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微端面光纤面板的多孔径视场重叠复眼的视场模型
被引量:
10
1
作者
裘溯
倪宇
+3 位作者
金伟其
郭宏
刘志刚
米凤文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018-3025,共8页
介绍了多孔径视场重叠的仿生复眼成像系统的性能,建立了基于微端面光纤面板的多孔径视场部分重叠型复眼的成像视场模型。系统地分析了选用的器件参数如顶面、侧面和角面子复眼间的视场角、视场重叠率、视场重叠距离等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
介绍了多孔径视场重叠的仿生复眼成像系统的性能,建立了基于微端面光纤面板的多孔径视场部分重叠型复眼的成像视场模型。系统地分析了选用的器件参数如顶面、侧面和角面子复眼间的视场角、视场重叠率、视场重叠距离等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实验系统的复眼视场以及视场重叠率的测量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实验测试显示:本文建立的视场模型与测试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系统侧面与角面视场的实测值与理论值的误差分别为3.58%和12%;顶面与侧面和角面的视场重叠率误差分别为3.33%和5.17%。该复眼成像视场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复眼成像的目标探测和跟踪理论奠定了基础,对多孔径视场重叠仿生复眼成像系统的优化设计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眼
多孔径成像系统
成像
视
场
视场重叠
微端面光纤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仿生复眼系统的视场重叠率
被引量:
2
2
作者
李文轩
胡源
+4 位作者
张凯
秦铭泽
袁夕尧
刘天赐
骆强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33-240,共8页
为了实现复眼系统小型化、轻量化,提出一种基于相机外凸式的安装结构。基于该种结构,首先分析了子眼系统视场角之和与光轴夹角之间的关系,通过两子眼系统视场边缘点之间的坐标关系,建立了与子眼间光轴夹角、子眼系统视场角、观测距离相...
为了实现复眼系统小型化、轻量化,提出一种基于相机外凸式的安装结构。基于该种结构,首先分析了子眼系统视场角之和与光轴夹角之间的关系,通过两子眼系统视场边缘点之间的坐标关系,建立了与子眼间光轴夹角、子眼系统视场角、观测距离相关的视场重叠率计算模型。通过对此模型分析,复眼系统中子眼间光轴夹角应当小于子眼视场角之和,且大于子眼视场角之差;在上千米的观测距离下,子眼间的视场重叠率随观测距离的变化趋向于定值。依据此模型设计了一款19孔径的复眼系统。针对3 km外目标搭建了实验,采集了子眼图像数据,实验结果表明,复眼系统实现了79.23°全视场的无盲区监测,1级阵列间子眼的实际重叠率在X、Y方向分别为71.16%、45.99%;1级与2级阵列间子眼在X、Y方向同时存在重叠时的实际重叠率分别为43.00%、18.36%,只在X方向存在重叠时的实际重叠率为14.62%;2级阵列间子眼的实际重叠率在X、Y方向分别为66.58%、24.6%。理论重叠量分别为75%、40%;40%、20%;15%;70%、30%。通过子眼实际重叠量与理论重叠量的对比分析,验证了该视场重叠计算模型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场重叠
仿生复眼系统
计算光学
光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多孔径分布式视场部分重叠仿生热成像理论与技术
被引量:
4
3
作者
罗琳
杨建国
+2 位作者
裘溯
金伟其
李力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7,共7页
热成像系统视场与空间分辨率(作用距离)的矛盾是常规成像模式难以解决的问题。多孔径热成像技术主要分为低重叠率、高重叠率和中度重叠率部分重叠成像模式。文中研究了一种视场部分重叠仿生热成像理论,利用4组红外物镜及IRFPA机芯构成...
热成像系统视场与空间分辨率(作用距离)的矛盾是常规成像模式难以解决的问题。多孔径热成像技术主要分为低重叠率、高重叠率和中度重叠率部分重叠成像模式。文中研究了一种视场部分重叠仿生热成像理论,利用4组红外物镜及IRFPA机芯构成了中心变分辨率4孔径分布式热成像系统,各子孔径的“并集”视场构成系统成像大视场,“交集”视场特别是中心重叠视场具有超分辨能力,从而构成空间变分辨率视觉模式,可减缓传统单孔径热成像问题;利用重叠视场可构成4目和2目近场目标场景的体视成像;通过子孔径检偏偏振片,中心视场可构成全偏振热成像模式;对角探测器分别采用长波或中波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则可构成双色热成像模式。分析表明:这种多孔径分布式视场部分重叠仿生热成像具有仿生智能的特性,可针对感兴趣目标进行智能观测,提高复杂背景条件下的目标探测和识别能力,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多孔径
热成像
视场重叠
仿生智能成像
空间变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重叠视场细分技术的研究
4
作者
王海先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5-47,共3页
在阵列式激光报警器中 ,相邻两光电二极管视场重叠 ,形成重叠视场。重叠视场、独立视场与光电二极管的数量决定着报警分辨率。本文提出重叠视场细分技术 ,把重叠视场与独立视场由原来相等变为三倍关系 ,当激光照射到重叠视场时 ,对两光...
在阵列式激光报警器中 ,相邻两光电二极管视场重叠 ,形成重叠视场。重叠视场、独立视场与光电二极管的数量决定着报警分辨率。本文提出重叠视场细分技术 ,把重叠视场与独立视场由原来相等变为三倍关系 ,当激光照射到重叠视场时 ,对两光电二极管接收到的能量进行比较 ,判断出两管能量是大于、还是小于、或是等于 ,从而把重叠视场细分成三个分视场 ,达到改善激光报警分辨率的目的。在光电二极管数量不变的情况下 ,该技术能使激光报警的分辨率成倍地提高。由此原理设计了一台激光报警装置 ,通过对激光报警装置进行的原理性接收实验 ,证明分辨率较原来提高了一倍 ,重叠视场细分技术是可行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报警器
分辩率
重叠
视
场
独立
视
场
细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摄影测量的非重叠视场相机全局标定
被引量:
4
5
作者
胡茂邦
夏仁波
+1 位作者
陈松林
张洪瑶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9-92,共4页
在使用多组相机对大尺寸工件进行视觉测量时,相机之间不存在公共视场,相机间的高精度全局标定是视觉测量系统的关键。提出一种基于摄影测量的非重叠视场相机的全局标定方法,对不存在重叠视场的相机同时进行内参标定和全局标定。首先固...
在使用多组相机对大尺寸工件进行视觉测量时,相机之间不存在公共视场,相机间的高精度全局标定是视觉测量系统的关键。提出一种基于摄影测量的非重叠视场相机的全局标定方法,对不存在重叠视场的相机同时进行内参标定和全局标定。首先固定两个平面靶标,利用摄影测量求解两个固定靶标的位置关系,并将此关系作为约束条件,对两个非重叠视场相机分别采集一幅图像,求解出两个相机坐标系之间的转换矩阵,通过非线性优化求解转换矩阵的最优解,最后把所有相机的坐标系统一到同一坐标系下。试验证明,此方法具有较高的标定精度,测量误差RMS为0. 04mm,并且标定过程简单,适合现场标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局标定
摄影测量
非
重叠
视
场
固定靶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视场非完全重叠的分布式雷达多目标跟踪方法
被引量:
4
6
作者
达凯
杨烨
+1 位作者
朱永锋
付强
《雷达学报(中英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59-468,共10页
在探测能力、波形设计及天线指向等因素制约下,分布式雷达视场并非完全重合,由此造成的观测信息差异给后续信息融合带来了巨大挑战。该文基于高斯混合实现的集势概率假设密度(CPHD)滤波器,提出了一种视场部分重叠下的分布式雷达多目标...
在探测能力、波形设计及天线指向等因素制约下,分布式雷达视场并非完全重合,由此造成的观测信息差异给后续信息融合带来了巨大挑战。该文基于高斯混合实现的集势概率假设密度(CPHD)滤波器,提出了一种视场部分重叠下的分布式雷达多目标跟踪方法。首先,利用多目标密度乘积切分出概率假设密度(PHD)中表征共同观测信息的部分;之后,标准的分布式融合(算术平均或几何平均融合)方法作用于切分出的共同观测目标信息以提升跟踪性能,补偿融合则作用于雷达单独观测目标信息以扩展视场范围。该文方法无须视场先验信息,能够适应雷达视场未知时的分布式融合多目标跟踪场景。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出方法在未知、时变雷达视场下跟踪多目标的性能,表明了该文方法比基于高斯混合的聚类方法性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传感器融合
随机有限集
分布式雷达
多目标跟踪
部分
重叠
视
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探测器组盲区CAD分析与重叠角计算公式
7
作者
卫丕昌
杨洪波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1994年第2期16-22,共7页
本文目的是计算探测器的盲区。文中提出了一种圆锥体与球体相贯求官区的方法;用CAD技术给出了直观图和精确的数据。最后,推导了方位视场重叠角的计算公式,并验证之。
关键词
探测器组
盲区
视场重叠
角
CAD
计算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大型场景下的多相机标定方法
被引量:
5
8
作者
廖德
张辉
赵晨阳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531-536,共6页
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在实现大型目标物体的检测定位、尺寸估计等系列测量时,需要用到多个相机传感器获取物体的三维信息。但在复杂环境下,会出现相机之间存在非重叠视场情况而无法进行有效视觉测量的问题。为了解决非重叠视场下多相机的...
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在实现大型目标物体的检测定位、尺寸估计等系列测量时,需要用到多个相机传感器获取物体的三维信息。但在复杂环境下,会出现相机之间存在非重叠视场情况而无法进行有效视觉测量的问题。为了解决非重叠视场下多相机的标定问题,提出了一种无需改变机械结构,且在带约束条件下的多相机标定方法。首先将相机安装在相互固定的位置,并确保相机之间不存在振动等情况,通过建立多相机优化数学模型以及相机同时采集多组相机对应标定板的位姿参数关系,采用SVRG优化算法实现对相机坐标系之间的位姿参数优化,进而求得多相机之间的位姿矩阵。最后利用相机之间的坐标系变换矩阵,求得对应目标之间的相对位姿参数作为评估精度指标。结合实际大型盾构机进行仿真实验与实际测试,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抗干扰性较强,优化效果稳定,且在实际应用中能够达到毫米级别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
觉测量
相机标定
非
重叠
视
场
盾构机
位姿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标志点的多相机数字图像相关方法精度分析及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
11
9
作者
魏康
员方
+3 位作者
董志强
邵新星
吴刚
何小元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9-226,共8页
为实现土木工程构件的高精度全场变形测量,分析了基于标志点的多相机测量方法的实际精度,并将该方法用于BFRP筋海水海砂珊瑚-UHPC组合梁的抗弯实验.利用编码标志点对多套双目系统的结果进行坐标统一,并通过引入拼接误差u_(n)对多相机测...
为实现土木工程构件的高精度全场变形测量,分析了基于标志点的多相机测量方法的实际精度,并将该方法用于BFRP筋海水海砂珊瑚-UHPC组合梁的抗弯实验.利用编码标志点对多套双目系统的结果进行坐标统一,并通过引入拼接误差u_(n)对多相机测量结果的坐标统一精度进行定量评估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面内位移量较小时,拼接误差u_(n)基本等同于双目系统自身的匹配误差水平,随着位移量增大,u_(n)随之增大;拼接误差的标准偏差σ_(u)始终在0.01 mm内波动,且位移量最大时拼接误差的均值u-与实际位移的相对误差仍小于0.03%,多套测量系统的坐标系统一精度满足工程需求;对于混凝土组合梁的全场位移和应变场的测量,局部位移数据与位移计数据基本吻合.多相机数字图像相关方法可以大幅提高变形测量分辨率,适合在大型土木工程构件变形测量中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图像相关
非
重叠
视
场
标志点
混凝土组合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微端面光纤面板的多孔径视场重叠复眼的视场模型
被引量:
10
1
作者
裘溯
倪宇
金伟其
郭宏
刘志刚
米凤文
机构
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光电成像技术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微光夜视技术重点实验室
出处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018-3025,共8页
基金
微光夜视技术重点实验室基金资助项目(No.9140C380503120C38148)
文摘
介绍了多孔径视场重叠的仿生复眼成像系统的性能,建立了基于微端面光纤面板的多孔径视场部分重叠型复眼的成像视场模型。系统地分析了选用的器件参数如顶面、侧面和角面子复眼间的视场角、视场重叠率、视场重叠距离等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实验系统的复眼视场以及视场重叠率的测量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实验测试显示:本文建立的视场模型与测试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系统侧面与角面视场的实测值与理论值的误差分别为3.58%和12%;顶面与侧面和角面的视场重叠率误差分别为3.33%和5.17%。该复眼成像视场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复眼成像的目标探测和跟踪理论奠定了基础,对多孔径视场重叠仿生复眼成像系统的优化设计具有指导作用。
关键词
复眼
多孔径成像系统
成像
视
场
视场重叠
微端面光纤面板
Keywords
compound eye
multi-aperture imaging system
imaging FOV
overlapping FOV
micro-surface fiber faceplate
分类号
TH703 [机械工程—精密仪器及机械]
TP391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仿生复眼系统的视场重叠率
被引量:
2
2
作者
李文轩
胡源
张凯
秦铭泽
袁夕尧
刘天赐
骆强
机构
长春理工大学光电工程学院
西安现代控制技术研究所
出处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33-240,共8页
基金
装备预研兵器工业联合基金(6141B012827)。
文摘
为了实现复眼系统小型化、轻量化,提出一种基于相机外凸式的安装结构。基于该种结构,首先分析了子眼系统视场角之和与光轴夹角之间的关系,通过两子眼系统视场边缘点之间的坐标关系,建立了与子眼间光轴夹角、子眼系统视场角、观测距离相关的视场重叠率计算模型。通过对此模型分析,复眼系统中子眼间光轴夹角应当小于子眼视场角之和,且大于子眼视场角之差;在上千米的观测距离下,子眼间的视场重叠率随观测距离的变化趋向于定值。依据此模型设计了一款19孔径的复眼系统。针对3 km外目标搭建了实验,采集了子眼图像数据,实验结果表明,复眼系统实现了79.23°全视场的无盲区监测,1级阵列间子眼的实际重叠率在X、Y方向分别为71.16%、45.99%;1级与2级阵列间子眼在X、Y方向同时存在重叠时的实际重叠率分别为43.00%、18.36%,只在X方向存在重叠时的实际重叠率为14.62%;2级阵列间子眼的实际重叠率在X、Y方向分别为66.58%、24.6%。理论重叠量分别为75%、40%;40%、20%;15%;70%、30%。通过子眼实际重叠量与理论重叠量的对比分析,验证了该视场重叠计算模型的可行性。
关键词
视场重叠
仿生复眼系统
计算光学
光学设计
Keywords
field of view overlap
bionic compound eye system
computational optics
optical design
分类号
Q692 [生物学—生物物理学]
TH702 [机械工程—精密仪器及机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多孔径分布式视场部分重叠仿生热成像理论与技术
被引量:
4
3
作者
罗琳
杨建国
裘溯
金伟其
李力
机构
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光电成像技术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7,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1871034)
装备预研航天科工联合基金(6141B07090112)
装备预研兵器工业联合基金(6141B012873)。
文摘
热成像系统视场与空间分辨率(作用距离)的矛盾是常规成像模式难以解决的问题。多孔径热成像技术主要分为低重叠率、高重叠率和中度重叠率部分重叠成像模式。文中研究了一种视场部分重叠仿生热成像理论,利用4组红外物镜及IRFPA机芯构成了中心变分辨率4孔径分布式热成像系统,各子孔径的“并集”视场构成系统成像大视场,“交集”视场特别是中心重叠视场具有超分辨能力,从而构成空间变分辨率视觉模式,可减缓传统单孔径热成像问题;利用重叠视场可构成4目和2目近场目标场景的体视成像;通过子孔径检偏偏振片,中心视场可构成全偏振热成像模式;对角探测器分别采用长波或中波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则可构成双色热成像模式。分析表明:这种多孔径分布式视场部分重叠仿生热成像具有仿生智能的特性,可针对感兴趣目标进行智能观测,提高复杂背景条件下的目标探测和识别能力,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分布式多孔径
热成像
视场重叠
仿生智能成像
空间变分辨率
Keywords
distributed multi-aperture
thermal imaging
overlapped field of view
bionic intelligent imaging
spatially variable resolution
分类号
TH703 [机械工程—精密仪器及机械]
TP391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重叠视场细分技术的研究
4
作者
王海先
机构
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
出处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5-47,共3页
文摘
在阵列式激光报警器中 ,相邻两光电二极管视场重叠 ,形成重叠视场。重叠视场、独立视场与光电二极管的数量决定着报警分辨率。本文提出重叠视场细分技术 ,把重叠视场与独立视场由原来相等变为三倍关系 ,当激光照射到重叠视场时 ,对两光电二极管接收到的能量进行比较 ,判断出两管能量是大于、还是小于、或是等于 ,从而把重叠视场细分成三个分视场 ,达到改善激光报警分辨率的目的。在光电二极管数量不变的情况下 ,该技术能使激光报警的分辨率成倍地提高。由此原理设计了一台激光报警装置 ,通过对激光报警装置进行的原理性接收实验 ,证明分辨率较原来提高了一倍 ,重叠视场细分技术是可行的 。
关键词
激光报警器
分辩率
重叠
视
场
独立
视
场
细分技术
Keywords
laser warning, resolution overlapped FOV, independent FOV, FOV division
分类号
TN977 [电子电信—信号与信息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摄影测量的非重叠视场相机全局标定
被引量:
4
5
作者
胡茂邦
夏仁波
陈松林
张洪瑶
机构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出处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9-92,共4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15BAF08B01-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375476)
文摘
在使用多组相机对大尺寸工件进行视觉测量时,相机之间不存在公共视场,相机间的高精度全局标定是视觉测量系统的关键。提出一种基于摄影测量的非重叠视场相机的全局标定方法,对不存在重叠视场的相机同时进行内参标定和全局标定。首先固定两个平面靶标,利用摄影测量求解两个固定靶标的位置关系,并将此关系作为约束条件,对两个非重叠视场相机分别采集一幅图像,求解出两个相机坐标系之间的转换矩阵,通过非线性优化求解转换矩阵的最优解,最后把所有相机的坐标系统一到同一坐标系下。试验证明,此方法具有较高的标定精度,测量误差RMS为0. 04mm,并且标定过程简单,适合现场标定。
关键词
全局标定
摄影测量
非
重叠
视
场
固定靶标
Keywords
global calibration
photogrammetry
non-overlapping fields of view
fixed targets
分类号
TH166 [机械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TG506 [金属学及工艺—金属切削加工及机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视场非完全重叠的分布式雷达多目标跟踪方法
被引量:
4
6
作者
达凯
杨烨
朱永锋
付强
机构
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学院ATR重点实验室
出处
《雷达学报(中英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59-468,共10页
基金
国家部委基金。
文摘
在探测能力、波形设计及天线指向等因素制约下,分布式雷达视场并非完全重合,由此造成的观测信息差异给后续信息融合带来了巨大挑战。该文基于高斯混合实现的集势概率假设密度(CPHD)滤波器,提出了一种视场部分重叠下的分布式雷达多目标跟踪方法。首先,利用多目标密度乘积切分出概率假设密度(PHD)中表征共同观测信息的部分;之后,标准的分布式融合(算术平均或几何平均融合)方法作用于切分出的共同观测目标信息以提升跟踪性能,补偿融合则作用于雷达单独观测目标信息以扩展视场范围。该文方法无须视场先验信息,能够适应雷达视场未知时的分布式融合多目标跟踪场景。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出方法在未知、时变雷达视场下跟踪多目标的性能,表明了该文方法比基于高斯混合的聚类方法性能更好。
关键词
多传感器融合
随机有限集
分布式雷达
多目标跟踪
部分
重叠
视
场
Keywords
Multisensor fusion
Random finite set
Distributed radar
Multitarget tracking
Partially overlapping filed of view
分类号
TN957 [电子电信—信号与信息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探测器组盲区CAD分析与重叠角计算公式
7
作者
卫丕昌
杨洪波
机构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出处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1994年第2期16-22,共7页
文摘
本文目的是计算探测器的盲区。文中提出了一种圆锥体与球体相贯求官区的方法;用CAD技术给出了直观图和精确的数据。最后,推导了方位视场重叠角的计算公式,并验证之。
关键词
探测器组
盲区
视场重叠
角
CAD
计算公式
Keywords
Detector blind zone
View field over-lapping angle
分类号
TN361 [电子电信—物理电子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大型场景下的多相机标定方法
被引量:
5
8
作者
廖德
张辉
赵晨阳
机构
长沙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出处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531-536,共6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B13082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971071,6202780012)
+3 种基金
湖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21JJ10025)
长沙市科技重大专项(kh2003026)
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开放基金(2021-KF-22-17)
中国高校产学研创新基金(2020HYA06006)
文摘
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在实现大型目标物体的检测定位、尺寸估计等系列测量时,需要用到多个相机传感器获取物体的三维信息。但在复杂环境下,会出现相机之间存在非重叠视场情况而无法进行有效视觉测量的问题。为了解决非重叠视场下多相机的标定问题,提出了一种无需改变机械结构,且在带约束条件下的多相机标定方法。首先将相机安装在相互固定的位置,并确保相机之间不存在振动等情况,通过建立多相机优化数学模型以及相机同时采集多组相机对应标定板的位姿参数关系,采用SVRG优化算法实现对相机坐标系之间的位姿参数优化,进而求得多相机之间的位姿矩阵。最后利用相机之间的坐标系变换矩阵,求得对应目标之间的相对位姿参数作为评估精度指标。结合实际大型盾构机进行仿真实验与实际测试,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抗干扰性较强,优化效果稳定,且在实际应用中能够达到毫米级别的准确度。
关键词
视
觉测量
相机标定
非
重叠
视
场
盾构机
位姿估计
Keywords
Vision measurement
Camera calibration
Non-overlapping field of view
Shield machine
Pose estimation
分类号
TP391.41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标志点的多相机数字图像相关方法精度分析及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
11
9
作者
魏康
员方
董志强
邵新星
吴刚
何小元
机构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出处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9-226,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项目(1190207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资助项目(11827801).
文摘
为实现土木工程构件的高精度全场变形测量,分析了基于标志点的多相机测量方法的实际精度,并将该方法用于BFRP筋海水海砂珊瑚-UHPC组合梁的抗弯实验.利用编码标志点对多套双目系统的结果进行坐标统一,并通过引入拼接误差u_(n)对多相机测量结果的坐标统一精度进行定量评估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面内位移量较小时,拼接误差u_(n)基本等同于双目系统自身的匹配误差水平,随着位移量增大,u_(n)随之增大;拼接误差的标准偏差σ_(u)始终在0.01 mm内波动,且位移量最大时拼接误差的均值u-与实际位移的相对误差仍小于0.03%,多套测量系统的坐标系统一精度满足工程需求;对于混凝土组合梁的全场位移和应变场的测量,局部位移数据与位移计数据基本吻合.多相机数字图像相关方法可以大幅提高变形测量分辨率,适合在大型土木工程构件变形测量中推广运用.
关键词
数字图像相关
非
重叠
视
场
标志点
混凝土组合梁
Keywords
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
non-overlapping field of view
encoded targets
concrete composite beams
分类号
O34 [理学—固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微端面光纤面板的多孔径视场重叠复眼的视场模型
裘溯
倪宇
金伟其
郭宏
刘志刚
米凤文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仿生复眼系统的视场重叠率
李文轩
胡源
张凯
秦铭泽
袁夕尧
刘天赐
骆强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多孔径分布式视场部分重叠仿生热成像理论与技术
罗琳
杨建国
裘溯
金伟其
李力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重叠视场细分技术的研究
王海先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0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基于摄影测量的非重叠视场相机全局标定
胡茂邦
夏仁波
陈松林
张洪瑶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18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视场非完全重叠的分布式雷达多目标跟踪方法
达凯
杨烨
朱永锋
付强
《雷达学报(中英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探测器组盲区CAD分析与重叠角计算公式
卫丕昌
杨洪波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199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基于大型场景下的多相机标定方法
廖德
张辉
赵晨阳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基于标志点的多相机数字图像相关方法精度分析及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魏康
员方
董志强
邵新星
吴刚
何小元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