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4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缺氧诱导的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中环状RNA的差异表达及功能预测
1
作者 陈娟 王宁 +3 位作者 夏明明 张国明 罗先琼 马健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6-307,321,共13页
目的:探究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在缺氧诱导的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retinal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HRMECs)中的差异表达及其功能,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OP)的发病机制提供新... 目的:探究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在缺氧诱导的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retinal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HRMECs)中的差异表达及其功能,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OP)的发病机制提供新见解。方法:分离提取HRMECs,建立ROP细胞缺氧模型,通过全转录组测序分析circRNA差异表达谱;采用qRT-PCR验证8个差异表达circRNA(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circular RNA, DE-circRNA),并进行GO和KEGG通路分析;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构建cir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结果:在正常培养与缺氧诱导之间共有1 714个circRNA呈现差异表达,其中899个上调,815个下调(q<0.05,差异倍数>2)。GO分析结果显示,DE-circRNA主要富集于凋亡信号通路的正调控等生物过程,而KEGG分析结果提示其主要涉及肿瘤相关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等。circRNA-miRNA-mRNA网络分析结果表明,hsa_circ_0140253可能通过hsa-miR-210-3p/ERFE和hsa-miR-210-3p/PPARGC1A轴在ROP的发生发展中发挥潜在调控作用。结论:本研究揭示了HRMECs缺氧模型中的circRNA差异表达谱,提示hsa_circ_0140253可能通过竞争性内源RNA(competing endogenous RNA,ceRNA)的机制参与ROP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缺氧 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环状RNA 竞争性内源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水化合物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hREBP)基因表达对高糖环境下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血管生成反应的影响
2
作者 吴承鼎 申海翠 +2 位作者 顾琳虹 周佳 王继红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35-439,共5页
目的探讨碳水化合物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hREBP)基因表达对高糖环境下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MEC)损伤及血管生成反应的影响。方法将传至4~6代的hRMEC加入无血清培养基中培养6 h后,分别置于正常浓度葡萄糖(5.6 mmol·L^(-1))、正... 目的探讨碳水化合物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hREBP)基因表达对高糖环境下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MEC)损伤及血管生成反应的影响。方法将传至4~6代的hRMEC加入无血清培养基中培养6 h后,分别置于正常浓度葡萄糖(5.6 mmol·L^(-1))、正常浓度葡萄糖+甘露醇(24.4 mmol·L^(-1))、高浓度葡萄糖(30.0 mmol·L^(-1))、空白siRNA+高浓度葡萄糖及ChREBP siRNA+高浓度葡萄糖进行处理,分别设为对照组、高渗组、单纯高糖组、空白siRNA组及ChREBP敲低组。细胞转染采用Lipofectamine RNAiMAX,转染时间24 h。采用Western blot分析高糖环境下hRMEC中ChREBP表达情况。TUNEL染色、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迁移实验及成管实验分析细胞凋亡、迁移及毛细血管生成情况。选择ChREBP基因正常表达野生型和ChREBP基因敲除突变型小鼠构建相关动物模型,在显微镜下计数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发芽数量。结果高糖刺激30 min后hRMEC中ChREBP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刺激15 min、1 h、2 h、3 h后(均为P<0.05),同时高糖刺激2 h后hRMEC中TXNIP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刺激15 min、30 min、1 h、3 h后(均为P<0.05)。高糖状态下ChREBP敲低组hRMEC中TXNIP及NLRP3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空白siRNA组及单纯高糖组(均为P<0.05)。TUNEL染色、细胞划痕实验及毛细血管成管实验结果显示,ChREBP敲低组hRMEC中相对凋亡率、相对细胞覆盖面积百分比和相对迁移细胞数量百分比均显著低于空白siRNA组及单纯高糖组,而环状结构数量均显著低于空白siRNA组、单纯高糖组及高渗组(均为P<0.05)。ChREBP敲低组hRMEC中p-AKT/AKT和p-mTOR/mTOR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空白siRNA组及单纯高糖组(均为P<0.05)。ChREBP基因敲除突变型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发芽数为(22.81±4.03)个,显著少于ChREBP基因正常表达野生型的(64.35±11.69)个(P<0.05)。结论ChREBP基因可通过调节高糖状态下hRMEC细胞凋亡、迁移、成管及视网膜新生血管发育而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发展,这可作为该病潜在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水化合物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9b-3p靶向IGF-1介导PI3K/Akt/mTOR通路对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3
作者 张航烽 谢宜君 +2 位作者 彭佳怡 王甲甲 麦涛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852-858,共7页
目的 探讨miR-29b-3p靶向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MECs)损伤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HRMECs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正常培养... 目的 探讨miR-29b-3p靶向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MECs)损伤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HRMECs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正常培养)、高糖组(HG组)(30.0 mmol·L^(-1)葡萄糖处理48 h),inhibitor-NC组,miR-29b-3p inhibitor组、miR-29b-3p inhibitor+si-NC组、miR-29b-3p inhibitor+si-IGF-1组,以上4组HG处理后转染相应质粒培养24 h,LY294002组(40μmol·L^(-1) LY294002处理24 h)。qRT-PCR检测细胞miR-29b-3p表达水平;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活性氧(ROS)水平;ELISA法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透射电镜观察自噬体的形成;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自噬、IGF-1以及PI3K/Akt/mTOR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实验检测miR-29b-3p与IGF-1的靶向关系。结果 HG组较Control组细胞miR-29b-3p、ROS、MDA、Bax、C-caspase 3、p62、p-PI3K/PI3K、p-Akt/Akt以及p-mTOR/mTOR表达水平、细胞凋亡率均升高,IGF-1、SOD、GSH-Px、LC3II/LC3I表达水平、细胞活性、自噬体数量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miR-29b-3p inhibitor组较inhibitor-NC组细胞miR-29b-3p、ROS、MDA、Bax、C-caspase 3、p62、p-PI3K/PI3K、p-Akt/Akt以及p-mTOR/mTOR表达水平、细胞凋亡率均降低,IGF-1、SOD、GSH-Px、LC3II/LC3I表达水平、细胞活性、自噬体数量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miR-29b-3p inhibitor+si-IGF-1组较miR-29b-3p inhibitor+si-NC组细胞miR-29b-3p、ROS、MDA、Bax、C-caspase 3、p62、p-PI3K/PI3K、p-Akt/Akt以及p-mTOR/mTOR表达水平、细胞凋亡率均升高,IGF-1、SOD、GSH-Px、LC3II/LC3I表达水平、细胞活性、自噬体数量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LY294002组较HG组细胞miR-29b-3p、ROS、MDA、Bax、C-caspase 3、p62、p-PI3K/PI3K、p-Akt/Akt以及p-mTOR/mTOR表达水平、细胞凋亡率均降低,IGF-1、SOD、GSH-Px、LC3II/LC3I表达水平、细胞活性、自噬体数量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IGF-1-WT共转染miR-29b-3p mimic的细胞较miR-NC细胞双荧光素酶活性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抑制miR-29b-3p可靶向上调IGF-1表达水平进而抑制PI3K/Akt/mTOR通路改善高糖诱导HRMECs的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9b-3p IGF-1 PI3K/Akt/mTOR通路 高糖 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饥饿素对高糖下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及铁死亡的抑制作用
4
作者 李蓉 张敏 燕洁静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91-996,共6页
目的研究胃饥饿素对高糖下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MEC)氧化应激及铁死亡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RMEC分为对照组、高糖组、高糖+胃饥饿素组,分别采用常规培养基、含30 mmol/L D-葡萄糖培养基、含30 mmol/L D-葡萄糖+10 nmol/L胃饥... 目的研究胃饥饿素对高糖下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MEC)氧化应激及铁死亡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RMEC分为对照组、高糖组、高糖+胃饥饿素组,分别采用常规培养基、含30 mmol/L D-葡萄糖培养基、含30 mmol/L D-葡萄糖+10 nmol/L胃饥饿素培养基培养24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细胞增生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活性氧簇(ROS)水平;采用试剂盒检测细胞中氧化应激指标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浓度、丙二醛(MDA)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Fe^(2+)浓度;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线粒体结构;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HRMEC中铁死亡关键分子谷胱甘肽过氧化合物酶4(GPX4)、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蛋白表达。结果对照组、高糖组、高糖+胃饥饿素组细胞增生率分别为(100.62±3.40)%、(63.74±4.25)%和(88.19±4.65)%,ROS荧光强度分别为15512.20±1347.53、46457.00±1072.65和22220.87±1669.20,GSH浓度分别为(68.52±7.61)、(21.45±1.57)和(55.68±5.15)μmol/L,MDA浓度分别为(0.79±0.10)、(2.47±0.27)和(1.08±0.15)μmol/L,SOD活性分别为(111.67±10.32)、(37.75±5.92)和(97.45±9.12)U/ml,Fe^(2+)浓度分别为(3.02±0.30)、(9.45±0.71)和(4.63±0.32)mmol/mgprot。各组间细胞增生率、ROS荧光强度、GSH浓度、MDA浓度、SOD活性及Fe^(2+)浓度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1.82、414.59、61.28、67.24、61.64,146.14,均P<0.001);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细胞增生率、GSH浓度和SOD活性均明显降低,ROS荧光强度、MDA浓度和Fe^(2+)浓度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高糖组相比,高糖+胃饥饿素组细胞增生率、GSH浓度和SOD活性明显升高,ROS荧光强度、MDA浓度和Fe^(2+)浓度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细胞内线粒体铁死亡现象明显;与高糖组相比,高糖+胃饥饿素组线粒体状态明显改善。各组间细胞中GPX4、SLC7A11蛋白相对表达量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3.94、182.84,均P<0.001);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和高糖+胃饥饿素组细胞中GPX4、SLC7A1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高糖组相比,高糖+胃饥饿素组2种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胃饥饿素可促进高糖下的HRMEC增生,抑制高糖诱导的氧化应激和铁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饥饿素 铁死亡 氧化应激 高糖 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r124对高糖环境下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血管形成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王玉雯 李芙蓉 袁容娣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101-2109,共9页
目的研究高糖环境下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retinal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HRMEC)中G蛋白偶联受体124(Gpr124)表达的变化,以及干扰Gpr124对HRMEC的调控作用。方法免疫荧光观察Gpr124在HRMEC中的表达;高糖刺激HRMEC,将... 目的研究高糖环境下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retinal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HRMEC)中G蛋白偶联受体124(Gpr124)表达的变化,以及干扰Gpr124对HRMEC的调控作用。方法免疫荧光观察Gpr124在HRMEC中的表达;高糖刺激HRMEC,将细胞分为空白组和高糖组,CCK-8、EdU检测细胞活力与增殖情况;病毒抑制Gpr124表达后,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高糖对照组、高糖+shRNA组以及高糖+Gpr124 shRNA组,划痕实验评估细胞迁移,基质凝胶评估细胞小管形成能力。Western blot检测Gpr124、VEGFA、MMP9和β-catenin相对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相较于空白组,HRMEC在高糖组中显示出显著提升的细胞活力和增殖细胞数(P<0.01)。高糖环境下,Gpr124、VEGFA以及MMP9的表达水平也显著增加(P<0.01)。同时,在各个时间点,高糖对照组的迁移面积以及体外血管形成面积和管径长度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然而,在敲低Gpr124的表达后,高糖+Gpr124 shRNA组的HRMEC在迁移和体外血管形成能力上相较于高糖+shRNA组有显著的降低(P<0.01),并且高糖+Gpr124 shRNA组相比于高糖+shRNA组VEGFA、MMP9以及β-catenin蛋白表达减少(P<0.01)。结论Gpr124能够调控高糖环境下HRMEC的增殖、迁移以及管形成能力,并且还可以抑制VEGFA和MMP9的过度表达,这一影响可能是通过调节Wnt/β-catenin经典通路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G蛋白偶联受体124 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迁移实验 血管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碱对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及V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蒋瑶祁 彭辉灿 +2 位作者 肖启国 李萍 杨杰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探讨苦参碱(Ma)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抑制及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噻唑蓝比色法(MTT)检测不同质量浓度的Ma对其增生的抑制作用。将培养的细胞分为... 目的探讨苦参碱(Ma)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抑制及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噻唑蓝比色法(MTT)检测不同质量浓度的Ma对其增生的抑制作用。将培养的细胞分为对照组、Ma(40mg/L)组、高糖(25mmol/L)组、Ma+高糖组4组。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VEGF的表达。结果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Ma可抑制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P<0.05),48h内呈质量浓度依赖性。与对照组和高糖组相比,Ma组48h后,VEGF表达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VEGF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Ma可抑制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抑制主要是通过下调VEGF表达而发生作用的,Ma对高糖引起的VEGF表达上调同样也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免疫细胞化学 免疫印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楂叶总黄酮对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和机制 被引量:6
7
作者 何玉清 亢泽峰 +1 位作者 李凌 关瑞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854-2857,共4页
目的探讨山楂叶总黄酮对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CEC)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并分析其机制。方法细胞分为对照组(含25 mmol/L葡萄糖的DMEM培养液处理细胞5 d),模型组(含90 mmol/L葡萄糖的DMEM培养液处理5 d),山楂叶总黄酮低、中... 目的探讨山楂叶总黄酮对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CEC)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并分析其机制。方法细胞分为对照组(含25 mmol/L葡萄糖的DMEM培养液处理细胞5 d),模型组(含90 mmol/L葡萄糖的DMEM培养液处理5 d),山楂叶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125、250、500 ng/mL),山楂叶总黄酮高剂量+si-NC组(转染si-NC后90 mmol/L葡萄糖、500 ng/mL山楂叶总黄酮处理),山楂叶总黄酮高剂量+si-VEGF组(转染si-VEGF后90 mmol/L葡萄糖、500 ng/mL山楂叶总黄酮处理)。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VEGF mRNA表达,噻唑兰(MTT)法检测细胞活力,集落形成实验检测克隆形成数,Transwell实验检测迁移细胞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HRCEC活力、克隆形成数、迁移细胞数、VEGF mRNA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山楂叶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HRCEC活力、克隆形成数、迁移细胞数、VEGF mRNA表达降低(P<0.05);与山楂叶总黄酮高剂量+si-NC组比较,山楂叶总黄酮高剂量+si-VEGF组HRCEC活力、克隆形成数、迁移细胞数降低(P<0.05)。结论山楂叶总黄酮可通过下调VEGF抑制高糖刺激诱导的HRCEC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叶总黄酮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增殖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态压力对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内皮素-1和NO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郭斌 王应利 +2 位作者 牛超 惠延年 范钦华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0-144,共5页
目的观察静态压力变化对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MECs)形态、增生活性及分泌血管活性物质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并鉴定大鼠RMECs,分为A(1.33kPa)、B(2.67kPa)、C(5.33kPa)和D(10.67kPa)组和未加压... 目的观察静态压力变化对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MECs)形态、增生活性及分泌血管活性物质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并鉴定大鼠RMECs,分为A(1.33kPa)、B(2.67kPa)、C(5.33kPa)和D(10.67kPa)组和未加压对照组。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常规方法进行细胞计数,锥虫蓝染色检测活细胞比例。用Griess硝酸还原酶法检测NO代谢产物NO2-/NO3-的含量,放射免疫法检测培养细胞的ET-1蛋白表达;用RT-PCR法半定量研究RMECs中ET-1、eNOS、iNOSmRNA的表达。结果B、C、D组RMECs细胞核膨大,胞体拉长,可见少量悬浮细胞;静态压力促进RMECs增生(F=12.205,P<0.01),C组和D组细胞数量高于对照组、A组和B组(P<0.01);静态压力升高造成各组细胞损伤,拒染率降低(F=11.180,P<0.01),B、C、D组细胞拒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B、C、D组ET-1浓度较对照组增加(P<0.01)。C组和D组RMECs培养液中NO2-/NO3-浓度高于对照组(P<0.01)。B、C、D组RMECs中ET-1mRNA表达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和D组RMECs中eNOSmRNA和iNOSmRNA表达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静态压力可直接导致RMECs的结构损伤,高静态压力下RMECs合成ET-1、NO增多可能是高眼压眼底病变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内皮素-1 一氧化氮 静态压力 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基化终产物诱导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VEGF和ZO-1 mRNA合成的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郭斌 王应利 +2 位作者 牛超 惠延年 范钦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1-26,共6页
目的观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osylation end products,AGEs)作用下,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at retinal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rRMEC)的增生和活力的变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 目的观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osylation end products,AGEs)作用下,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at retinal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rRMEC)的增生和活力的变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合成和紧密链接蛋白-1(zonula occludens protein-1,ZO-1)mRNA合成的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培养rRMEC,0mg·L-1、10mg·L-1、100mg·L-1和600mg·L-1糖基化牛血清白蛋白(AGE-bovine serum albumin,AGE-BSA)作用rRMEC,观察4d内细胞增生变化,并采用台盼蓝染色法测定细胞活力。不同浓度的AGE-BSA(0mg·L-1、10mg·L-1、50mg·L-1、100mg·L-1、200mg·L-1、400mg·L-1、600mg·L-1)作用12h,100mg·L-1的AGE-BSA作用不同时间(0h、2h、4h、6h、12h、24h)后,采用RT-PCR和Elisa测定rRMEC中VEGFmRNA、ZO-1mRNA和上清中VEGF含量。结果rRMEC在0mg·L-1、10mg·L-1和100mg·L-1AGE-BSA环境中可以继续增生,600mg·L-1细胞增生可能受到抑制,造成rRMEC活力降低。在浓度为10~400mg·L-1AGE-BSA作用12h时,VEGFmRNA合成增强,上清液中VEGF蛋白表达升高;在100mg·L-1AGE-BSA作用2~24h,VEGFmRNA合成首先升高,后降低并趋于稳定;作用后各组均高于作用前(P<0.01),上清液中VEGF蛋白表达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随AGE-BSA浓度的增加,ZO-1mRNA逐渐降低;随AGE-BSA作用时间的延长,ZO-1mRNA逐渐降低。结论在一定范围内,VEGFmRNA和ZO-1mRNA合成呈AGE-BSA剂量和时间依赖性。VEGF可能是促进rRMECZO-1mRNA合成降低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糖基化终产物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紧密连接蛋白-1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46a对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2
10
作者 何静 谢平 +3 位作者 欧阳君 肖婷婷 徐琰瑛 袁晴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miR-146a对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MEC)增殖和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取对数生长期的HRMEC,将细胞分为正常组、高渗组、高糖组、阴性对照组、miR-146a mimics组、miR-146a mimics+IL^(-1)7A组。正常... 目的探讨miR-146a对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MEC)增殖和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取对数生长期的HRMEC,将细胞分为正常组、高渗组、高糖组、阴性对照组、miR-146a mimics组、miR-146a mimics+IL^(-1)7A组。正常组细胞用含5.5 mmol·L^(-1) D-葡萄糖的培养基培养24 h,高渗组细胞用含5.5 mmol·L^(-1) D-葡萄糖和50 mmol·L^(-1)甘露醇的培养基培养24 h;其余各组细胞先用含30 mmol·L^(-1) D-葡萄糖的培养基培养24 h后,阴性对照组、miR-146a mimics组、miR-146a mimics+IL^(-1)7A组分别转染阴性对照序列+pcDNA3.1空质粒、miR-146a mimics质粒、miR-146a mimics+pcDNA3.1-IL^(-1)7A质粒。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活性,Matrigel法检测细胞管腔形成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高糖组细胞活力、细胞迁移率和细胞环状结构数量均升高,VEGF、VEGF受体2、白细胞介素-17A、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蛋白表达亦均升高(均为P<0.05);而miR-146a mimics组上述指标则较高糖组均降低(均为P<0.05);miR-146a mimics+IL^(-1)7A组上述指标均高于miR-146a mimics组(均为P<0.05)。结论上调miR-146a表达可有效地降低高糖诱导的HRMEC增殖和新生血管生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IL^(-1)7A表达进而抑制PI3K/AKT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46A 细胞介素-17A PI3K/AKT通路 高糖 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canstatin蛋白抑制体外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和增殖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珊珊 王晔 +2 位作者 陈鹏 孟丽娜 董晓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35-738,共4页
目的观察重组血管能抑素(canstatin)蛋白对体外培养的恒河猴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F/6A)迁移、增殖及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hospho-extracellu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pERK)、磷酸化Akt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重组canstatin蛋... 目的观察重组血管能抑素(canstatin)蛋白对体外培养的恒河猴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F/6A)迁移、增殖及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hospho-extracellu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pERK)、磷酸化Akt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重组canstatin蛋白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RF/6A细胞系,在培养基中分别添加重组canstatin蛋白和等量的PBS,采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各组发生迁移的内皮细胞并计数;铺Matri-gel胶,行体外成管实验,观察canstatin蛋白对内皮细胞成管的抑制作用;用MTT法检测重组canstatin蛋白对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重组canstatin蛋白对血清刺激30min后RF/6A细胞pERK、磷酸化Akt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加入重组canstatin蛋白后,显著抑制了细胞的迁移,重组canstatin蛋白组迁移的细胞数每视野(7.75±1.50)个显著低于PBS组(25.25±2.36)个(t=12.505,P=0.000);两组内皮细胞成管数分别为重组canstatin组每视野(18.67±7.02)个,也显著低于PBS组每视野(44.67±2.52)个(t=6.036,P=0.004)。与PBS组相比,重组canstatin蛋白组的内皮细胞的增殖也受到抑制,后者48h后平均吸光度A490为0.2869±0.0140,低于前者0.3349±0.0217(t=3.723,P=0.01)。同时,重组canstatin蛋白降低了RF/6A细胞中pERK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重组canstatin蛋白能通过下调pERK蛋白的表达抑制RF/6A细胞的迁移和增殖,具有潜在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能抑素 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迁移 增殖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A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羟二十四碳四烯酸对缺氧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夏云 贺涛 +1 位作者 邢怡桥 王琼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67-1073,共7页
背景 缺氧导致的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已成为主要的致盲疾病,目前临床上缺乏有效的化学治疗方法,因此,研究其发病的分子机制从而指导临床用药十分关键. 目的 探讨15羟二十四碳四烯酸(15-HETE)对缺氧条件下培养的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背景 缺氧导致的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已成为主要的致盲疾病,目前临床上缺乏有效的化学治疗方法,因此,研究其发病的分子机制从而指导临床用药十分关键. 目的 探讨15羟二十四碳四烯酸(15-HETE)对缺氧条件下培养的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MVECs)增生、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通路. 方法 分离C57BL/6J小鼠的RMVECs并用细胞除杂法进行培养,用间接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检测法鉴定培养的细胞对内皮细胞的特征性标志物Ⅷ因子相关抗原的反应.将生长良好的细胞分为常氧组和缺氧组,后者以终浓度为125 μmol/L的CoCl2处理细胞建立缺氧模型.各组细胞换无血清含内皮细胞生长添加剂(ECGS)和高糖的DMEM培养基继续培养48 h,再按照培养基中加入15-HETE浓度的不同(终浓度分别为0.0、0.1、1.0、5.0μmol/L)分别将常氧组和缺氧组细胞亚分为4个组.各组细胞分别用15-HETE处理48 h,然后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生值(吸光度,A值),并计算15-HETE的抑制率;分别采用逆转录PCR(RT-RCR)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RMVECs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bcl-2和caspase-3 mRNA及其蛋白的相对表达量. 结果 间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果显示,培养的细胞对Ⅷ因子相关抗原呈阳性表达,细胞阳性率为(94.38±4.25)%.常氧培养条件下不同浓度15-HETE培养组RMVECs增生值(A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83,P=0.837),但缺氧培养条件下不同浓度15-HETE培养组RMVECs增生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02.582,P<0.001),其中缺氧+1.0 μmol/L 15-HETE处理组、缺氧+5.0 μmol/L 15-HETE处理组RMVECs增生值明显低于单纯缺氧培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1、1.0、5.0μmol/L 15-HETE处理组对RMVECs的抑制率分别为(1.09±0.31)%、(21.09±3.53)%和(49.86±4.15)%,随着15-HETE浓度的增加,抑制率逐渐升高.常氧条件下各组bcl-2、caspase-3和HIF-1α mRNA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单纯常氧培养组比较,单纯缺氧培养组RMVECs中bcl-2和HIF-1α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升高1.5倍和1.7倍,而caspasse-3 mRNA的表达降低了7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用不同浓度15-HETE干预的缺氧细胞中,bcl-2、HIF-1α的相对表达量随着15-HETE浓度的增高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而caspasse-3mRNA的表达则逐渐上升.常氧条件下各组细胞bcl-2、pro-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单纯常氧培养组比较,单纯缺氧培养组bcl-2、pro-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上升1.6倍和1.9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缺氧条件下,bcl-2和pro-caspase-3蛋白的表达量随15-HETE浓度的增高逐渐下降,5.0 μmol/L 15-HETE处理组分别是单纯缺氧培养组的40.4%和4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5-HETE可能通过下调HIF-1α、bcl-2及激活caspase-3的方式抑制缺氧诱导下RMVECs的增生,从而对缺氧导致的新生血管生成产生抑制作用,其作用呈剂量依赖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新生血管 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缺氧诱导因子-1Α Bcl-2 半胱天冬酶-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MA在低氧诱导的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血管新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杜美容 鞠桂霞 +2 位作者 陈慧丽 王玉杰 江俊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1期152-153,共2页
目的血管新生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主要病理特征,可导致视网膜脱离和失明,但其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清楚.临床研究发现房水和血浆中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symmetric dimeth-ylarginine,ADMA)水平在DR患者明显升... 目的血管新生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主要病理特征,可导致视网膜脱离和失明,但其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清楚.临床研究发现房水和血浆中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symmetric dimeth-ylarginine,ADMA)水平在DR患者明显升高,提示ADMA可能参与DR的血管新生.研究目的探讨ADMA在低氧诱导的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F/6A)血管新生中的作用.方法实验分为三部分,在RF/6A上观察ADMA在低氧所诱导的血管新生中的作用;采用siRNA方法观察内、外源性ADMA是否能模拟低氧所诱导的血管新生.结果①低氧处理RF/6A能明显增加细胞增殖、迁移、黏附和小管形成,并增加ADMA水平;②外源性ADMA能明显增加细胞增殖、迁移、黏附和小管形成;③采用二甲基精氨酸二甲胺水解酶(dim-ethylarginine dimethylaminohydrolase,DDAH)siRNA内源性增加ADMA水平,亦可促进小管形成.结论ADMA介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时低氧诱导的血管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低氧 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 二甲基精氨酸二甲胺水解酶 血管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umstatin肽对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和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敏丽 罗国容 +2 位作者 陈维平 何少健 陈芳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9期649-652,共4页
目的探讨Tumstatin肽对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和迁移的影响,了解其抑制血管生成的途径。方法采用MTT比色法观察1mg·L-1、5mg·L-1、10mg·L-1、20mg.L-1和40mg·L-1的Tumstatin肽(T8肽)对恒河猴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F... 目的探讨Tumstatin肽对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和迁移的影响,了解其抑制血管生成的途径。方法采用MTT比色法观察1mg·L-1、5mg·L-1、10mg·L-1、20mg.L-1和40mg·L-1的Tumstatin肽(T8肽)对恒河猴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F/6A细胞)增生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0mg·L-1的T8肽对RF/6A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划痕修复实验观察0mg·L-1、5mg·L-1、10mg·L-1和20mg·L-1的T8肽对RF/6A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5mg·L-1以上浓度的T8肽对RF/6A细胞增生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1mg·L-1、5mg.L-1、10mg·L-1、20mg·L-1和40mg·L-1浓度的T8肽抑制率分别为(2.69±1.10)%、(6.58±1.91)%、(16.77±3.05)%、(31.60±7.57)%和(40.05±8.43)%,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加入T8肽时,RF/6A处于G0~G1期、S期和G2~M期的细胞比例分别为(43.66±1.37)%、(44.13±0.99)%和(12.21±0.39)%,而加入20mg·L-1的T8肽后则分别为(55.27±0.63)%、(28.51±0.68)%和(16.23±1.00)%,细胞凋亡率也由原来的0增加到(7.18±0.2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培养基中加入0mg·L-1、5mg·L-1、10mg·L-1和20mg·L-1的T8肽后RF/6A细胞24h的迁移距离分别为(248.09±2.28)μm、(175.27±3.22)μm、(120.81±3.59)μm和(44.65±1.83)μm,而48h时则为(393.68±2.21)μm、(341.62±4.27)μm、(254.65±2.93)μm和(118.69±5.96)μm,在同一时段,各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8肽能够抑制RF/6A细胞的增生和迁移,使细胞阻滞于G0~G1期及诱导细胞凋亡是其抑制RF/6A细胞生长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mstatin肽 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增生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对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凌燕 钟晖 +2 位作者 张国明 方旺 陈仁典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16-719,共4页
目的观察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对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retinal capillary endothelial cells,HRCECs)增殖和迁移活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RCECs,以MTT法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S... 目的观察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对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retinal capillary endothelial cells,HRCECs)增殖和迁移活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RCECs,以MTT法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SDF-1和VEGF干预下细胞增殖、迁移活性的改变,二者的浓度分别为5 ng·m L^(- 1)、50 ng·m L^(- 1)、100 ng·m L^(- 1)。联合5 ng·m L^(- 1)VEGF和100 ng·m L^(- 1)SDF-1观察二者的相互作用。结果VEGF促细胞增殖呈浓度依赖型,5 ng·m L^(- 1)、50 ng·m L^(- 1)和100 ng·m L^(- 1)组吸光度值分别为0.304±0.033、0.417±0.001和0.447±0.025,均明显大于阴性对照组0.207±0.003(均为P<0.05);SDF-1作用组吸光度值分别为0.21±0.03、0.22±0.05、0.21±0.11,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改变(均为P>0.05)。100 ng·m L^(- 1)SDF-1联合5 ng·m L^(- 1)VEGF共同作用时,细胞增殖活性(0.47±0.07)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0.01)。HRCECs迁移活性呈SDF-1浓度依赖性,在50 ng·m L^(- 1)和100 ng·m L^(- 1)时,细胞迁移计数分别为480.0±35.6和700.0±71.2,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均为P<0.01),联合5 ng·m L^(- 1)VEGF促迁移活性明显增加。结论 SDF-1可以促HRCECs迁移,并提高VEGF促HRCECs的增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 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3p调控ANXA2表达对高糖诱导的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巨朝娟 许寅聪 +3 位作者 李康宁 石笑楠 熊朝晖 戴明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52-957,共6页
目的 探讨微小RNA-1-3p(miR-1-3p)/膜联蛋白A2(ANXA2)分子轴在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MECs)新生血管生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HRMECs并采用高糖(HG)处理细胞建立细胞损伤模型。HRMECs分组处理:Con组(含体积分数... 目的 探讨微小RNA-1-3p(miR-1-3p)/膜联蛋白A2(ANXA2)分子轴在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MECs)新生血管生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HRMECs并采用高糖(HG)处理细胞建立细胞损伤模型。HRMECs分组处理:Con组(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HG组(25 mmol·L^(-1)D-葡萄糖培养)、HG+miR-NC组(转染miR-NC)、HG+miR-1-3p组(转染miR-1-3p mimics)、HG+sh-NC组(转染sh-NC)、HG+sh-ANXA2组(转染sh-ANXA2)、HG+miR-1-3p+pcDNA组(转染miR-1-3p mimics+pcDNA)、HG+miR-1-3p+pcDNA-ANXA2组(转染miR-1-3p mimics+pcDNA-ANXA2)。转染48 h后收集细胞,采用25 mmol·L^(-1)的D-葡萄糖培养基培养HRMECs 24 h。采用MTT、Transwell小室实验分别检测细胞活力、迁移细胞数。管腔形成实验检测管腔形成数。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miR-1-3p与ANXA2的靶向关系。Western blot检测VEGF、MMP-2蛋白水平。结果 与Con组比较,HG组miR-1-3p表达水平降低,ANXA2 mRNA及蛋白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Con组比较,HG组细胞活力升高,迁移细胞数、管腔形成数增多,VEGF、MMP-2蛋白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HG+miR-NC组比较,HG+miR-1-3p组细胞活力降低,迁移细胞数、管腔形成数减少,VEGF、MMP-2蛋白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HG+sh-NC组比较,HG+sh-ANXA2组细胞活力降低,迁移细胞数、管腔形成数减少,VEGF、MMP-2蛋白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HG+miR-1-3p+pcDNA组比较,HG+miR-1-3p+pcDNA-ANXA2组细胞活力升高,迁移细胞数、管腔形成数增多,VEGF、MMP-2蛋白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miR-1-3p过表达可通过靶向调控ANXA2表达抑制HRMECs的增殖、迁移及新生血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1-3p 膜联蛋白A2 高糖 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新生血管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二氟亚甲基-5,4’-二甲氧基金雀异黄素拮抗高糖诱导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浓度效应
17
作者 尹峥 夏旭光 +4 位作者 李湘波 凌受良 李媛 席玲 汪佶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28-430,共3页
目的探讨7-二氟亚甲基-5,4’-二甲氧基金雀异黄素(7-difluoromethyl-5,4’-dimethoxygenistein,dFMGEN)拮抗高糖诱导猴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etinal capillary endothelial cells,RCEC)损伤的浓度效应。方法用不同浓度的dFMGEN和金雀... 目的探讨7-二氟亚甲基-5,4’-二甲氧基金雀异黄素(7-difluoromethyl-5,4’-dimethoxygenistein,dFMGEN)拮抗高糖诱导猴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etinal capillary endothelial cells,RCEC)损伤的浓度效应。方法用不同浓度的dFMGEN和金雀异黄素(genistein,GEN)作用于高糖损伤的猴RCEC。测定各组乳酸脱氢酶活性,MTT法测定细胞增生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观察不同浓度的dFMGEN及GEN拮抗高糖诱导RCEC损伤的浓度效应关系。结果3.0μmol·L-1和10.0μmol·L-1dFMGEN组及GEN组细胞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分别为(106.600±1.172)U·L-1、(96.900±1.677)U·L-1、(99.400±1.113)U.L-1,细胞增生抑制率分别为29.9%、27.3%和29.1%,细胞凋亡率为(20.20±2.35)%、(9.27±1.30)%、(12.80±4.43)%,与高糖损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dFMGEN能拮抗高糖诱导体外培养的RCEC损伤,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较其先导化合物GEN所需的浓度低而作用更明显,这种拮抗作用呈明显的浓度依赖性,随浓度的提高作用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二氟亚甲基-5 4’-二甲氧基金雀异黄素 金雀异黄素 浓度效应 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AAV2-NTF2对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18
作者 史煜 陈春生 +3 位作者 曹亮 陈凌燕 谢琳 唐仕波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77-581,共5页
目的观察核运输因子2(NTF2)在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CECs)中的表达,并探讨其高表达对RCECs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取中山眼科中心眼库的人眼球,分离视网膜组织用以培养人RCECs,并用Ⅷ因子抗体免疫组织... 目的观察核运输因子2(NTF2)在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CECs)中的表达,并探讨其高表达对RCECs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取中山眼科中心眼库的人眼球,分离视网膜组织用以培养人RCECs,并用Ⅷ因子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法鉴定。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细胞中NTF2的表达。通过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2)将外源性NTF2导入培养的RCECs内,rAAV2-NTF2和rAAV2-EGFP转染RCECs,未转染组为对照组。激光共焦显微镜下观察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阳性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各组NTF2、VEGFmRNA的表达变化,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培养的RCECs呈典型铺路石样排列,荧光显微镜下可见Ⅷ因子阳性表达为绿色荧光,95%以上的活体细胞可摄取DiI标记的Ac-LDL,并在荧光显微镜下呈现红色荧光。RCECs可表达NTF2,主要位于细胞质内,富集于核周。rAAV2-EGFP转染后,激光共焦显微镜观察可见大量EGFP阳性细胞,实验组NTF2在mRNA水平表达明显强于GFP组和对照组(t=15.06,t=7.02,P<0.01),VEGF表达明显下降(t=7.40,t=14.08,P<0.01)。结论 rAAV2-NTF2转染视网膜内皮细胞后,NTF2可稳定高表达,VEGF表达下降,NTF2可能通过调节VEGF的表达参与新生血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运输因子2 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对高糖环境下miR-21介导的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自噬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石颖 陈子扬 +3 位作者 陈凯铭 胡艳红 胡俊 陈胜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58-862,共5页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高糖环境下miR-21介导的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CECs)自噬的影响,以期为DR自噬调控机制及药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HRCECs随机分5组,即正常对照组、高糖组、补阳还五汤组、miR-21 mimic组、miR-21 mimic+补阳还五...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高糖环境下miR-21介导的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CECs)自噬的影响,以期为DR自噬调控机制及药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HRCECs随机分5组,即正常对照组、高糖组、补阳还五汤组、miR-21 mimic组、miR-21 mimic+补阳还五汤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细胞于25.0 g·L^(-1)葡萄糖环境中培养,建立高糖损伤模型,补阳还五汤组加用5 g·L^(-1)补阳还五汤水提液干预;miR-21 mimic组孵育转染miR-21 mimic的HRCECs;miR-21 mimic+补阳还五汤组用5 g·L^(-1)补阳还五汤水提液干预转染miR-21 mimic的HRCECs。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效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细胞中miR-21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LC3蛋白表达。结果经转染miR-21 mimic后,大部分HRCECs呈绿色荧光,荧光强度为32.708±1.001。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miR-21 mimic组HRCECs的miR-21相对表达量为106.677±5.787,明显高于高糖组(5.892±0.341)和正常对照组(0.993±0.0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高糖组和miR-21 mimic组HRCECs中LC3蛋白相对表达量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且miR-21 mimic组HRCECs中LC3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高糖组(P=0.001)。补阳还五汤组HRCECs中LC3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高糖组和miR-21 mimic组(均为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7)。miR-21 mimic+补阳还五汤组HRCECs中LC3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miR-21 mimic组,但高于补阳还五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高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0)。结论高糖环境下,miR-21介导HRCECs的自噬,补阳还五汤可以下调HRCECs的miR-21表达,进而减少细胞自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MIR-21 自噬 高糖 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迭香酸对高糖诱导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形成及NLRP3炎症小体通路活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范姜砾 关艳玲 +1 位作者 李蓉 姚杨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40-948,共9页
目的研究迷迭香酸(RA)对高糖诱导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MEC)血管形成及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根据不同处理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RMEC分为对照组、高糖组、高糖+低浓度RA... 目的研究迷迭香酸(RA)对高糖诱导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MEC)血管形成及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根据不同处理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RMEC分为对照组、高糖组、高糖+低浓度RA组、高糖+中浓度RA组、高糖+高浓度RA组,分别采用常规培养基、含30 mmol/L D-葡萄糖培养基、含30 mmol/L D-葡萄糖+25μmol/L RA培养基、含30 mmol/L D-葡萄糖+50μmol/L RA培养基和含30 mmol/L D-葡萄糖+100μmol/L RA培养基进行培养。采用四甲基偶氮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生情况;采用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能力;采用Matrigel法检测细胞管腔形成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HRMEC中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关键分子NLRP3、凋亡相关颗粒样蛋白(ASC)、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1(Caspase-1)蛋白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18的表达。结果对照组、高糖组、高糖+低浓度RA组、高糖+中浓度RA组和高糖+高浓度RA组细胞增生率分别为(100.00±0.92)%、(163.56±1.46)%、(152.29±2.90)%、(147.72±2.22)%和(132.47±0.74)%,迁移细胞数分别为(37.67±9.02)、(117.33±7.23)、(78.67±4.04)、(65.33±4.16)和(52.67±6.81)个,细胞管腔形成数分别为(45.00±4.58)、(95.00±9.54)、(84.67±1.53)、(71.00±3.61)和(60.00±1.00)个,各组间细胞增生率、迁移细胞数及管腔形成数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37.07、64.63、45.58,均P<0.001);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高糖+低浓度RA组、高糖+中浓度RA组及高糖+高浓度RA组的细胞增生率明显升高,迁移细胞数及管腔形成数均明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高糖组相比,各浓度RA组的细胞增生率明显降低,迁移细胞数和管腔形成数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RA浓度的升高,细胞增生率明显降低,迁移细胞数和管腔形成数均明显减少,各浓度RA组间细胞增生率、迁移细胞数和管腔形成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间细胞中NLRP3、ASC、Caspase-1蛋白相对表达量以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β和IL-18质量浓度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5.12、422.82、463.79、2019.96、33406.97,均P<0.001);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高糖+低浓度RA组、高糖+中浓度RA组及高糖+高浓度RA组细胞中NLRP3、ASC、Caspase-1蛋白相对表达量以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β和IL-18质量浓度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高糖组相比,各浓度RA组上述蛋白和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RA浓度的升高,各蛋白和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均降低,各浓度RA组间各蛋白和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RA可抑制高糖诱导的HRMEC增生、迁移、血管形成和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LRP3炎症小体 迷迭香酸 高糖 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