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覆膜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俞飞成 黄连军 +6 位作者 孙立忠 蒋世良 吕建华 金敬琳 田良鑫 楚军民 常谦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66-269,共4页
目的:评价覆膜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方法:180例B型主动脉夹层,男158例,女22例,年龄(50.4±10.9)岁。术前行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增强扫描检查。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测下选用覆膜血管内支架封堵夹层原发... 目的:评价覆膜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方法:180例B型主动脉夹层,男158例,女22例,年龄(50.4±10.9)岁。术前行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增强扫描检查。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测下选用覆膜血管内支架封堵夹层原发破口。置入后即刻重复DSA检查。随访行胸部X线平片与CT增强扫描检查。结果:技术成功率99.4%(179/180),1例支架位置过高,行外科升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搭桥术。术后即刻造影160例无内漏,18例少量内漏,2例中量内漏近段加短袖套支架(Cuff)后内漏消失;降主动脉真腔明显扩大,腹主动脉及分支供血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随访(18.6±7.2)个月,18例少量内漏12例6个月内消失、6例无加重;21例支架段假腔消失,余者近端假腔内均有血栓形成;1例支架远端形成假性动脉瘤破裂死亡。结论:覆膜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近、中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覆膜血管内支架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肾动脉放置覆膜内支架治疗腹主动脉瘤对肾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管汉雄 D Pless +2 位作者 J Goerich H-J Brambs Th.Fleiter 《放射学实践》 2003年第5期325-327,共3页
目的 :血管内覆膜内支架放置修补术治疗腹主动脉瘤基本标准是要求近端瘤颈长度 >1 5~ 2 0mm。通过比较术前术后BUN及血清肌酐水平 ,探讨跨肾动脉放置支架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1 3例腹主动脉瘤患者行经腹血管内覆膜内支架修补术 ,... 目的 :血管内覆膜内支架放置修补术治疗腹主动脉瘤基本标准是要求近端瘤颈长度 >1 5~ 2 0mm。通过比较术前术后BUN及血清肌酐水平 ,探讨跨肾动脉放置支架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1 3例腹主动脉瘤患者行经腹血管内覆膜内支架修补术 ,支架的裸露部分跨过肾动脉开口放置 ,以利于支架与血管壁附着牢固。术前及术后均检查患者的肾功能。结果 :术前 2例血清BUN异常 ,4例血肌酐浓度异常 ,术前DSA显示有肾动脉狭窄的 2例。术后 1个月 4例出现肾功能异常 ,2例术前BUN正常者出现异常。BUN平均值为 (7.1 7± 3 .92 )mmol/l,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血肌酐浓度平均值为 (1 57.69± 1 80 .2 7) μmol/l,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术后 3个月BUN为(6 .62± 3 .50 )mmol/l,血肌酐浓度为 (1 54 .2 3± 1 75 .49) μmol/l,与术前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只要支架位置正确 ,支架的开放性“筛孔”可以容许血流顺利进入肾动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经腹血管内内支架修补术 介入治疗 跨肾动脉放置支架 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