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煤层气井见气时间预测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
5
1
作者
谢学恒
秦学成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7,共3页
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根据煤层气井排采理论与实践,建立了预测见气时间(即启抽后至观测到套压所用时间)的理论模型,并通过收集鄂尔多斯东缘延川南区块煤层气井生产资料,统计了见气时间、见气前平均日产水量、累计产水量、解吸压力、初始井...
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根据煤层气井排采理论与实践,建立了预测见气时间(即启抽后至观测到套压所用时间)的理论模型,并通过收集鄂尔多斯东缘延川南区块煤层气井生产资料,统计了见气时间、见气前平均日产水量、累计产水量、解吸压力、初始井底流压、举升指数(冲程冲次或转速)等数据,进行了参数耦合分析。研究发现,见气时间与见气前平均日产水量、累计产水量以及举升指数呈正相关,与初始井底流压与解吸压力之差存在二次多项式规律,据此得到了见气时间预测的统计模型。最后,运用理论模型与统计模型得出了见气时间预测表达式,在实际应用中误差较小,对煤层气井见气时间的有效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
气
井
见气时间
统计模型
理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见气时间分析的高煤阶煤层气井合理排采制度研究
2
作者
陈杨
王学评
宋韦剑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07-108,共2页
煤层气的产出是一个“排水—降压—解吸—扩散—渗流”的过程,单相水排采阶段作为煤层气井生产的关键阶段,气井动液面下降速度直接影响压降漏斗的扩展和气井的产能水平,该阶段时间长短对气井的开发成本和后期工作制度调整有着重要意义(...
煤层气的产出是一个“排水—降压—解吸—扩散—渗流”的过程,单相水排采阶段作为煤层气井生产的关键阶段,气井动液面下降速度直接影响压降漏斗的扩展和气井的产能水平,该阶段时间长短对气井的开发成本和后期工作制度调整有着重要意义(宋岩等,2019)。本文以沁水盆地郑庄区块高煤阶煤层气井的地质、压裂、排采等资料为基础,分析了煤储层物性特征、压力特征和排采制度等因素对气井见气时间的控制作用;通过修正见气时间概念,提取煤层气井典型排采参数,明确了气井见气时间与单相水排采阶段动液面下降速度间存在指数关系,结合实际生产数据分析了研究区开发井见气时间对气井产能的影响,提出了煤层气井排采初期合理的动液面下降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
气
见气时间
排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注气开发低渗透油藏见气见效时间预报方法
被引量:
9
3
作者
王高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4期18-23,共6页
气驱开发油藏见气时间预报油藏工程完备理论尚未见报道。首次提出应用完全非混相驱替、一次萃取和一次溶解膨胀三个步骤,即"三步近似法"简化真实气驱过程。引入"特征流管"概念研究波及区域完全非混相驱含气饱和度...
气驱开发油藏见气时间预报油藏工程完备理论尚未见报道。首次提出应用完全非混相驱替、一次萃取和一次溶解膨胀三个步骤,即"三步近似法"简化真实气驱过程。引入"特征流管"概念研究波及区域完全非混相驱含气饱和度分布。结合相态理论和实验成果量化一次萃取和一次溶解引起的油藏流体膨胀。利用物质平衡原理和气驱增产倍数概念描述见气见效时的"油墙"规模。分别计算了见气见效时游离态、溶解态和成矿固化态三种赋存状态的注入气体占据的烃类孔隙体积,得到低渗透油藏见气见效时间预报普适理论模型。给出了CO2驱油藏见气时间计算简化公式,用于十个注气项目的平均相对误差为8.3%。发现见气见效时间对见气前的阶段地层压力及其接近最小混相压力的程度、注入气地下密度和和理论体积波及系数较为敏感。指出提高见气前的阶段地层压力和增加体积波及系数是延迟见气的两项基本技术对策。研究成果对编制气驱方案、把握注气动态并及时制定生产调整对策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
驱
见气时间
特征流管
完全非混相
萃取
溶解膨胀
油墙规模
三步近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渗透率对低渗油藏CO_2驱气窜的影响规律研究
被引量:
17
4
作者
杨大庆
尚庆华
+2 位作者
江绍静
黄春霞
汤瑞佳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7-141,共5页
为了确定低渗透油藏渗透率对CO2驱油过程气窜的影响规律,为延长油田筛选理想的油藏开展CO2驱矿场试验,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不同渗透率岩芯驱替下见气时间、气窜时间、扩散速度及不同阶段采收率的变化特点。实验结果表明:扩散速度随渗透...
为了确定低渗透油藏渗透率对CO2驱油过程气窜的影响规律,为延长油田筛选理想的油藏开展CO2驱矿场试验,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不同渗透率岩芯驱替下见气时间、气窜时间、扩散速度及不同阶段采收率的变化特点。实验结果表明:扩散速度随渗透率的增加而增加,见气时间和气窜时间随岩芯渗透率的增加而缩短,且当渗透率增加到某一值(本实验为10 mD左右)后,见气时间和气窜时间几乎都降为0。见气采收率随渗透率的增加而降低;渗透率在某一范围值内,气窜采收率和最终采收率随渗透率的增加先降低后缓幅上升。低渗透油藏CO2驱见气后仍有大幅的提高采收率空间,大量原油主要在见气后至气窜前采出。而且,一旦发生气窜,采收率进一步提高的幅度将非常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渗透率
CO2驱
见气时间
气
窜
时间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煤层气井见气时间预测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
5
1
作者
谢学恒
秦学成
机构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监督监理技术分公司
中石化华东分公司采油厂
出处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7,共3页
基金
中国石化集团科技基金资助项目:煤层气选区评价及勘探部署(P09008)
文摘
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根据煤层气井排采理论与实践,建立了预测见气时间(即启抽后至观测到套压所用时间)的理论模型,并通过收集鄂尔多斯东缘延川南区块煤层气井生产资料,统计了见气时间、见气前平均日产水量、累计产水量、解吸压力、初始井底流压、举升指数(冲程冲次或转速)等数据,进行了参数耦合分析。研究发现,见气时间与见气前平均日产水量、累计产水量以及举升指数呈正相关,与初始井底流压与解吸压力之差存在二次多项式规律,据此得到了见气时间预测的统计模型。最后,运用理论模型与统计模型得出了见气时间预测表达式,在实际应用中误差较小,对煤层气井见气时间的有效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煤层
气
井
见气时间
统计模型
理论模型
Keywords
CBM shaft
methane emerging time
statistics model
theoretical model
分类号
TE37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见气时间分析的高煤阶煤层气井合理排采制度研究
2
作者
陈杨
王学评
宋韦剑
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出处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07-108,共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41772160)
中国地质调查局资助项目(编号:DD20190413)的成果.
文摘
煤层气的产出是一个“排水—降压—解吸—扩散—渗流”的过程,单相水排采阶段作为煤层气井生产的关键阶段,气井动液面下降速度直接影响压降漏斗的扩展和气井的产能水平,该阶段时间长短对气井的开发成本和后期工作制度调整有着重要意义(宋岩等,2019)。本文以沁水盆地郑庄区块高煤阶煤层气井的地质、压裂、排采等资料为基础,分析了煤储层物性特征、压力特征和排采制度等因素对气井见气时间的控制作用;通过修正见气时间概念,提取煤层气井典型排采参数,明确了气井见气时间与单相水排采阶段动液面下降速度间存在指数关系,结合实际生产数据分析了研究区开发井见气时间对气井产能的影响,提出了煤层气井排采初期合理的动液面下降速度。
关键词
煤层
气
见气时间
排采
Keywords
coalbed methane
gas breakthrough time
production system
分类号
TE37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注气开发低渗透油藏见气见效时间预报方法
被引量:
9
3
作者
王高峰
机构
提高石油采收率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4期18-23,共6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16)资助
文摘
气驱开发油藏见气时间预报油藏工程完备理论尚未见报道。首次提出应用完全非混相驱替、一次萃取和一次溶解膨胀三个步骤,即"三步近似法"简化真实气驱过程。引入"特征流管"概念研究波及区域完全非混相驱含气饱和度分布。结合相态理论和实验成果量化一次萃取和一次溶解引起的油藏流体膨胀。利用物质平衡原理和气驱增产倍数概念描述见气见效时的"油墙"规模。分别计算了见气见效时游离态、溶解态和成矿固化态三种赋存状态的注入气体占据的烃类孔隙体积,得到低渗透油藏见气见效时间预报普适理论模型。给出了CO2驱油藏见气时间计算简化公式,用于十个注气项目的平均相对误差为8.3%。发现见气见效时间对见气前的阶段地层压力及其接近最小混相压力的程度、注入气地下密度和和理论体积波及系数较为敏感。指出提高见气前的阶段地层压力和增加体积波及系数是延迟见气的两项基本技术对策。研究成果对编制气驱方案、把握注气动态并及时制定生产调整对策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
气
驱
见气时间
特征流管
完全非混相
萃取
溶解膨胀
油墙规模
三步近似法
Keywords
gas flooding gas emergence time representative stream tube absolute immiscible displacement extraction dissolving and expansion oil bank three step approximation
分类号
TE31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渗透率对低渗油藏CO_2驱气窜的影响规律研究
被引量:
17
4
作者
杨大庆
尚庆华
江绍静
黄春霞
汤瑞佳
机构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
出处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7-141,共5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陕北煤化工CO2捕集
埋存与提高采收率技术示范"(2012BAC26B00)
文摘
为了确定低渗透油藏渗透率对CO2驱油过程气窜的影响规律,为延长油田筛选理想的油藏开展CO2驱矿场试验,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不同渗透率岩芯驱替下见气时间、气窜时间、扩散速度及不同阶段采收率的变化特点。实验结果表明:扩散速度随渗透率的增加而增加,见气时间和气窜时间随岩芯渗透率的增加而缩短,且当渗透率增加到某一值(本实验为10 mD左右)后,见气时间和气窜时间几乎都降为0。见气采收率随渗透率的增加而降低;渗透率在某一范围值内,气窜采收率和最终采收率随渗透率的增加先降低后缓幅上升。低渗透油藏CO2驱见气后仍有大幅的提高采收率空间,大量原油主要在见气后至气窜前采出。而且,一旦发生气窜,采收率进一步提高的幅度将非常有限。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渗透率
CO2驱
见气时间
气
窜
时间
采收率
Keywords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permeability
CO2 flooding
gas breakthrough time
gas channeling time
recovery
分类号
TE34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煤层气井见气时间预测方法及其应用
谢学恒
秦学成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3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见气时间分析的高煤阶煤层气井合理排采制度研究
陈杨
王学评
宋韦剑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注气开发低渗透油藏见气见效时间预报方法
王高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渗透率对低渗油藏CO_2驱气窜的影响规律研究
杨大庆
尚庆华
江绍静
黄春霞
汤瑞佳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