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放工作面覆岩破坏规律的观测研究 被引量:30
1
作者 申宝宏 孔庆军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2-44,共3页
综放覆岩破坏规律 ,特别是近松散层开采区的实测数据现在还很少。兖州杨村煤矿采用瞬变电磁法对同一工作面的岩柱厚度大于 69m的深部开采区和岩柱厚度 2 8~ 69m的浅部开采区分别进行了采后覆岩破坏两带高度探测 ,探测结果表明浅部裂缝... 综放覆岩破坏规律 ,特别是近松散层开采区的实测数据现在还很少。兖州杨村煤矿采用瞬变电磁法对同一工作面的岩柱厚度大于 69m的深部开采区和岩柱厚度 2 8~ 69m的浅部开采区分别进行了采后覆岩破坏两带高度探测 ,探测结果表明浅部裂缝带高度比深部降低 1 7%~2 7% ,冒落带高度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变电磁法 综放工作面 冒落带 覆岩破坏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含水层下巷式充填采煤覆岩破坏规律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董羽 黄玉诚 +1 位作者 刘刚 史俊伟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6-129,共4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强含水层下巷式充填覆岩的移动变形机理,得到巷式充填覆岩导水裂隙带发育规律,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结合公格营子矿区的地质条件建立矿区三维模型,模拟导水裂隙带的发育情况。分别模拟分析了采厚、充填率及充填体弹性... 为了进一步研究强含水层下巷式充填覆岩的移动变形机理,得到巷式充填覆岩导水裂隙带发育规律,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结合公格营子矿区的地质条件建立矿区三维模型,模拟导水裂隙带的发育情况。分别模拟分析了采厚、充填率及充填体弹性模量三种影响因素下巷式充填导水裂隙带的发育情况,回归分析得出了各影响因素下导水裂隙带的高度公式。公格营子矿巷式充填开采结果表明,强含水层下巷式充填采煤是安全可行的且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层 巷式充填 覆岩破坏规律 导水裂隙带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采重复开采的覆岩破坏规律 被引量:39
3
作者 康永华 黄福昌 席京德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2-24,共3页
以现代化矿井兴隆庄煤矿的现场实测资料为基础 ,对综采重复开采的覆岩破坏高度、范围、形态及发育特点等进行了全面分析 ,并提出 :减小初次开采厚度以降低覆岩破坏高度 ;增大重复开采厚度以提高采煤工效和矿井经济效益 ;对厚煤层采用分... 以现代化矿井兴隆庄煤矿的现场实测资料为基础 ,对综采重复开采的覆岩破坏高度、范围、形态及发育特点等进行了全面分析 ,并提出 :减小初次开采厚度以降低覆岩破坏高度 ;增大重复开采厚度以提高采煤工效和矿井经济效益 ;对厚煤层采用分层与放顶煤相结合的采煤方法 ,既可控制导水裂缝带的发育高度 ,又可降低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开采 重复开采 覆岩破坏规律 分层开采 放顶煤开采 导水裂缝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放开采条件下白垩系覆岩破坏规律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冰 张坤 许延春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7,10,共4页
为确保多伦协鑫煤矿综放回采工作面不受上覆第三系含水层影响,确定留设安全煤(岩)柱的合理厚度,须掌握综放开采条件下白垩系覆岩破坏规律。基于覆岩破坏高度现场实测结果,结合实验室相似材料模拟试验,得出了综放开采条件下白垩系覆岩破... 为确保多伦协鑫煤矿综放回采工作面不受上覆第三系含水层影响,确定留设安全煤(岩)柱的合理厚度,须掌握综放开采条件下白垩系覆岩破坏规律。基于覆岩破坏高度现场实测结果,结合实验室相似材料模拟试验,得出了综放开采条件下白垩系覆岩破坏"两带"高度与采高之间的比例关系,取垮采比5.61,裂采比12.21,作为7号煤上分层综放开采条件下合理留设安全煤(岩)柱的数值依据。经过与开采条件相似矿井的覆岩破坏相关数据对比分析,认为白垩系岩层覆岩破坏具有裂采比较小、垮采比较大的特点,符合软弱类型覆岩的破坏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开采 白垩系 覆岩破坏规律 垮采比 裂采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冲击矿压矿井综放开采覆岩破坏规律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郭小铭 刘英锋 李超峰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4-28,共5页
针对当前综放开采条件下强冲击地压对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的影响不明确问题,以典型冲击地压显现矿井——胡家河煤矿为研究对象,采用简易水文观测(钻液漏失量、水位观测)、钻孔彩色电视窥视等实测手段,探测综放开采条件下顶板导水裂缝带... 针对当前综放开采条件下强冲击地压对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的影响不明确问题,以典型冲击地压显现矿井——胡家河煤矿为研究对象,采用简易水文观测(钻液漏失量、水位观测)、钻孔彩色电视窥视等实测手段,探测综放开采条件下顶板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结合数值模拟方法,得出冲击地压显现矿井顶板覆岩破坏规律。对比研究区域内开采条件相似矿井的覆岩破坏规律,分析了冲击地压显现矿井与常规矿井顶板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的差异,可为强矿压显现矿井水害与矿压联合防治工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综放开采 覆岩破坏规律 导水裂缝带 矿井水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行开采条件下多煤层开采覆岩破坏规律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赵宝峰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15,28,共4页
为了定量研究上行开采条件下单一煤层和多煤层开采的覆岩破坏规律,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分别对麦垛山煤矿仅开采6煤和先开采6煤后开采2煤两种情况下覆岩破坏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仅开采6煤时,弯曲下沉带主要发育在地表以下491.02... 为了定量研究上行开采条件下单一煤层和多煤层开采的覆岩破坏规律,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分别对麦垛山煤矿仅开采6煤和先开采6煤后开采2煤两种情况下覆岩破坏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仅开采6煤时,弯曲下沉带主要发育在地表以下491.02 m,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为51.70 m,地表下沉值为94.00 mm;先开采6煤后开采2煤时,弯曲下沉带主要发育在地表以下380.00 m,6煤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为59.00 m,地表下沉值为375.00 mm。上行开采对于下部煤层6煤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影响不大,由于上部煤层2煤导水裂缝带的发育,导致弯曲下沉带范围缩小,地表下沉值由于上部煤层2煤的开采而显著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行开采 覆岩破坏规律 导水裂缝带 弯曲下沉带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东矿区多煤层开采覆岩破坏及导水裂隙带高度特征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徐祝贺 李全生 +2 位作者 张国军 杨英明 孙长斌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7-77,共11页
掌握煤层开采覆岩破坏规律及导水裂隙带演化特征,是对其进行源头减损设计及采后分区差异化地表生态修复的前提。以神东石圪台矿典型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自主研发的模拟试验平台开展多煤层开采覆岩破坏及其自修复特征研究,并揭示了导... 掌握煤层开采覆岩破坏规律及导水裂隙带演化特征,是对其进行源头减损设计及采后分区差异化地表生态修复的前提。以神东石圪台矿典型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自主研发的模拟试验平台开展多煤层开采覆岩破坏及其自修复特征研究,并揭示了导水裂隙带高度与工作面宽深比、深厚比的关系,得到了导水裂隙带高度的预测公式。研究结果表明:上层2-2煤开采时,覆岩破坏特征与单一煤层开采时相似;下层3-1煤开采时,由于煤层相对较厚,两煤层间的岩层破坏严重,裂隙发育,且引起2-2煤覆岩发生二次扰动破坏,裂隙进一步发育;两煤层间以及采区边界的岩层裂隙自修复程度较低,自修复难度较大。导水裂隙带高度随宽深比的增大总体呈降低趋势,随深厚比的增大总体呈上升趋势,并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煤层开采 覆岩破坏规律 层自修复 导水裂隙带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固结砂岩含水层下综放开采“两带”高度实测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张国奇 吕晓磊 +1 位作者 李东发 刘维福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183-185,195,共4页
以沙吉海煤矿首采工作面B10煤层上覆岩层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钻探的方法对B10煤层开采后的覆岩垮落带和裂隙带发育高度进行了实测,揭示了该区域覆岩在综放开采条件下的破坏规律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验证了矿井目前防治水技术方案的可行... 以沙吉海煤矿首采工作面B10煤层上覆岩层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钻探的方法对B10煤层开采后的覆岩垮落带和裂隙带发育高度进行了实测,揭示了该区域覆岩在综放开采条件下的破坏规律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验证了矿井目前防治水技术方案的可行性,为类似开采技术条件的矿井在防治水、矿压管理等方面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固结砂 综放开采 垮采比 裂采比 覆岩破坏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开采沉陷学70年研究综述及技术展望 被引量:12
9
作者 孙庆先 张勇 +1 位作者 陈清通 李宏杰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6-99,共14页
从覆岩破坏规律、地表移动变形规律,以及技术标准和学术专著等方面,回顾了开采沉陷学科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在覆岩破坏规律方面,我国学者提出了岩体响应采动理论、关键层理论等,并总结归纳了裂隙带的形态特征和发育高度;... 从覆岩破坏规律、地表移动变形规律,以及技术标准和学术专著等方面,回顾了开采沉陷学科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在覆岩破坏规律方面,我国学者提出了岩体响应采动理论、关键层理论等,并总结归纳了裂隙带的形态特征和发育高度;在地表移动变形规律方面,我国学者提出了负指数函数法、概率积分法等计算方法,尤其是概率积分法广泛应用于地表沉陷预计;在技术标准和学术专著方面,我国开展了较为系统的建设工作,几经系统修订并实施,并出版了一系列学术专著。本文归纳总结了目前开采沉陷学研究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包括围岩介质属性、概率积分法局限性、综采(综放)“两带”高度和形态、地表残余移动变形特征与规律、动态地表移动变形特征和计算方法、地表观测站观测频率、相关规程对同一事项的技术要求不一致的问题。提出了学科今后研究工作的发展方向及建议,包括以覆岩运动全过程可视化为主要手段揭示开采沉陷的本质机理、以空间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完成数据的采集与处理。研究认为,只有认识到“采场矿压-岩层移动-开采沉陷”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才能准确地理解和描述开采沉陷。在不断继续补充完善已有研究成果的同时,有必要以新理论和新思想审视开采沉陷学,以新技术和新方法研究开采沉陷学,不断推动学科的深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采沉陷 覆岩破坏规律 地表移动变形规律 概率积分法 关键层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潘谢矿区缩小防水煤柱开采实践 被引量:16
10
作者 张文艺 汪文革 +2 位作者 彭卫东 冯震海 疏开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8-133,共6页
通过总结潘谢矿区 10a来缩小防水煤柱工作面成功的开采实践 ,系统地阐述了潘谢矿区水文地质特征、覆岩破坏规律。
关键词 潘谢矿区 防水煤柱 水文地质特征 覆岩破坏规律 安全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潘谢矿区水文地质特征与缩小防水煤柱机理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文艺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3期32-34,共3页
淮南潘谢矿区年总设计生产能力为 2 10 0× 10 4t。区内第四系松散层厚 16 9~ 437m ,为巨厚松散强含水层 ,设计留设80m防水煤岩柱 ,防水煤柱储量达 6× 10 8t。通过开展缩小防水煤柱试采研究工作 ,将原设计留设的 80m防水煤柱... 淮南潘谢矿区年总设计生产能力为 2 10 0× 10 4t。区内第四系松散层厚 16 9~ 437m ,为巨厚松散强含水层 ,设计留设80m防水煤岩柱 ,防水煤柱储量达 6× 10 8t。通过开展缩小防水煤柱试采研究工作 ,将原设计留设的 80m防水煤柱减小到6 0m左右 ,局部仅 40m。本文通过总结潘谢矿区 10年来缩小防水煤柱工作面成功的开采实践 ,比较系统地阐述了潘谢矿区水文地质特征、覆岩破坏规律及缩小防水煤柱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谢矿区 水文地质特征 防水煤柱 覆岩破坏规律 回采上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物下采煤保护煤柱宽度留设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金贵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4,共4页
为了保护文明煤矿地表变电所与民宅,在开采设计时需考虑留设合理宽度的保护煤柱,文章根据不同钻孔的地质资料分别对保护煤柱的宽度进行计算,得到需要留设的煤柱尺寸为107~156m,并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煤柱留设宽度分别为110m、... 为了保护文明煤矿地表变电所与民宅,在开采设计时需考虑留设合理宽度的保护煤柱,文章根据不同钻孔的地质资料分别对保护煤柱的宽度进行计算,得到需要留设的煤柱尺寸为107~156m,并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煤柱留设宽度分别为110m、120m、130m、140m、150m情况下采动后的围岩应力分布情况和覆岩破坏规律进行模拟,最终确定煤柱尺寸不小于13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物下 保护煤柱 移动角 煤柱宽度留设 覆岩破坏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村煤矿薄煤层留设防砂煤柱开采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秀娥 许延春 +1 位作者 孔庆军 刘成林 《煤矿开采》 2005年第6期35-37,共3页
在准确认识松散层三含的富水性和薄煤层覆岩破坏规律的基础上,评价了三含对工作面的充水影响,论证了杨村煤矿二采区薄煤层留设防砂煤柱开采的可行性,成功实现安全回采。把杨村煤矿薄煤层的防水煤岩柱高度从原来的30m缩小到10.42m,解放... 在准确认识松散层三含的富水性和薄煤层覆岩破坏规律的基础上,评价了三含对工作面的充水影响,论证了杨村煤矿二采区薄煤层留设防砂煤柱开采的可行性,成功实现安全回采。把杨村煤矿薄煤层的防水煤岩柱高度从原来的30m缩小到10.42m,解放水体压煤6.38M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砂煤柱 覆岩破坏规律 薄煤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刊首语
14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I0002-I0002,共1页
“三下”采煤是建(构)筑物下、铁路下和水体下采煤方法的统称,主要是采取井下充填、地面加固维修、房柱或条带式开采等技术,防止地面沉陷,减少开采对保护对象的有害影响。从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就开始研究“三下”采煤技术以及作为... “三下”采煤是建(构)筑物下、铁路下和水体下采煤方法的统称,主要是采取井下充填、地面加固维修、房柱或条带式开采等技术,防止地面沉陷,减少开采对保护对象的有害影响。从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就开始研究“三下”采煤技术以及作为其基础的岩层与地表移动及覆岩破坏规律,经过60多年的研究与实践,“三下”采煤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和提高,其中有的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有的则已形成我国自己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带式开采 建(构)筑物 “三下”采煤 覆岩破坏规律 采煤技术 地面沉陷 采煤方法 井下充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