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内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B型主动脉壁内血肿:术后MDCT随访 被引量:7
1
作者 常宗平 蒋世良 +2 位作者 吕滨 胡海波 禹纪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509-1512,共4页
目的通过MDCT定期随访,评估血管内覆膜支架植入术(ESGT)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壁内血肿(IMH)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ESGT治疗的17例B型IMH患者的资料。术后随访中,对所有患者行2次以上主动脉MDCT检查。结果 17例经ESGT治疗的B型IM... 目的通过MDCT定期随访,评估血管内覆膜支架植入术(ESGT)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壁内血肿(IMH)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ESGT治疗的17例B型IMH患者的资料。术后随访中,对所有患者行2次以上主动脉MDCT检查。结果 17例经ESGT治疗的B型IMH患者中,6例血肿完全吸收,9例明显吸收,2例血肿部分吸收。随访过程中无死亡病例,无并发症出现。结论 ESGT治疗B型IMH安全有效;MDCT可以作为重要的影像学随访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内血肿 血管内覆膜支架植入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先天性主动脉缩窄一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朱鲜阳 韩秀敏 +3 位作者 张端珍 崔春生 张坡 魏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22-322,共1页
主动脉缩窄以往多采用手术治疗,我院在国内率先使用主动脉覆膜支架治愈1例先天性主动脉缩窄,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经皮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 先天性主动脉缩窄 病例报告 血管扩张 血管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结合饮食调节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及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黄春花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A02期262-263,共2页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结合饮食调节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及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就诊或住院治疗的120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行覆膜支架植入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在住院...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结合饮食调节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及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就诊或住院治疗的120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行覆膜支架植入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在住院期间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给予预见性护理结合饮食调节。在患者出院前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ICU停留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胃肠功能水平以及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水平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6h相比,术后72h2组患者的胃肠功能评分水平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VAS以及胃肠功能评分水平均升高,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结合饮食调节有利于患者的康复,能够明显缩短患者的在院时间,且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 STANFORD B型 主动脉夹层 覆膜支架植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凝血酶辅助治疗主动脉夹层20例
4
作者 李丹枫 汪一梦 +1 位作者 董全玲 潘侠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449-1451,共3页
目的探讨抗凝血酶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植入术患者炎性细胞因子和粘附分子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拟行覆膜支架植入术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治疗组术中肝素化前和肝素化后24 h输注抗凝血酶... 目的探讨抗凝血酶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植入术患者炎性细胞因子和粘附分子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拟行覆膜支架植入术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治疗组术中肝素化前和肝素化后24 h输注抗凝血酶3 000 U,大于30 min输完;对照组为空白对照组。分别于手术前和手术后即刻、手术后1 d和2 d采动脉血标本,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IL-6、IL-8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内皮白细胞粘附分子1(ELAM-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含量变化。结果对照组术后2 d ICAM-1从术前(194.25±42.32)ng.mL-1升至(268.64±22.09)ng.mL-1,治疗组从术前(194.22±41.42)ng.mL-1降至(115.03±24.11)ng.mL-1,两组术后2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IL-1、IL-6、IL-8、TNF-α、VCAM-1和ELAM-1均有升高趋势,但治疗组升高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植入术患者炎性反应激活,表现为大量炎性因子释放和粘附分子表达,而抗凝血酶能降减低机体高炎性反应状态,预防术后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血酶 覆膜支架植入术 STANFORD B主动脉夹层 炎性因子 粘附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