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若尔盖高原矿区不同覆土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与粒径分布的耦合关系
1
作者 罗伟 颜林 +3 位作者 刘恒轩 杨伟 陈琳 任清军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41-650,共10页
为研究不同覆土类型及施加牦牛粪便对若尔盖高原矿区土壤修复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的覆土条件。以典型废弃矿山为对象,分析3种土壤类型(风沙土、砂质草甸土和壤质草甸土)及其添加牦牛粪便处理的理化性质、颗粒组成和分形特征,运用冗余分... 为研究不同覆土类型及施加牦牛粪便对若尔盖高原矿区土壤修复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的覆土条件。以典型废弃矿山为对象,分析3种土壤类型(风沙土、砂质草甸土和壤质草甸土)及其添加牦牛粪便处理的理化性质、颗粒组成和分形特征,运用冗余分析、主成分分析确定粒径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并利用灰色关联耦合模型研究土壤理化性质与粒径分布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颗粒组成以砂粒为主(58.4%~94.9%),粉粒次之(3.8%~32.7%),黏粒含量最少(1.3%~8.9%),分形维数为2.37~2.66,砂粒体积含量对分形维数影响最为显著;土壤质量表现为:壤质草甸土>砂质草甸土>风沙土,且风沙土处理的沙化程度有所加重;添加牦牛粪便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土壤养分亏缺,促使粒径分布更为细腻;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水率与黏粒、粉粒关联度高,容重与砂粒关联度高,且有机质含量对粒径分布变异的驱动贡献最大;系统耦合协调度排序为壤质草甸土>砂质草甸土+牦牛粪便>壤质草甸土+牦牛粪便>砂质草甸土>风沙土+牦牛粪便>风沙土,但耦合协调度均处于较低水平,仅壤质草甸土处理为0.727,达到中度协调发展程度。综上,若尔盖高原矿区土壤沙化程度较严重,砂粒体积含量可作为该区域修复效果的指标,在覆土重构过程中添加牦牛粪便可作为一种参考举措,同时为确保矿山修复效果,建议使用壤质草甸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修复 覆土重构 牦牛粪便 壤因子 颗粒体积 若尔盖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