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朴素生态观到景观生态观——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的再回顾 被引量:7
1
作者 沈洁 张京祥 《规划师》 2006年第1期73-76,共4页
从原始社会到后工业社会,人类的价值观经历了畏惧自然→改造自然→融和自然的过程,人与自然的关系也由主从→分裂,走向回归。与之相应的,城市规划的理论与方法也经历了由原始、朴素的生态观→从空间上亲近自然的生态观→融功能、景观于... 从原始社会到后工业社会,人类的价值观经历了畏惧自然→改造自然→融和自然的过程,人与自然的关系也由主从→分裂,走向回归。与之相应的,城市规划的理论与方法也经历了由原始、朴素的生态观→从空间上亲近自然的生态观→融功能、景观于一体的综合生态观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 朴素生态观 形式生态观 综合生态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交通可达性对住房价格的影响——以成都市为例
2
作者 张鸿杰 王赛兰 《绿色科技》 2025年第9期182-186,共5页
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轨道交通的发展已经成为影响居民出行模式和居住地选择的重要因素。本文揭示了轨道交通可达性对居民生活质量和住房价格的显著影响。以成都市为例,通过实证分析,探讨了轨道交通可达性与住房价格之间的相关性,... 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轨道交通的发展已经成为影响居民出行模式和居住地选择的重要因素。本文揭示了轨道交通可达性对居民生活质量和住房价格的显著影响。以成都市为例,通过实证分析,探讨了轨道交通可达性与住房价格之间的相关性,并提供了相应数据和模型支持。结果表明:轨道交通的空间可达性对房价分布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通过t检验分析和回归模型分析,进一步证实了轨道交通可达性与住房价格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优化轨道交通网络布局,提升其可达性,不仅有助于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而且能够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规划理论与方法 空间可达性 t检验分析:回归模型:房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韧性:三角洲地区规划转型的新理念 被引量:6
3
作者 戴伟 孙一民 《风景园林》 2019年第9期83-92,共10页
三角洲地区经过近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在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长期积累的生态问题也更加突出,暴露出的空间脆弱性问题日益显著。面对自然基底脆弱、自然灾害扰动趋势增强等因素在时空上的高度叠合,迫切需要提升三角洲地区... 三角洲地区经过近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在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长期积累的生态问题也更加突出,暴露出的空间脆弱性问题日益显著。面对自然基底脆弱、自然灾害扰动趋势增强等因素在时空上的高度叠合,迫切需要提升三角洲地区应对未来不确定性扰动的能力。首先从景观角度分析三角洲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提出韧性规划是对现有三角洲地区规划转型的论点,认为鲁棒性、适应性、学习—转化能力是三角洲地区韧性规划的核心能力,系统性、协同性、底线性、预判性是三角洲地区韧性规划的主要思维特征。其次,进一步从优化整体格局、构建流动性载体、加强对韧性技术策略的研究和应用、重视跨尺度协作与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构建“格局—连通—关键点”的韧性规划框架。最后,阐述韧性规划作为三角洲地区规划转型的新理念,应用于具体案例的空间布局时须以人为本,依托自然环境,以自然流动性为规划导向;须基于预判式过程,充分构想能够应对不同情景的预案;须整合生态智慧与现代技术,明晰兼顾鲁棒性与适应性的功能分区管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韧性 三角洲地区 空间格局 复杂系统 规划理论与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