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雷珠单抗治疗缺血型和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视网膜体积变化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邢振 王淑娜 +4 位作者 孙艳 张宇鹏 邢秀明 杨凯莉 赵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7-222,共6页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对比雷珠单抗治疗缺血型和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BRVO-ME)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视网膜体积变化的异同。方法 回顾性分析缺血型组34例(34眼)和非缺血型组21例(21眼)的BRVO-ME患者...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对比雷珠单抗治疗缺血型和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BRVO-ME)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视网膜体积变化的异同。方法 回顾性分析缺血型组34例(34眼)和非缺血型组21例(21眼)的BRVO-ME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均进行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并对治疗前及治疗后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和黄斑区视网膜体积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后1 d时最佳矫正视力(logMAR)缺血型组为0.63±0.37,非缺血型组为0.44±0.22,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视网膜外层、视网膜全层以及视网膜全层Farafovea分区、Perifovea分区的视网膜体积,治疗前缺血型组分别为(6.42±1.90)mm^(3)、(8.75±1.82)mm^(3)、(3.20±0.87)mm^(3)、(5.10±0.89)mm^(3),非缺血型组分别为(5.52±1.57)mm^(3)、(7.83±1.56)mm^(3)、(2.80±0.71)mm^(3)、(4.66±0.77)mm^(3);治疗后1 d缺血型组分别为(4.97±1.18)mm^(3)、(7.46±1.47)mm^(3)、(2.62±0.60)mm^(3)、(4.53±0.80)mm^(3),非缺血型组分别为(4.25±0.48)mm^(3)、(6.58±0.56)mm^(3)、(2.26±0.26)mm^(3)、(4.06±0.40)mm^(3);治疗后1周缺血型组分别为(4.40±0.82)mm^(3)、(6.90±0.85)mm^(3)、(2.38±0.36)mm^(3)、(4.24±0.49)mm^(3),非缺血型组分别为(4.04±0.35)mm^(3)、(6.33±0.49)mm^(3)、(2.15±0.19)mm^(3)、(3.95±0.35)mm^(3),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视网膜外层和视网膜全层的视网膜体积与基线对比变化量,治疗后1个月时缺血型组分别为(-2.48±2.38)mm^(3)、(-2.54±2.38)mm^(3),非缺血型组分别为(-1.31±1.58)mm^(3)、(-1.38±1.58)mm^(3),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雷珠单抗治疗缺血型和非缺血型BRVO-ME患者疗效均较好,治疗后短期视力预后非缺血型组较缺血型组患者好,缺血型组患者视网膜体积高于非缺血型组,长期治疗后两组患者视力预后和视网膜体积均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缺血型 非缺血型 视网膜体积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明汤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性玻璃体积血疗效观察
2
作者 王静 朱宁云 张瑞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64-64,共1页
目前,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很高,因糖尿病而致盲的患者也日益增多,对于维持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视力,及时、合理的治疗十分关键。屈光介质清楚的患者,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是非常有效而安全的,但是,一旦发生玻璃体积血就会延误视... 目前,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很高,因糖尿病而致盲的患者也日益增多,对于维持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视力,及时、合理的治疗十分关键。屈光介质清楚的患者,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是非常有效而安全的,但是,一旦发生玻璃体积血就会延误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故如何促进玻璃体积血吸收,使患眼降低致盲的危险是需要我们积极探讨的问题。自2004年9月起,笔者对61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性玻璃体积血患者采用复明沥进行治疗观察,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性玻璃体积 复明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糖尿病患者黄斑部视网膜厚度分区测定的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罗洁 赵菊莲 +2 位作者 李小平 陆莹 熊小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3-165,共3页
目的应用频域OCT分区测量正常人及各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部视网膜厚度、黄斑部视网膜的平均厚度及黄斑部的总体积,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黄斑部视网膜厚度及体积的特点以及与正常人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在我院确... 目的应用频域OCT分区测量正常人及各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部视网膜厚度、黄斑部视网膜的平均厚度及黄斑部的总体积,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黄斑部视网膜厚度及体积的特点以及与正常人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在我院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85例(317眼),通过常规散瞳眼底检查、眼底照相及FFA检查并依据2002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国际临床分型标准将这317眼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糖尿病正常视网膜(NDR组)患者50例(89眼)、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患者73例(126眼)、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患者62例(102眼),第4组为正常组52例(98眼)。用频域OCT对上述4组进行黄斑部的扫描,并用分析软件进行九分区的自动分析,记录各区视网膜厚度数据和黄斑区视网膜平均厚度及黄斑区总的体积。结果黄斑区以中心凹1mm为直径视网膜厚度正常组、NDR组、NPDR组、PDR组分别为(246.37±17.50)μm、(252.13±16.24)μm、(316.28±56.99)μm、(407.90±214.89)μm。4组黄斑区平均视网膜厚度分别为(285.07±10.42)μm、(289.45±11.19)μm、(332.31±39.71)μm、(390.20±64.17)μm;总体积分别为(10.22±0.39)mm3、(10.12±1.03)mm3、(11.99±3.29)mm3、(13.87±5.13)mm3。与正常组相比,NPDR、PDR组黄斑部A1-A9区视网膜厚度、黄斑部平均视网膜厚度、黄斑部总体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NDR组与正常组相比,A1-A9区视网膜厚度、黄斑部平均视网膜厚度、黄斑部总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NDR、NPDR、PDR3组间以上各指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体积与DR程度相关。频域OCT能定量定性地观察糖尿病患者黄斑区的细微变化,为糖尿病患者黄斑病变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黄斑部视网膜厚度/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明显视力下降的糖尿病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春红 黄宝玲 +2 位作者 林翔 赵美娟 夏璐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7-149,共3页
目的:分析无明显视力下降的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差异。方法:选取2018-04/2019-06在我院确诊为2型糖尿病且无明显视力下降(最佳矫正视力≥0.8)的患者40例79眼为观察组,同期选取健康志愿者64例119眼为对照组。采用3D OC... 目的:分析无明显视力下降的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差异。方法:选取2018-04/2019-06在我院确诊为2型糖尿病且无明显视力下降(最佳矫正视力≥0.8)的患者40例79眼为观察组,同期选取健康志愿者64例119眼为对照组。采用3D OCT获得两组受检者黄斑区9个区域平均视网膜厚度和黄斑区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平均视网膜厚度(ART)及视网膜体积(TV),并分析两组受检者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CRT、ART、TV(193.99±14.58μm、291.07±12.24μm、8.22±0.35mm 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受检者(187.38±12.24μm、280.54±8.71μm、7.92±0.25mm 3),且观察组患者黄斑区9个区域平均视网膜厚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受检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明显视力下降的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和体积较正常人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黄斑区视网膜厚度 黄斑区视网膜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