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网膜假体改良技术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晗敏 荣翱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7期553-555,共3页
视觉假体是一种能帮助盲人恢复部分视觉的新科技产物。按其植入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视皮层假体、视神经假体和视网膜假体。对于视网膜假体,人们己开展了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其临床效果得到肯定。但在刺激参数、生物相容性、长期... 视觉假体是一种能帮助盲人恢复部分视觉的新科技产物。按其植入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视皮层假体、视神经假体和视网膜假体。对于视网膜假体,人们己开展了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其临床效果得到肯定。但在刺激参数、生物相容性、长期稳定性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仍存在许多缺陷和局限性。现就近年来视网膜假体改良技术及临床应用的研究加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假体 人工视觉 人造硅视网膜 电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假体专用集成电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任懋华 张金勇 +6 位作者 吴天准 邱维宝 郑海荣 李光林 聂泽东 汤烈 王磊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55-466,共12页
近些年来,人工视网膜假体的研究成为视觉修复领域的一个热点。文中根据不同的视网膜假体实现方案,概括介绍了视网膜假体专用集成电路的主要种类及实现方法;分析比较了视网膜上假体和视网膜下假体两种实现方式的优缺点。重点论述了视网... 近些年来,人工视网膜假体的研究成为视觉修复领域的一个热点。文中根据不同的视网膜假体实现方案,概括介绍了视网膜假体专用集成电路的主要种类及实现方法;分析比较了视网膜上假体和视网膜下假体两种实现方式的优缺点。重点论述了视网膜假体专用集成电路中能量和数据收发、全局数字控制器以及神经驱动阵列等模块的基本原理及研究进展。最后讨论了视网膜假体专用集成电路设计上所面临的一些挑战及关注问题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假体 专用集成电路(ASIC) 神经刺激 植入式芯片 仿生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假体微电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天翱 曹征 +3 位作者 隋晓红 蒋霞 任秋实 柴新禹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355-359,共5页
从视网膜上假体和视网膜下假体两个方面,介绍了视网膜假体微电极阵列的研究进展和面临的挑战,并且对今后的微电极阵列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MEMS技术 视觉 视网膜假体 微电极阵列 神经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EMS技术的高密度视网膜假体微电极阵列的研制
4
作者 冯刚 隋晓红 +2 位作者 王昱 李刚 柴新禹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407-410,共4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MEMS技术设计和制作应用于视网膜假体的柔性神经微电极阵列的工艺流程,引入离子束刻蚀的工艺大幅度减小了导线和线间的宽度,在单层聚合物上制作了高密度的微电极阵列(120通道,10×12阵列)。对实际制得的微电极阵列测... 提出了一种基于MEMS技术设计和制作应用于视网膜假体的柔性神经微电极阵列的工艺流程,引入离子束刻蚀的工艺大幅度减小了导线和线间的宽度,在单层聚合物上制作了高密度的微电极阵列(120通道,10×12阵列)。对实际制得的微电极阵列测试表明,其在1 kHz频率的电脉冲刺激下阻抗均值为16 kΩ±2 kΩ,相位差均值为-85o±3o,达到了预期设计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 视网膜假体 微电极阵列 MEMS 高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视网膜上假体柔性薄膜微电极阵列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曹征 李天翱 +3 位作者 隋晓红 李刚 任秋实 柴新禹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399-402,共4页
提出一种基于MEMS技术的多层视网膜上假体柔性薄膜电极阵列的设计思路,同时构建一套微电极阵列的自动测试系统,对所设计电极进行测试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电极具有良好的柔性以及阻抗特性,多层设计不会对电极的电学性能造成差异。
关键词 视网膜假体 微电极阵列 多层设计 自动测试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下人工假体植入后视网膜变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刘芳 刘武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338-340,共3页
视网膜下人工假体是目前关于视网膜色素变性和老年性黄斑变性等视网膜外层退行变性疾病研究中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它旨在利用植入的微电极器替代变性的光感受器细胞,经光-电信号转换,对视网膜内层残留的双极细胞和神经节细胞产生电刺激... 视网膜下人工假体是目前关于视网膜色素变性和老年性黄斑变性等视网膜外层退行变性疾病研究中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它旨在利用植入的微电极器替代变性的光感受器细胞,经光-电信号转换,对视网膜内层残留的双极细胞和神经节细胞产生电刺激,进而通过正常的视路在大脑视皮质诱发视觉反应,从而达到恢复视力的目的。然而视网膜下假体植入后视网膜的结构、功能及蛋白表达等可发生一些变化,有学者还发现视网膜下假体植入后一段时间内视网膜的结构和功能得到改善,推测可能有保护作用的参与,但其来源尚不完全明了。本文主要就视网膜下人工假体植入后视网膜的变化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下人工 视网膜电图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谷氨酸盐 氨基乙酸 γ-氨基丁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EMS的人工视网膜微电极阵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付博文 《中国新通信》 2017年第16期66-67,共2页
近年来神经刺激器发展迅速,取得了从概念到临床应用的卓越成果。如人工耳蜗、心脏起搏器、神脑刺激器、人造视网膜假体等。刺激电极正是通过对生物组织(比如神经、肌肉等)进行电刺激引起其兴奋,使之产生冲动。其中视网膜假体对刺激电极... 近年来神经刺激器发展迅速,取得了从概念到临床应用的卓越成果。如人工耳蜗、心脏起搏器、神脑刺激器、人造视网膜假体等。刺激电极正是通过对生物组织(比如神经、肌肉等)进行电刺激引起其兴奋,使之产生冲动。其中视网膜假体对刺激电极有着严格要求,必须设计制备具有高密度、植入损伤小、刺激有效、长期工作稳定和生物安全性高,并且能够和电气部分实现良好连接的刺激电极模块。因此,本文主要对近年来国内外多种植入式电极从材料、制备工艺、表面修饰、性能测试等方面进行总结,同时提出了其中的不足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假体 MEMS 微电极阵列 柔性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假体的发展与面临的挑战 被引量:1
8
作者 陈盼盼 吕学全 +2 位作者 赵冀 柴新禹 任秋实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276-281,共6页
主要介绍了视觉假体的发展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目前所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 视觉 视皮层 视神经 视网膜假体 光幻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氯代环二聚体的微电极阵列芯片兔眼脉络膜上腔植入术的实验研究
9
作者 刘广峰 于伟泓 +4 位作者 杨志坤 董方田 王任鑫 王玮 李志宏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18-321,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二氯代环二聚体的微电极阵列(microelectrode array,MEA)芯片兔眼脉络膜上腔植入的手术方法及并发症和该芯片的组织相容性。方法12只健康成年青紫兰兔,左眼为术眼,右眼为对照眼,于鼻下方角膜缘后6.0mm处切开巩膜,暴露脉络膜... 目的探讨基于二氯代环二聚体的微电极阵列(microelectrode array,MEA)芯片兔眼脉络膜上腔植入的手术方法及并发症和该芯片的组织相容性。方法12只健康成年青紫兰兔,左眼为术眼,右眼为对照眼,于鼻下方角膜缘后6.0mm处切开巩膜,暴露脉络膜,将MEA芯片放置于兔眼脉络膜上腔,术后3d、14d、1个月时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眼前节情况,用间接检眼镜观察玻璃体、视网膜及芯片情况,用OCT进行眼底扫描及眼底照相。结果12眼均成功植入MEA芯片,其中1眼发生脉络膜、视网膜破裂,缝合切口后在另一眼植入芯片;5眼在术中发生脉络膜出血,待出血停止后再切除血块继续手术;2眼发生芯片前端折叠,取出芯片展平后重新植入。术后眼底检查、OCT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芯片位置稳定,未见明显的视网膜、脉络膜损伤。结论兔眼脉络膜上腔MEA芯片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MEA芯片植入方式,二氯代环二聚体MEA芯片组织相容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上腔电极 微电极阵列芯片 视网膜假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rylene薄膜及其在MEMS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亚军 刘景全 +2 位作者 杨春生 沈修成 郭忠元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08年第7期403-410,415,共9页
介绍了聚合物Parylene,包括其制备工艺和Parylene薄膜的图形化。着重介绍了Parylene在微流体系统的应用,包括微阀、微泵和微通道;在可植入微系统中的应用,包括人工耳蜗和视网膜假体。近来的研究表明,基于Parylene的MEMS微器件广泛应用... 介绍了聚合物Parylene,包括其制备工艺和Parylene薄膜的图形化。着重介绍了Parylene在微流体系统的应用,包括微阀、微泵和微通道;在可植入微系统中的应用,包括人工耳蜗和视网膜假体。近来的研究表明,基于Parylene的MEMS微器件广泛应用在各种MEMS微结构、微传感器和微驱动器上,Parylene在各种完全集成微系统应用中将具有更加诱人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二甲苯 微阀 微泵 微通道 人工耳蜗 视网膜假体 微机电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