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规划性政治:中国国家治理的中轴逻辑 被引量:5
1
作者 蔡益群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6-109,324,共14页
学术界主要是从政体逻辑和历史逻辑两个维度来研究国家治理的逻辑,侧重于分析权威体制中国家、政府方面的权能、权益和体制,因而有明显的"国家中心主义"色彩。为矫正该理论倾向,可以以权利研究为中轴原理、权威体制为中轴结构... 学术界主要是从政体逻辑和历史逻辑两个维度来研究国家治理的逻辑,侧重于分析权威体制中国家、政府方面的权能、权益和体制,因而有明显的"国家中心主义"色彩。为矫正该理论倾向,可以以权利研究为中轴原理、权威体制为中轴结构,构建起兼顾国家逻辑和社会逻辑的规划性政治分析框架,认为规划性政治的国家治理逻辑具有三大特点:天赋国家抵抗力、规划性权利形式和反应性权利体制。还通过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典型例证来支持这一观点,并说明了作为理想类型的规划性政治的独特价值和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中轴逻辑 规划性政治 国家权利 社会的权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政治学研究学术评论——兼论政治属性的理论功能与研究议程
2
作者 蔡益群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5-160,共6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政治学研究存在三种学术取向,即工具性学术、功能性学术和规范性学术。政治学界需要确立"以学术为业"的态度和使命感,参与到重大问题的思考和研究中,推动工具性学术向理论性学术的升级;需要发现中国政...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政治学研究存在三种学术取向,即工具性学术、功能性学术和规范性学术。政治学界需要确立"以学术为业"的态度和使命感,参与到重大问题的思考和研究中,推动工具性学术向理论性学术的升级;需要发现中国政治研究的中轴原理和中轴结构,去除时政化和教条化,寻求学术的独立性;需要设置新的研究议程推进政治研究的理论创新和方法论创新,将政治研究上升到规范性学术的高度。以权利为中轴原理和中轴结构的政治属性研究议程,即规划性政治研究议程,可能有助于理解中国政治成长的逻辑和动力,拓展中国政治研究的理论空间,推动中国政治研究的学术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研究 理论学术 规范学术 规划性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农村政治的解释模式及其反思 被引量:1
3
作者 蔡益群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12,共6页
目前,对于当代中国农村政治的理解存在三种解释模式,即对抗性政治模式、和谐政治模式和创造性政治模式。其中,对抗性政治模式是主流范式。但上述解释模式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即从自身研究的视界所限定的研究对象,提炼出研究框架和结论,而... 目前,对于当代中国农村政治的理解存在三种解释模式,即对抗性政治模式、和谐政治模式和创造性政治模式。其中,对抗性政治模式是主流范式。但上述解释模式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即从自身研究的视界所限定的研究对象,提炼出研究框架和结论,而忽视以宏观社会属性和社会机制为背景来思考理论解释模式。由此,提出"规划领域—规划性政治"作为替代性的新框架,以期深化对当代中国政治和农村政治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抗政治 和谐政治 创造政治 规划性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