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剪切和摩擦滑动大模型的视电阻率变化幅度和各向异性
被引量:
20
1
作者
陈峰
廖春庭
安金珍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67-675,共9页
用石英砂、河砂和水泥模压制成 1m× 1m× 0 .3m的均匀和非均匀介质模型 ,对模型进行剪切和摩擦滑动实验 ,观测模型不同位置和不同方位的视电阻率变化幅度和各向异性特征 .均匀介质模型实验结果为 :电阻率变化与测线的位置有关 ...
用石英砂、河砂和水泥模压制成 1m× 1m× 0 .3m的均匀和非均匀介质模型 ,对模型进行剪切和摩擦滑动实验 ,观测模型不同位置和不同方位的视电阻率变化幅度和各向异性特征 .均匀介质模型实验结果为 :电阻率变化与测线的位置有关 ,距裂隙近的测线 ,电阻率变化幅度大 ,从百分之几到百分之几十 ;距裂隙远的测线 ,电阻率变化幅度小 ,从百分之几到不变 .对于非均匀介质模型 ,电阻率变化幅度要小一些 ,最大也只有百分之几 .电阻率变化除与测线的位置有关外 ,还与测线的方位有关 ,同一测点不同方位的测线 ,电阻率变化幅度不同 ,有的差别很大 .剪切与摩擦滑动两种加载方式的电阻率变化幅度数量级相同 .裂隙穿过部位及其附近测点的电阻率变化各向异性主轴方位解与剪切和摩擦滑动的实际裂隙方位吻合较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
摩擦滑动
岩石
电阻率
地
电阻率
视电阻率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岩石电阻率图像及各向异性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9
2
作者
张斌
朱涛
周建国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78-494,共17页
在两组人工样品自由表面以中心点为基准对称布设3条辐射状测线,对样品实施单轴应力加载和卸载后,利用电阻率层析成像方法构建了相应的视电阻率相对变化图像,并计算和绘制了表征裂隙产生和发展速率的视电阻率各向异性系数λ*以及表征裂...
在两组人工样品自由表面以中心点为基准对称布设3条辐射状测线,对样品实施单轴应力加载和卸载后,利用电阻率层析成像方法构建了相应的视电阻率相对变化图像,并计算和绘制了表征裂隙产生和发展速率的视电阻率各向异性系数λ*以及表征裂隙产生和发展方位的各向异性主轴方位角α随应力和深度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所有测线所对应的RRC图像均随着应力的变化呈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即在加载阶段,随着应力的增加,视电阻率相对变化图像中电阻率降低区域逐渐收缩,而电阻率升高区域逐渐扩张,在卸载阶段,随着应力的减小,电阻率降低区域继续收缩,电阻率升高区域继续扩张;样品中的高阻体对其所在部位及附近区域的电阻率增幅有较大影响,而对横越高阻体测线的视电阻率相对变化图像的趋势性变化无影响;对于原始电性为各向异性的样品,随着应力的增加,其各向异性程度降低;裂隙主要在岩样的浅部产生和发展,而在较深部位的裂隙产生和发展的速率相对较低.上述结果有助于解释和理解地震、火山活动和大型地质构造运动引起的视电阻率及其各向异性的变化特征,电阻率层析成像方法可能成为目前地震电阻率观测方法的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
电阻率
视
电阻率
相对变化
电阻率
层析成像
视电阻率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剪切和摩擦滑动大模型的视电阻率变化幅度和各向异性
被引量:
20
1
作者
陈峰
廖春庭
安金珍
机构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67-675,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 9972 0 95 )
地震科学联合基金项目 (10 2 0 98)
文摘
用石英砂、河砂和水泥模压制成 1m× 1m× 0 .3m的均匀和非均匀介质模型 ,对模型进行剪切和摩擦滑动实验 ,观测模型不同位置和不同方位的视电阻率变化幅度和各向异性特征 .均匀介质模型实验结果为 :电阻率变化与测线的位置有关 ,距裂隙近的测线 ,电阻率变化幅度大 ,从百分之几到百分之几十 ;距裂隙远的测线 ,电阻率变化幅度小 ,从百分之几到不变 .对于非均匀介质模型 ,电阻率变化幅度要小一些 ,最大也只有百分之几 .电阻率变化除与测线的位置有关外 ,还与测线的方位有关 ,同一测点不同方位的测线 ,电阻率变化幅度不同 ,有的差别很大 .剪切与摩擦滑动两种加载方式的电阻率变化幅度数量级相同 .裂隙穿过部位及其附近测点的电阻率变化各向异性主轴方位解与剪切和摩擦滑动的实际裂隙方位吻合较好 .
关键词
剪切
摩擦滑动
岩石
电阻率
地
电阻率
视电阻率各向异性
Keywords
Electrical resistivity of rock, Geoelectric resistivity, Anisotropy of apparent resistivity, Shear, Frictional slipping.
分类号
P319 [天文地球—固体地球物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岩石电阻率图像及各向异性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9
2
作者
张斌
朱涛
周建国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地震局地震观测与地球物理成像重点实验室
出处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78-494,共1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574083)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DQJB13B05)共同资助
文摘
在两组人工样品自由表面以中心点为基准对称布设3条辐射状测线,对样品实施单轴应力加载和卸载后,利用电阻率层析成像方法构建了相应的视电阻率相对变化图像,并计算和绘制了表征裂隙产生和发展速率的视电阻率各向异性系数λ*以及表征裂隙产生和发展方位的各向异性主轴方位角α随应力和深度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所有测线所对应的RRC图像均随着应力的变化呈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即在加载阶段,随着应力的增加,视电阻率相对变化图像中电阻率降低区域逐渐收缩,而电阻率升高区域逐渐扩张,在卸载阶段,随着应力的减小,电阻率降低区域继续收缩,电阻率升高区域继续扩张;样品中的高阻体对其所在部位及附近区域的电阻率增幅有较大影响,而对横越高阻体测线的视电阻率相对变化图像的趋势性变化无影响;对于原始电性为各向异性的样品,随着应力的增加,其各向异性程度降低;裂隙主要在岩样的浅部产生和发展,而在较深部位的裂隙产生和发展的速率相对较低.上述结果有助于解释和理解地震、火山活动和大型地质构造运动引起的视电阻率及其各向异性的变化特征,电阻率层析成像方法可能成为目前地震电阻率观测方法的有益补充.
关键词
岩石
电阻率
视
电阻率
相对变化
电阻率
层析成像
视电阻率各向异性
Keywords
rock resistivity
relative apparent resistivity change
resistivity tomography
apparent resistivity anisotropy
分类号
P315.722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剪切和摩擦滑动大模型的视电阻率变化幅度和各向异性
陈峰
廖春庭
安金珍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
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岩石电阻率图像及各向异性变化的实验研究
张斌
朱涛
周建国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