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7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探讨口疮治疗的中医用药规律及潜在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易园园 张平 袁军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59,共8页
目的:挖掘中医药治疗口疮组方用药规律,并探讨核心药物组合作用机制。方法:检索并筛选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期刊(VIP)、万方数据(Wanfang)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CBM)中相关文献,运用EXCEL软件建立中药复方治疗口疮的数据库,并对筛... 目的:挖掘中医药治疗口疮组方用药规律,并探讨核心药物组合作用机制。方法:检索并筛选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期刊(VIP)、万方数据(Wanfang)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CBM)中相关文献,运用EXCEL软件建立中药复方治疗口疮的数据库,并对筛选的中药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通过TCMSP、GeneCards、STRING、DAVID数据库及Cytoscape软件分析药物治疗口疮的活性成分、靶点以及相关通路。结果:共有548篇文献符合筛选条件,涉及中药368味,发现超过100次的高频药物有34味药,以清热药、补虚药居多;药物以寒、苦为主;归经以肝经、肺经较多。进一步分析得到支持度和置信度最高的核心药物组合为“甘草-黄芩-黄连”;对“甘草-黄芩-黄连”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发现其主要活性成分为槲皮素、山奈酚、汉黄芩素等,AKT1、IL6、TNF、TP53、IL1β、JUN等为其关键核心靶点;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其主要涉及癌症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等。结论:中医药治疗口疮处方用药多以益气和胃、辛开苦降为主,“甘草-黄芩-黄连”药对配伍治疗口疮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疮 数据挖掘 网络药理学 用药规律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中医病机及中药用药规律分析
2
作者 李徐阳 亓奥 +3 位作者 王德才 龚亚斌 许玲 焦丽静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802-2807,共6页
目的探讨中医药缓解肿瘤免疫治疗不良反应的中医病机及中药用药规律。方法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维普、万方数据库中检索发表时间在2016年1月~2024年2月的中医药缓解免疫治疗不良反应的所有文献,根据纳排标准筛选文章并建立数据库... 目的探讨中医药缓解肿瘤免疫治疗不良反应的中医病机及中药用药规律。方法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维普、万方数据库中检索发表时间在2016年1月~2024年2月的中医药缓解免疫治疗不良反应的所有文献,根据纳排标准筛选文章并建立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中医病机和中药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40篇,方剂42首,涉及中药176味。目前中药协同免疫治疗主要集中在缓解胃肠道、皮肤相关不良反应,其中免疫治疗相关病机主要分为虚证和虚实夹杂,且以气虚最常见;药物频次和关联规则分析得到核心药物组合16组,出现频次最高且关联最强的前三味中药为白术(23次)、茯苓(20次)、黄芪(19次);聚类分析得到5组中药聚类组合。结论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病机多为本虚标实之证,多通过调补正气、恢复气血平衡来纠正机体免疫失衡状态,缓解免疫治疗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免疫治疗 不良反应 气虚 用药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不孕症的用药规律
3
作者 傅煌燕 夏艳秋 董莉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14,I0001,共7页
目的分析中药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不孕症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并筛选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自建库至2023年12月31日关于中医药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不孕症的文献,建立数... 目的分析中药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不孕症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并筛选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自建库至2023年12月31日关于中医药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不孕症的文献,建立数据库。通过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5进行中药频次、性味归经、药物功效、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70篇相关文献,共89个有效处方,涉及中药125味,总频次1086次。中药归经以肝、肾、脾经为主;药性主要为温性、平性;药味主要为甘、苦、辛味;功效以补虚、活血化瘀为主;单味中药使用频次较高的为菟丝子、当归、熟地黄等。通过分析得到核心药物15味,核心药物组合17组,强关联规则6组,挖掘出新核心类方3个。结论中药治疗卵巢储备减退不孕症以“补肾活血”为治疗大法,强调肝脾肾三脏同调,重视补阳药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储备功能减退 不孕症 中药 用药规律 文献研究 数据挖掘 中医传承计算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药治疗隆型失眠症的药材特点及用药规律研究
4
作者 桑吉康卓 邹璟琳 +3 位作者 拉姆 华尔江 降拥四郎 泽翁拥忠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18-1623,共6页
目的 探讨藏药治疗隆型失眠症的药材特点及用药规律。方法 查阅藏医药书籍中相关复方,统计用药情况、藏药分类、药用部位、科属名、味性化味,采用Origin 2021、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5、Gephi 0.10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实现核心药... 目的 探讨藏药治疗隆型失眠症的药材特点及用药规律。方法 查阅藏医药书籍中相关复方,统计用药情况、藏药分类、药用部位、科属名、味性化味,采用Origin 2021、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5、Gephi 0.10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实现核心药物组合的可视化展示。结果 共得到复方89首,涉及藏药240味,总出现频次为1 131次。复方中藏药数量主要集中在3~15味,以植物类为主,动物类次之,矿物类较少;用药部位以植物类的果实、种子类和动物类的肉类为主,以牛科和牛属最多;“味性化味”理论以水源、甘味、苦化味、温效药占比最大;使用频次前7位的藏药为肉豆蔻、川木香、沉香、诃子、丁香、广枣、琥珀,均是核心药物组合和复方药物关联规则的组成成分。通过聚类算法,得到以二十味沉香散、三味豆蔻汤和四精汤为基础的3组有效聚类群。结论 藏药治疗隆型失眠症的用药规律符合其病机特点,始终以“抑隆滋补”的思想为指导,兼以温胃益火、祛寒止痛、顺隆行血,从而形成“解除病机为先,消除症状在后”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药 隆型失眠症 药材特点 用药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国医大师王琦院士治疗头痛的用药规律
5
作者 马晗 赵永烈 +2 位作者 郭文茜 王济 王琦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589-1594,共6页
目的:挖掘王琦院士治疗头痛的用药规律,拓宽治疗头痛病的临床诊疗思路,为中医治疗头痛病提供临床依据和参考。方法:采集并整理王琦院士门诊治疗头痛病的完整医案,使用Excel 2019建立治疗头痛的方药数据库,运用SPSS Modeler 18.0、SPSS S... 目的:挖掘王琦院士治疗头痛的用药规律,拓宽治疗头痛病的临床诊疗思路,为中医治疗头痛病提供临床依据和参考。方法:采集并整理王琦院士门诊治疗头痛病的完整医案,使用Excel 2019建立治疗头痛的方药数据库,运用SPSS Modeler 18.0、SPSS Statistics 26.0软件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然后运用中医学理论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纳入治疗头痛的处方246首,涉及中药225味,总用药频次为2 554次。常用中药为川芎、白芍、白芷、甘草、土茯苓等,以解表药、活血化瘀药和补虚药为主,药性以温为主,药味多辛苦甘,归经多属肝经、脾经、肺经。挖掘得到关联规则12条(2味药8条、3味药4条),包括“川芎-白芷-白芍”“川芎-白芷”“川芎-蔓荆子”等。聚类分析得到4类药物,包括“乳香,没药,丹参,川芎,蔓荆子,白芍,甘草,延胡索,葛根,天麻,土茯苓”“白芥子,郁李仁,香附,柴胡,白芷”等多种药物组合。主成分因子分析共提取出8个公因子。结论:王琦院士临证辨治头痛用药多以解表药、活血化瘀药为主,性味多以辛温为主,归经以肝脾肺经为主,重视气血经脉辨证,强调理气活血通络治法的运用,为临床辨治头痛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痛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国医大师 @王琦 关联规则 聚类分析 “辨体-辨病-辨证” 诊疗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程管理理念探究肺癌手术康复期患者证-症特征演变及用药规律
6
作者 田雪琪 戴悦宁 +3 位作者 吴冠锦 宋佳俊 焦丽静 许玲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456-2461,共6页
目的基于全程管理理念探究肺癌手术康复期证、症分阶段演变特征和现阶段用药规律。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肺癌手术康复期中医证、症、临床治疗相关文献,检索时间建库至2024年3月30日。采集各阶段证型、证素、症状、中药处方信息并录入... 目的基于全程管理理念探究肺癌手术康复期证、症分阶段演变特征和现阶段用药规律。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肺癌手术康复期中医证、症、临床治疗相关文献,检索时间建库至2024年3月30日。采集各阶段证型、证素、症状、中药处方信息并录入数据库,对中医证素、症状名称进行规范后作分析。结果纳入证候、症状、临床治疗相关文献分别为7、16、65篇。肺癌手术患者脾虚证在术后2周内总占比稳定,痰湿证在术后7 d时占比最高,痰热证在术后2周内占比呈降低趋势,而气虚证在术后1个月内占比轻微升高。气短、疲乏发生率逐渐升高,术后2~4个月发生率最高;嗜睡、疼痛、呕吐、苦恼等症状在术后1~2 d发生率最高,失眠、咳嗽、咳痰等症状在术后3~6 d发生率最高。肺癌手术康复期治疗以肺、脾为主,调畅气机为重点,宣肃肺气、健脾宽中、清润化痰为要点。结论肺癌手术康复期证素以虚、痰、瘀为主,证-症特征以气机变化呈气郁-气滞-气逆-气虚的分阶段动态演变趋势,有望在“证症结合、全程管理”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治气法来构建肺癌手术患者全程管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手术康复期 证症结合 用药规律 全程管理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证型分布及用药规律研究
7
作者 宋玮 帅垠琦 +2 位作者 王楷 卓兴卫 沈涛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01-2108,共8页
目的 探讨中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证型分布及用药规律。方法 基于真实世界,统计2022年5月至2024年8月4家医院3 227例患者的临床数据,采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 Statistic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3 22... 目的 探讨中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证型分布及用药规律。方法 基于真实世界,统计2022年5月至2024年8月4家医院3 227例患者的临床数据,采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 Statistic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3 227例患者中男性1 953例,平均年龄(58.55±10.31)岁,而女性1 274例,平均年龄(65.42±11.37)岁;合并高脂血症1 270例、糖尿病875例、高血压1 167例、肥胖1 056例;既往有饮酒史1 074例、吸烟史1 634例、家族史690例;临床症状以眩晕、眼花、乏力为主,体征以手掌暗红、口唇紫暗、目眶发暗为主,舌脉以舌暗红、苔黄腻、脉弦滑为主。中医证型以痰瘀互结证最多,其次为气滞血瘀证、痰热互结证、气阴两虚证;痰瘀互结证处方涉及中药529味,累积使用频次20 730次;气滞血瘀证处方涉及中药355味,累积使用频次14 025次;痰热互结证处方涉及中药204味,累积使用频次8 160次;气阴两虚证处方涉及中药167味,累积使用频次5 490次。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存在差异,大多数合并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等危险因素,发病与生活习惯、家族史密切相关,以痰瘀互结证、气滞血瘀证居多,活血化瘀、祛痰通络、补气养阴为其重要治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颈动脉粥样硬化 临床特征 证型分布 用药规律 真实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肿瘤相关性失眠的用药规律及辨治思路探讨
8
作者 赵亦卿 朱惠蓉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41-1045,共5页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肿瘤相关性失眠的用药规律及辨治思路。方法基于数据挖掘,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收集整理相关文献,采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 Modeler 18.0、SPSS Statistics 25.0软件对相关方剂进行...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肿瘤相关性失眠的用药规律及辨治思路。方法基于数据挖掘,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收集整理相关文献,采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 Modeler 18.0、SPSS Statistics 25.0软件对相关方剂进行频次、性味、归经统计,并进行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结果共筛选出72篇文献,涉及方剂88首、中药213味,使用频率较高的中药有甘草、酸枣仁、茯苓、白芍、柴胡、当归等,四气以寒、平、温为主,五味以甘、苦为主,归经以肝、脾、肺、心、肾为主,关联规则10条,聚类方3个。结论中医药治疗肿瘤相关性失眠常用补虚药、安神药、清热药,辨治思路以调和阴阳为基本原则,注重养血以安心神、潜阳以定心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肿瘤相关性失眠 用药规律 辨治思路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治疗男性不育症用药规律研究
9
作者 楼立理 田朝晖 +4 位作者 张金红 崔应东 李金涛 杨超 宋章兴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126,I0001,共6页
目的探讨《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治疗男性不育症(male infertility,MI)的用药规律,旨在为临床服务。方法检索《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治疗MI的方剂,将所得方剂的药物录入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5软件,运用该系统中的数据分析方法,对药... 目的探讨《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治疗男性不育症(male infertility,MI)的用药规律,旨在为临床服务。方法检索《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治疗MI的方剂,将所得方剂的药物录入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5软件,运用该系统中的数据分析方法,对药物进行统计分析、关联分析、聚类分析。结果纳入《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治疗MI的方剂77首,共使用192味中药。四气分析显示,使用频次最高的是温性药物;五味分析显示,使用频次最高的是甘味药物;归经分析显示,使用频次最高的是归肾经药物;中药分析显示,使用频次排在前10位的中药依次为熟地黄、茯苓、当归、蜂蜜、牛膝、人参、肉苁蓉、枸杞子、菟丝子、杜仲;功效分析显示,使用最多的是补虚类中药,其次是收涩类中药;设置支持度≥20,置信度≥0.7,频次分析显示常用药物组合是“熟地黄-茯苓”“熟地黄-当归”“熟地黄-蜂蜜”“熟地黄-人参”;常用用药规则是“巴戟天→肉苁蓉”“人参→熟地黄”“蜂蜜→熟地黄”“肉苁蓉→巴戟天”;得到新方3首。结论《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治疗MI重视补肾填精,滋阴养血,用药纯正平和,温而不燥,固而不涩,补泻兼施,对当代临床治疗MI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 男性不育症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中医治疗仔猪腹泻的用药规律分析
10
作者 张洁莹 高敬杰 +3 位作者 曾广萌 王晓晓 陶燕飞 王旭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9-238,共10页
为探究中医治疗仔猪腹泻的用药规律和作用机制,检索并收集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与治疗仔猪腹泻相关的中医复方,运用Python和SPSS进行数据挖掘,并结合药频、药性、药味、归经、药对、关联规则等用药规律进行分析。通过网络药... 为探究中医治疗仔猪腹泻的用药规律和作用机制,检索并收集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与治疗仔猪腹泻相关的中医复方,运用Python和SPSS进行数据挖掘,并结合药频、药性、药味、归经、药对、关联规则等用药规律进行分析。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核心药对,借助TCMSP数据库和Swiss ADME平台提取成分和靶点,运用STRING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使用Cytoscape 3.9.1软件的Network Analyze获取靶点的介数,应用Webgestalt数据库进行靶点的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中医治疗仔猪腹泻用药频次≥5次的有19味药,其中高频药物有茯苓、黄连、白术、党参、陈皮、黄芪等。药性以温(38.13%),药味以甘(33.21%)、苦(33.03%),归经以脾(22.94%)、胃(18.07%)、肺(13.67%)为主;高频药对有白术、茯苓和党参,频次均在10次以上;在关联规则中,党参、白术和茯苓组合联系紧密,筛选和去重可获得组合涉及22个活性成分,靶点672个,GO分析发现靶点与生物过程相关的有12条,与细胞组分相关的有21条,与分子功能相关的有18条,涉及KEGG通路10条。结果表明,治疗仔猪腹泻多用清热、消食和补益药,核心药对以“党参、白术和茯苓”为代表,其活性成分作用于ALB、AKT1、TP53等炎症相关靶点,参与MAPK、Ras和cAMP等通路发挥抗腹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仔猪腹泻 中医 数据挖掘 网络药理学 用药规律 党参-白术-茯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春彦 柳静 +4 位作者 张萌 丁倩 王谦 张怡 王晓玲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69-1475,1485,共8页
目的:通过对女童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患儿临床实际诊疗病例资料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其中药治疗的用药规律。方法:基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提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女童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患儿的病历数据,分为止... 目的:通过对女童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患儿临床实际诊疗病例资料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其中药治疗的用药规律。方法:基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提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女童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患儿的病历数据,分为止血期和调理期2个阶段,总结归纳其辨治规律。结果:纳入止血期663例患儿,1020例病历;调理期796例患儿,2047例病历。止血期涉及中药169味,排名前5位为侧柏炭、牡丹皮、小蓟、麸炒椿皮和白芍,性味以寒、苦药为最多,归经以肝经为最多,功效以止血、补虚类药物为最多;调理期涉及中药232味,排名前5位为当归、酒女贞子、炙淫羊藿、黄芪和生地黄,性味以温、甘药最多,归经以肝、肾经为最多,功效以补虚类为最多。聚类分析分别获得4类和5类核心药物组合。结论:真实世界临床数据显示肾阴亏虚、血热内扰为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常见证型,治则先以止血为主,待崩漏缓解后,重在调补脾肾以复旧,组方注重止血、补虚、收涩和清热等药物的配伍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儿童 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 真实世界数据 数据挖掘 关联规则 辨证论治 用药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的中药调控糖酵解用药规律探究及实验验证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珊 李璇 +3 位作者 尹晓岚 王萍 王凤云 唐旭东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762-2770,共9页
目的:探究调节糖酵解的中药活性成分及用药规律。方法:基于GeneCards数据库获得与糖酵解有关靶点,DAVID数据库分析靶点参与的生物学过程及信号通路。将靶点信息导入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取其对应的活性成分和中药,... 目的:探究调节糖酵解的中药活性成分及用药规律。方法:基于GeneCards数据库获得与糖酵解有关靶点,DAVID数据库分析靶点参与的生物学过程及信号通路。将靶点信息导入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取其对应的活性成分和中药,构建糖酵解“靶点-活性成分-中药”网络,并统计药物性味归经及功效,分析调节糖酵解的中药用药规律。最后采用细胞实验验证丹参、黄芪对胃癌前病变细胞(MC)中糖酵解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获得24个糖酵解相关靶点,与238种活性成分及337种中药相匹配。其中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等可能是干预糖酵解的主要有效成分,甘草、钩藤、丹参等可能是干预糖酵解的主要中药。用药规律分析显示,药性以寒、温为多;药味以苦、甘为主;归经以肝经、肺经居多;功效以清热药、补虚药等为主。实验结果表明,丹参、黄芪均可降低MC细胞糖酵解相关蛋白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己糖激酶2(HK2)、丙酮酸激酶M2型(PKM2)、乳酸脱氢酶A(LDHA)的表达。结论: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得到了调控糖酵解的活性成分及中药用药规律,以期为治疗与糖酵解相关疾病提供组方用药思路,并为相关中药新药研发及机制研究等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酵解 生物信息学 网络药理学 数据挖掘 活性成分 中药 用药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集合可视化分析名老中医王秀霞教授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的用药规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思邈 韩凤娟 +3 位作者 范桢亮 孙志文 李建民 李孟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993-1997,2003,共6页
目的:利用集合可视化分析系统探讨名老中医王秀霞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的学术思想及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7年9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王秀霞教授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的有效方剂,建立处方数据库,利用集合可视化分... 目的:利用集合可视化分析系统探讨名老中医王秀霞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的学术思想及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7年9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王秀霞教授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的有效方剂,建立处方数据库,利用集合可视化分析王秀霞教授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的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有效处方145首,涉及中药115味,分析处方中的常用药对及药物组合,演化得到新处方1首。结论:王教授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谨守“正虚邪实”的本质,在益肾疏肝的基础上,辅以化瘀、消癥之品,充分体现了“益肾疏肝为主兼顾化瘀消癥”的学术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巧克力囊肿 集合可视化系统 @王秀霞 用药规律 中医药 益肾疏肝 化瘀 消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药防治黄曲霉菌感染的用药规律 被引量:2
14
作者 董雯雯 张玉霞 +8 位作者 孟凯 李峰 张世栋 宋华鲁 王云超 刘庆彬 朱应波 李桂明 袁小远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095-6108,共14页
本研究基于网络药理学等数据挖掘方法探究中药干预黄曲霉菌感染的用药规律。通过GeneCards数据库获得并筛选黄曲霉菌感染潜在靶点,同时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口服生物利用度≥30%、类药性≥0.18的候选化合物及中... 本研究基于网络药理学等数据挖掘方法探究中药干预黄曲霉菌感染的用药规律。通过GeneCards数据库获得并筛选黄曲霉菌感染潜在靶点,同时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口服生物利用度≥30%、类药性≥0.18的候选化合物及中药,随后构建关键靶点-候选化合物-候选中药网络,并通过检索各候选中药的性、味、归经等相关信息,分析出相关用药规律。结果表明:利用数据库共筛选出69个黄曲霉菌感染相关靶点,收集到54个候选化合物,筛选到275味中药。用药频次统计结果显示,防治黄曲霉菌感染的候选中药中,苦味、寒性居多,主要归肝、肺二经。本文系统地分析了中药干预黄曲霉菌感染的小分子物质基础,归纳了一般用药规律,可为临床治疗黄曲霉菌感染等相关疾病的新药研发及中药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及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菌 中药 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食同源中药治疗胃癌癌因性疲乏的用药规律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红瑶 杨仁义 +1 位作者 郜文辉 曾普华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50-855,共6页
目的:通过对文献的数据挖掘,初步探讨干预胃癌癌因性疲乏(CRF)的药食同源中药用药规律,并结合CRF中医病机及现代药理学研究进行分析。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筛选自建立数据库开始至2022年4... 目的:通过对文献的数据挖掘,初步探讨干预胃癌癌因性疲乏(CRF)的药食同源中药用药规律,并结合CRF中医病机及现代药理学研究进行分析。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筛选自建立数据库开始至2022年4月10日期间治疗胃癌CRF的临床文献,借助Microsoft Excel 2021及SPSS Modeler 26.0统计软件,以2018年卫健委公布的110种药食同源中药为参考,对收集文献所涉及的药食同源中药进行频数频率、性味归经、药效分类、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根据统计结果探讨药食同源中药干预胃癌CRF的用药规律。结果:收集文献中共有药食同源中药43味(占2018年卫健委所公布110种药食同源中药的39.09%),出现频数376次(占文献全部165味中药出现频数的49.41%);频数≥10次的药食同源中药共14味,按频数降序排列依次为黄芪、茯苓、当归、甘草、党参等;干预胃癌CRF的药食同源中药四气以平、温为主,五味以甘味药为主,归经以归脾经最多;发掘出21组治疗胃癌CRF的药食同源中药组合,支持度最高的组合是黄芪-当归;聚类分析提取获得3个核心聚类群。结论:药食同源中药干预胃癌CRF以健脾和胃为基本治则,辅以补肺滋肾,养血生津,理气燥湿为法,常用药食同源中药为黄芪、茯苓、当归等,可将这些药食同源中药用于胃癌CRF的治疗及保健食品的开发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因性疲乏 虚劳 胃癌 药食同源中药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黄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新冠病毒轻型感染用药规律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誉儒 王亚勤 +5 位作者 李英杰 王琳琳 臧凝子 王梅 吕晓东 庞立健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3,I0004,共7页
目的研究辽宁丹东83例新型冠状病毒轻型感染者的用药规律及疗效分析。方法收集2022年6月5日—2022年6月18日收住入丹东市第六人民医院、丹东结核病医院及职专方舱的83例新冠病毒轻型感染者。基于Excel及SPSS对资料进行频数分析、关联分... 目的研究辽宁丹东83例新型冠状病毒轻型感染者的用药规律及疗效分析。方法收集2022年6月5日—2022年6月18日收住入丹东市第六人民医院、丹东结核病医院及职专方舱的83例新冠病毒轻型感染者。基于Excel及SPSS对资料进行频数分析、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及回归分析。结果共收录83首处方,涉及103味中药,共1523味次。使用频次前10位的药物分别为蒲公英、柴胡、甘草、苦杏仁、桔梗、薏苡仁、黄芩、麦冬、金银花、木香。药物四气频数前3位分别为寒性、温性、平性。药物五味频数前3位分别为苦味、甘味、辛味。药物归经频数前3位分别为肺经、胃经、脾经。药物功效频数前3位分别为清热解毒、利尿通淋、利水渗湿。对处方高频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剔出甘草对关联药物的影响,结果显示柴胡、蒲公英、苦杏仁、桔梗之间存在显著关联。经聚类分析,得出5类药物。经回归分析,显示服药前核酸阳性天数每增加1d,服用中药后核酸阳性天数≥4d的可能性将增加37.4%。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轻型感染的中医药治疗,应从肺、胃、脾入手,以清热解毒为主,兼以清利湿热、理气化痰、宣肺止咳、固护气阴,早期及时干预是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用药规律 关联规则 系统聚类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灌肠方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严如根 何静 +3 位作者 薛晔佳 王雨琦 董睿 蔡平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492-3496,共5页
目的探讨中药灌肠方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200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录于CNKI、维普、万方数据库中的相关临床文献,使用Excel 2013软件构建中药处方数据库,统计用药频次、药类、四气五味及归经,SPSS modeler 14.1... 目的探讨中药灌肠方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200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录于CNKI、维普、万方数据库中的相关临床文献,使用Excel 2013软件构建中药处方数据库,统计用药频次、药类、四气五味及归经,SPSS modeler 14.1、SPSS Statistics 22.0软件对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及因子分析。结果共纳入259篇文献中的260个中药灌肠方,涉及168味中药,使用总频次2676次,涵盖18类中药,排名前三的中药为败酱草(频次179次,占比6.69%)、大血藤(频次165次,占比6.17%)、蒲公英(频次139次,占比5.19%),清热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位列前三。四气中以寒、温为主,五味中以苦、辛为先,归经首选肝、脾、心经。关联规则分析提取出较强关联药物24组,聚类分析得到3类灌肠方,因子分析获得8个公因子并占有67.3%的累积方差贡献率。结论中药灌肠方虽首选清热药,但活血化瘀药贯穿治疗始终,且善用补虚药,突出寒温并用、攻补兼施的用药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灌肠方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探讨中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用药规律及相关药理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笑雨 王召 +4 位作者 曹利华 贺红娟 王真真 李秀敏 苗明三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7-154,共18页
基于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以“中药+变应性鼻炎”“中药+过敏性鼻炎”“中药+鼻鼽”为主题,选取2000年1月至2022年2月公开发表的期刊文献,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临床治疗AR的中药方剂,统计高频药物的用药频次、剂量、药味、药... 基于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以“中药+变应性鼻炎”“中药+过敏性鼻炎”“中药+鼻鼽”为主题,选取2000年1月至2022年2月公开发表的期刊文献,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临床治疗AR的中药方剂,统计高频药物的用药频次、剂量、药味、药性、归经、功效等,并进行关联规则和系统聚类分析,共筛选符合标准的中药方剂有252首,共223味中药,其中用药频次≥30的高频中药有21种,以解表药和补虚药为主,药性以辛温为主,关联规则挖出21对频次≥64的药物组合,其中黄芪-辛夷药对出现频次最高。利用网络药理学对黄芪-辛夷药对的活性成分、靶点蛋白和通路等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黄芪-辛夷药对共有48个有效成分,对应的潜在靶点共306个,包括PTGS2、HSP90、CALM1、NOS2、CHRM1等;GO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显示核心靶点参与对外源性刺激的反应、氧化还原酶活性等多项进程,并通过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通路、钙离子信号通道等通路作用于AR,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黄芪-辛夷可能通过细辛素、芒柄花素、山柰酚、槲皮素作用于PTGS2、CHRM1、CYP1B1等靶点发挥治疗AR的作用。基于上述结论进行体内实验验证,结果证实黄芪-辛夷药对能够有效降低AR小鼠血清、肺泡灌洗液以及鼻腔灌洗液中组胺、总IgE、RW特异性IgE、TNF-α和IL-6等炎性因子的水平,升高抗炎因子IL-10的水平,抑制炎症反应的发展,显著改善AR小鼠挠鼻和喷嚏症状,并降低肺组织中PTGS2、HSP90、NOS2蛋白的表达水平。因此,本研究表明黄芪-辛夷药对可能是通过抑制HSP90/PTGS2/NOS2通路进而抑制炎症反应、缓解AR小鼠的症状从而发挥治疗AR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用药规律 关联规则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体内实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降尿酸中药复方用药规律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褚梦真 林志健 +2 位作者 张冰 王雨 杨莹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61,共5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以临床观察及动物实验文献研究为切入点,分析降尿酸中药复方的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为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中医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为降尿酸新药的研发提供依据。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数...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以临床观察及动物实验文献研究为切入点,分析降尿酸中药复方的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为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中医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为降尿酸新药的研发提供依据。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关于中药复方降尿酸的文献研究,构建方药数据库,运用软件统计中药频次、性味和功效,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57个中药复方,涉及174味中药,其中27味中药使用频次>3次。常用类型以清热药、补虚药、利水渗湿药等为主。聚类分析得到3个核心组方,以健脾祛湿、清热活血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共得到4个药对、16个三味药药组、4个四味药药组,其中苍术-黄柏支持度最高,是降尿酸的核心药对。结论:中药降尿酸用药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主,辅以健脾祛湿、补中益气,体现“标本兼顾”的中医药治疗原则,为临床提高疗效及新药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降尿酸 抗痛风 数据挖掘 关联规则 聚类分析 用药规律 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华医典》文献挖掘中医治疗积聚的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姜晓丹 崔欣怡 +5 位作者 油红捷 唐佐青 马赟 杨铮 车念聪 刘文兰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87,共6页
目的:探讨《中华医典》中治疗积聚方剂的用药特点及其规律。方法:检索《中华医典》治疗积聚的方剂,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治疗积聚的方剂,建立Excel数据库,进行用药频次、性味、归经分析。并使用R语言arules包及arulesViz包对筛选处方... 目的:探讨《中华医典》中治疗积聚方剂的用药特点及其规律。方法:检索《中华医典》治疗积聚的方剂,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治疗积聚的方剂,建立Excel数据库,进行用药频次、性味、归经分析。并使用R语言arules包及arulesViz包对筛选处方中的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及可视化,使用IBM SPSS Modeler 18.0对药物进行复杂网络分析,采用SPSS Statistics 26.0对聚类方剂进行分析。结果:筛选后共纳入方剂426首,包含中药303种,总用药频次4075次;四气9种,总频次3214次;五味8种,总频次5490次;十二经总频次11936次。治疗积聚应用频次较高的药物前3位为木香、肉桂、当归;关联性药对以三棱、木香出现频次最高。复杂网络分析,木香-肉桂、木香-三棱之间的关联性较强。聚类图谱显示,皮尔逊相关性为20时,高频药物可聚为5类。结论:历代医家在积聚治疗时,所用药物药性以温性为主,药味以辛味和苦味为主,归经侧重于脾胃经,功效以理气药、温里药、补益药为主。通过对《中华医典》中治疗积聚的用药规律研究,为临床实践中药治疗积聚相关疾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医典 积聚 肿瘤 数据挖掘 中药方剂 用药规律 关联规则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