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所致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刘国军 庞凤 +4 位作者 杜敏晖 于湛 李成芳 李菊 仇宜解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68-972,共5页
背景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是一种可迅速致盲的难治性疾病,而引起NVG的主要病理机制是不同原发病导致的缺血性视网膜病变,以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居多,二者引起的NVG的临床特点不同,目前这方面的研究... 背景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是一种可迅速致盲的难治性疾病,而引起NVG的主要病理机制是不同原发病导致的缺血性视网膜病变,以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居多,二者引起的NVG的临床特点不同,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 探讨和比较CRVO与DR引起NVG的临床特点及发展规律,为NVG的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的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海慈医院眼科治疗的由CRVO和DR引起的NVG患者27例29眼,其中由CRVO引起者10例10眼,由DR引起者17例19眼.对两种NVG患者的原发病病程、NVG病程、眼压、眼底表现及治疗后的并发症进行分析和对比.所有患者均接受全视网膜光凝术、改善微循环治疗、抗青光眼(药物和手术)及原发病治疗,部分患者接受了玻璃体切割或/和白内障摘出术,每组患者中均有2眼接受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两组患者随访时间分别为(14.00±10.13)个月和(17.89±12.5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3,P>0.05). 结果 CRVO和DR所致的NVG患者原发病病程的中位数分别为3.3个月(2周~6个月)和11.1个月(4~36个月),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0,P<O.05).CRVO所致NVG患者的病情进展快,而DR所致NVG患者的病情进展稍慢.CRVO所致10例10眼NVG者中,治疗后视力升高者2眼,视力不变或下降者8眼;而DR所致NVG的17例19眼中,治疗后视力升高者15眼,视力不变或下降者4眼,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8,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眼压分别为(48.40±7.96) mmHg(1 mmHg=0.133 kPa)和(25.34±10.51)mmHg,治疗后分别为(11.40±5.15) mmHg和(16.42±3.63) mmHg,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眼压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0,P<0.01).CRVO所致NVG患者治疗前6眼可见视盘水肿、视网膜出血水肿和静脉扩张,4眼可见轻度视盘水肿及视网膜出血;治疗后4眼眼底窥不见,2眼隐约见视盘苍白,视网膜陈旧性激光斑,2眼视盘苍白,视网膜血管闭塞,2眼视网膜动脉呈银丝状.DR所致NVG患者中治疗前8眼眼底窥不见,11眼眼底呈DRⅢ~Ⅳ期改变;治疗后16眼眼底病变稳定,3眼眼底病变发展到V~Ⅵ期.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00.0%和2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18,P<O.05). 结论 CRVO与DR引起NVG的临床特点有所不同,可以依据两种NVG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来指导NVG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新生血管性 难治性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糖尿病 并发症 视网膜病变 临床特点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伐单抗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黄斑水肿后视力恢复的预测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丁小燕 李加青 +5 位作者 于珊珊 吴斌斌 曾婧 刘冉 潘间英 唐仕波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9-84,共6页
【目的】分析38例经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治疗的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黄斑水肿(CRVO-ME)患者的临床特征,评估并筛选对患者最终视力恢复有预测意义的因素。【方法】38例CRVO-ME患者,采用玻璃体腔注射25 g/L的贝伐单抗0.05 mL,必要时重复治... 【目的】分析38例经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治疗的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黄斑水肿(CRVO-ME)患者的临床特征,评估并筛选对患者最终视力恢复有预测意义的因素。【方法】38例CRVO-ME患者,采用玻璃体腔注射25 g/L的贝伐单抗0.05 mL,必要时重复治疗,随访12个月。根据12月时视力恢复水平,将患者分为两组:W组(24例)为视力恢复良好组(Well-gainer);P组(14例)为视力恢复不良组(Poor-gainer)。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基线视力、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特征(OCT)和荧光血管造影(FFA)特征。【结果】P组患者治疗前存在黄斑缺血者比W组多见(W组:11/24,45.8%;P组:11/14,78.6%;P=0.049)。W组患者平均年龄比P组患者小(W组:51.21±11.69;P组:57.50±6.76;P=0.043),治疗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差(W组:1.40±0.59;P组:1.03±0.46;P=0.041),首次注射后1月视力提高大于4行Snellen视力表的患者比率高(W组:83.3%,20/24;P组:14.3%,2/14;P<0.001)。首次注射后1月视力提高与最终视力呈正相关(r=0.624,P<0.001)。中央黄斑厚度下降程度与视力改善程度之间无相关性(r=0.269,P=0.193)。【结论】年龄、基线最佳矫正视力、黄斑缺血等因素可能是影响最终视力恢复的有意义的预测因子。治疗前视力较低的年轻患者最终视力恢复较理想,治疗前即已有黄斑缺血的患者往往最终视力恢复欠佳。首次注射后1月时视力恢复程度对最终视力有预测价值。对CRVO-ME患者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需慎重评估,做好解释沟通工作,讲明重复治疗的可能和最终的视力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贝伐单抗 预测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3
作者 刘李平 宋徽 +3 位作者 肖云 曹小鹏 白润 陈珍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56-1058,共3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3月就诊我院眼科门诊且明确诊断为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36例36眼,均给予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并在治疗前及治疗... 目的观察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3月就诊我院眼科门诊且明确诊断为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36例36眼,均给予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并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2个月内行视力、裂隙灯、眼底镜、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ecine angiography,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者上述检查指标变化情况。结果36例36眼患者中,术后视力提高〉3行者27例27眼,提高1—3行者6例6眼,视力无提高者3例3眼,总有效率为91.7%。与治疗前比较,FFA显示视网膜渗漏明显减轻.OCT示视网膜下、视网膜内或视网膜色素上皮下积液明显吸收。治疗后所有患者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为176~427(263.69±87.28)μm,与治疗前相比减轻(t=9.763,P〈0.05)。随访过程中未见与药物有关的眼部和全身不良反应。结论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可快速、稳定地提高患者的视功能,其安全性高、耐受性好,并能及时有效预防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雷珠单抗注射液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VEGF药物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并发黄斑水肿的Meta分析 被引量:44
4
作者 刘姝林 陈有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6-61,共6页
背景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可导致黄斑水肿,影响视力,且治疗方法有限,近年虽有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s)研究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CRVO的疗效,但还缺乏循证评价。目的对VEGF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CRVO并发黄斑水肿进行循... 背景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可导致黄斑水肿,影响视力,且治疗方法有限,近年虽有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s)研究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CRVO的疗效,但还缺乏循证评价。目的对VEGF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CRVO并发黄斑水肿进行循证医学评价。方法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和Coehrane系统评价方法,检索有关抗VEGF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CRVO合并黄斑水肿的RCTs文献进行二次分析,检索文献范围包括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万方数据库、会议记录等,文献不限定发表语言及时间,由2位作者独立决定入选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分析指标为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提高≥15个字母的人数比例、BCVA LogMAR提高值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得的视网膜中心凹厚度(CFT)变化值。使用Cochrane协作网Review Manager 5.1软件对连续变量进行合并效应量的检测,6篇文献间经,检验无显著异质性,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治疗后不同时间抗VEGF治疗组与假治疗组间的BCVA、BCVA LogMAR视力和CFT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RCTs文献6篇,总样本量为948眼,纳入的文献中包括5个多中心研究和1个单中心研究。其中1篇文献用哌加他尼钠(pegaptanib)作为治疗组,2篇文献用雷珠单抗(ranibizumab)作为治疗组,1篇文献采用贝伐单抗(bevacizumab)作为治疗组,2篇文献采用VEGF Trap—Eye作为治疗组。1年随访时间中抗VEGF药物治疗组BCVA提高≥15个字母的人数比例明显高于假治疗组,6个月时差值最明显(Z=8.43,P〈0.00001);6个月随访时间中BCVA LogMAR提高均大于假治疗组,第6个月时差值最大(Z=28.27,P〈0.00001)。6个月随访时间中抗VEGF治疗组患眼CFT下降值明显大于假治疗组,其中第3个月时差值最明显(Z=35.38,P〈0.00001)。抗VEGF治疗组玻璃体腔内注射后偶发眼部并发症,主要为玻璃体出血19眼、白内障16眼、眼内炎8眼、虹膜新生血管2眼等,而用药后全身不良事件罕见。结论抗VEGF药物治疗CRVO并发黄斑水肿效果明显,不良反应较少,但疗效维持时间较短。发病早期及时注射抗VEGF药物对患者更有益,但晚期注射仍能取得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应用 META分析 循证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玻璃体腔注射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疗效比较 被引量:21
5
作者 卢颖毅 谷潇雅 +1 位作者 喻晓兵 戴虹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63-368,共6页
目的对比不同年龄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继发黄斑水肿(ME)患者使用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OZURDEX■)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观察研究。收集2015年5月至2017年7月在北京医院眼科接受玻璃体腔注射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的CRV... 目的对比不同年龄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继发黄斑水肿(ME)患者使用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OZURDEX■)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观察研究。收集2015年5月至2017年7月在北京医院眼科接受玻璃体腔注射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的CRVO继发ME患者40例40眼的病历资料,分为<40岁组和≥40岁组,每组20例20眼。所有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及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视力检查采用早期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研究视力表,采用OCT测量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部分患者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所有患眼均行玻璃体腔注射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治疗,注射后1、2、3、6、9和12个月随访,行视力、眼压及OCT检查。注射后3个月,对于ME复发或疗效不佳者,再次注射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或雷珠单抗。观察并比较患眼注射前后BCVA、眼压以及CMT的变化。结果2个组患者注射前后不同时间点BCVA、CM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CVA:F分组=2.071,P=0.044;F时间=9.551,P<0.001.CMT:F分组=2.402,P=0.034;F时间=13.175,P<0.001),其中2个组注射后各时间点BCVA均较术前明显提高、CMT均较术前明显变薄,注射后2个月BCVA均较注射后1个月明显提高、CMT均较术前明显变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注射后12个月,<40岁组BCVA明显好于≥40岁组,CMT明显薄于≥40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个组患者注射后1、2、3个月眼压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治疗后2个月眼压均较治疗后1个月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年随访期内,<40岁组和≥40岁组平均注射次数分别为(1.8±0.9)次和(2.7±1.4)次,<40岁组注射次数明显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9,P=0.014)。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治疗不同年龄组CRVO继发ME在早期提高视力以及降低CMT方面效果好,注射后1个月即显著改善,注射后2个月疗效最显著。相对于40岁以上患者,40岁以下患者使用地塞米松玻璃体腔内植入剂的长期效果更好,视力提高和CMT下降更明显,总注药次数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治疗应用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后筋膜囊注射曲安奈德对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顽固性黄斑水肿患者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17
6
作者 赵通 张利 +2 位作者 尹玥 汤砚 王志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69-372,共4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后筋膜囊注射曲安奈德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继发顽固性黄斑水肿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于中日友好医院眼科就诊的CRVO继发顽固性黄... 目的探讨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后筋膜囊注射曲安奈德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继发顽固性黄斑水肿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于中日友好医院眼科就诊的CRVO继发顽固性黄斑水肿的患者28例(28眼),采用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后筋膜囊注射曲安奈德对患者进行治疗,至少随访1 a。记录患者历次随访时的最佳矫正视力(logMAR)、眼压、黄斑中央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以及联合治疗前后注药次数、注药间隔时间,观察眼部及全身并发症。使用SPSS19.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联合治疗后的注药次数为7.8±4.2,与联合治疗前(13.5±6.1)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联合治疗后注药间隔时间为(8.8±4.5)周,与联合治疗前(4.9±2.6)周相比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初诊时患者CMT为(599.56±302.41)μm,在联合治疗前降低为(498.13±415.64)μm,联合治疗后进一步降低至(279.88±152.83)μm,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联合治疗后患者CMT,与初诊时以及联合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联合治疗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与初诊时相比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较联合治疗前提高不明显(P=0.093)。联合治疗后,28眼中有5眼出现一过性眼压升高,最高为34.00 mmHg(1 kPa=7.5 mmHg),局部滴用降眼压药物(最多不超过3种)后均可控制。治疗后,22眼自身晶状体患眼均未观察到明显白内障进展;所有患眼均无眼内炎、视网膜脱离、玻璃体积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后筋膜囊注射曲安奈德治疗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顽固性黄斑水肿疗效较好且较安全,能减少注药次数,延长注药间隔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康柏西普 曲安奈德 后筋膜囊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步法”激光诱导脉络膜视网膜静脉吻合术治疗兔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视觉电生理变化 被引量:12
7
作者 陈立军 王雨生 +3 位作者 王海燕 张鹏 王伟 马吉献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4期253-256,共4页
目的 评价“二步法”激光诱导脉络膜视网膜静脉吻合术(laser-induced chorioretinalvenousanastomosis,LCRVA)治疗实验性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retinalveinocclusion,CRVO)的有效性。方法 青紫蓝兔30只,8只(16眼)设为正... 目的 评价“二步法”激光诱导脉络膜视网膜静脉吻合术(laser-induced chorioretinalvenousanastomosis,LCRVA)治疗实验性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retinalveinocclusion,CRVO)的有效性。方法 青紫蓝兔30只,8只(16眼)设为正常对照组,其余22只(44眼)采用光动力学方法建立双眼的CRVO模型。CRVO模型成功后,对双眼CRVO兔(15只),随机选1眼先后用倍频Nd:YAG激光器和Nd:YAG激光器分剐在选定部位击破Bruch膜及相邻的静脉壁,以建立视网膜静脉与脉络膜血管之间的吻合通道;对侧眼作为CRVO对照眼;4只单眼CRVO兔中,2只为LCRVA治疗组,另2只为CRVO对照组。于术前1d,术后4h、1d、3d、1周、2周、3周、4周、8周、12周和16周各时间点,分别进行ERG检测。结果 34眼(77.3%,15只兔双眼,4只兔单眼)一次性建立了CRVO模型。对其中的17眼行LCRVA,每眼击射2个点。经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证实,在8眼(47.0%)中的11个点(32.4%)存在功能性吻合。CRVO对照组较正常对照组在各时间点主要表现为ERGb波潜伏期延长,振幅下降。经LCRVA治疗后2~3周,b波振幅呈恢复趋势,与CRVO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OPs波振幅与ERGb波呈现相似变化。ERGa波变化不明显。结论 兔CRVO眼的视网膜功能明显受损,LCRVA可一定程度减轻CRV0对视功能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视网膜静脉吻合术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视网膜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伐单抗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继发黄斑水肿的短期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王梅子 封康 +1 位作者 陆遥 赵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76-1179,共4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贝伐单抗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疗效,探讨对短期黄斑水肿恢复有影响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60眼C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采用玻璃体内注射... 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贝伐单抗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疗效,探讨对短期黄斑水肿恢复有影响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60眼C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采用玻璃体内注射贝伐单抗1. 25 mg(0. 05 mL),必要时重复治疗,随访3个月观察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及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entral retinal thickness,CRT)改变。根据治疗后3个月时CRT恢复水平,分析患者的年龄、病程、基线视力、基线CRT、高血压及糖尿病、黄斑囊样水肿(cystoid macular edema,CME)或视网膜下液体(subretinal fluid,SRF)情况对黄斑水肿恢复的影响。结果 BCVA从基线(0. 897±0. 395) Log MAR提高到治疗后1个月的(0. 616±0. 350) Log MAR,并稳定持续至治疗后3个月(P <0. 001),同时CRT从基线(721. 2±180. 8)μm降低到治疗后3个月的(392. 1±185. 4)μm(P <0. 001)。治疗后3个月56. 7%的CME和超过90%的SRF均得到完全缓解。年龄和基线CRT低提示治疗后3个月时CRT恢复较好(P=0. 036、0. 037)。年龄大的患者(> 60岁)治疗后黄斑水肿消除更多(P=0. 031),治疗后3个月时CRT更低(P=0. 003)。结论玻璃体内注射贝伐单抗能有效提高BCVA并降低CRT。年龄大和基线CRT低提示治疗后3个月时CRT恢复较好。CRT的降低主要取决于CME是否消除,而与SRF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贝伐单抗 玻璃体内注射 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VEGF类药物与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Meta分析 被引量:19
9
作者 张鹏 马景学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97-1101,共5页
背景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是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病,黄斑水肿是其常见的并发症及患者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类药物及曲安奈德已成为治疗黄斑水肿的重要手段。目的系统评价抗VEGF类药物与曲安... 背景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是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病,黄斑水肿是其常见的并发症及患者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类药物及曲安奈德已成为治疗黄斑水肿的重要手段。目的系统评价抗VEGF类药物与曲安奈德治疗CRVO并发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检索策略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和万方数据库,查找关于抗VEGF药物与曲安奈德治疗CRVO并发黄斑水肿的临床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5年9月,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资料,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3软件对连续变量进行合并效应量检测。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共包括345例患者348眼患眼。抗VEGF药物组与曲安奈德组术后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和黄斑中心凹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平均差(MD)=-0.03,95%置信区间(CI):-0.11~0.05,P=0.52;MD=-15.37,95%CI:-36.29~5.55,P=0.15],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2.73,95%CI:-3.59- -1.86,P〈0.00001)。曲安奈德组中22眼出现晶状体混浊,8眼出现眼压升高。抗VEGF药物组中仅2眼出现晶状体混浊。结论中期随访内,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类药物与曲安奈德均可提高CRVO并发黄斑水肿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并减轻黄斑水肿,二者疗效相当,但曲安奈德眼压升高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抗VEGF类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曲安奈德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状视神经切开术治疗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伴黄斑水肿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伟 郭小健 +1 位作者 唐罗生 朱晓华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92-595,共4页
目的评估放射状视神经切开术(RON)治疗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伴黄斑水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7年行RON治疗的18例缺血型CRVO伴明显黄斑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5例术前确诊为缺血型CRVO,3例玻璃体积血手术后确诊... 目的评估放射状视神经切开术(RON)治疗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伴黄斑水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7年行RON治疗的18例缺血型CRVO伴明显黄斑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5例术前确诊为缺血型CRVO,3例玻璃体积血手术后确诊为缺血型CRVO。手术前后均进行视力、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术后随访1周,1、3、6个月,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在应用药物或手术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除3例病程太长或黄斑变性视力未恢复,其余15例视力在短期内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视力恢复<3个月组好于>3个月组(P=0.025)。眼底照相、OCT及FFA检查结果显示黄斑水肿均在1个月内明显消退,眼底出血3个月内吸收。1例术中穿刺视盘时出现鼻侧视网膜下局限性出血。结论RON能够改善缺血型CRVO合并的黄斑水肿。早期手术干预视力预后较好。术中联合应用的黄斑内界膜剥离术所起的作用尚需进一步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放射状视神经切开术 黄斑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模型中小胶质细胞CD40和铁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4
11
作者 董子奕 彭清华 +3 位作者 李建超 谭涵宇 李文娟 杨希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6-119,共4页
目的分析兔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模型中小胶质细胞CD40和铁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将30只有色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以激光动力学方法造模,行眼底照相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法检查,分别于1 d、3 d、7 d、14 d和28 d对两组... 目的分析兔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模型中小胶质细胞CD40和铁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将30只有色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以激光动力学方法造模,行眼底照相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法检查,分别于1 d、3 d、7 d、14 d和28 d对两组兔视网膜及视神经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40和铁蛋白表达水平。40倍光镜照相,测定灰度值和积分光密度(IOD),对测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小胶质细胞CD40的表达结果 :3 d时空白组和模型组视网膜标本灰度值分别为193.42±9.72和86.03±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d时空白组和模型组视神经标本灰度值分别为196.26±10.78和85.91±5.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d时空白组和模型组视网膜标本IOD分别为105.36±7.58和4479.32±30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d时空白组和模型组视神经标本IOD分别为54.63±8.79和10 436.42±130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胶质细胞铁蛋白的表达结果 :3 d时空白组和模型组视网膜标本的IOD分别为161.96±35.37和1295.59±12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可以引起视网膜及视神经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小胶质细胞CD40和铁蛋白表达均为阳性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小胶质细胞 CD40 铁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伴视盘水肿与黄斑水肿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芳 谢学军 +3 位作者 罗俊雄 王洪章 李春丽 曹兴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83-385,共3页
目的研究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患者发生视盘水肿程度与黄斑水肿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确诊不伴其他视网膜疾病的CRVO患者113例(113眼),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60±... 目的研究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患者发生视盘水肿程度与黄斑水肿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确诊不伴其他视网膜疾病的CRVO患者113例(113眼),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60±30)s时间点视盘荧光情况及造影后期黄斑荧光情况分别对视盘水肿及黄斑水肿程度进行分级、分型;同时应用双变量等级相关分析方法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93.81%(106/113)的CRVO患眼发生视盘水肿,87.61%(99/113))的CRVO患眼发生黄斑水肿。113眼中未发生视盘水肿者占6.19%(7/113),轻度视盘水肿者占19.47%(22/113),中度视盘水肿者占41.59%(47/113),重度视盘水肿者占32.74%(37/113)。未发生黄斑水肿的14眼中7眼无视盘水肿,3眼轻度视盘水肿,4眼中度视盘水肿,无重度视盘水肿。黄斑水肿程度与视盘水肿程度呈正相关(r=0.588,P<0.001)。结论绝大多数CRVO患眼可出现视盘水肿,视盘水肿可能在黄斑水肿出现之前发生;视盘水肿的程度与黄斑水肿的程度呈正相关,视盘水肿的严重程度可能是影响黄斑水肿程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视盘水肿 黄斑水肿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早期激光与手术治疗 被引量:8
13
作者 曹文捷 施彩虹 沈泽民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1期64-66,共3页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是主要致盲眼底病之一,目前临床疗效不佳。近年,早期激光光凝、激光和手术诱导脉络膜视网膜静脉吻合、放射状视盘切开和视网膜血管内tpA注射等手术方法给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早期治疗带来全新的观念,我们对此加以综述。
关键词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激光 手术 早期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豆激酶对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动物模型中闪光视网膜电图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占慧琴 袁志兰 +1 位作者 杨翎 孙红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74-976,1016,共4页
目的:评价纳豆激酶对兔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视网膜功能是否有改善作用。方法:采用氩激光直接光凝法建立兔CRVO模型成功后,纳豆激酶组(A组)连续3天玻璃体腔注射0.1FU纳豆激酶提取液0.1ml;林格氏液... 目的:评价纳豆激酶对兔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视网膜功能是否有改善作用。方法:采用氩激光直接光凝法建立兔CRVO模型成功后,纳豆激酶组(A组)连续3天玻璃体腔注射0.1FU纳豆激酶提取液0.1ml;林格氏液组(B组)同方法注射林格氏液0.1ml;空白模型组(C组)未外加处理。检测3组光凝前、光凝后2周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结果:①激光可以建立兔CRVO模型,造模成功后FERG-a、FERG-b波潜伏期较造模前明显延长;②A组FERG-a、FERG-b波潜伏期较B、C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激光致兔CRVO模型是成功的,纳豆激酶可部分改善视网膜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豆激酶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闪光视网膜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樟柳碱联合氪激光早期治疗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茜 汤永强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6-47,共2页
目的:探讨复方樟柳碱联合氪激光早期治疗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患者血液动力学参数和中心视力的影响。方法:缺血型CRVO患者57例(57眼),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29眼)和对照组28例(28眼),所有患者均使用PRP治疗,治疗组另加用复方樟... 目的:探讨复方樟柳碱联合氪激光早期治疗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患者血液动力学参数和中心视力的影响。方法:缺血型CRVO患者57例(57眼),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29眼)和对照组28例(28眼),所有患者均使用PRP治疗,治疗组另加用复方樟柳碱患眼侧颞浅动脉旁注射,14天一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治疗前后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和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及视网膜中央静脉(CRV)的最大流速(Vmax)和最小流速(Vmin),并通过比较治疗前后视力恢复的有效率来判断疗效。结果:两组在治疗后,CRA的PSV和EDV都能有效提高(P<0.05),而RI仅在复方樟柳碱治疗组有显著改善(P<0.05),复方樟柳碱治疗组可以明显改善CRV的Vmax和Vmin(P<0.05),对照组在CRV的本次研究涉及的动力学参数没有影响;复方樟柳碱治疗组在治疗后视力改善有效率达96.55%,对照组为86.71%。结论:复方樟柳碱治疗组能有效改善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血流动力学,在改善中心视力上也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复方樟柳碱 血流动力学 氪激光全视网膜光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岁及以下人群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华文 李学东 刘颖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79-882,共4页
目的研究≤40岁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患者的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对≤40岁的CRVO患者15例15眼的临床特征进行观察分析,对患眼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不同血管充盈期的臂-视网膜循环时间进行比较,此外对患... 目的研究≤40岁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患者的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对≤40岁的CRVO患者15例15眼的临床特征进行观察分析,对患眼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不同血管充盈期的臂-视网膜循环时间进行比较,此外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全身病史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进行分析。结果≤40岁的患者发生CRVO具有起病急、视力急剧下降、视网膜出血明显、治疗后患者视力提高显著的特点。患者治疗2个月后对数视力较治疗前明显改善(4.97±0.16vs3.56±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12,P<0.01)。FFA检查显示,动静脉期、静脉期以及静脉晚期的臂-视网膜循环时间治疗前分别为(21.68±2.97)s、(25.12±2.81)s和(28.13±4.37)s,治疗后分别为(13.51±1.87)s、(14.91±2.55)s和(19.10±3.02)s,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612、t=18.939、t=9.699,P<0.01)。≤40岁的CRVO患者的原发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紧张是主要的发病诱因。无严重并发症。结论≤40岁的CRVO患者挽救视力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岁以下人群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氪黄激光治疗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疗效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宗万 黄鹏程 +2 位作者 宋艳萍 丁琴 赵霞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0-71,共2页
目的观察氪黄激光治疗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2007年3月至12月在我科经眼底荧光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 coherent tomography,OCT)检查确诊为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 目的观察氪黄激光治疗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2007年3月至12月在我科经眼底荧光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 coherent tomography,OCT)检查确诊为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并伴有黄斑水肿,接受黄斑区氪黄激光栅格样光凝联合无灌注区氪绿激光光凝治疗的患者45例(45眼),观察其在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的视力、FFA及OCT检查结果的变化。结果随访1个月时,视力提高9眼,稳定24眼,下降12眼;FFA检查无明显渗漏11眼,渗漏缩小24眼,渗漏无明显变化10眼;OCT检查水肿减轻12眼,水肿无明显变化20眼,水肿加重13眼。3个月时,视力提高23眼,稳定14眼,下降8眼;FFA检查无明显渗漏17眼,渗漏缩小23眼,渗漏无明显变化5眼;OCT检查水肿减轻27眼,水肿无明显变化15眼,水肿加重3眼。6个月时,视力提高26眼,稳定15眼,下降4眼;FFA检查无明显渗漏37眼,渗漏缩小6眼,渗漏无明显变化2眼;OCT检查水肿减轻41眼,水肿无明显变化3眼,水肿加重1眼。结论氪黄激光栅格样光凝治疗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氪黄激光 光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在健康人群及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中的特点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玥 颜智鹏 +3 位作者 韩宇逸 齐艳 胡艳 姚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1-254,共4页
目的:采用OCT血管成像系统(OCTA)测量不同年龄健康人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探讨其与年龄之间的关系。同时对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患者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的特点进行观察分析。方法:(1)240例健康志愿者按年龄分为4组:A组18~30岁,B... 目的:采用OCT血管成像系统(OCTA)测量不同年龄健康人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探讨其与年龄之间的关系。同时对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患者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的特点进行观察分析。方法:(1)240例健康志愿者按年龄分为4组:A组18~30岁,B组31~45岁,C组46~60岁,D组61~75岁,每组60例,均行双眼OCTA扫描,测取视网膜血管密度值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视网膜血管密度和年龄的关系;(2)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本院确诊的缺血型和非缺血型CRVO患者各32例(32眼),年龄45~60岁,OCTA分别测量患眼与健眼黄斑区3 mm直径范围视网膜血管密度,分析CRVO患者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的特点。结果:(1)不同年龄健康人黄斑区3 mm直径范围视网膜血管平均密度:A组(53.35±2.00)%;B组(52.13±1.78)%;C组(51.15±2.31)%;D组(50.01±2.29)%。各年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r=-0.492,P<0.05)。(2)非缺血型CRVO者黄斑区整体范围平均视网膜血管密度:患眼(44.73±3.24)%、健眼(51.24±2.45)%,患眼与健眼的整体范围及各象限视网膜血管密度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缺血型CRVO者黄斑区整体范围平均视网膜血管密度:患眼(39.46±2.51)%、健眼(51.06±2.45)%,患眼与健眼的整体范围及各象限血管密度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缺血型与非缺血型CRVO者患眼的整体范围及各象限血管密度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健康人群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与年龄增长呈负相关,这可能与一些年龄相关性黄斑血管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CRVO患眼的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较正常降低,缺血型较非缺血型下降更为明显,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的OCTA检查可以作为疾病发展的一种监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CT血管成像 视网膜血管密度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前后彩色超声多普勒成像技术检测 被引量:2
19
作者 程凯尧 蔡敏敏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6-106,共1页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发生率高、预后欠佳.我们应用葛根素治疗,并利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成像技术(CDI)测量患者应用葛根素前后视网膜中央动静脉血流频谱有关参数,以评价葛根素对CRVO的疗效.
关键词 葛根素 治疗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CRV0 彩色超声多普勒 动脉 静脉 血流频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机视网膜激光光凝辅助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董立红 张大传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46-550,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时机的视网膜激光光凝辅助康柏西普治疗对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继发黄斑水肿(ME)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眼科收治的101例(101眼)CRVO继发ME患者,按治疗情况分药物组(... 目的分析不同时机的视网膜激光光凝辅助康柏西普治疗对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继发黄斑水肿(ME)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眼科收治的101例(101眼)CRVO继发ME患者,按治疗情况分药物组(康柏西普治疗)、联合组A(康柏西普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病程<3个月)、联合组B(康柏西普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病程≥3个月),3组患者均按每月1次的频率接受3次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3次后接受按需治疗;联合组A、联合组B则在每次药物注射3 d后接受激光光凝治疗;比较3组患者康柏西普注射次数、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视网膜出血吸收情况、无灌注区消退及新生血管情况。结果联合组A、联合组B患者康柏西普平均注射次数均显著低于药物组,但联合组A与联合组B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A、联合组B患者视力变化均优于药物组(均为P<0.001),且联合组A患者视力提高比例优于联合组B(P=0.027);联合组A、联合组B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的CMT均显著高于药物组(均为P<0.05),但联合组A与联合组B患者间各时间点CMT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联合组A、联合组B患者出血吸收情况及基于无灌区和新生血管情况的疗效等级均优于药物组(均为P<0.001),且联合组A患者的出血吸收情况及疗效等级均优于联合组B(均为P<0.05)。结论CRVO继发ME患者早期开展激光光凝治疗可获得更好的视力改善,出血吸收、无灌注区消退效果更佳,在抑制新生血管形成上优势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激光光凝 康柏西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