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韧性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及其在我国的应用——以合肥市市政设施韧性提升规划为例 被引量:48
1
作者 吴浩田 翟国方 《上海城市规划》 2016年第1期19-25,共7页
近年来,国内外韧性城市规划的研究及实践掀起新浪潮,其中日本在韧性规划实践方面走在前列"。3·11"东日本大地震带给日本深刻的教训,随后日本提出了"国土强韧化"政策,时至今日,已经建立起国土强韧化规划体系,... 近年来,国内外韧性城市规划的研究及实践掀起新浪潮,其中日本在韧性规划实践方面走在前列"。3·11"东日本大地震带给日本深刻的教训,随后日本提出了"国土强韧化"政策,时至今日,已经建立起国土强韧化规划体系,这是自"韧性城市"概念提出以来首个上升到国家政策层面的实践,给我国带来了诸多启示。在梳理国外韧性规划理论方法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日本国土强韧化规划的内涵及编制方法,并以合肥市市政基础设施韧性规划实践为例,着重介绍本次规划的规划背景、流程、对国土强韧化规划方法的应用和创新及规划成果,总结我国城市韧性提升的总体策略和相关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强韧化 规划理论方法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朴素生态观到景观生态观——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的再回顾 被引量:7
2
作者 沈洁 张京祥 《规划师》 2006年第1期73-76,共4页
从原始社会到后工业社会,人类的价值观经历了畏惧自然→改造自然→融和自然的过程,人与自然的关系也由主从→分裂,走向回归。与之相应的,城市规划的理论与方法也经历了由原始、朴素的生态观→从空间上亲近自然的生态观→融功能、景观于... 从原始社会到后工业社会,人类的价值观经历了畏惧自然→改造自然→融和自然的过程,人与自然的关系也由主从→分裂,走向回归。与之相应的,城市规划的理论与方法也经历了由原始、朴素的生态观→从空间上亲近自然的生态观→融功能、景观于一体的综合生态观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理论方法 朴素生态观 形式生态观 综合生态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滩区空间韧性规划方法探索与实践——以新乡市段为例 被引量:7
3
作者 李翅 马鑫雨 《风景园林》 2021年第7期24-30,共7页
受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水沙调节控制,黄河滩区新乡市段迎来发展契机。为了探究滩区城乡发展和洪水防护的平衡关系,首先论证了韧性城市思想在滩区城乡空间的适用性,并基于韧性城市的表征对滩区空间进行脆弱性分析。在文献查阅、田野调查... 受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水沙调节控制,黄河滩区新乡市段迎来发展契机。为了探究滩区城乡发展和洪水防护的平衡关系,首先论证了韧性城市思想在滩区城乡空间的适用性,并基于韧性城市的表征对滩区空间进行脆弱性分析。在文献查阅、田野调查基础上,获取文献资料数据、卫星影像和测绘图资料、问卷数据、访谈信息、现场踏勘资料,进一步采用情景预测法、GIS分析方法展开研究。提出空间发展的四大主要策略:1)建设以坚固高效的工程安全为前提的基础设施;2)再造结构冗余的生态空间;3)营造丰富灵活的生活空间;4)构建多样联结的生产空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10项具体的空间优化措施,形成一个完整的规划策略体系,共同提升研究地段的空间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与区域规划理论方法 韧性城市 黄河滩区 规划方法 情景预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规融合的区域发展总体规划框架构建 被引量:50
4
作者 顾朝林 彭翀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22,共7页
主要论述基于我国国情的"多规融合"的空间发展规划框架问题。文章认为,"多规融合"的空间规划框架,就是在原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类空间规划"的基础上,... 主要论述基于我国国情的"多规融合"的空间发展规划框架问题。文章认为,"多规融合"的空间规划框架,就是在原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类空间规划"的基础上,将"空间规划"元素抽取形成一个高于这些规划的"一级政府、一本规划、一张蓝图"的"区域发展总体规划"。文章进行了"区域发展总体规划"内涵界定和编制内容及相互关系设计,并通过南京市溧水区实践探索,就"区域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的"多规融合"进行事权划分,同时也进行了规划组织、规划编制程序、规划技术和规划管理等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三五”规划 多规融合 规划理论方法 区域发展总体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交通可达性对住房价格的影响——以成都市为例
5
作者 张鸿杰 王赛兰 《绿色科技》 2025年第9期182-186,共5页
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轨道交通的发展已经成为影响居民出行模式和居住地选择的重要因素。本文揭示了轨道交通可达性对居民生活质量和住房价格的显著影响。以成都市为例,通过实证分析,探讨了轨道交通可达性与住房价格之间的相关性,... 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轨道交通的发展已经成为影响居民出行模式和居住地选择的重要因素。本文揭示了轨道交通可达性对居民生活质量和住房价格的显著影响。以成都市为例,通过实证分析,探讨了轨道交通可达性与住房价格之间的相关性,并提供了相应数据和模型支持。结果表明:轨道交通的空间可达性对房价分布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通过t检验分析和回归模型分析,进一步证实了轨道交通可达性与住房价格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优化轨道交通网络布局,提升其可达性,不仅有助于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而且能够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规划理论方法 空间可达性 t检验分析:回归模型:房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韧性:三角洲地区规划转型的新理念 被引量:6
6
作者 戴伟 孙一民 《风景园林》 2019年第9期83-92,共10页
三角洲地区经过近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在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长期积累的生态问题也更加突出,暴露出的空间脆弱性问题日益显著。面对自然基底脆弱、自然灾害扰动趋势增强等因素在时空上的高度叠合,迫切需要提升三角洲地区... 三角洲地区经过近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在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长期积累的生态问题也更加突出,暴露出的空间脆弱性问题日益显著。面对自然基底脆弱、自然灾害扰动趋势增强等因素在时空上的高度叠合,迫切需要提升三角洲地区应对未来不确定性扰动的能力。首先从景观角度分析三角洲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提出韧性规划是对现有三角洲地区规划转型的论点,认为鲁棒性、适应性、学习—转化能力是三角洲地区韧性规划的核心能力,系统性、协同性、底线性、预判性是三角洲地区韧性规划的主要思维特征。其次,进一步从优化整体格局、构建流动性载体、加强对韧性技术策略的研究和应用、重视跨尺度协作与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构建“格局—连通—关键点”的韧性规划框架。最后,阐述韧性规划作为三角洲地区规划转型的新理念,应用于具体案例的空间布局时须以人为本,依托自然环境,以自然流动性为规划导向;须基于预判式过程,充分构想能够应对不同情景的预案;须整合生态智慧与现代技术,明晰兼顾鲁棒性与适应性的功能分区管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韧性 三角洲地区 空间格局 复杂系统 规划理论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潜力研究 被引量:152
7
作者 霍丽丽 赵立欣 +1 位作者 孟海波 姚宗路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218-224,共7页
针对秸秆分区布局规划不完善,导致地区性、季节性、结构性秸秆过剩,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研究秸秆综合利用规划理论,提出“一主多元、农用优先”秸秆综合利用途径。中国秸秆综合利用潜力总量8.76亿t,比2015年增加利用量1.56亿t,... 针对秸秆分区布局规划不完善,导致地区性、季节性、结构性秸秆过剩,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研究秸秆综合利用规划理论,提出“一主多元、农用优先”秸秆综合利用途径。中国秸秆综合利用潜力总量8.76亿t,比2015年增加利用量1.56亿t,其中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和能源化利用量分别增加8 722.4万t、5 122.3万t和1 720.1万t。通过肥料和饲料化利用,可直接和间接替代化肥潜力氮肥(N)1 481.6万t、磷肥(P2O5)419万t、钾肥(K2O)1 885.1万t,节本增效节约化肥成本约685.9亿元(折合98.5元/t秸秆);通过能源化利用,可替代煤炭等化石能源5982.4万t(标准煤),可减排二氧化碳1.5亿t、二氧化硫448.7万t、氮氧化物224.3万t,烟尘4068万t,经碳排放交易经济效益可达20.25亿元(折合16.9元/t秸秆),环境和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能源 肥料 饲料 综合利用 规划理论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