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人群中视听障碍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抑郁倾向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8
1
作者 刘叶 高广峰 +3 位作者 周亦凡 凯维萨·阿布杜许库尔 汪楚楚 罗剑锋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8-565,共8页
目的探讨视听障碍(audio-visual impairments)对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SWB)的影响,以及抑郁倾向是否中介了视听障碍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联。方法中国健康与退休纵向调查(The 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ur... 目的探讨视听障碍(audio-visual impairments)对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SWB)的影响,以及抑郁倾向是否中介了视听障碍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联。方法中国健康与退休纵向调查(The 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urvey,CHARLS)对45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在全国30个省级行政单位中采用多阶段抽样,分别在县(区)-村(居)-家户-个人层面上进行抽样,并在县(区)-村(居)两级抽样中,采用按人口规模成比例的概率(proportional probability sampling,PPS)抽样,最终纳入了28个省份150个县(区)的450个村/社区。本研究基于2018年的CHARLS数据展开研究,纳入标准为:(1)年龄≥60岁;(2)有完整的自我报告的视力和听力状况;(3)至少含有生活满意度、主观期望寿命、自评健康状况3项主观幸福感指标中的一个。CHARLS使用Likert五分量表测定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使用10项流调中心抑郁自评量表(the Center for Epidemiology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10,CESD-10)测定老年人的抑郁倾向。本研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视听障碍与抑郁倾向、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联,并通过中介模型分析抑郁倾向的中介作用。双侧P值<0.05被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研究对象7620人。其中有视听障碍的患者抑郁倾向水平明显更高,主观幸福感的三项指标均较低(P值均小于0.05)。视觉障碍、听觉障碍和视听双重障碍与更高的抑郁倾向水平和更低的自评健康、主观期望寿命有关;视觉障碍和视听双重障碍与较低的生活满意度有关。抑郁倾向在视听双重障碍与生活满意度间及视觉障碍、听觉障碍、视听双重障碍与自评健康和主观期望寿命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在中国老年人群中,视听障碍与较低的主观幸福感状态有关,抑郁倾向在其中起着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健康与退休纵向调查(CHARLS) 生活满意度 主观期望寿命 自评健康 抑郁倾向 视听障碍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合数字残疾沟:视听障碍群体数字化生存的困境与突破 被引量:4
2
作者 陈琦 闫小童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4-139,共6页
数字技术和新媒体平台为解决视听符号的互换提供了技术支持,但在惠享数字化成果之前,视听障碍群体面临着接入沟、使用沟和传播沟的三重考验。基于数字包容性工具和技术如屏幕阅读器的影响以及可访问性需求、培训和教育需求以及社交互动... 数字技术和新媒体平台为解决视听符号的互换提供了技术支持,但在惠享数字化成果之前,视听障碍群体面临着接入沟、使用沟和传播沟的三重考验。基于数字包容性工具和技术如屏幕阅读器的影响以及可访问性需求、培训和教育需求以及社交互动需求的研究,总结视听障碍群体数字化生存的传播学机理,提出了弥合视听障碍群体数字残疾沟的优化路径。从让信息“可及”,保障媒介供给与促进教育公平;让技术“可用”,提高技术开放性,增加视听障碍人士的数字获得感;让传播“畅通”,媒体与视听障碍人士的“共同书写”以上三个方向提供建议,以帮助该群体更好地适应数字化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听障碍群体 数字残疾沟 数字化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及”之后:新媒体的无障碍传播研究与反思 被引量:30
3
作者 李东晓 熊梦琪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99-206,共8页
一直以来"技术中心论"是无障碍传播研究的核心范式,通行的观念认为无障碍技术的研发和使用自然会解决身心障碍群体信息传播中的"障碍"问题。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数字技术和新媒体平台为解决视听符号的互换提供了技... 一直以来"技术中心论"是无障碍传播研究的核心范式,通行的观念认为无障碍技术的研发和使用自然会解决身心障碍群体信息传播中的"障碍"问题。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数字技术和新媒体平台为解决视听符号的互换提供了技术支持,似乎无障碍传播问题在技术"可及"之后变得迎刃而解。而实际上,对于技术的过分强调,反而忽视了传播活动当中人的因素、制度的因素和社会的因素,信息"可及"并不意味着传播"通畅",这一点在视听障碍者基于新媒体的传播活动中均有体现。要想重建横亘于身心障碍群体之中及其与健常人之间的"巴别塔",需要超越"技术中心"的视角,在研究中将影响传播活动的人的、制度的、文化的因素纳入考量。如此才能理解人们传播活动的复杂性,并挖掘出无障碍传播研究领域中更有深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障碍传播 信息无障碍 新媒体 传播学 视听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电视媒体的无障碍发展现状、问题兼及建议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东晓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13,共7页
通过对浙江省视听障碍者的调查发现,虽然存在着使用障碍,电视媒体仍是他们最常使用的大众媒介。电视不仅是他们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渠道,也是他们日常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电视媒体通过加配字幕、手语以及口述影像等服务,可以为视听障碍... 通过对浙江省视听障碍者的调查发现,虽然存在着使用障碍,电视媒体仍是他们最常使用的大众媒介。电视不仅是他们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渠道,也是他们日常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电视媒体通过加配字幕、手语以及口述影像等服务,可以为视听障碍者提供无障碍通道。然而通过对我国电视媒体无障碍建设状况的调查发现,我国电视媒体的无障碍供给与需求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矛盾。资金的缺乏、技术的不成熟以及制度环境的不健全都是造成我国电视媒体无障碍建设进展缓慢的原因。笔者认为成立"无障碍频道"、集合社会力量、吸纳残疾人参与,加强立法和监督以及建立无障碍建设体系是解决当前我国电视媒体无障碍建设困境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 障碍传播 手语 字幕 视听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