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非线性弹性地基梁的地下矿山充填开采覆岩移动规律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何祥锐 邱贤阳 +4 位作者 史秀志 李小元 支伟 刘军 王远来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0-653,共14页
为了研究地下金属矿充填开采覆岩移动规律,以盘龙铅锌矿采场作为研究对象,建立非线性弹性地基梁力学模型,开展了不同采场结构参数、顶板厚度、原岩应力及充填体配比对于覆岩移动的影响研究。研究发现5个因素对于覆岩移动的影响从强到弱... 为了研究地下金属矿充填开采覆岩移动规律,以盘龙铅锌矿采场作为研究对象,建立非线性弹性地基梁力学模型,开展了不同采场结构参数、顶板厚度、原岩应力及充填体配比对于覆岩移动的影响研究。研究发现5个因素对于覆岩移动的影响从强到弱依次为充填体配比、采场结构参数、顶板厚度、原岩应力,提高充填体配比是控制覆岩位移的关键。通过采用Flac3D数值模拟方法计算不同充填体配比下覆岩移动值,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与力学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二者差异率在3%~9%之间,从而验证了力学模型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地下矿山充填开采覆岩沉降控制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工业试验。研究成果可为类似矿山进行岩层控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弹性地基梁 数值模拟 移动控制 充填开采 覆岩移动规律 位移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水溶洞对采煤工作面覆岩移动的影响规律
2
作者 张智超 姜志忠 +2 位作者 吴桂义 刘榆 莫加斌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5783-5789,共7页
含水溶洞的存在使得煤层覆岩移动规律具有特殊性。为了研究含水溶洞对煤层覆岩移动的影响,以贵州松南煤矿作为工程背景,利用FLAC 3D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对比分析溶洞有无含水作用下煤层覆岩移动规律。研究发现:随着采煤工作面的推进,含水... 含水溶洞的存在使得煤层覆岩移动规律具有特殊性。为了研究含水溶洞对煤层覆岩移动的影响,以贵州松南煤矿作为工程背景,利用FLAC 3D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对比分析溶洞有无含水作用下煤层覆岩移动规律。研究发现:随着采煤工作面的推进,含水溶洞围岩裂隙和煤层顶板裂隙不断扩展,当工作面推进至与溶洞水平距离小于10 m时,溶洞围岩裂隙和顶板裂隙贯通,形成导水裂隙;含水溶洞煤层开采情况下,溶洞围岩变形下沉量相较于无水情况增加了37.24%,随着推进距离的增加,溶洞靠近采空区侧底角出现明显的下沉现象,溶洞右帮出现向内挤压现象,溶洞围岩和煤层顶板应力集中区和破坏区逐渐贯通;相比于无水情况,覆岩运移在含水条件下得到加强,其中最大曲率增大了0.88 mm/m^(2)、最大水平变形增大了1.81 mm/m。建议该矿采煤工作面与溶洞水平距离需大于1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溶洞 覆岩移动 数值模拟 流固耦合 裂隙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密实充填采煤覆岩移动弹性地基薄板模型 被引量:32
3
作者 李猛 张吉雄 +2 位作者 姜海强 黄艳利 张强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369-2373,共5页
固体充填采煤覆岩移动规律与传统垮落法开采相比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为准确地计算固体充填入采空区后上覆岩层的移动规律,在分析固体密实充填采煤覆岩移动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弹性地基薄板理论,建立了固体密实充填采煤充填体-基本顶力学模型... 固体充填采煤覆岩移动规律与传统垮落法开采相比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为准确地计算固体充填入采空区后上覆岩层的移动规律,在分析固体密实充填采煤覆岩移动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弹性地基薄板理论,建立了固体密实充填采煤充填体-基本顶力学模型,推导出了采场基本顶挠度、应力方程以及基本顶发生破断的临界条件,分析得出弹性地基系数是影响顶板移动变形的关键因素,并结合相关参数给出了基本顶最大下沉量和最大应力值随弹性地基系数的变化规律。平煤十二矿己15-13080充填采煤工作面工程实践结果表明:实测基本顶最大下沉值为347 mm,与理论计算结果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密实充填采煤 覆岩移动 弹性地基薄板 充填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山覆岩移动特征与安全开采深度 被引量:35
4
作者 李铀 白世伟 +1 位作者 杨春和 袁丛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7-32,共6页
对采矿引起的矿山覆岩移动特征研究成果及工程实践进行了总结,以此为基础,就受众多因素制约的重要问题—矿山安全开采深度问题形成了几点认识与建议。
关键词 覆岩移动 地表移动 地面沉陷 安全开采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采动覆岩移动变形致灾的试验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刘书贤 魏晓刚 +2 位作者 麻凤海 王伟 王泓懿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8-92,105,共6页
针对深部开采条件下覆岩移动变形引起的安全问题,采用理论分析、相似材料模拟试验结合的方法,通过监测相似材料模拟深部煤炭开采过程中覆岩位移、应力变化情况及覆岩的断裂破坏、弯曲和移动变形的过程,对比分析了采场覆岩体的移动变形... 针对深部开采条件下覆岩移动变形引起的安全问题,采用理论分析、相似材料模拟试验结合的方法,通过监测相似材料模拟深部煤炭开采过程中覆岩位移、应力变化情况及覆岩的断裂破坏、弯曲和移动变形的过程,对比分析了采场覆岩体的移动变形、应力场演化过程和采动应力的影响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在深部倾斜煤层开采过程中,沿着采煤工作面形成了应力升高区、应力降低区和原岩应力区;对孤岛工作面进行开采时,新旧采空区容易因上覆岩层的垮落塌陷连通成整体,极易发生矿井动力灾害;布置孤岛工作面的巷道位置时建议考虑布置在采空区的应力降低区内,并且煤柱宽度不应大于10~12m,最佳选择为6~8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开采 采动应力 相似材料模拟试验 覆岩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煤层开采中间岩层对覆岩移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1
6
作者 李杨 王建鹏 +4 位作者 陈一鼎 雷明星 杨大鹏 杨坤鹏 原一航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46-255,共10页
针对西部地区多煤层开采下组煤覆岩移动的问题,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验证的方法,研究了下组煤开采过程中,中间岩层厚度与岩性、中间岩层硬岩比例、上覆岩层与中间岩层厚度之比3个因素对覆岩移动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计算了覆岩... 针对西部地区多煤层开采下组煤覆岩移动的问题,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验证的方法,研究了下组煤开采过程中,中间岩层厚度与岩性、中间岩层硬岩比例、上覆岩层与中间岩层厚度之比3个因素对覆岩移动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计算了覆岩移动量,为工作面顶板裂隙发育高度理论计算提供了参考依据;利用数值模拟对覆岩移动及破断规律的模拟,验证了理论计算中采场裂隙发育高度及工作面硬岩破断距;最后通过现场实测顶板来压及破断数据验证了理论计算及数值模拟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①提出了通过最大挠度与自由空间对比来计算裂隙带高度的方法。②工作面采高决定了顶板覆岩裂隙的发育高度,采高越大,其裂隙发育高度越大,且覆岩的性质对裂隙的发育也有明显影响。③下组煤开采过程中,上覆岩层与中间岩层厚度之比并不是控制覆岩移动的决定性因素,若中间岩层存在厚而硬的岩层,其覆岩移动剧烈程度将降低。④作为中间岩层,厚而硬的岩层的破断对上覆岩层移动起决定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多煤层开采 中间 覆岩移动 下组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下开采覆岩移动规律及破断机制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李飞 王金安 +1 位作者 李鹏飞 黄坤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89-1095,共7页
以海石湾矿山地下开采为背景,借助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的离散元方法——CDEM数值模拟计算方法,对山区下煤层开采过程中不同采动影响模式下覆岩的移动和破坏进行了模拟分析,并结合相似模拟试验与现场岩移监测所得结果,得到了顺坡推动式采动... 以海石湾矿山地下开采为背景,借助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的离散元方法——CDEM数值模拟计算方法,对山区下煤层开采过程中不同采动影响模式下覆岩的移动和破坏进行了模拟分析,并结合相似模拟试验与现场岩移监测所得结果,得到了顺坡推动式采动影响模式及逆坡牵引式采动影响模式下,覆岩的移动和破坏形式,并从数值分析和实际观测上验证了高顺坡开采转低逆坡开采时覆岩悬臂梁结构的存在,解释了坡底局部隆起的现象。研究表明,在相同地质条件下,顺坡开采坡顶易发生张拉及剪切破坏,坡底有剪切蠕滑的可能,因此,较逆坡开采对边坡稳定性影响更大。所以在实际生产中宜将上工业广场建于低矮的坡体较完整的逆坡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下开采 覆岩移动 破断机制 顺坡 逆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近距煤层采空区覆岩移动规律相似模拟 被引量:20
8
作者 马瑞 来兴平 +1 位作者 曹建涛 高建强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249-253,共5页
浅埋近距煤层采空区坚硬顶板覆岩与煤柱破坏易导致动力灾害,同时会影响顶板涌水溃沙和地表沉降,为确保此类矿井的安全高效开采,结合冯家塔煤矿1402综采工作面实际,对该煤矿进行了煤柱破坏与覆岩移动规律的物理相似材料实验模拟研究,试... 浅埋近距煤层采空区坚硬顶板覆岩与煤柱破坏易导致动力灾害,同时会影响顶板涌水溃沙和地表沉降,为确保此类矿井的安全高效开采,结合冯家塔煤矿1402综采工作面实际,对该煤矿进行了煤柱破坏与覆岩移动规律的物理相似材料实验模拟研究,试验是以1-1采区的开采为模拟对象,模拟在工作面长度为270 m的单一走向长壁开采后,上覆岩层的移动和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浅埋近距煤层采空区的增大与时间的推移,开采时大面积来压是由于保护煤柱逐渐被压垮引起覆岩大面积冒落,致使近距煤层之间采空区导通,垮落从直接顶开始,逐步扩散至地表,上覆岩层的运移以垂直为主,水平运移并不明显,形成梯形状下沉,上部煤层开采后其覆岩关键层破断块体结构的稳定性是影响下部煤层开采时工作面矿压显现强烈程度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近距煤层 覆岩移动 相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胶结充填开采覆岩移动变形规律数值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郎博 陈磊 邱亚辉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2-96,共5页
为分析煤矿胶结充填开采上覆岩层移动变形规律,以新阳矿十采区为工程背景,应用FLAC3D数值软件进行了模拟研究,分析了在不同充填率条件下,在一个回采空间内形成的"煤壁-顶板-充填体"的小结构和多个平行工作面形成的"煤柱... 为分析煤矿胶结充填开采上覆岩层移动变形规律,以新阳矿十采区为工程背景,应用FLAC3D数值软件进行了模拟研究,分析了在不同充填率条件下,在一个回采空间内形成的"煤壁-顶板-充填体"的小结构和多个平行工作面形成的"煤柱-顶板岩层-充填体"的大结构上覆岩层的受力和变形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单工作面区域内,工作面前方出现增压区,在充填体侧出现减压区,随着充填率的增加,覆岩的移动变形量减小,充填体和工作面前方煤体的支承压力变小;在多个平行工作面区域内,基本顶在煤层倾斜方向上发生了连续弯曲下沉,基本顶的最大下沉量发生在各工作面中点位置;基本顶最大下沉量随充填率的增加而明显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结充填 充填开采 覆岩移动变形 支承压力 充填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煤层开采覆岩移动规律数值分析 被引量:16
10
作者 张文军 沈海鸿 蔡桂宝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3-145,共3页
利用RFPA岩石破断过程分析系统软件,对神府东胜矿区活鸡兔煤矿厚松散层浅埋煤层首采工作面上覆岩层在采动后的活动规律进行了动态数值模拟。并根据模拟结果,分析了随着工作面采动和推进,上覆岩层的破断过程、特征与来压特点。模拟结果表... 利用RFPA岩石破断过程分析系统软件,对神府东胜矿区活鸡兔煤矿厚松散层浅埋煤层首采工作面上覆岩层在采动后的活动规律进行了动态数值模拟。并根据模拟结果,分析了随着工作面采动和推进,上覆岩层的破断过程、特征与来压特点。模拟结果表明,卸荷变形是引起浅埋煤层直接顶初始离层的主要因素之一,浅埋煤层老顶岩层破坏的主要顺序仍为“离层——断裂——垮落”,厚松散层浅埋煤层开采时,当关键承载层完全垮落后,覆岩会发生直达地表的整体切落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煤层开采 覆岩移动规律 数值分析 动态模拟 破坏过程 离层 断裂 垮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厚砾岩层工作面覆岩移动规律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姜海强 李猛 +2 位作者 吴晓刚 杜杰 房萧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8-111,共4页
基于义马矿区千秋煤矿工作面的采矿地质条件,采用离散元分析软件UDEC,建立了巨厚砾岩工作面覆岩移动的数值模型,模拟研究了上覆巨厚砾岩层的位移变化、塑性区分布和应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工作面的推进,砾岩层逐渐弯曲变形,接着上... 基于义马矿区千秋煤矿工作面的采矿地质条件,采用离散元分析软件UDEC,建立了巨厚砾岩工作面覆岩移动的数值模型,模拟研究了上覆巨厚砾岩层的位移变化、塑性区分布和应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工作面的推进,砾岩层逐渐弯曲变形,接着上覆岩层总体均发生屈服,巨厚砾岩层与下方的岩层离层加大,到达一定距离后工作面左侧的岩层弯曲下沉强烈,岩层底部塑性屈服区域发生破坏,如果继续开采岩层会发生断裂,容易引起冲击矿压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巨厚砾 覆岩移动规律 冲击矿压危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整合地层下开采覆岩移动变异性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金安 纪洪广 张燕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235-1241,共7页
根据采区地层不整合特点,通过相似材料模拟和数值模拟方法对不整合地层下开采覆岩运动与破坏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不整合面附近地层存在"应力屏蔽"现象,采空区上部压力拱形态发生畸变,呈现出非对称、非规则的压力拱结构... 根据采区地层不整合特点,通过相似材料模拟和数值模拟方法对不整合地层下开采覆岩运动与破坏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不整合面附近地层存在"应力屏蔽"现象,采空区上部压力拱形态发生畸变,呈现出非对称、非规则的压力拱结构形态。覆岩移动变形出现明显差异,导致地表移动盆地反向偏移。研究给出不整合地层下开采覆岩移动破坏与导水性特征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整合地层 开采 覆岩移动 变异性 应力屏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倾角大采高工作面覆岩移动及力学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浩 伍永平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4-87,共4页
为了研究大倾角大采高工作面覆岩运移及力学运移特征,综合采用数值计算、现场实测法,分析了覆岩运移及伴生的力学规律。研究表明:大倾角大采高工作面不同区域内覆岩高、低位岩层表现出不同的位移形式——低位岩层位移轮廓向工作面下部... 为了研究大倾角大采高工作面覆岩运移及力学运移特征,综合采用数值计算、现场实测法,分析了覆岩运移及伴生的力学规律。研究表明:大倾角大采高工作面不同区域内覆岩高、低位岩层表现出不同的位移形式——低位岩层位移轮廓向工作面下部区域偏移,高位岩层位移轮廓向上部区域偏移,中、上部区域覆岩垂直位移量及顶压大于下部;上、下端头易形成不同位置的应力集中区,下端头应力集中于顶板附近区域,上端头应力集中于底板附近区域,覆岩运移量及顶压强度与采高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倾角 大采高 覆岩移动 力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采深综放开采覆岩移动规律离散元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7
14
作者 余学义 王昭舜 +1 位作者 杨云 毛旭魏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4-34,共11页
为研究大采深综放开采条件下地表移动变形过程中上覆岩层的演化机理,在分析陈家沟煤矿八采区8512,8513综放工作面地表移动观测数据的基础上,确定了覆岩关键层特征参数及其控制作用,并应用3DEC离散元数值模拟软件,模拟同等开采条件下,多... 为研究大采深综放开采条件下地表移动变形过程中上覆岩层的演化机理,在分析陈家沟煤矿八采区8512,8513综放工作面地表移动观测数据的基础上,确定了覆岩关键层特征参数及其控制作用,并应用3DEC离散元数值模拟软件,模拟同等开采条件下,多工作面开采后覆岩移动变形特征。通过方差与回归分析法分析模拟数据与实测数据的置信度为0.95,保证了模拟参数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模拟结果表明:工作面宽深比为0.24时,关键层2以下的岩层均断裂破坏,关键层2起着控制覆岩沉陷的作用,关键层2以上岩层在移动过程中还会出现离层结构,到达地表的沉陷量小于关键层2的挠曲量;工作面宽深比为0.48时,关键层2底部破断、结构失稳,会产生下沉突变;工作面宽深比为0.72时,关键层2完全破断,但由于关键层2上覆厚泥岩的作用,抑制导水裂缝带的发育,发育高度基本趋于稳定,高度为196 m,裂采比为16.3;工作面宽深比为0.96时,覆岩关键层2与其下伏岩层之间的离层闭合,关键层2的铰接结构范围在横向扩展的同时也伴随着整体下沉,关键层2下伏岩层破断后持续密实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不再继续下沉,只是随着开采范围扩大,下沉盆地横向发育,此时地表基本达到充分采动状态。此成果能够为该矿“三下开采”评价提供理论依据,为后期开采提供科学性指导,为大采深综放开采条件下地表移动变形规律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层 地表移动 覆岩移动 地表沉陷 科学采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地下铁矿覆岩移动破坏规律数值模拟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赞成 余斌 +1 位作者 解联库 于世波 《有色金属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05期101-106,共6页
通过对劳服铁矿的工程地质调查、矿岩力学性质试验,选取了表征矿山岩体工程质量的各种指标,获得了岩体工程分类结果的工程岩体质量级别。在系统的劳服铁矿开采现状、水文地质和采矿方法等研究的基础上,采用FLAC3D建立劳服铁矿地下开采... 通过对劳服铁矿的工程地质调查、矿岩力学性质试验,选取了表征矿山岩体工程质量的各种指标,获得了岩体工程分类结果的工程岩体质量级别。在系统的劳服铁矿开采现状、水文地质和采矿方法等研究的基础上,采用FLAC3D建立劳服铁矿地下开采的数值模型,通过三维数值模拟,揭示了劳服铁矿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方法的力学环境,分析了劳服铁矿覆岩的应力、位移量、塑性区,其分析结果对劳服铁矿地下安全高效开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三维数值模拟 覆岩移动 变形 采场暴露面积 体力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充实率下固体充填开采覆岩移动与地表下沉分析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曹正正 丁其乐 +2 位作者 李畇 周跃进 李佳伟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2-95,共4页
在固体充填开采技术中,充实率对覆岩移动与地表下沉具有重要影响。文章以河南平顶山十二矿CT101工作面为例,采用FLAC软件建立固体充填开采数值计算模型,研究不同的充实率条件下覆岩移动与地表下沉的规律,研究表明:随着充实率的增大,覆... 在固体充填开采技术中,充实率对覆岩移动与地表下沉具有重要影响。文章以河南平顶山十二矿CT101工作面为例,采用FLAC软件建立固体充填开采数值计算模型,研究不同的充实率条件下覆岩移动与地表下沉的规律,研究表明:随着充实率的增大,覆岩关键层和地表最大下沉量呈现逐步降低趋势;当充实率小于75%时,下沉曲线在工作面边界附近位置处变化幅度最为显著,在下沉曲线中部位置处出现平底形状;当充实率大于75%时,下沉曲线整体呈现连续平缓的对称下沉形态。CT101工作面的现场实测表明,当充实率达到85%时,地表最大下沉量约为180mm,与下沉预计值200mm较为接近,预测结果偏于安全,可以为工程实践提供相关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充填开采 充实率 覆岩移动 地表下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煤层开采覆岩移动规律的现场监测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树忠 王继林 +3 位作者 于洋 胡学军 刘连峰 熊国军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3-36,共4页
现有的监测大多在巷道顶板5~8m深的范围展开,本文通过深孔多点位移计实时监测了工作面回风巷和运输巷顶板岩层0~20m深处范围内的岩层移动规律。获得了不同回采阶段覆岩移动变形规律,并根据监测曲线获得了周期来压步距。
关键词 深部开采 深部 多点位移计 实时监测 覆岩移动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薄基岩厚煤层覆岩移动演化规律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谷拴成 李昂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7-70,共4页
文章应用RFPA2D岩石破断过程分析系统,对神府煤田柠条塔煤矿浅埋薄基岩厚煤层N1201首采工作面开采过程中覆岩移动演化规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模拟研究了煤层采动后其上覆岩层破断发展过程,揭示了工作面推进过程中采场岩层的破断机理和... 文章应用RFPA2D岩石破断过程分析系统,对神府煤田柠条塔煤矿浅埋薄基岩厚煤层N1201首采工作面开采过程中覆岩移动演化规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模拟研究了煤层采动后其上覆岩层破断发展过程,揭示了工作面推进过程中采场岩层的破断机理和来压特点以及煤层顶板支承压力的变化规律,并与井下现场实测来压步距进行对比分析,为今后开采神府矿区相似工作面的顶板管理及矿压控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深 薄基 厚煤层 覆岩移动演化规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放面覆岩移动与裂隙带瓦斯运移规律及瓦斯抽采工程实践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华炜 刘玉德 张莉聪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56-60,共5页
基于芦岭煤矿的地质条件,通过建立综放工作面开采的岩层力学模型,运用RFPA、UDEC计算软件,对上覆岩层移动规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合岩层移动特征,研究了综放工作面覆岩高位裂隙瓦斯运移规律和机理,由此确定出瓦斯运移的关键层位,找出... 基于芦岭煤矿的地质条件,通过建立综放工作面开采的岩层力学模型,运用RFPA、UDEC计算软件,对上覆岩层移动规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合岩层移动特征,研究了综放工作面覆岩高位裂隙瓦斯运移规律和机理,由此确定出瓦斯运移的关键层位,找出适合煤与瓦斯共采的基本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工作面 覆岩移动规律 瓦斯运移规律 瓦斯抽采 RFPA软件 UDEC软件 芦岭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采出率下覆岩移动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逾 王宇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64-1269,共6页
为准确而有效的掌握条带开采上覆岩层移动规律,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辽宁省灯塔市西马煤矿北二采区西上岗子村下压12煤在不同采出率开采条件下,采空区上覆岩层变形传播规律进行研究,对采空区覆岩及对应地表布设位移测点得到竖向和... 为准确而有效的掌握条带开采上覆岩层移动规律,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辽宁省灯塔市西马煤矿北二采区西上岗子村下压12煤在不同采出率开采条件下,采空区上覆岩层变形传播规律进行研究,对采空区覆岩及对应地表布设位移测点得到竖向和水平位移变化曲线.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采出率由40%增加到50%,再到60%,采空区顶板测点最大竖向位移增量分别为51.51 mm和119.56 mm,对应地表最大竖向位移增量为17.38 mm和65.67 mm,而水平位移随采出率变化关系与竖向位移相似,但其受到开采影响范围相对小一些;当采出率一定时,在同一位移观测线上,采空区顶板对应测点移动变形量大于煤柱顶板对应测点的移动变形量,这种高差趋势向地表方向而逐渐减小.最后,通过对竖向位移与采出率变化关系进行拟合分析,得到采空区顶板和对应地表最大竖向位移与采出率呈幂函数增长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带开采 覆岩移动规律 不同采出率 位移测点 拟合分析 幂函数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