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覆膜支架血管腔内修复术后不可忽视的严重并发症--逆行性A型夹层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国权 翟水亭 +3 位作者 李天晓 史帅涛 张克伟 李坤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40-943,共4页
目的重视逆行性A型夹层发生的可能原因和预防方法。方法 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对189例症状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覆膜支架血管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其中男157例,女32例,年龄26~78岁,平均(51.2±13.5)岁。135例随访3... 目的重视逆行性A型夹层发生的可能原因和预防方法。方法 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对189例症状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覆膜支架血管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其中男157例,女32例,年龄26~78岁,平均(51.2±13.5)岁。135例随访3~63个月,平均32个月,随访率71.43%,54例失访,失访率28.57%。统计TEVAR术后逆行性A型夹层发生率,分析可能出现的原因。结果 TEVAR术后2例(1.48%)发生逆行性A型夹层,均为男性患者,其中1例发生于围手术期,拒绝外科手术,保守治疗超过3年,目前存活。另1例发生于TEVAR术后1个月,急诊实施外科手术,随访3个月,目前存活。结论覆膜支架系统、术中相关操作对血管壁的作用以及血管壁自身病变是TEVAR术后发生逆行性A型夹层的重要原因。其中,支架对血管壁的直接作用而诱发的A型夹层,尤其值得我们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性A型夹层 覆膜支架血管腔内修复术 严重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血管腔内修复术后的中、远期严重并发症 被引量:7
2
作者 王国权 翟水亭 +3 位作者 李天晓 史帅涛 张克伟 李坤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2年第2期87-90,共4页
目的评价应用覆膜支架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后的中、远期严重并发症。方法 2005年1月—2011年1月,189例症状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覆膜支架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其中男157例,女32例。分析治疗术后中、远... 目的评价应用覆膜支架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后的中、远期严重并发症。方法 2005年1月—2011年1月,189例症状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覆膜支架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其中男157例,女32例。分析治疗术后中、远期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随访时间平均为32个月(3~63个月),随访率71.43%(135/189),失访率28.57%(54/189)。术后中、远期随访,19例(19/135,14.07%)发生严重并发症,包括死亡8例(8/135,5.93%),截瘫2例(2/135,1.48%),Stanford B型夹层转为逆行性Stanford A型夹层2例(2/135,1.48%),严重内瘘7例(7/135,5.19%)。结论覆膜支架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与外科手术相比较有重要意义,但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仍时有发生,应该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夹层 血管内修复 并发症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联合八爪鱼技术腔内修复复杂胸腹主动脉瘤 被引量:12
3
作者 谷涌泉 郭连瑞 +5 位作者 郭建明 崔世军 齐一侠 佟铸 张建 汪忠镐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87-490,共4页
目的分析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联合八爪鱼技术治疗复杂胸腹主动脉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联合八爪鱼技术完全腔内手术治疗1例47岁复杂胸腹主动脉瘤患者。手术在隔绝胸腹主动脉瘤的同时,成功重建双侧肾动脉和肠系膜上... 目的分析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联合八爪鱼技术治疗复杂胸腹主动脉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联合八爪鱼技术完全腔内手术治疗1例47岁复杂胸腹主动脉瘤患者。手术在隔绝胸腹主动脉瘤的同时,成功重建双侧肾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血供。结果术后CTA复查提示双侧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血流通畅,动脉瘤无内漏。术后患者未出现截瘫、肠缺血并发症,恢复顺利。结论该技术治疗复杂胸腹主动脉瘤安全可行,尚需更多治疗例数和远期随访结果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八爪鱼技 内修复 胸腹主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近中期的疗效 被引量:27
4
作者 马祥云 赵根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3942-3945,共4页
目的评价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近中期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就诊的57例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根据术前CTA影像学资料,选择合适的覆膜支架,在DSA透视下行腔内支架植入术,观察术中、术后及出院... 目的评价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近中期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就诊的57例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根据术前CTA影像学资料,选择合适的覆膜支架,在DSA透视下行腔内支架植入术,观察术中、术后及出院后3、6、12、24个月内并发症及其死亡率情况,分析其临床特点、疗效及随访结果。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植入支架位置理想,近端破口封堵满意,真腔血流恢复正常。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1 d,1例术后3 d出现内漏,1例术后7 d死亡,1例13个月再发夹层,术后随访3~24个月,无术后卒中、截瘫,无支架近端再发逆行撕裂,无支架移位和破损发生。结论覆膜支架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具有创伤小、安全、恢复快、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近中期疗效确切,随访病死率低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内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内动脉破裂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1例
5
作者 王立军 熊江 +1 位作者 郭伟 刘蒙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13,共1页
关键词 颈动脉破裂 支架内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腔内覆膜支架修复术交叉腿技术与平行腿技术对于支架移位的形态学与血流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岳键金 赵一鸣 +2 位作者 王家嵘 袁丁 郑庭辉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473-473,共1页
目的腹主动脉瘤腔内覆膜支架修复术凭借其微创、患者痛苦小等特点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目前关于交叉腿技术与平行腿技术对于支架位移的影响尚未得出统一结论。从形态学与血流动力学角度出发,进一步探索交叉腿技术与平行腿技... 目的腹主动脉瘤腔内覆膜支架修复术凭借其微创、患者痛苦小等特点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目前关于交叉腿技术与平行腿技术对于支架位移的影响尚未得出统一结论。从形态学与血流动力学角度出发,进一步探索交叉腿技术与平行腿技术对于支架移位稳定性的影响。方法纳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被确诊为肾下腹主动脉瘤并施行腹主动脉瘤分叉型主体覆膜支架手术患者使用交叉腿技术与平行腿技术各10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支架 支架移位 修复 血流动力学 形态学 交叉腿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覆膜支架鞘管的血液动力学影响研究
7
作者 乔永辉 毛乐 +5 位作者 王燕 栾靖旸 陈妍璐 竺挺 罗坤 樊建人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432-432,共1页
目的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已成为主动脉病变的标准治疗方式。然而,术中血液动力学的改变仍未受到足够关注,术中并发症的发病机制也尚未厘清。评估术中覆膜支架鞘管的血液动力学影响。方法设计3种具有代表性的理想主动脉病变模型:... 目的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已成为主动脉病变的标准治疗方式。然而,术中血液动力学的改变仍未受到足够关注,术中并发症的发病机制也尚未厘清。评估术中覆膜支架鞘管的血液动力学影响。方法设计3种具有代表性的理想主动脉病变模型:主动脉瘤、主动脉缩窄及主动脉夹层,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获取术前的血液动力学参数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支架 主动脉瘤 胸主动脉内修复 主动脉病变 血液动力学 主动脉缩窄 鞘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四氟乙烯覆膜支架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后分流道再狭窄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8
作者 赵剑波 陈勇 +3 位作者 何晓峰 曾庆乐 梅雀林 李彦豪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29-633,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聚四氟四烯(PTFE)覆膜支架行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TIPS)后分流道再狭窄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05年10月至2011年7月收治102例门脉高压症患者,均采用PTFE覆膜支架行TIPS手术,其中男82例,女20例,年龄16~73岁,平均(52.6&#... 目的探讨采用聚四氟四烯(PTFE)覆膜支架行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TIPS)后分流道再狭窄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05年10月至2011年7月收治102例门脉高压症患者,均采用PTFE覆膜支架行TIPS手术,其中男82例,女20例,年龄16~73岁,平均(52.6±12.6)岁。术前症状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大出血(83例)或顽固性腹水(19例),术前肝功能Child-Pugh评分为5~10分,平均(6.65±1.66)分。术后随访0~58个月,平均(19.9±13.3)个月,采用寿命表法得出术后6、12、24、36、48个月的累积分流道开通率,对影响因素采用Cox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部102例均在局麻下成功建立肝内门腔覆膜支架分流道,技术成功率100%。门静脉-右房压力梯度由术前(27.57±4.19)mmHg下降为(15.82±2.18)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P<0.01)。术前Child-Pugh评分为(6.65±1.66)分,术后3个月为(6.46±1.5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29,P=0.408)。随访期间确诊出现覆膜支架分流道再狭窄10例,总体一期再狭窄率为9.8%。术后6、12、24、36、48个月的累积分流道通畅率分别为96%、91%、82%、82%、82%。Cox单因素分析示覆膜支架门脉端长度和支架肝静脉端位置评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示后者为独立影响因素(P=0.004,OR=27.758,95%CI:2.85-270.72)。结论PTFE覆膜支架可以明显提高TIPS术后分流道通畅率,支架肝静脉端位置良好的患者术后分流道再狭窄发生率低,同时不建议覆膜支架门脉端伸入过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脉高压症 经颈静脉肝内门分流 支架 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外周动脉瘤 被引量:14
9
作者 陈亮 顾建平 +6 位作者 楼文胜 何旭 陈国平 苏浩波 宋进华 汪涛 徐克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动脉瘤应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2例外周动脉瘤(真性动脉瘤5例,假性动脉瘤7例)患者行经股动脉穿刺插管造影,之后于病变部位放置覆膜支架行腔内隔绝术。结果 12例成功进行外周动脉瘤覆膜支架腔内... 目的探讨外周动脉瘤应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2例外周动脉瘤(真性动脉瘤5例,假性动脉瘤7例)患者行经股动脉穿刺插管造影,之后于病变部位放置覆膜支架行腔内隔绝术。结果 12例成功进行外周动脉瘤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其中11例动脉瘤腔完全封闭隔绝,1例动脉瘤治疗后有内漏,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即刻造影示置入覆膜支架远端动脉均血流通畅。随访观察3~36个月,无动脉瘤复发及动脉瘤相关并发症发生,1例3个月后发生覆膜支架腔内闭塞。结论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外周动脉瘤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易行、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动脉瘤 支架 腔内隔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iabahn^(TM)自膨式覆膜支架腔内修复外周动脉创伤性假性动脉瘤 被引量:13
10
作者 吴鉴今 曲乐丰 +8 位作者 柏骏 金杰 职康康 邹思力 吴永发 王昊邈 贺元 王亮 季相国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32-636,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Viabahn TM自膨式覆膜支架腔内修复外周动脉创伤性假性动脉瘤(TPA)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4年6月上海长征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8例外周动脉TPA患者,病变位于颈总动脉4例,椎动脉1例,锁骨下动... 目的探讨采用Viabahn TM自膨式覆膜支架腔内修复外周动脉创伤性假性动脉瘤(TPA)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4年6月上海长征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8例外周动脉TPA患者,病变位于颈总动脉4例,椎动脉1例,锁骨下动脉1例,股浅动脉2例。依据急性和慢性TPA分类及不同原则处置,8例患者均接受ViabahnTM自膨式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术中记录造影表现、植入支架尺寸及数目、支架植入后即刻造影结果。术后随访观察患者症状改善、瘤腔修复效果及内漏或再狭窄发生情况。结果 8例患者均成功植入Viabahn TM自膨式覆膜支架,技术成功率为100%。所有患者术后即刻造影提示瘤腔完全修复,载瘤动脉远端通畅,无对比剂内漏。术后平均随访14.3个月(6~30个月),所有患者症状消失,CTA检查提示无内漏或再狭窄发生。结论根据分类处置原则,采用ViabahnTM自膨式覆膜支架腔内修复外周动脉TPA,具有操作微创简易、可行性好、疗效确切、兼具较好安全性的优点,可作为处理外周动脉TPA的一线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abahn^TM自膨式支架 外周动脉 创伤性假性动脉瘤 内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内覆膜支架置放修复周围动脉损伤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宏宇 章希炜 +2 位作者 孙蓬 邹君杰 董剑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538-539,566,共3页
目的:探讨腔内覆膜支架置放修复周围动脉损伤的适应证。评估腔内覆膜支架置放修复周围动脉损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2004年5月至2006年1月,6例行腔内覆膜支架置放术的周围动脉损伤患者之临床资料。肾动脉损伤(假性动脉瘤)1例,髂总... 目的:探讨腔内覆膜支架置放修复周围动脉损伤的适应证。评估腔内覆膜支架置放修复周围动脉损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2004年5月至2006年1月,6例行腔内覆膜支架置放术的周围动脉损伤患者之临床资料。肾动脉损伤(假性动脉瘤)1例,髂总动脉损伤(假性动脉瘤伴动静脉瘘、局灶性穿通伤)2例,股动脉损伤(均为假性动脉瘤)2例,股浅动脉损伤(假性动脉瘤)1例。其中穿通性损伤4例(医源性3例、刀刺伤1例),钝性损伤2例。结果:所有患者均取得技术成功,损伤血管均被完全隔绝。除1例肾动脉损伤患者发生内漏外,某余术后随访2~18个月,肾动脉支架内漏1个月后消失。所有患者未发现支架内严重再狭窄(>50%)。结论:腔内覆膜支架置放治疗周围动脉损伤是安全、可行的,在严格而准确地掌握适应证的基础上,施行血管腔内覆膜支架置放术治疗周围动脉损伤,具有较传统手术创伤小、安全性高及恢复快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损伤 支架 内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内隔绝术用覆膜支架顺应性的研究意义及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关颖 关国平 +1 位作者 林婧 王璐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05-611,共7页
小口径人工血管与宿主血管间顺应性不匹配,是导致其植入后远期通畅率低的重要因素;而目前已有文献证明,腔内隔绝术用覆膜支架(SG)与宿主血管间顺应性不匹配,也是引起术后远期滑移、内漏、血流紊乱等并发症的原因。但是,这一领域的研究... 小口径人工血管与宿主血管间顺应性不匹配,是导致其植入后远期通畅率低的重要因素;而目前已有文献证明,腔内隔绝术用覆膜支架(SG)与宿主血管间顺应性不匹配,也是引起术后远期滑移、内漏、血流紊乱等并发症的原因。但是,这一领域的研究十分有限。综述SG顺应性的评价方法,包括通过SG体积、压力的变化计算其体积顺应性,或通过脉搏波速和瘤体压力间接反映SG的顺应性。关于SG顺应性的研究主要包括:验证SG的植入对宿主血管的影响,不同结构SG对宿主血管的影响,以及顺应性随疲劳时间推移的可能变化。同时,对改变结构优化SG顺应性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隔绝 支架 顺应性 人工血管 裸金属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中覆膜支架两端长度与长期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4
13
作者 胡朋 陈斯良 +5 位作者 林志鹏 赵剑波 陈勇 何晓峰 曾庆乐 李彦豪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44-1448,共5页
目的探讨使用全覆膜支架行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TIPS术)中支架分流道的两端长度与长期分流道通畅率、肝性脑病(HE)、生存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科行TIPS术患者53例,均采用直径8mm全覆膜支架(Fluency... 目的探讨使用全覆膜支架行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TIPS术)中支架分流道的两端长度与长期分流道通畅率、肝性脑病(HE)、生存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科行TIPS术患者53例,均采用直径8mm全覆膜支架(Fluency支架,Bard)建立分流道,再视造影情况加以同等直径裸支架延长肝静脉端、门脉端。测量覆膜支架进入肝静脉长度、门静脉长度(X1、X2),肝静脉、门静脉支架总长度(X3、X4),行COX回归分析其对TIPS术后道通畅率、生存率及肝性脑病发生率的影响。结果全部患者均成功建立分流道,术前门脉压力(29.80±4.83)mm Hg,术后门脉压力(19.00±3.92)mm Hg,下降(10.80±5.15)mm Hg(t=13.44,P<0.01)。随访时间3~89月,中位随访期64月,平均39个月。期间肝性脑病发生率为23%(12/53)。16例出现分流道再狭窄,5年累积一期通畅率分别为83%、75%、63%、62%、54%。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9%、72%、72%、69%、69%。通畅率COX回归分析显示X1有统计学意义(OR=0.42,P<0.01);生存率COX回归分析显示X4有统计学意义(OR=1.50,P=0.021);肝性脑病影响因素分析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Fluency覆膜支架行TIPS术,适当增加肝静脉端覆膜支架长度、减少支架进入门静脉长度可提高分流道通畅率及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颈静脉肝内门分流 支架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和术中支架人工血管植入术治疗外伤性主动脉弓降部病变的疗效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建荣 许尚栋 +3 位作者 郑军 刘永民 朱俊明 孙立忠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2645-2650,共6页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和术中支架人工血管植入术治疗外伤性主动脉弓降部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自2009年3月至2019年6月共收治外伤性主动脉弓降部病变患者47例,其中采用术中支架人工血管植...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和术中支架人工血管植入术治疗外伤性主动脉弓降部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自2009年3月至2019年6月共收治外伤性主动脉弓降部病变患者47例,其中采用术中支架人工血管植入术治疗18例(术中支架人工血管植入术组),采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29例(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组)。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前和术中临床资料、术后早期和晚期死亡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中支架人工血管植入术组中总合并手术及合并主动脉弓分支动脉重建术的比例均明显高于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组,两组死亡率、总并发症发生率、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术中支架人工血管植入术组中术后因降主动脉破裂死亡1例,发生伤口愈合不良1例。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组中术后发生急性脑梗死1例。随访期间术中支架人工血管植入术组中1例因升主动脉-左颈总动脉吻合口瘘及术中支架人工血管远端降主动脉溃疡行升主动脉置换及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组中1例因烟囱支架闭塞行右锁骨下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转流。结论未累及主动脉弓部的降主动脉外伤可采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累及主动脉弓部的降主动脉外伤行术中支架人工血管植入术更安全、疗效更持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主动脉弓降部病变 支架人工血管植入 胸主动脉内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内隔绝术用支架的织物覆膜体外弯折疲劳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林婧 沈高天 +1 位作者 王璐 GUIDOIN Robert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27-631,共5页
腹主动脉瘤等血管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威胁人们的生命。针对此疾病研制的腔内隔绝术用覆膜支架(Stent-graft,SG)能够有效地降低风险,减小患者的痛苦,但是不同品牌的支架产品存在一些问题。针对影响T品牌腔内隔绝术用覆膜支架疲劳... 腹主动脉瘤等血管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威胁人们的生命。针对此疾病研制的腔内隔绝术用覆膜支架(Stent-graft,SG)能够有效地降低风险,减小患者的痛苦,但是不同品牌的支架产品存在一些问题。针对影响T品牌腔内隔绝术用覆膜支架疲劳老化性能因素的假设,根据模拟人体血管系统及腹主动脉处SG弯折运动方式的原理,成功设计搭建了具有弯折功能的SG体外模拟疲劳老化装置。实现了对SG进行弯折摩擦的体外模拟实验,初步验证了SG的疲劳老化机理,为进一步研究腔内隔绝术用支架的织物覆膜的疲劳老化性能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与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隔绝支架 织物 疲劳老化性能 体外模拟疲劳老化装置 弯折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的手术配合 被引量:4
16
作者 邢丽 袁婵娟 +2 位作者 陈茹妹 肖占强 戚游飞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64-266,共3页
目的总结主动脉夹层瘤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的术中护理配合要点。方法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中正确摆放体位、配合造影、加强全身肝素化护理;做好导管、支架的准确传递和管理;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肾功能、肢体血液循... 目的总结主动脉夹层瘤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的术中护理配合要点。方法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中正确摆放体位、配合造影、加强全身肝素化护理;做好导管、支架的准确传递和管理;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肾功能、肢体血液循环的改变;患者复苏后管理等。结果 35例手术在手术医师、护士、麻醉师、技术员的密切配合下顺利完成,全程生命监护操作及记录良好,无手术器械传递错误,无因不良配合而引起手术失败。结论完善的术前准备、良好的护理配合、团队的分工合作等是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成功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腔内隔绝 支架 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iabahn^(TM)自膨式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注射毒品所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9例 被引量:11
17
作者 颜海燕 孙建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3-127,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Viabahn^(TM)自膨式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治疗注射毒品所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PSA)的可行性、安全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9例注射毒品所致股动脉PSA患者临床资料,病变位于股总动脉6例,股浅动脉3例,均... 目的初步探讨Viabahn^(TM)自膨式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治疗注射毒品所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PSA)的可行性、安全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9例注射毒品所致股动脉PSA患者临床资料,病变位于股总动脉6例,股浅动脉3例,均接受Viabahn^(TM)自膨式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记录术中造影表现、植入支架尺寸和支架植入后即刻造影结果。术后随访观察患者症状改善、瘤腔修复效果及内漏、支架感染、支架内狭窄及断裂情况。支架植入前后均作抗感染治疗,术后对腹股沟区软组织感染区作清创及(或)引流术。结果 9例患者均成功植入Viabahn^(TM)自膨式覆膜支架,技术均获成功,无死亡。所有患者术后即刻造影提示瘤腔完全修复,载瘤动脉远端通畅,无内漏发生。术后6、12个月随访时,所有患者均保肢成功,未出现间歇性跛行及肌肉萎缩、乏力。CTA复查显示无内漏,无支架感染、断裂及支架内狭窄发生。结论在充分抗感染及局部清创引流条件下,Viabahn^(TM)自膨式覆膜支架能迅速覆盖PSA瘤腔破口,挽救患者生命,其较好的柔顺性、贴附性和通过性减少了术后间歇性跛行及支架断裂、支架内狭窄发生率,有望成为注射毒品所致股动脉PSA患者血管重建方法之一。其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和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毒品所致假性动脉瘤:Viabahn^TM支架 内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立性髂动脉瘤行血管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后致右肾盂积水一例
18
作者 詹辉 吴明华 +1 位作者 左毅刚 王剑松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6期572-572,共1页
关键词 支架腔内隔绝 血管造影检查 髂动脉 患者 孤立性 右肾 髂总动脉 入院 胸心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腔内隔绝术用覆膜支架老化特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冰 王璐 +1 位作者 林婧 Guidoin Robert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34-640,共7页
针对4种不同品牌的腔内隔绝术用覆膜支架(SG),在临床使用后表现出的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型等老化现象,从组成SG的织物覆膜、金属支架及其缝合线等3个方面,以及织物覆膜的表观性能、纺织结构性能和力学性能等3个层次,分析比较了4种SG各自的... 针对4种不同品牌的腔内隔绝术用覆膜支架(SG),在临床使用后表现出的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型等老化现象,从组成SG的织物覆膜、金属支架及其缝合线等3个方面,以及织物覆膜的表观性能、纺织结构性能和力学性能等3个层次,分析比较了4种SG各自的结构特点和性能优势。研究表明,较低的纬向紧度(55.09%)易引起经纱滑移,而较高的织物紧度(114.55%)可保证织物组织结构的稳定性。同时金属支架和织物覆膜的缝合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SG整体稳定性。通过比较4种SG老化特性,得出了SG优化结构,建议织物覆膜采用复丝纱线,纬向单纤维拉伸性能较好的纱线会提升SG力学稳定性;金属支架采用"Z"形环状支架较菱形网状支架更有利于发挥支撑作用。研究结果提示了建立预测SG老化性能的体外疲劳模拟系统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隔绝支架(SG) 织物 织物紧度 缝合方式 老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在腹主动脉病变腔内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家成 熊斌 +6 位作者 周晨 马金强 石钦 袁锋 熊付 阚雪锋 郑传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34-737,共4页
目的探讨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腔内修复腹主动脉病变的安全性、有效性及适合人群。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10月采用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行腔内修复术治疗的11例腹主动脉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腹主动脉夹层伴髂总动脉夹层4例(3... 目的探讨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腔内修复腹主动脉病变的安全性、有效性及适合人群。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10月采用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行腔内修复术治疗的11例腹主动脉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腹主动脉夹层伴髂总动脉夹层4例(36.4%),腹主动脉瘤2例(18.2%),腹主动脉壁内血肿伴髂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溃疡伴髂总动脉闭塞、髂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伴髂总动脉瘤、髂总动脉瘤各1例。评估手术治疗效果,术后支架变形、移位及内漏,支架内血流通畅情况,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11例患者腔内修复术均获成功,围手术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3、6个月无支架变形或移位发生,支架内血流通畅率均为100%,无一例死亡。术后3个月发现Ⅰ型内漏1例,术后6个月复查时消失。术后1个月1例出现心力衰竭,入院治疗后好转。结论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治疗腹主动脉病变安全有效,对入路血管损伤小、支架无移位,适合于治疗局限性腹主动脉夹层、主髂分叉处直径较小的腹主动脉瘤等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式分叉型支架 血管内修复 腹主动脉夹层 解剖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