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前双眼遮盖及体位控制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视网膜下积液吸收的作用 被引量:5
1
作者 魏莹莹 王志玲 +3 位作者 邹皋城 周恩亮 柯根杰 顾永昊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9-52,57,共5页
目的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前双眼遮盖对减少视网膜下积液和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4月至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确诊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并手术患者197例197眼,随机分为试验组100例100眼、对照组97例97眼,试验组... 目的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前双眼遮盖对减少视网膜下积液和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4月至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确诊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并手术患者197例197眼,随机分为试验组100例100眼、对照组97例97眼,试验组术前给予患者约12 h双眼遮盖并使裂孔保持最低位,对照组未做特殊处理,记录患者年龄、性别、病程、裂孔情况、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分级、视网膜脱离等。综合直接眼底镜、间接眼底镜以及B超定量方法综合判断视网膜下积液情况。根据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分为巩膜扣带术和玻璃体切割术,记录每例患者手术方式、时间和术中情况,并随访术后视网膜复位时间及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结果对照组有4例4眼视网膜下积液减少,试验组有38例38眼视网膜下积液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试验组行巩膜扣带术患者中视网膜下积液减少(27例27眼)与视网膜下积液未减少(31例31眼)者在术中操作、手术时间、术后视力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试验组行玻璃体切割术患者中视网膜下积液减少者(11例11眼)与视网膜下积液未减少者(31例31眼)在手术时间及术后视力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试验组视网膜下积液减少与未减少者之间在PVR分级和年龄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较小和PVC分级较轻是促进视网膜下积液吸收的独立因素(均为P <0. 05)。结论术前双眼遮盖及保持体位控制能够有效减少视网膜下积液,对于PVR较轻的年轻患者更为有效。对于行巩膜扣带术患者能够使手术时间缩短,减少术中操作,患者术后视力恢复也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眼遮盖 体位控制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下积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复方治疗视网膜脱离术后视网膜下积液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张钦 周丽颖 +4 位作者 赵明春 安良宝 马建萍 吕鑫 何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699-1701,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对视网膜脱离术后视网膜下积液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2013年5月在该院行常规的视网膜脱离手术后视网膜下积液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中药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自制排液汤。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及视网膜下...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对视网膜脱离术后视网膜下积液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2013年5月在该院行常规的视网膜脱离手术后视网膜下积液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中药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自制排液汤。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及视网膜下积液的变化。手术前后均行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眼底检眼镜、三面镜、眼B超等检查。全部病例术后随访半年以上。结果:实验组术后口服自制排液汤可促进视网膜下积液的吸收,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实验组视功能的恢复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治疗有促进视网膜下积液吸收,缩短视网膜复位时间,加快视力恢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下积液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脱离患者血清及视网膜下积液蛋白质结构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陈翠真 魏文斌 +3 位作者 董冰 张煦 翁乃清 许振华 《眼科研究》 CSCD 1998年第3期165-167,共3页
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患者血清及视网膜下积液(SRF)蛋白质结构改变。方法首次用FTRaman和FTIR光谱及利用相关峰积分的半定量方法对视网膜脱离患者血清及SRF的蛋白质结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患者血清与健康人血清的... 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患者血清及视网膜下积液(SRF)蛋白质结构改变。方法首次用FTRaman和FTIR光谱及利用相关峰积分的半定量方法对视网膜脱离患者血清及SRF的蛋白质结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患者血清与健康人血清的两种光谱非常相似,他们均有酰胺Ⅰ、Ⅱ和Ⅲ,但患者SRF的芳香族基团的谱峰明显高于血清。结论视网膜脱离患者SRF的芳香族结构明显改变,可能引起视网膜脱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结构 视网膜下积液 视网膜脱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脱离患者网膜下积液的免疫学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马群 周衍文 +2 位作者 林春静 李宝储 陈亚丽 《眼科研究》 CSCD 1992年第1期26-29,共4页
检测了21例视网膜脱离患者网膜下积液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含量,发现视网膜脱离患者可能在眼局部存有免疫反应,随病程增长,免疫反应加重,高度近视患者易发生免疫反应和发生免疫反应患者手术愈后不理想,并讨论了与网脱范围和裂孔大小、数... 检测了21例视网膜脱离患者网膜下积液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含量,发现视网膜脱离患者可能在眼局部存有免疫反应,随病程增长,免疫反应加重,高度近视患者易发生免疫反应和发生免疫反应患者手术愈后不理想,并讨论了与网脱范围和裂孔大小、数目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膜下积液 免疫球蛋白 视网膜脱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针穿刺排出视网膜下积液的体会
5
作者 陈积中 宋汝庸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4年第3期199-200,共2页
缝针穿刺排出视网膜下积液的体会陈积中,宋汝庸排出视网膜下积液(简称排液)使视网膜靠近脉络膜,因此,手术所产生的愈着性脉络膜视网膜炎有助于视网膜裂孔封闭及视网膜复位。所以排液亦为视网膜脱离复位术(简称网脱复位术)中的重... 缝针穿刺排出视网膜下积液的体会陈积中,宋汝庸排出视网膜下积液(简称排液)使视网膜靠近脉络膜,因此,手术所产生的愈着性脉络膜视网膜炎有助于视网膜裂孔封闭及视网膜复位。所以排液亦为视网膜脱离复位术(简称网脱复位术)中的重要步骤之一。排液有多种方法。我们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下积液 缝针穿刺 视网膜 复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网膜下积液和干眼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2
6
作者 吕英楠 秦廷玉 王文战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63-466,共4页
目的探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视网膜下积液(SRF)和干眼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2年9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CSC患者115例(115眼)。依据干眼的严重程度分为三组,干眼组(51例):泪液分泌试... 目的探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视网膜下积液(SRF)和干眼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2年9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CSC患者115例(115眼)。依据干眼的严重程度分为三组,干眼组(51例):泪液分泌试验(SⅠt)(无表面麻醉)为0~5 mm/5 min或泪膜破裂时间(BUT)为0~5 s,轻度干眼组(47例):SⅠt(无表面麻醉)>5 mm/5 min~10 mm/5 min或BUT>5~10 s,非干眼组(17例):SⅠt(无表面麻醉)>10 mm/5 min及BUT>10 s。利用OCT测量所有患者SRF高度及神经上皮层脱离宽度。分析各组患者性别比例、吸烟人数比例、睡眠不足比例、患者SRF高度及神经上皮层脱离宽度的差异。结果三组患者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5)。三组患者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干眼组与轻度干眼组患者性别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5),干眼组与非干眼组、轻度干眼组与非干眼组患者性别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干眼组、轻度干眼组、非干眼组患者的吸烟人数比例,睡眠不足比例依次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三组患者的吸烟人数比例、睡眠不足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干眼组、轻度干眼组、非干眼组患者的SRF高度依次降低,分别为(387.16±48.28)μm、(236.94±49.32)μm、(142.24±52.78)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干眼组、轻度干眼组、非干眼组患者的神经上皮层脱离宽度依次减小,分别为(3402.12±511.76)μm、(1601.28±394.11)μm、(574.06±209.49)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干眼组与轻度干眼组、干眼组与非干眼组、轻度干眼组与非干眼组患者SRF高度及神经上皮层脱离宽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CSC好发于中青年男性,患者往往伴有干眼;CSC患者的SRF与干眼的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干眼 视网膜下积液 神经上皮层脱离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络膜骨瘤合并视网膜下积液诊疗一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孙阿利 秦秀虹 +1 位作者 陶媛 马翔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94-395,共2页
患者,女,21岁,以左眼视力下降2个月并加重1周于2017年9月13日至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既往体健。入院查体:视力右眼0.5(-0.50 DS+0.75 DC×100°=1.0),左眼0.06(-2.00 DS=0.4)。眼压右眼16 mmHg(1 mmHg=0.133 kPa),左... 患者,女,21岁,以左眼视力下降2个月并加重1周于2017年9月13日至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既往体健。入院查体:视力右眼0.5(-0.50 DS+0.75 DC×100°=1.0),左眼0.06(-2.00 DS=0.4)。眼压右眼16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5 mmHg。右眼眼前节及眼底未见异常。左眼视盘边界清晰,上方可见一约8 PD边界清楚的黄白色病灶,视网膜动静脉走形及管径大致正常,黄斑中心凹反光消失(图1A)。B型超声检查可见左眼视盘区轻度隆起的高反射灶(图1B)。光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示左眼视盘上方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层及脉络膜层不均匀增厚隆起,结构不清,视盘上方及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下积液(图1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上皮 黄斑中心凹反光 左眼视力 视网膜下积液 B型超声检查 眼前节 黄斑区视网膜 脉络膜骨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斑脱离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黄斑下积液(SMF)发生的影响因素及SMF对患者视力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胡卫文 黄雄高 +2 位作者 符树宇 刘亮 陈又珍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探讨黄斑脱离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患者术后黄斑下积液(SMF)发生的影响因素及SMF对患者视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黄斑脱离型RRD患者80例(80眼)。所有患者均由同一名经验丰富的眼底病主任医师进行玻璃... 目的探讨黄斑脱离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患者术后黄斑下积液(SMF)发生的影响因素及SMF对患者视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黄斑脱离型RRD患者80例(80眼)。所有患者均由同一名经验丰富的眼底病主任医师进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根据患者术后1个月OCT检查是否发生SMF,将80例患者分为无SMF组(59眼)和SMF组(21眼)。收集两组患者裂孔定位、血清总胆红素含量、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最佳矫正视力(BCVA)等临床资料。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血清总胆红素含量、NLR和BCVA的组内和组间差异,寻找SMF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无SMF组患者下方视网膜裂孔引起的RRD发生率低于SM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所有患者均达到视网膜解剖复位,观察期(3个月)内未发生硅油填充下视网膜再脱离。术后1个月有6眼SMF自行吸收,剩余21眼仍存在SMF并且持续至术后3个月。术后3个月,有6眼SMF较术后1个月加重。术后3个月,无SMF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含量高于术前,SMF组患者低于术前,无SMF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含量高于同时期SM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无SMF组和SMF组患者NLR均低于术前,无SMF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NLR均高于同时期SM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SMF组患者术后3个月BCVA较同时间点无SMF组差,各组内患者术后3个月BCVA均好于术后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下方视网膜裂孔是术后SMF发生的危险因素(OR=4.510,P=0.044);术后3个月血清总胆红素含量和NLR是术后SMF发生的保护因素(OR=0.706,P=0.010;OR=0.304,P=0.040)。结论下方视网膜裂孔、术后3个月血清总胆红素含量和NLR是术后SMF发生的影响因素,SMF与氧化应激和炎症有关,SMF对视力的早期恢复是不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 黄斑下积液 血清胆红素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巩膜扣带术与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累及黄斑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后对黄斑结构改变及视力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崔丽 姜燕荣 +1 位作者 赵明威 黎晓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26-929,共4页
背景 视网膜脱离患者在成功完成视网膜复位手术后并不能很快恢复视力,其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 目的 比较累及黄斑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巩膜扣带术和玻璃体切割术后黄斑椭圆体区完整性、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下积液的发生率及留存时... 背景 视网膜脱离患者在成功完成视网膜复位手术后并不能很快恢复视力,其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 目的 比较累及黄斑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巩膜扣带术和玻璃体切割术后黄斑椭圆体区完整性、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下积液的发生率及留存时间,探讨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下积液存留对视力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确诊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66例66眼的病例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巩膜扣带术组和玻璃体切割术组,记录2个组患者病程、屈光状态、最佳矫正视力LogMAR、有无合并症等,观察黄斑区神经上皮下积液存留时间及黄斑椭圆体区完整性,计算2个组在术后1个月时黄斑区神经上皮下积液的发生率. 结果 术前巩膜扣带术组及玻璃体切割术组间年龄、性别、病程、屈光度及LogMAR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巩膜扣带术组视网膜下积液平均存留(96&#177;60)d,玻璃体切割术组为(21&#177;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66,P=0.000).术后1个月时,巩膜扣带术组黄斑区神经上皮下积液发生率为78.6%,大于玻璃体切割术组的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891,P=0.000),巩膜扣带术组黄斑区神经上皮下积液完全吸收患者与未完全吸收患者LogMAR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85,P=0.003);术后6个月时,巩膜扣带术组与玻璃体切割术组LogMAR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76,P--0.065),巩膜扣带术组黄斑区神经上皮下积液完全吸收患者与未完全吸收患者LogMAR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55,P=0.087).视网膜神经上皮下积液吸收后,2个组内黄斑椭圆体区连续患者与椭圆体区缺失患者LogMAR视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巩膜扣带术组:t=2.555,P=0.015;玻璃体切割术组:t=4.005,P=0.001). 结论 椭圆体区受损程度与视网膜脱离时间有关,而椭圆体区的完整性明显影响患者的视力预后.对于累及黄斑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玻璃体切割术后视网膜神经上皮下积液吸收较巩膜扣带术快;视网膜神经上皮下积液的存留延缓视力的恢复,手术方式对最终的视力恢复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巩膜扣带术 玻璃体切割术 视网膜神经上皮下积液 椭圆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冷针放液与不放液手术治疗的比较观察
10
作者 罗中伶 陈国平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2-112,共1页
关键词 非复杂性视网膜脱离 手术治疗 不放液 视网膜下积液 冷针 视网膜下放液 巩膜手术 巩膜外加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