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对近代社会契约论的价值规范性批判 被引量:6
1
作者 陈晓斌 刘同舫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8,167,共9页
近代社会契约论关于社会构成的解释并非着眼于科学实证的历史描述,而是先验化地提供一套合乎市民社会原则的规范性标准,以此确保个体的自由并建构共同体的政治合法性。马克思哲学对社会契约论的超越既是从经验事实出发的质疑,更是具有... 近代社会契约论关于社会构成的解释并非着眼于科学实证的历史描述,而是先验化地提供一套合乎市民社会原则的规范性标准,以此确保个体的自由并建构共同体的政治合法性。马克思哲学对社会契约论的超越既是从经验事实出发的质疑,更是具有价值规范性的批判。这种批判以社会构成问题为中心,主要呈现为三个维度的转变:在个体自由上,实现了从自我立法到自由联合的转变;在政治合法性上,实现了从道德政治到共产主义的转变;在社会性原则上,实现了从市民社会到人类社会的转变。这种批判在肯定社会契约论进步性的同时,深刻地揭示了其理论局限性,充分展现了马克思政治哲学的价值超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社会契约论 价值规范性 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循证的教师教育实践:价值意蕴与行动框架 被引量:6
2
作者 江净帆 李江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6-41,共6页
传统教师教育实践是单一的线性范式,呈现出目标旨向应试化、内容框架抽象化、过程标准技艺化和考核评价同质化等发展羁绊。循证为教师教育实践提供了新的阐释视角,重构着其实践样态。循证理念的勃兴推动教师教育实践转向循环递进的环形... 传统教师教育实践是单一的线性范式,呈现出目标旨向应试化、内容框架抽象化、过程标准技艺化和考核评价同质化等发展羁绊。循证为教师教育实践提供了新的阐释视角,重构着其实践样态。循证理念的勃兴推动教师教育实践转向循环递进的环形范式,力求实现专业智慧与最佳且可利用的经验之间的融通。循证教师教育实践的价值体现在彰显师生主体性价值、达成教育规范性价值和推进实践创新性价值等三个方面。循证教师教育实践要基于问题,选择最佳证据,建构包括问题提出、方案论证、实践推进、反思评估等过程的“双层循环”实践框架,同时要重视“二阶反思”,打造循证教师教育实践的合力发展生态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实践 循证 主体性价值 教育规范性价值 实践创新性价值 双层循环 二阶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益分配的工具:版权制度的价值论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宋慧献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2,共10页
版权(法)的基本价值应该是指版权赋权规则的价值。版权价值包括作者人格价值、私有财产价值、公正分配价值等直接的规范价值,以及促进文化、民主和其他公共性利益最大化等社会性价值。版权制度所具有的是一个层次性的价值体系。其中,公... 版权(法)的基本价值应该是指版权赋权规则的价值。版权价值包括作者人格价值、私有财产价值、公正分配价值等直接的规范价值,以及促进文化、民主和其他公共性利益最大化等社会性价值。版权制度所具有的是一个层次性的价值体系。其中,公平与激励价值是版权赋权规则所欲达到的外在目标,它指导着版权赋权规则的制定。按照工具价值服务于目的价值的原则,版权之人格价值、财产价值的实现是对分配公平价值和其他社会价值的促进,前者应该服务于后者,更不得妨害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版权 法律价值 公平分配 激励论 规范性价值 目的性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哲学的价值论转向透视 被引量:7
4
作者 闫坤如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17,177,共7页
技术哲学源于对技术的批判性反思,属于技术哲学的规范性研究。荷兰的克罗斯提出关注技术人工物以及技术人工物的结构与功能,被称为技术哲学的经验转向,这是技术哲学的描述性研究。技术哲学描述性研究遇到了技术哲学的结构—功能之间不... 技术哲学源于对技术的批判性反思,属于技术哲学的规范性研究。荷兰的克罗斯提出关注技术人工物以及技术人工物的结构与功能,被称为技术哲学的经验转向,这是技术哲学的描述性研究。技术哲学描述性研究遇到了技术哲学的结构—功能之间不能解决的逻辑鸿沟,为此,技术哲学家提出技术哲学的价值论转向,试图在解决技术哲学经验转向的逻辑鸿沟的基础上,开拓技术哲学研究的新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哲学 经验转向 价值论转向 描述性价值 规范性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平等主义立场——对马克思平等观念质疑的回应 被引量:1
5
作者 晏扩明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5-72,共8页
与马克思在诸多文本中“否定”正义的概念一样,马克思在许多文本中也以同样的方式来“否定”平等,这在很大程度上致使人们对于历史唯物主义是否重视或持有一种规范性的平等概念提出质疑。遵循马克思道德理论的基本框架进行梳理,马克思... 与马克思在诸多文本中“否定”正义的概念一样,马克思在许多文本中也以同样的方式来“否定”平等,这在很大程度上致使人们对于历史唯物主义是否重视或持有一种规范性的平等概念提出质疑。遵循马克思道德理论的基本框架进行梳理,马克思无疑持有一种平等观念,并且其平等观念在规范性层面上也并无缺席。应当注意的是,要承认马克思持有一种平等的立场,就必须首先对内在于马克思平等观念的平等原则与平等价值进行区分和说明,进而才能够有效澄清马克思的阶级理论、分配原则和道德追求之间的紧密关联,从而对马克思的平等主义立场作出有效辩护。可以说,马克思的平等观念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以人为出发点来重新思考平等主义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等 马克思 规范性价值 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