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致密砂岩气规模效益开发管理机制 被引量:32
1
作者 辜穗 王文婧 +4 位作者 高琼 任丽梅 李佳 张文娟 周小玲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0-107,共8页
近年来,中国致密砂岩气勘探开发取得了重大突破和新进展,已成为现实的规模效益开发对象和目标,即将迈入快速发展期。为破解致密砂岩气规模效益开发的管理机制难题,加快推动该领域的规模增储上产和高效开发,立足我国致密砂岩气产业发展... 近年来,中国致密砂岩气勘探开发取得了重大突破和新进展,已成为现实的规模效益开发对象和目标,即将迈入快速发展期。为破解致密砂岩气规模效益开发的管理机制难题,加快推动该领域的规模增储上产和高效开发,立足我国致密砂岩气产业发展整体视域,构建了致密砂岩气规模效益开发管理机制模型,并提出了5个方面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①致密砂岩气规模效益开发是一个涵盖致密砂岩气产业价值创造系统和规模效益开发支撑系统的复杂综合系统,管理机制是促进系统有效平稳运行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致密砂岩气规模效益开发目标实现提供动能;②应从致密砂岩气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协同机制、致密砂岩气自主开发与合资合作协调机制、致密砂岩气资源生产与销售协调发展机制、致密砂岩气效益开发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致密砂岩气企地共建共享融合发展机制等5个方面做好具体管理机制建设。结论认为,我国致密砂岩气将进入快速发展期,完善健全致密砂岩气规模效益开发管理机制对推动中国致密砂岩气产业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气 规模效益开发 现状进展 管理机制 机制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深层页岩气规模效益开发策略 被引量:33
2
作者 徐凤生 王富平 +4 位作者 张锦涛 付斌 张勇 杨品成 吴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05-213,共9页
中国深层页岩气资源丰富,是未来天然气产量增长的现实领域,实现其规模效益开发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此,在剖析深层页岩气资源规模效益开发进展与成效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其规模效益开发面临的4大机遇和5大挑战。... 中国深层页岩气资源丰富,是未来天然气产量增长的现实领域,实现其规模效益开发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此,在剖析深层页岩气资源规模效益开发进展与成效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其规模效益开发面临的4大机遇和5大挑战。4大机遇是:①中国天然气市场空间巨大,页岩气发展前景广阔;②国家和地方政府重视并支持页岩气勘探开发;③深层页岩气具备上产和稳产的资源基础;④技术进步将加快深层气规模效益开发步伐。5大挑战是:①深层页岩气勘探开发难度较浅层更大;②勘探开发技术和装备的能力不足;③勘探开发成本较高,降本增效难度大;④生产运行管理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优化;⑤企地协调面临新的挑战。结论认为,必须坚持顶层设计、共建共赢、市场运行、继承创新等基本原则,在借鉴国内外典型页岩气区块规模效益开发经验的基础上,优化完善我国深层页岩气规模效益开发推进措施:①完善生产组织模式,实现协同效应最大化;②加强技术攻关,推进科技引领;③建立市场化工程技术服务机制,激发页岩气开发活力;④深化企地合作,推进共建共赢;⑤加快培育天然气利用产业集群,推动页岩气就地利用;⑥积极争取政府产业支持,优化政策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页岩气 规模效益开发 策略 机遇 挑战 措施 企地合作 产业集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难采油气藏开发管理探索与实践——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川中油气矿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谢军 杨再勇 +2 位作者 王廷勇 张友彩 刘泽元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9-92,114-115,共4页
四川盆地川中地区油气分布范围广、资源丰富,历经半个多世纪滚动勘探开发,因油气藏地质特征复杂、开发难度大,始终未能形成规模效益开发。"十一五"期间,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川中油气矿依靠技术进步,创新开发管理,针对低孔... 四川盆地川中地区油气分布范围广、资源丰富,历经半个多世纪滚动勘探开发,因油气藏地质特征复杂、开发难度大,始终未能形成规模效益开发。"十一五"期间,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川中油气矿依靠技术进步,创新开发管理,针对低孔、低渗、高温、高压、高含硫、非均质性强、气水关系复杂的油气藏开发技术瓶颈和管理难点,在深化不同类型油气藏地质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技术攻关、技术引进和集成创新,形成了低孔低渗层状孔隙型碳酸盐岩气藏水平井开发配套技术,致密砂岩气藏"区块优选+丛式井+分层压裂+井下节流+地面标准化"的主体开发技术,以及超深、高温、高压、高含硫气井安全快速钻完井和高含硫环境下地面系统腐蚀监测与防治配套技术。通过管理创新形成了与复杂难采油气藏相适应的开发管理模式,提高了复杂油气藏开发水平,油气储量、产量快速增长,近5年新增天然气探明储量4 887×108 m3,油气年产量由不到100×104 t油当量上升到300×104 t油当量。所形成的一系列针对不同类型油气藏的开发配套技术和管理经验对其他非常规复杂油气藏的开发具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油气藏 开发管理 规模效益开发 开发配套技术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川中油气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山地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创新与成效——以昭通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为例 被引量:9
4
作者 杜建平 叶熙 +1 位作者 史树有 吴晨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1-50,共10页
中国海相页岩气主要分布于包括四川盆地、长江流域及其周缘地区在内的扬子地块,是目前国内页岩气勘探开发最为现实的区域之一。昭通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以下简称昭通示范区)位于滇黔北坳陷威信凹陷的中西部区域——川南低陡褶皱带南缘带... 中国海相页岩气主要分布于包括四川盆地、长江流域及其周缘地区在内的扬子地块,是目前国内页岩气勘探开发最为现实的区域之一。昭通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以下简称昭通示范区)位于滇黔北坳陷威信凹陷的中西部区域——川南低陡褶皱带南缘带,是典型的中国南方山地地块,受地形复杂、构造变动强烈、断裂发育、热演化程度高等特点的影响,该区页岩气勘探开发颇具难度。为了实现复杂山地页岩气的规模效益开发,近年来中国石油浙江油田公司持续在滇黔北构造复杂带开展页岩气勘探开发实践,以昭通示范区页岩气产能建设为依托,在复杂山地页岩气基础地质理论研究、低成本工程工艺技术攻关等方面创新突破,建立了复杂山地页岩气“三元控藏”富集赋存理论、页岩储层分类评价标准和目标评价体系,创新形成了地震各向异性处理及甜点预测技术、地震地质工程一体化综合评价技术,研发了环保型高性能水平井水基钻井液,优化了页岩气水平井钻井提速技术,建立了“长段转向+多簇密切割+石英砂”高杂应力页岩复杂缝网压裂技术,初步形成了复杂山地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策略,实现了复杂山地页岩气勘探多点突破和高效开发。结论认为,昭通示范区已提交了探明页岩气储量超过1000×10^(8) m^(3),建成了18×10^(8) m^(3)/a页岩气产能规模,展现出良好的山地页岩气勘探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 页岩气 昭通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 川南低陡褶皱带 复杂山地 地质工程一体化 效益规模开发 低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压裂的几个关键问题与探索 被引量:42
5
作者 郭建春 路千里 何佑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48-161,共14页
页岩气体积压裂过程中,水力裂缝易沟通天然裂缝快速向前扩展并诱导地层沿裂缝面产生滑移,由此引发的井间压窜和套变问题已成为影响页岩气压裂安全高效施工的技术瓶颈。此外,由天然裂缝窄缝宽引起的裂缝欠支撑问题导致裂缝流动能力变差,... 页岩气体积压裂过程中,水力裂缝易沟通天然裂缝快速向前扩展并诱导地层沿裂缝面产生滑移,由此引发的井间压窜和套变问题已成为影响页岩气压裂安全高效施工的技术瓶颈。此外,由天然裂缝窄缝宽引起的裂缝欠支撑问题导致裂缝流动能力变差,进而影响页岩气储层改造效果。为此,针对页岩水力压裂中的井间压窜、套管变形和微裂缝支撑3个影响页岩气勘探开发和经济效益的关键问题,在大量文献调研基础上,结合理论与实验分析开展了机理研究:(1)在阐明压窜机理并分析主控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机器学习的压窜干扰程度评价模型及预测方法,并依据井组缝网模型开展压窜控制措施评价,提出了缝端暂堵、老井关井等压窜防治工程措施;(2)基于应力分析建立了裂缝剪切滑移导致套变机理分析模型,通过分析压裂过程中与裂缝相交的套管受力变化,明确了天然裂缝流体压力升高是引发套变的主要因素,并从压裂施工和建井两个方面提出了套变防治方法;(3)结合颗粒运移模型和大型平板输送实验分析了微支撑剂的运移机理,通过导流能力实验证实了微支撑剂提高裂缝流动能力的有效性。经现场应用表明:所提出的压窜和套变防治措施能够显著提高压窜恢复程度,降低套变率,采用微支撑剂可以大幅度提高页岩气压后产量,为深层页岩气的规模效益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储集层(岩石) 水力压裂 压窜 套变 微支撑剂 规模效益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推断的产量递减综合预测新模型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军磊 位云生 +5 位作者 齐亚东 倪佳 于伟 袁贺 朱汉卿 雷丹凤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77-87,共11页
油气井产量递减分析对于产能建设和后期方案调整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单井最终可采储量(EUR)的准确计算对非常规油气规模效益开发尤为关键。为了解决定量评价生产历史拟合和EUR预测时的不确定性问题,以实际生产数据为例,分析了6种不同... 油气井产量递减分析对于产能建设和后期方案调整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单井最终可采储量(EUR)的准确计算对非常规油气规模效益开发尤为关键。为了解决定量评价生产历史拟合和EUR预测时的不确定性问题,以实际生产数据为例,分析了6种不同经验式产量递减模型的适用性,进而使用贝叶斯推断原理结合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MCMC)算法模拟各模型参数的后验概率分布,最后以各模型贝叶斯概率为权重建立综合递减模型,定量分析了EUR预测的不确定性,并建立一种新的产量递减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AM(Adaptive Metropolis)算法能够有选择性地模拟模型参数抽样过程,增加单一模型EUR不确定性预测的可靠性;②贝叶斯概率可量化各模型间EUR预测结果的相对可信度,综合模型EUR置信域介于各单一模型置信域之间;③综合模型方法视各个模型均为潜在优选模型,在充分发挥不同模型间数据拟合技术优势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了单井EUR预测的可靠性和可信度。结论认为,综合预测新模型具有相互兼容、相互制约的技术优势,并可以有效改进单一模型单井EUR预测结果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为我国非常规油气的开发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 EUR 贝叶斯推断 产量递减模型 马尔科夫蒙特卡洛采样 概率 规模效益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井长水平段压裂一体化动态评估--以长宁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为例 被引量:9
7
作者 沈骋 吴建发 +1 位作者 付永强 曾波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3-132,共10页
四川盆地南部地区(以下简称川南地区)的长宁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是四川盆地页岩气开发的主战场,为厘清页岩气井水平段及压裂长度增加带来的气井产能动态影响,以川南地区的长宁区块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的336口气井为研究对象,采... 四川盆地南部地区(以下简称川南地区)的长宁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是四川盆地页岩气开发的主战场,为厘清页岩气井水平段及压裂长度增加带来的气井产能动态影响,以川南地区的长宁区块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的336口气井为研究对象,采用大数据分析方法,深入剖析影响气井效益开发的靶体、压裂、排采生产一体化动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高产气井具有靶体钻遇率大于70%、钻遇长度大于1200 m的特征,改进钻井工艺技术可保障高靶体钻遇率进而保障产量;②流体压力降和孔眼摩阻会削弱施工作业强度,严重影响压裂效果,采用低黏压裂液和差异化射孔工艺可有效克服该难题;③前序段“相对低排量+相对密簇距”、后序段“相对高排量+相对大簇距”可实现有效改造,并能解决邻井长期生产带来的影响;④跟端和趾端垂深差异较大易造成井底积液,严重影响前序压裂段簇效率和产量,跟趾端垂深差异在±300 m、斜率在±0.15内有利于气井高产。结论认为,长水平段压裂是气井一体化动态影响因素的综合反映,长宁区块最优水平段压裂长度为2200 m左右,研究成果为后续川南地区页岩气规模效益开发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宁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 长水平井段 压裂 一体化动态评估 簇间距 垂深差异 最优压裂段长 规模效益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