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卫星反演降水在华北极端降水监测中的适用性评估
1
作者 陈双 陈涛 +1 位作者 符娇兰 谌芸 《大气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73-891,共19页
基于2000~2023年中国气象局国家基本站降水量日值资料,从极端降水指标统计、极端强降水事件分析等角度,对三种常用卫星反演降水(GSMaP_GNRT6/IMERG_V6E/IMERG_V6L)日值产品在华北地区夏季极端降水监测分析中的适用性特征进行了评估,结... 基于2000~2023年中国气象局国家基本站降水量日值资料,从极端降水指标统计、极端强降水事件分析等角度,对三种常用卫星反演降水(GSMaP_GNRT6/IMERG_V6E/IMERG_V6L)日值产品在华北地区夏季极端降水监测分析中的适用性特征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GSMaP_GNRT6倾向低估降水,尤其在山前区域低估明显,IMERG则倾向高估降水,尤其在山东半岛高估明显,且以IMERG_V6L高估更显著;(2)降水量、降水强度指数普遍在高原平原过渡区相关性高于其他区域,强降水频次指数则在降水较多区域相关性高于降水较少区域,GSMaP_GNRT6三类指数普遍出现低估,IMERG则对降水量指数出现高估、降水频次和降水强度指数出现低估;(3)卫星反演降水能捕捉到极端降水日,但绝对强度普遍显著偏弱,利用百分位和TOP值(历史排位,下同)等相对阈值,其能反映降水极端性的空间分布,但范围偏大,尤以GSMaP_GNRT6偏大最明显,IMERG_V6L表现最好,但较IMERG_V6E优势不明显。总体来看,GSMaP和IMERG在华北夏季极端降水监测分析具备一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反演降水 全球降水观测(GPM) 极端降水 监测分析 适用性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区降水观测误差修正分析 被引量:30
2
作者 何晓波 叶柏生 丁永建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03-408,共6页
青藏高原由于降水观测点分布等原因一直是水文和气候研究的薄弱环节。2005年5~10月在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中部冬克玛底河流域进行连续的人工气象观测。观测期间根据不同降水类型和气温之间的相关关系,采用气温2.7℃为临界值对降水类型... 青藏高原由于降水观测点分布等原因一直是水文和气候研究的薄弱环节。2005年5~10月在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中部冬克玛底河流域进行连续的人工气象观测。观测期间根据不同降水类型和气温之间的相关关系,采用气温2.7℃为临界值对降水类型进行了划分,利用已有的T-200B型自动雨雪量计和普通雨量计的修正公式,并在日尺度基础上对降水进行了修正对比。经过修正,中游T-200B型雨量站全年降水量662.1mm;普通雨量计全年降水量为657.2mm;2005年修正后的降水量相比1993年观测到的降水量472mm增加了近200mm。结果表明在高寒山区降水观测,依据同步观测的气温划分降水类型,可以根据相关修正公式修正T-200B型自动雨雪量计和普通雨量计降水观测值。从而能够在高寒山区恶劣的自然环境自动连续准确的观测高寒区域的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唐古拉山 降水观测 误差修正 降水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降水观测卫星用复合材料燃料箱
3
作者 王丽 丁新静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5-97,55,共4页
介绍了全球降水量观测气象卫星的重要结构部件——复合材料燃料箱。这种复合材料燃料箱在返回阶段可烧毁,从而避免产生太空垃圾,降低了对人类和环境的损害。阐述了可消亡的复合材料燃料箱的设计要求,然后从构成燃料箱的铝推进剂管理装... 介绍了全球降水量观测气象卫星的重要结构部件——复合材料燃料箱。这种复合材料燃料箱在返回阶段可烧毁,从而避免产生太空垃圾,降低了对人类和环境的损害。阐述了可消亡的复合材料燃料箱的设计要求,然后从构成燃料箱的铝推进剂管理装置、内衬、压力容器等各部构件结构方面,重点综述了纤维缠绕箱体和裙的预浸料铺放工艺及各部分的连接。最后认为国外研发的复合材料可烧毁燃料箱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和太空环保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降水观测卫星 复合材料燃料箱 纤维缠绕 预浸料铺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TRwS204与中国标准雨量筒降水观测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郑勤 陈仁升 +1 位作者 韩春坛 宋耀选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47-756,共10页
山区降水类型、过程和气候条件复杂多变,不同雨量筒观测结果均存在一定的误差,亟需了解常用人工和自记雨量筒之间及其与实际降水量之间的差异。针对中国标准雨量筒[无防风措施(CSPG_(UN))和配备单层Alter防风圈(CSPG_(SA))]和在祁连山... 山区降水类型、过程和气候条件复杂多变,不同雨量筒观测结果均存在一定的误差,亟需了解常用人工和自记雨量筒之间及其与实际降水量之间的差异。针对中国标准雨量筒[无防风措施(CSPG_(UN))和配备单层Alter防风圈(CSPG_(SA))]和在祁连山常用的TRwS204称重式雨雪量计[配备单层Alter防风圈(TRwS_(SA))],于2014年9月至2017年8月在祁连山黑河上游葫芦沟小流域开展了同步降水观测对比试验,以按照世界气象组织推荐的固态降水测量标准安装的中国标准雨量筒的修正值作为标准降水量。结果表明:(1)CSPG_(UN)、CSPG_(SA)和TRwS_(SA)降雨观测的平均动力损失(平均动力损失与平均标准降雨量的百分比)分别为0.21 mm(3.4%)、0.12 mm(1.9%)和0.61 mm(9.8%),雨夹雪分别为0.37 mm(7.6%)、0.16 mm(3.3%)和0.51 mm(10.5%),降雪分别为0.27 mm(10.2%)、0.09 mm(3.4%)和0.57mm(21.4%)。(2)CSPGUN和CSPG_(SA)动力损失的差异主要与防风圈的使用有关,而CSPG_(SA)和TRwS_(SA)动力损失的差异主要与雨量筒形状不同有关,同时本研究结果还可能受到TRwS204特定误差的影响。(3)当风速高于2.0 m·s^(-1)时,各雨量筒降雨捕捉率出现明显的降低。因雨夹雪和降雪期间的平均风速较低,只有CSPGUN降雪捕捉率随风速的增加出现一定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标准雨量简 TRwS204称重式雨雪量计 降水对比观测 动力损失 降水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降水量观测误差分析及其校正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娜 李毅 张文萍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23,57,共4页
降水观测数据与实际降水量之间的偏差影响着降水观测资料集的质量,尤其在气候差异显著的湖南省,降水量校正差异更大,对此参考应用于干旱地区的降雨观测修正方程,从动力损失、蒸发损失、湿润损失和微量降水的角度分析了湖南省18个气象站2... 降水观测数据与实际降水量之间的偏差影响着降水观测资料集的质量,尤其在气候差异显著的湖南省,降水量校正差异更大,对此参考应用于干旱地区的降雨观测修正方程,从动力损失、蒸发损失、湿润损失和微量降水的角度分析了湖南省18个气象站2007~2015年的月降水量和年降水量误差修正情况。结果表明,湖南省近9年观测误差对年平均降水量影响较大,平均绝对误差为184.55mm,平均相对误差为11.18%;校正后年降水强度由实际观测的3.62mm/d变为4.24mm/d,这对水文过程模拟和气象变化特征的结果解释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观测 误差修正 降水 降水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山区固态降水观测对比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普晨 李忠勤 +2 位作者 王璞玉 贾玉峰 金爽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6-127,共12页
降水类型变化是深入理解全球变暖背景下陆地水循环演变的重要内容,高寒山区降水类型观测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选用2018年5月至2020年4月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末端的PWS100激光雨滴谱仪和Geonor T-200B称重式... 降水类型变化是深入理解全球变暖背景下陆地水循环演变的重要内容,高寒山区降水类型观测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选用2018年5月至2020年4月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末端的PWS100激光雨滴谱仪和Geonor T-200B称重式雨雪量计的同步降水观测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PWS100观测结果显示该试验场以固态降水为主,固体颗粒物占总颗粒物的63%,液体颗粒物占总颗粒物的37%;月尺度上,6-8月粒子数量最多,其中液态粒子占57%,固态粒子43%。其余月份以固态粒子数为主,占总粒子数的96%。(2)基于降水粒子在不同温度区间所占比重,以气温6.5℃为临界值划分降水类型。修正后T-200B降雨总累积量为1202 mm,占DFIR的67%,低估了降水量,但平均相对捕获率达到了87%。(3)两台仪器观测的降水总量大致相同(仅相差71 mm),然而,季节性差异明显,6-8月PWS100比T-200B高出73 mm,9月至次年5月则少37 mm。PWS100在降水量大、降水类型复杂的夏季,观测到的降水量大,而冬季降水量较少,且PWS100对小雨滴不敏感,会导致捕获量的不足,因此,T-200B在捕获固态降水方面更有效。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变暖背景下山区流域径流季节变化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观测 Geonor T-200B PWS100 乌鲁木齐河源区 高寒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1–2020年中国广西及东盟区域1 km分辨率降尺度月度降水数据集 被引量:2
7
作者 赵宁 邱玉宝 +2 位作者 贾国强 孙希延 傅文学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2期34-49,共16页
中国广西及东盟区域位于亚洲东南部,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充沛,洪涝灾害频发,直接影响社会经济活动,高分辨率、高精度降水资料可有效支撑区域水资源、农业、灾害及生态等管理和研究。本研究以2001–2020年全球降水观测计划降水数据(G... 中国广西及东盟区域位于亚洲东南部,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充沛,洪涝灾害频发,直接影响社会经济活动,高分辨率、高精度降水资料可有效支撑区域水资源、农业、灾害及生态等管理和研究。本研究以2001–2020年全球降水观测计划降水数据(GPM IMERG)为因变量,结合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增强植被指数(EVI)、地表蒸散发(ET)、地表温度(LST)、先进星载热发射和反射辐射仪(ASTER)海拔(ELV)等解释变量,引入考虑变量随地理环境影响变化的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构建空间分辨率为10 km的年尺度模型,经过测试选取验证精度良好的指数核函数。通过回代,基于空间分辨率为1 km的解释变量,构建了2001–2020年中国广西及东盟区域1 km年度降水数据集,并进一步采用比例指数法获得研究区2001–2020年1 km月度降水数据集。采用2001–2020年2679个地面观测站点数据对降尺度数据集进行验证,相关系数、均方根误差和偏差分别为0.792、74.610mm、-0.122%。本数据集能够有效反映1 km分辨率下的降水时空分布及其差异性,可广泛应用于水资源、农业、生态环境、灾害模拟等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广西及东盟区域 全球降水观测计划(GPM)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 核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究在降水观测过程中降水现象仪与人工数据观测精度差别 被引量:3
8
作者 秦政 《农业与技术》 2019年第7期156-157,共2页
降水观测主要是为了能够提供更加精准的气象信息,目前常用的观测手段分为降水现象仪及人工观测。近几年随着降水现象仪与人工数据观测的综合应用,人们在降水观测中的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升,但是为了使其数据信息的精确度更准确。本次对... 降水观测主要是为了能够提供更加精准的气象信息,目前常用的观测手段分为降水现象仪及人工观测。近几年随着降水现象仪与人工数据观测的综合应用,人们在降水观测中的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升,但是为了使其数据信息的精确度更准确。本次对降水现象仪与人工数据观测的精度差别进行分析,人工观测过程中使用雨量筒来实现,通过对雨量筒的定期观察进行记录;自动观测使用的是DSG4降水现象仪,该设备能够对多种降雨类型进行区分。为了增加数据对比的明显性,选择了本地汛期6月、7月、8月进行观察。通过长达3个月的时间进行数据搜集,统计相关数据的精确度,进而使降水观测工作更加顺利的得以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观测 降水现象仪 人工数据观测 精度差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气象站的降水观测数据异常问题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塔吉古.托合提 阿依仙木古丽.阿布来提 《南方农机》 2018年第6期184-184,共1页
通过自动气象站雨量传感工作原理,针对出现降水观测数据异常表现形式进行分析,并查找出现问题原因,提出解决办法,减少气象信息误报误发,提高气象服务质量。
关键词 自动气象站 降水观测 数据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检测站(FM-Q-01型)降水对比观测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杰 田孟勤 +2 位作者 吴有恒 周处强 雷登林 《绿色科技》 2022年第6期149-151,185,共4页
为验证压电式降水观测设备数据准确性,将环境检测站(FM-Q-01型)部署在贵阳市气象局对比观测场内,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对比观测,共计102个降水过程。结果表明:设备运行稳定,数据传输及时可靠,小时数据以偏小为主,日降水量曲线的变化趋势与D... 为验证压电式降水观测设备数据准确性,将环境检测站(FM-Q-01型)部署在贵阳市气象局对比观测场内,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对比观测,共计102个降水过程。结果表明:设备运行稳定,数据传输及时可靠,小时数据以偏小为主,日降水量曲线的变化趋势与DZZ4几乎完全一致;不同过程降水量中,中雨的相对误差最小,其次是暴雨,再次是大雨,而小雨的相对误差最大;4个降水过程分析中,FM-Q-01与DZZ4降水曲线重合程度较好,雨量分布和降水时间上基本一致,总降水量误差在2.5 mm以内;1~4月份常出现DZZ4日降水量1 mm以内的小雨时环境检测站无雨量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式降水观测设备 降水 对比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概率密度匹配法对中国区域卫星降水资料的改进 被引量:81
11
作者 宇婧婧 沈艳 +2 位作者 潘旸 赵平 周自江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44-553,共10页
为考察概率密度匹配法(PDF方法)对中国区域卫星反演降水产品系统误差订正的适用性,基于逐日和逐时我国地面观测降水量资料,引入PDF方法,分别对逐日0.25°×0.25°水平分辨率和逐时0.1°×0.1°水平分辨率的CMOR... 为考察概率密度匹配法(PDF方法)对中国区域卫星反演降水产品系统误差订正的适用性,基于逐日和逐时我国地面观测降水量资料,引入PDF方法,分别对逐日0.25°×0.25°水平分辨率和逐时0.1°×0.1°水平分辨率的CMORPH(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 Morphing Technique)卫星降水产品的系统误差进行订正。在分析CMORPH卫星降水产品误差特征的基础上,根据两种资料不同的时空分辨率和误差特点,调整概率密度匹配时选取样本的时间和空间范围,设计相应的订正方案。评估结果表明:PDF方法订正后,两种分辨率卫星降水资料在中国区域系统误差均显著减小,达到了理想的订正效果。在我国站点稀疏的西部地区,订正后的CMORPH卫星降水产品仍保持卫星观测的降水空间分布,降水量也明显接近于地面观测降水量。可见,PDF方法是中国区域卫星反演降水产品系统误差订正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反演降水 地面观测降水 系统误差 概率密度匹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江西省水文资料对中国融合降水产品的质量评估 被引量:33
12
作者 李显风 周自江 +5 位作者 李志鹏 潘旸 师春香 沈艳 徐宾 谷军霞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534-1546,共13页
利用江西省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水文站观测降水数据,在小时尺度上,对中国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研制的5和10 km融合降水产品进行质量评估,同时与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NOAA)气候预测中心卫星反演降水产品(CMORPH)、中国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研制... 利用江西省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水文站观测降水数据,在小时尺度上,对中国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研制的5和10 km融合降水产品进行质量评估,同时与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NOAA)气候预测中心卫星反演降水产品(CMORPH)、中国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研制的东亚区域多卫星集成降水产品(EMSIP)两套卫星降水产品进行对比评估。研究分析各类降水产品的数据误差及其时空变化规律,验证融合降水产品在特征区域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融合降水和卫星降水均能较好地反映年内小时降水的变化趋势,与水文站观测降水相比,四套降水资料均存在一定程度低估,其中卫星降水产品低估较大。融合降水产品的数据质量较高,其中5 km融合降水产品的数据精度(R=0.81,RMSE=2.12 mm·h^(-1),RE=-5.4%)基本优于10 km融合降水产品(R=0.78,RMSE=2.3 mm·h^(-1),RE=-5.1%),卫星降水产品与水文站观测降水存在较大的偏差,CMORPH和EMSIP的相关系数分别仅为0.19和0.24。各降水产品误差具有相同的月变化趋势,融合降水产品的误差变化幅度明显要小于卫星降水产品。四套降水产品的相关性随着降水量级增大而增加,融合降水产品能够准确反映降水的空间结构和中心位置,5 km融合降水产品对强降水的监测能力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降水产品 卫星降水产品 水文站观测降水 质量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01~2013年GPCC和CRU降水资料在中国大陆的适用性评估 被引量:49
13
作者 王丹 王爱慧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46-462,共17页
利用1901~2013年中国大陆地区的气象台站实测降水资料,对东英吉利(East Anglia)大学气候研究中心(Climatic Research Unit,CRU)和全球降水气候中心(Global Precipitation Climatology Centre,GPCC)的降水资料分别从季节、年际和年代际... 利用1901~2013年中国大陆地区的气象台站实测降水资料,对东英吉利(East Anglia)大学气候研究中心(Climatic Research Unit,CRU)和全球降水气候中心(Global Precipitation Climatology Centre,GPCC)的降水资料分别从季节、年际和年代际尺度上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961~2013年CRU与GPCC降水资料均能较准确地描述中国大陆地区的降水特征,且在东部较西部地区、夏季较冬季与站点实测降水情况更为一致。将中国大陆划分为不同区域并在其季节、年际和年代际时间尺度上通过比较降水偏差绝对值的百分比、均方根误差和相关系数等统计量后发现:CRU在青藏高原和其它较大的山脉附近与站点实测降水的差别较大,且年均降水趋势在西北一带的阿尔金山脉、黄土高原、东南地区和长江下游地区,比实测降水的年均趋势小、甚至出现趋势相反的情况。此外,CRU降水的年代际变化趋势也偏小。而GPCC数据不论是降水量还是降水趋势都更接近实际情况。在1901~1961年,通过与65个长期气象观测站点的降水时间序列比较发现,CRU在110°E以西地区与站点观测的降水资料间的差别较大,而GPCC与站点观测资料的吻合较好。最后,利用1961~2013年两套降水资料和站点实测资料分别计算了标准化降水指数(SPI),简单分析了中国大陆地区的干旱变化,发现GPCC对旱涝的时空变化特征的描述比CRU更接近站点实际观测;并且CRU也没有反映出1997年夏季中国地区出现的严重干旱情况,而GPCC较为准确地反映出了这一干旱事件特征。因此,本文的研究结果认为,就中国大陆地区长时期降水资料而言,GPCC的适用性优于CR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区域 观测降水 GPCC(Global PRECIPITATION CLIMATOLOGY Centre) CRU(Climatic Research Unit) 资料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迎风坡降水对中国东南地区降水贡献的估测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昕 王其伟 王元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25-630,共6页
本文利用2001-2007年中国东南地区84个观测台站的逐日降水资料,0.5°×0.5°的中国地形资料,以及日本气象厅20 km分辨率的再分析风场、温度场和湿度场资料,研究了迎风坡降水对中国东南地区观测降水的可能贡献.研究发现,中... 本文利用2001-2007年中国东南地区84个观测台站的逐日降水资料,0.5°×0.5°的中国地形资料,以及日本气象厅20 km分辨率的再分析风场、温度场和湿度场资料,研究了迎风坡降水对中国东南地区观测降水的可能贡献.研究发现,中国东南地区北部迎风坡降水对观测降水的贡献最大,而中部地区迎风坡降水对观测降水的贡献最小.迎风坡降水占观测降水的比例与地形梯度的经向分布基本一致,表明地形因素对东南地区的降水有着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迎风坡降水 观测降水 中国东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MM月降水产品在西北内陆河流域的适应性定量分析 被引量:19
15
作者 蔡晓慧 邹松兵 +2 位作者 陆志翔 许宝荣 龙爱华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91-298,共8页
利用1998-2008年56个气象台站降水资料,结合TRMM月降水产品,通过对TRMM3B43降水数据在不同气候区、不同时空尺度的精度对比分析,探讨了卫星遥感反演降水产品在中国西北内陆河流域的适应性.结果表明:TRMM探测的月降水数据与实测月降水数... 利用1998-2008年56个气象台站降水资料,结合TRMM月降水产品,通过对TRMM3B43降水数据在不同气候区、不同时空尺度的精度对比分析,探讨了卫星遥感反演降水产品在中国西北内陆河流域的适应性.结果表明:TRMM探测的月降水数据与实测月降水数据在整体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线性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76,效率系数为0.58,其探测的降水量比观测值略大;TRMM在高原气候区月降水量的探测效果要优于在西风带区的;TRMM数据所反映的降水量的年内变化过程和实测降水量结果基本一致,但在具体的量上有一定的差异,表现为对降水相对集中的5-9月低估实测降水量,而在降水较少的10月-次年4月高估实测降水量,反映了TRMM对较大强度降水量的探测能力不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呈现南、北部大,中部小的格局,降水量的高值中心主要出现在高山地区,高达300 mm;而受西风环流影响的塔里木盆地东南面的且末-若羌一带、吐鲁番盆地和受高原区影响的柴达木盆地为极端干旱少雨区,降水量均不足10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降水观测卫星 降水 西北内陆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热加热纳近方法在地面降水资料同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亚丽 陈德辉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2-44,共13页
基于国家气象中心GRAPES_Meso高分辨率区域模式,针对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中预报雨带形成滞后问题,研究了潜热加热纳近方法在地面降水资料同化中的应用,以期提高短时数值天气预报的水平。2013年6月20日—7月20日的初步试验结果表明:通过... 基于国家气象中心GRAPES_Meso高分辨率区域模式,针对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中预报雨带形成滞后问题,研究了潜热加热纳近方法在地面降水资料同化中的应用,以期提高短时数值天气预报的水平。2013年6月20日—7月20日的初步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调整模式潜热加热廓线,可以改进初始场中温、湿、风等要素的合理分布,增加降水区的对流不稳定性;潜热加热纳近方法可以缩短模式的调整适应(spin-up)时间,改进短时降水预报的落区和强度,提高3 h,6 h,12 h的降水预报TS,ETS评分;与传统的冷潜热加热纳近的试验结果相比,改进的暖潜热加热纳近试验对降水落区和强度的预报更接近观测,但强降水中心范围略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PES_MESO 地面降水观测资料 潜热加热纳近 短时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水资料分析计算方法初探
17
作者 米晓霞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9-61,共3页
在观测降水量时,使用自记雨量计可观测到各次降水的完整过程。但是,由于仪器老化和超期使用,经常涉及到虹吸故障。探讨了对于出现虹吸故障时资料的分析计算方法。
关键词 降水观测 分析方法 降水资料分析 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M降水产品评估研究综述 被引量:25
18
作者 陈汉清 鹿德凯 +3 位作者 周泽慧 朱自伟 任英杰 雍斌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7-34,共8页
从IMERG、DPR和水文模拟3方面综述了GPM降水产品的评估工作。GPM降水产品在复杂地形和高海拔地区均表现不佳,甚至出现不可靠的情况,还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性,主要表现为夏秋两季的表现较好,春冬两季表现相对较差。指出GPM对微量降水、固... 从IMERG、DPR和水文模拟3方面综述了GPM降水产品的评估工作。GPM降水产品在复杂地形和高海拔地区均表现不佳,甚至出现不可靠的情况,还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性,主要表现为夏秋两季的表现较好,春冬两季表现相对较差。指出GPM对微量降水、固态降水和极端降水的观测还需进一步的完善,未来的卫星降水评估工作应从传感器层面上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降水观测 多卫星联合降水反演 降水产品 水文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遥感降水的反演、验证与应用综述 被引量:13
19
作者 王存光 洪阳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9,共9页
降水是全球水和能量循环中最重要的变量之一,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获得大范围、高质量的降水产品成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和难点,而目前国内还缺少系统性介绍卫星遥感降水反演、验证与应用的成果。回顾了各类卫星降水传感器,对其特点及相应的... 降水是全球水和能量循环中最重要的变量之一,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获得大范围、高质量的降水产品成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和难点,而目前国内还缺少系统性介绍卫星遥感降水反演、验证与应用的成果。回顾了各类卫星降水传感器,对其特点及相应的经典反演算法进行详细描述;总结了包括TMPA、IMERG在内的典型降水产品,并对其在全球和区域性的效果评估进行了展示。最后介绍了卫星降水产品在洪水监测和预报上的应用案例,并对卫星遥感降水产品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在过去几十年,基于卫星遥感的全球降水产品的生产与应用已经有了较为成熟和稳定的发展,相关研究还将继续着重在获取更高时空分辨率的降水产品、复杂地区的适应性、雨雪相态划分等方面。研究成果旨在促进国内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遥感 降水 反演 验证 水文水资源 水文气象 全球气候变化 全球卫星降水观测计划GP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ERG降水卫星在贵州省三岔河流域降水预报误差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曾莉萍 梁振清 +2 位作者 陈生 李峙 朱慧琴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13,共4页
以贵州省三岔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利用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期间的76个气象站观测数据评估全球降水观测计划多卫星降水产品IMERG(Integrated Multi-satellitE Retrievals for GPM)的雨量站订正产品IMERG Final Run(IMERG_FR)和准... 以贵州省三岔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利用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期间的76个气象站观测数据评估全球降水观测计划多卫星降水产品IMERG(Integrated Multi-satellitE Retrievals for GPM)的雨量站订正产品IMERG Final Run(IMERG_FR)和准实时产品IMERG Early Run(IMERG_ER)在岩溶地貌的小流域的降水观测准确度,通过设定不同的降水阈值评估IMERG两种降水产品IMERG_FR和IMERG_ER对不同降水量区间的探测能力,评估指标包括相关系数(CCC)、相对偏差(RRB)、均方根误差(RRMSE)、探测率(PPOD)、临界成功指数(CCSI)和误报率(FFAR)。结果表明,在整体上,IMERG_FR和IMERG_ER在该小型流域有一定降水探测能力,对降水强度的估算精度还存在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M IMERG 卫星降水观测 三岔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