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英国学派和建构主义中的规范概念 被引量:5
1
作者 章前明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1-117,共7页
规范问题是英国学派和建构主义关注的核心内容,但它们对规范含义的理解并不一致。英国学派涉及的规范是指判断人类活动对错、好坏的一种行为标准,而建构主义所说的规范既涉及行为体"适当"或"合适"行为的准则问题,... 规范问题是英国学派和建构主义关注的核心内容,但它们对规范含义的理解并不一致。英国学派涉及的规范是指判断人类活动对错、好坏的一种行为标准,而建构主义所说的规范既涉及行为体"适当"或"合适"行为的准则问题,又被看成是存在于主体间的一种社会实在。两者对规范概念的不同界定,对其理论建构和研究方法的选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使英国学派注重阐释方法而建构主义强调科学方法来研究规范问题。然而,导致英国学派和建构主义在规范研究上的不同,既与它们所涉及的规范概念有关,也与研究者所处的不同学术传统和环境分不开,但本质上来自于英美学者对社会科学的不同解释以及他们有关知识生产的不同的认识论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主义 规范概念 研究方法 认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任务空间概念模型规范化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何晓晔 吴永波 +1 位作者 徐培德 沙基昌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1-74,共4页
任务空间概念模型是建立作战模拟系统的根基,是作战模拟系统之间互操作性基础。如果任务空间概念建模的建模元素、建模风格、建模框架各异,那么据此建立的作战模拟系统无法实现互操作。首先提出了任务空间概念模型的建模元素和过程,在... 任务空间概念模型是建立作战模拟系统的根基,是作战模拟系统之间互操作性基础。如果任务空间概念建模的建模元素、建模风格、建模框架各异,那么据此建立的作战模拟系统无法实现互操作。首先提出了任务空间概念模型的建模元素和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任务空间概念模型的形式化描述,严格定义了规范概念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务空间概念模型 形式化 规范概念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视野下的社会保障:概念分歧与规范化 被引量:2
3
作者 侯日云 蒲晓红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5-76,共12页
社会保障学科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少争议性问题,其概念内涵的多元化和不确定性影响了学科的规范化以及社会保障实践的开展。通过历史考察发现,传统社会保障、现代社会保障和当代社会保障的实践形态丰富多样,受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的直接... 社会保障学科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少争议性问题,其概念内涵的多元化和不确定性影响了学科的规范化以及社会保障实践的开展。通过历史考察发现,传统社会保障、现代社会保障和当代社会保障的实践形态丰富多样,受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的直接影响。中外学者对社会保障概念的内涵界定有较大差异,在概念涵义的表述、社会保障的主体和社会保障的内容上存在分歧,反映出社会保障发展的不同轨迹。将社会保障的责任限定为国家对社会成员的经济援助,妥善处理社会保障与其他类型保障的关系,以民生保障统领社会保障等措施会有助于社会保障学科的规范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保障 实践演变 内涵分歧 概念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系矿产类型及协同勘查研究进展——兼论煤地质学一些概念的规范化问题 被引量:19
4
作者 李增学 王东东 +4 位作者 吕大炜 李莹 刘海燕 王怀洪 王平丽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64-176,201,共14页
基于近年来煤地质领域遇到的诸多理论与实际问题,如煤系综合矿产资源分类、成因机制、预测及勘查方法,以及煤地质学基础理论的扩展与发展方向等问题,为了解决煤地质学研究及实践中的科学性、统一性的问题,逐渐完善煤地质学学科体系和煤... 基于近年来煤地质领域遇到的诸多理论与实际问题,如煤系综合矿产资源分类、成因机制、预测及勘查方法,以及煤地质学基础理论的扩展与发展方向等问题,为了解决煤地质学研究及实践中的科学性、统一性的问题,逐渐完善煤地质学学科体系和煤系资源勘查方法,在大量调研国内外同领域研究进展与动态的基础上,结合作者多年来的研究成果——以矿产赋存"位态"特征划分煤系矿产类型的观点,提出了煤系矿产"四位一体"(固态、液态、气态和分散元素)协同勘查的基本思路、原则和理论,构建了煤系多位态矿产资源的协同勘查系统及其实施方案。此外,对于若干煤地质学基础理论与概念问题进行了厘定和规范,以便进行国际交流与学术接轨,而对煤地质学中一些不规范、涵义模糊的概念、术语提出了逐步舍弃或修改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 矿产资源 四位一体 协同勘查 概念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传统”与教育学的发展——德、美两国教育学“科学化”道路的差异和启示 被引量:9
5
作者 吴黛舒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共4页
“研究传统”的个性决定了学术研究在方法、过程、目的、表现形式、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分殊,如在德国,“科学”意味着用系统的方法来进行任何一种研究,与自然科学的联系并不那么密切,而在英美国家,科学通常指的是有系统的自然科学或者是... “研究传统”的个性决定了学术研究在方法、过程、目的、表现形式、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分殊,如在德国,“科学”意味着用系统的方法来进行任何一种研究,与自然科学的联系并不那么密切,而在英美国家,科学通常指的是有系统的自然科学或者是一种以自然科学为典型的探索和解说的逻辑,是与任何价值假设或解说无关的;赫尔巴特在德国是“概念—规范”教育学的代表,而在美国却是“教育科学”的形象代言人,两国以不同的方式在教育学科学化的道路上超越着赫尔巴特。认识到研究传统的不可拒斥性,对我国教育学研究中的诸如“中西比较”的研究模式问题、简单类比的问题、向西方学习的标准与评价等问题应该有新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传统 教育学 “科学化” 发展道路 德国 美国 概念-规范”教育学 教育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