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鼠视皮层发育过程中常规蛋白激酶Cγ亚型的动态表达及单眼剥夺对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郗平 王静 +2 位作者 韩松 李俊发 傅涛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86-490,共5页
背景弱视的发生与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变化有关,我们先前的研究发现synapsin参与视皮层的突触可塑性过程,而神经元特异性蛋白——常规蛋白激酶C1亚型(cPKC-γ)可能是synapsin的上游激酶之一,其在视觉发育可塑性中是否发挥或如何发... 背景弱视的发生与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变化有关,我们先前的研究发现synapsin参与视皮层的突触可塑性过程,而神经元特异性蛋白——常规蛋白激酶C1亚型(cPKC-γ)可能是synapsin的上游激酶之一,其在视觉发育可塑性中是否发挥或如何发挥作用尚未明确。目的观察随着小鼠发育其视皮层中cPKC-γ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以及异常视觉经验对cPKC-γ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清洁级C57BL/6小鼠36只,分别于出生后(P)7、14、21、28、35、42d各选6只小鼠,取其两侧视皮层用于研究正常小鼠随鼠龄增加视皮层中cPKC-γ表达水平的变化。另外选取清洁级C57BL/6小鼠24只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发育期组和成年期组,每组12只。发育期组取6只P14小鼠行右眼上下睑缝合术以制备单眼剥夺(MD)模型,其余6只小鼠不进行干预作为对照,至P28取小鼠左右两侧视皮层;成年期组取6只P60小鼠以同样方法制备MD模型,其余6只不作干预作为对照,至P74取小鼠两侧视皮层。采用Westernbolt法检测小鼠两侧视皮层内cPKC-γ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正常P7小鼠可见左右侧视皮层中cPKC-γ蛋白的微弱表达,表达量的相对值分别为(39.74+11.22)%和(40.78±10.37)%,随鼠龄增加cPKC-γ蛋白的表达量逐渐增加;P21小鼠左右侧视皮层中cPKC-γ蛋白的表达量达峰值,分别为(138.68±15.73)%和(138.47±23.48)%,此后随鼠龄增加cPKC-γ蛋白的表达量逐渐减少并稳定。不同鼠龄正常小鼠视皮层中cPKC-γ表达量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鼠龄=57.174,P=0.000),各组小鼠左侧与右侧视皮层中cPKC-γ蛋白表达量的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左事=0.059,P=0.809)。发育期组MD小鼠与成年期组MD小鼠间左右侧视皮层中cPKC-γ表达量的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鼠龄=1.798,P=0.159),各组MD小鼠与正常对照小鼠间左右侧视皮层中cPKC-γ蛋白的表达量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分组=0.104,P=0.749)。结论正常小鼠视皮层中cPKC-γ表达量的变化趋势与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相一致;MD对小鼠视皮层中cPKC-γ蛋白表达量无明显影响,但是否对cPKC-γ蛋白的活性产生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皮层/生理 神经元可塑性/生理 突触/生理 单眼剥夺 近交系C57BL小鼠 常规蛋白激酶Cγ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透镜诱导型近视豚鼠视皮层中M1受体表达的抑制作用
2
作者 王玲 沙芳 +3 位作者 吴建峰 叶翔 毕爱玲 毕宏生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89-394,共6页
背景近视的进展中视皮层M受体是否有变化,针灸治疗后视皮层M受体如何变化至今鲜见报道。目的观察电针对透镜诱导型近视(LIM)豚鼠视皮层中M1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8只3周龄三色短毛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近视模... 背景近视的进展中视皮层M受体是否有变化,针灸治疗后视皮层M受体如何变化至今鲜见报道。目的观察电针对透镜诱导型近视(LIM)豚鼠视皮层中M1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8只3周龄三色短毛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近视模型组和近视电针组。正常对照组豚鼠未进行任何干预,近视模型组和近视电针组豚鼠右眼配戴-10D负性透镜共4周,近视电针组豚鼠造模即日开始每日针灸太阳穴和合谷穴30rain,共持续4周。分别于造模前和造模后4周采用检影法和A型超声仪测定各组豚鼠的屈光度和眼轴长度。测量完毕后采用过量麻醉法处死豚鼠并获取两侧视皮层组织,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豚鼠视皮层中M1受体mRNA的相对表达量;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视皮层上清液中M1受体蛋白质量浓度。结果造模后4周正常对照组、近视模型组和近视电针组豚鼠右眼的屈光度分别为(0.83±O.36)、(-3.24±0.28)和(-3.30±0.45)D,近视模型组和近视电针组豚鼠右眼的近视屈光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近视模型组和近视电针组豚鼠右眼的近视屈光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O.200,P=0.659)。正常对照组、近视模型组和近视电针组豚鼠右眼的眼轴长度分别为(8.33±0.08)、(8.67±0.14)和(8.60±0.06)mm,其中近视模型组和近视电针组豚鼠右眼的眼轴明显长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正常对照组、近视模型组和近视电针组豚鼠左侧视皮层M1受体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9±0.18、1.36±0.23和1.13±O.13,近视模型组豚鼠左侧视皮层M1受体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近视电针组豚鼠左侧视皮层M1受体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低于近视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对照组、近视模型组和近视电针组豚鼠左侧视皮层M1受体蛋白质量浓度分别为248.00±33.31、455.17±42.40和396.17±47.57,其中近视模型组M1受体蛋白质量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明显低于近视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电针刺激对近视豚鼠的屈光度和眼轴长度无明显影响,近视豚鼠模型视皮层中M1受体表达增高,电针治疗可能通过降低其表达而对近视眼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治疗 针刺穴位 乙酰胆碱/代谢 受体 视皮层/生理 豚鼠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