均为P<0.05);空腹C肽与角膜神经分支密度呈正相关(r=0.298,P<0.05),与角膜神经弯曲度呈负相关(r=-0.311,P<0.05)。结论 T2DM视网膜微血管病变患者角膜神经形态参数异常,对病程较长或空腹C肽水平低的T2DM患者应用角膜共激光显微镜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微血管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共焦激光显微镜 角膜神经 视网膜微血管病变 2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微血管病变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相关性研究进展
4
作者 陈玉民 闫中瑞 孙树印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87-989,共3页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一组由于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是导致人们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运用传统风险因素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存在局限性。近年来许多学者研究发现,视网膜血管异常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状动脉的健康程度,视网膜微血管病变...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一组由于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是导致人们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运用传统风险因素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存在局限性。近年来许多学者研究发现,视网膜血管异常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状动脉的健康程度,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监测已建议作为一种简单、安全的预测筛查方法。本文就有关视网膜病变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相关性的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视网膜微血管病变 视网膜病变 风险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继红 牛梦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01-1005,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VEGF)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并发视网膜微血管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21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T2DM患者14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DR分为DR组(n=67)和非DR组(n=...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VEGF)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并发视网膜微血管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21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T2DM患者14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DR分为DR组(n=67)和非DR组(n=79)。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T2DM患者并发DR的因素;根据独立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价其预测效能。结果DR组患者T2DM病程明显久于非DR组(P<0.05),在生化指标方面,DR组患者FPG、HbA1c、GA、Scr、UA、BUN、UACR以及VEGF明显高于非DR组(P<0.05),而ALB和RBC明显低于非D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病程、HbA1c、UA、VEGF是T2DM患者发生D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ALB和RBC是保护因素(P<0.05)。依据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74(95%CI:0.825~0.928,P<0.001),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结论VEGF水平在DR患者血清中显著升高,是T2DM患者并发DR的独立危险因素,对DR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2型糖尿病 视网膜微血管病变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