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宏观调控”的规范内涵与制度表达 被引量:1
1
作者 朱一飞 《浙江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3-151,共9页
作为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中具有标识性、核心性的概念,“宏观调控”具有稳定的立体化的规范内涵: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节和管理的经济职能,也是... 作为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中具有标识性、核心性的概念,“宏观调控”具有稳定的立体化的规范内涵: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节和管理的经济职能,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权力体系和制度体系。以宏观调控条款为纽带,宪法与部门法在规范宏观调控的协动中形成了“框架秩序与实施机制双层结构”的制度表达:宪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范体系及宏观调控条款构成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框架秩序;而通过宏观调控条款的宪法委托,立法机关既负有宪法义务,又获得充分的裁量空间,得以在框架秩序之下对宏观调控予以具体化,从而构建和完善宏观调控的实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调控 规范内涵 制度表达 双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民养老权的规范内涵及实现限度 被引量:3
2
作者 杨复卫 鲁娜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5-127,共13页
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已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但公民养老权作为其理论基础鲜少被单独作为学术命题研究。理论上常将公民养老权与退休权、物质帮助权和社会保障权混同,导致其权利内涵极为泛化。公民养老权的历史脉络呈现出“阶级划分工具... 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已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但公民养老权作为其理论基础鲜少被单独作为学术命题研究。理论上常将公民养老权与退休权、物质帮助权和社会保障权混同,导致其权利内涵极为泛化。公民养老权的历史脉络呈现出“阶级划分工具—社会福利—养老政策—养老权利”阶段变化趋势,体现从“福利”倡导到“权利”保障过程。我国宪法结构体系和规范意图中,存在一种涵涉部分公民养老权的设计。此种公民养老权设计在外观上呈现出“权利束”特征,涵涉多项具体权利;内容上则体现为对公民年老全过程中机会平等的保障。公民养老权不具有主观请求权性质,而是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基本权利,可解释为一种国家任务。可见,公民养老权并不等同于物质帮助权、社会保障权等底线权利,而是以基本生存保障为起点,呈现出“生存型—发展型—自我实现型”的层级逻辑,其实现限度限定在最低生活保障国家财政能力范围,强调家庭和个人履行核心养老义务,国家和社会履行补充养老义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养老权 权利性质 规范内涵 实现限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建解放性的规范内涵:霍耐特解读马克思 被引量:3
3
作者 胡云峰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11,共5页
本文主要分析法兰克福学派第三代核心人物霍耐特对马克思理论的解读,这种解读建立在霍耐特哲学人类学的基础之上,并试图重建马克思社会劳动和斗争概念中解放性规范内涵。对于这种解读我们既要看到霍耐特所处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的社会背... 本文主要分析法兰克福学派第三代核心人物霍耐特对马克思理论的解读,这种解读建立在霍耐特哲学人类学的基础之上,并试图重建马克思社会劳动和斗争概念中解放性规范内涵。对于这种解读我们既要看到霍耐特所处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的社会背景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思潮背景,又要立足于我们的现实国情加以甄别,不能盲目跟风,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借鉴霍耐特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耐特 马克思 规范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工补农”的内涵规范及政策建议 被引量:15
4
作者 李晓阳 王钊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6-70,共5页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两个趋向”,成为“以工补农”研究新的逻辑起点,但“以工补农”内涵至今尚缺乏规范。“以工补农”的真实内涵应该是政府主导下的,一切非农产业和领域对农业的帮助和支持以及农业内部的自助,可采取资金、人...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两个趋向”,成为“以工补农”研究新的逻辑起点,但“以工补农”内涵至今尚缺乏规范。“以工补农”的真实内涵应该是政府主导下的,一切非农产业和领域对农业的帮助和支持以及农业内部的自助,可采取资金、人力资源、社保、城市辐射、科技、产业互动、组织建设等形式补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工朴农 反哺 内涵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范领域中的分析命题 被引量:1
5
作者 程仲棠 《广东社会科学》 2002年第1期13-18,共6页
本文试图突破分析哲学的传统看法 ,将康德的分析性概念推广到规范领域 ,探讨了一种表示地位与角色关系而又具有“所有S都应该P”形式的分析命题 ,证明这种命题可以借助地位概念的定义化归为逻辑真理 ,指出它们的分析性是相对于特定的话... 本文试图突破分析哲学的传统看法 ,将康德的分析性概念推广到规范领域 ,探讨了一种表示地位与角色关系而又具有“所有S都应该P”形式的分析命题 ,证明这种命题可以借助地位概念的定义化归为逻辑真理 ,指出它们的分析性是相对于特定的话语系统而言的 ,与综合命题之间只有相对的区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命题 综合命题 逻辑真理 规范内涵 描述性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