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文明观念:引领人的发展新境界 被引量:9
1
作者 程样国 黄平槐 《求实》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7-9,共3页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生态文明观念是生态文明精神成果的一种形式,是生态世界观、生态价值观和生态伦理观的统一,是生态规律(真)、生态伦理(善)和生态美(美)的统一。在生态文明观念的引领下,人...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生态文明观念是生态文明精神成果的一种形式,是生态世界观、生态价值观和生态伦理观的统一,是生态规律(真)、生态伦理(善)和生态美(美)的统一。在生态文明观念的引领下,人们的思维品质、求"真"的能力和求"善"的自觉性进入新境界,从而使人在追求全面发展过程中实现"量变中的部分质变",成为社会生态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观念 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生态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世纪中叶前中国与欧洲的“文明”观念 被引量:7
2
作者 刘文明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0-137,共8页
19世纪中叶之前的中国与欧洲各自有其"文明"概念及其反映的观念。中文"文明"与西文"civilisation"在相遇之前是近义词,都是对自身行为及社会发展水平的一种认知与文化认同,表示各自文化价值所推崇的良好... 19世纪中叶之前的中国与欧洲各自有其"文明"概念及其反映的观念。中文"文明"与西文"civilisation"在相遇之前是近义词,都是对自身行为及社会发展水平的一种认知与文化认同,表示各自文化价值所推崇的良好道德行为及以此为基础具有教化的社会;它与"野蛮"相对应,因而带有自我中心主义和种族中心主义色彩。但是,中国"文明"强调柔顺守正与文治教化,具有人际和谐与天人和谐的价值取向,主张对"他者"怀柔。欧洲人则在对外扩张中通过标榜"文明"而不断强化自我认同,贬低"他者",其文化与种族优越感成为殖民扩张的文化力,这种"文明"观念到19世纪中叶之后成为欧洲称霸世界的一种意识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欧洲 文明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食源性疾病与卫生文明观念的嬗变 被引量:2
3
作者 孙雯波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8-31,共4页
食源性疾病在我国伴随社会历史的发展有不同的疾病表征和社会成因,凸显中国社会各时期卫生文明观念的嬗变。通过个体养生观念的传统演绎、公共卫生观念的近代启蒙、爱国卫生运动的政治影响、现代卫生观念的科学展望等几个阶段类型的反... 食源性疾病在我国伴随社会历史的发展有不同的疾病表征和社会成因,凸显中国社会各时期卫生文明观念的嬗变。通过个体养生观念的传统演绎、公共卫生观念的近代启蒙、爱国卫生运动的政治影响、现代卫生观念的科学展望等几个阶段类型的反思与批判,致力于保障食品安全,防治食源性疾病,促进公众健康和社会文明,这一探讨寄寓了人类新的伦理价值期望,以及对人类生存之道追寻的心灵救赎和自我拯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卫生文明观念 公共卫生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拷问我们这个时代的文明观念 被引量:1
4
作者 邹广文 《河北学刊》 2003年第5期25-29,共5页
表面上看,从"9@11"事件到伊拉克战争,所呈现的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与阿拉伯国家的矛盾冲突,正是在这样一种观察视角下,人们的文化价值思考往往围绕这样一些问题展开:野蛮与文明、宗教神权与自由民主、落后的阿拉伯文化... 表面上看,从"9@11"事件到伊拉克战争,所呈现的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与阿拉伯国家的矛盾冲突,正是在这样一种观察视角下,人们的文化价值思考往往围绕这样一些问题展开:野蛮与文明、宗教神权与自由民主、落后的阿拉伯文化与现代西方文明、伊斯兰文明与基督教文明、原教旨主义与开放社会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观念 “9·11”事件 伊拉克战争 美国 文化价值 阿拉伯文化 伊斯兰文明 基督教文明 原教旨主义 开放社会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地理思想的发展与文明传承观念的深化
5
作者 罗炳良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3-225,共3页
历史地理思想与文明传承观念,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和统一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地理思想的角度宣扬大一统政治观与历史观的传统由来已久,而宋、元、明、清时期的表现则更加突出。中华文明不断传承的观念深入人心,则是这一社会现实在史学领... 历史地理思想与文明传承观念,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和统一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地理思想的角度宣扬大一统政治观与历史观的传统由来已久,而宋、元、明、清时期的表现则更加突出。中华文明不断传承的观念深入人心,则是这一社会现实在史学领域的一个突出反映。无论是全国各族统一时期,还是地方割据政权并列时期;无论是汉族政权,还是少数民族政权,只要是建立在中国疆域之内,无一例外地都以中华文明的传承者自居,历史地理思想与文明传承观念进一步发展与深化。宋、辽、金时期学者对于"正统"问题的讨论,元代统治者注意从历史地理角度认识元朝所处的历史地位,以及明清时期对于传承和发扬中华文明认识的深入,都是对这一观念的诠释。而这一观念的深远影响,反过来又对维护祖国统一与国家稳定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地理思想 文明传承观念 中华民族 民族团结 国家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理念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实施——评《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生态文明观教育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花佩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I0004-I0004,共1页
生态理念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思政教育,有利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生态文明的内涵,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观念,使学生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责任与义务,培养学... 生态理念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思政教育,有利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生态文明的内涵,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观念,使学生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责任与义务,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与生态道德观念,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将生态理念融入思政教育,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政教育 知识视野 生态理念 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文明观念 共生关系 环保意识 责任与义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明史的研究思路——以宋代中国的历史为例 被引量:5
7
作者 葛兆光 《学术界》 2003年第4期38-50,共13页
文化史与文明史是两种不同的思路。从埃利亚斯《文明的进程》中 ,我们获得的启发是 ,文明史研究的主要是文明观念———包括道德伦理、规则常识的建构过程 ,象征着民族的同一化趋向 ,而文化则相反 ,表现了民族的自我和特色。以宋代中国... 文化史与文明史是两种不同的思路。从埃利亚斯《文明的进程》中 ,我们获得的启发是 ,文明史研究的主要是文明观念———包括道德伦理、规则常识的建构过程 ,象征着民族的同一化趋向 ,而文化则相反 ,表现了民族的自我和特色。以宋代中国的历史为例 ,起始的“一道德 ,同风俗”建构起来的“文明” ,才是现在我们说的“传统文化”或“文化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 宋代 文明观念 道德伦理 规则常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从理念到行动 被引量:3
8
作者 龙柏林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12,共2页
关键词 生态文明 保护生态环境 科学发展 发展理念 文明观念 产业结构 能源资源 增长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教育与高校教育管理的融合机制构建——评《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与管理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光琼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235-3235,共1页
“双碳”目标远景规划背景下,低碳生活理念贯穿社会生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个方面。大力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我国发展的路径选择。未来,大学生作为我国发展建设的主要力量,其个人... “双碳”目标远景规划背景下,低碳生活理念贯穿社会生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个方面。大力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我国发展的路径选择。未来,大学生作为我国发展建设的主要力量,其个人观念及行动自觉性直接影响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成果。在次基础上,强化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观念,打造生态文明教育与高校教育管理相融合的教育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与管理研究》(中国商务出版社,2020年3月版)一书由张纯、王涛著编,从高校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阐述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以及管理工作,对于生态文明教育与高校教育管理融合机制的建立以及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教育管理 生态文明教育 生态文明建设 个人观念 生态文明观念 机制构建 远景规划 高校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共产党人的自然价值观与生态文明建设
10
作者 彭汉琼 李斌雄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9-32,共4页
中国共产党人的自然价值观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唯物史观基础上的自然价值观。我们党对正确的自然价值观进行了系统阐述,并将正确的自然价值观与倡导生态文明观念、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转化为... 中国共产党人的自然价值观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唯物史观基础上的自然价值观。我们党对正确的自然价值观进行了系统阐述,并将正确的自然价值观与倡导生态文明观念、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转化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政策措施。在全社会大力加强正确的自然价值观教育,确立生态文明观念,对于深刻理解中共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并在实践中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自然价值观 生态文明观念 生态文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文明观话语体系的生成理路
11
作者 陈铭 石坚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14,共7页
"文明"作为一个与文化相近而又有别的哲学名词,体现了人类对自身存在方式的反思。民族主义与工业革命给近代世界带来了剧烈变动,也对"文明"观念的演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民族主义的发展使思想家们更多地将"文... "文明"作为一个与文化相近而又有别的哲学名词,体现了人类对自身存在方式的反思。民族主义与工业革命给近代世界带来了剧烈变动,也对"文明"观念的演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民族主义的发展使思想家们更多地将"文明"与自身国家利益相结合,"文明"观之涵义与某一民族文化相联系,而在德国,则出现了"文明"与"文化"对立加剧的情况,这是知识分子为彰显德国新兴阶级利益和民族意识所做出的努力,以此与法国主导的"文明"观念相区别;同时,工业革命在这一时期的蓬勃进行推动了欧洲社会各个行业飞速发展,也给予"文明"观念"雄厚的物质基础",支撑起了同时期思想家们对欧洲和非欧洲地区的价值评判体系,这也进一步推动了近代"文明"话语体系的强化。近代"文明"观的涵义变化及其话语体系的生成理路,说明"文明"话语的生成脱离不了独特社会发展的现实,世界不存在"普世文明",尊重各民族文明差异是世界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各民族国家都是世界发展的有机体,当下,我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战略提倡各民族国家发展秉承平等、包容、共赢之文明理念,已成为世界不同文明的共荣之路和文明交流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观念嬗变 科技文明 “一带一路”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人的文明观及其对菲律宾的占领(1898-1914)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义勇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4-51,共8页
美国对菲律宾的占领和统治深受当时美国社会流行的"文明意识形态"的影响。根据这种文明意识形态,菲律宾人是"半文明"人,需要接受先进的文明;占领菲律宾是"扩张文明"的行为,而非帝国主义掠夺。这种文明意... 美国对菲律宾的占领和统治深受当时美国社会流行的"文明意识形态"的影响。根据这种文明意识形态,菲律宾人是"半文明"人,需要接受先进的文明;占领菲律宾是"扩张文明"的行为,而非帝国主义掠夺。这种文明意识形态还导致美国在菲律宾推行"文明化"和"美国化"的政策,采取与英、荷、法等国不同的殖民方式去统治菲律宾,并因此为菲律宾后来的独立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观念 文明意识形态 菲律宾 美国外交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生态环境 建设生态文明——在全国政协第十一届一次会议上的书面发言 被引量:7
13
作者 江泽慧 《中国城市林业》 2008年第2期4-5,共2页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中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充分体现了生态文明对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向生态文明的发展阶段迈进。建设生态文明是国家...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中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充分体现了生态文明对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向生态文明的发展阶段迈进。建设生态文明是国家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面临的一项长期而又紧迫任务,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生态环境 资源 节约能源 建设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观念 政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理”在哪里?
14
作者 尤俊意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1,共1页
关键词 部门法学 观念文明 社会价值体系 法律理念 理论法学 应用法学 价值座标 互补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生态化人格及推进人格生态化的意义 被引量:7
15
作者 彭立威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70-174,共5页
人格与生态的内在关联,包括康德在内的法权论者认为作为法权主体的人格同外部自然物(包括生态环境)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黑格尔明确地把外部自然界作为财产的一部分加以考虑。在马克思看来,资本家尽管有了对于自然界的所有权,却也并不就... 人格与生态的内在关联,包括康德在内的法权论者认为作为法权主体的人格同外部自然物(包括生态环境)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黑格尔明确地把外部自然界作为财产的一部分加以考虑。在马克思看来,资本家尽管有了对于自然界的所有权,却也并不就是真正自由的独立的人格,近代的生态危机,归根到底同这种反生态人格密切相关。生态化人格是个体人格的生态规定性,是与生态文明相适合的作为生态文明主体的"生态人"的资格、规格和品格的统一,是一种权利和义务(责任)相统一的新型人格,是一种充满智慧的新型人格,是对其他人格富有同情和尊重的智慧型人格,还是一种具有审美视野的美的人格。它的真正确立,包含着实践的环节。生态化人格的塑造与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必需是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不断推进铸就的。推进人格生态化一方面有助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目的和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 生态人 生态化人格 生态文明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时代的人文素质教育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凤年 肖鸾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7年第4期23-25,共3页
21世纪是数字化生存的世纪,这不仅意味着科技的发展,而且同时意味着与此紧密相关的人文发展,人的生活包括人类文明观念,将由此产生本质性的转变。也正如美国未来学家、“互联网教父”尼古托·庞帝曾预言的,数字化是步入新世纪... 21世纪是数字化生存的世纪,这不仅意味着科技的发展,而且同时意味着与此紧密相关的人文发展,人的生活包括人类文明观念,将由此产生本质性的转变。也正如美国未来学家、“互联网教父”尼古托·庞帝曾预言的,数字化是步入新世纪的人类生存的福祉,没有数字化,就没有人类的前途。尽管将数字化褒扬得无所不能的观点已经受到批评,“数字化将决定我们生存”的论断也遭到不少质疑,但数字化的浪潮正滚滚向前,“数字化”成为21世纪科技化的标志词,也必将成为21世纪人类一切活动包括人文素质教育活动的标志。传统的人文素质及人文素质教育正在受到新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素质教育 数字化时代 人类生存 数字化生存 “数字化” 人文发展 文明观念 未来学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时代的领导使命
17
作者 奚洁人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33-35,共3页
环顾世界,人类社会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全球性的经济发展方式、科学技术形态、文化文明观念、社会运行机制以及人们交往沟通的形式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巨变,这种变化之深刻、全面和快速,是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 环顾世界,人类社会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全球性的经济发展方式、科学技术形态、文化文明观念、社会运行机制以及人们交往沟通的形式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巨变,这种变化之深刻、全面和快速,是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比拟的,于是人们惊呼,我们进入了一个转型的时代。这样的时代对于一个真正的领导者,或者对于从事领导学研究的学者来说,意味着什么?是机遇,也是挑战。战胜了挑战,就是机遇;抓住了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者 转型时代 经济发展方式 社会运行机制 人类社会 技术形态 文明观念 全球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林业大学打造研学旅行与自然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平台
18
作者 武艺漩 张卓亚(图) 《云南林业》 2022年第8期34-39,共6页
普及和提升生态文明观,需要发挥教育的引领和推动作用。自然教育无疑是推动提升生态文明观念的重要途径之一,顺应了当今社会大众的客观需求。
关键词 大学生创新创业 研学旅行 生态文明观念 西南林业大学 客观需求 打造 重要途径 当今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