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要素配置扭曲是否阻碍了中国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被引量:5
1
作者 杏稼龙 吴福象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共12页
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要素配置扭曲成为影响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主要因素。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剖析要素配置扭曲对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作用机制,基于2001—2020年中国上市企业数据测算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能力,实证检验资本... 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要素配置扭曲成为影响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主要因素。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剖析要素配置扭曲对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作用机制,基于2001—2020年中国上市企业数据测算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能力,实证检验资本和劳动力配置扭曲对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影响。结果发现:考察期内中国企业资本配置扭曲程度呈上升趋势,劳动力配置扭曲程度呈下降趋势;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能力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大多数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能力仍处于较低水平;资本和劳动力配置扭曲均显著抑制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且劳动力配置扭曲的抑制作用更大;要素配置扭曲的抑制作用因企业地理位置、企业规模、企业所有权性质差异而存在异质性。结论可以为改善要素配置扭曲程度、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进而推动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配置扭曲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统一大市场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要素配置扭曲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被引量:6
2
作者 李静 彭飞 毛德凤 《西部论坛》 2013年第3期42-53,共12页
运用1998—2007年我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测算资本、劳动配置扭曲指数及企业个体、总体扭曲指数,分析企业要素配置扭曲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并检验要素配置扭曲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资本配置扭曲指数基本呈上升态势,劳动配置... 运用1998—2007年我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测算资本、劳动配置扭曲指数及企业个体、总体扭曲指数,分析企业要素配置扭曲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并检验要素配置扭曲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资本配置扭曲指数基本呈上升态势,劳动配置扭曲指数基本保持不变,总体企业扭曲指数略有上升;制造业的要素配置扭曲指数高于其他工业行业,国有、集体企业的要素配置扭曲比其他企业严重,东部地区要素配置扭曲指数高于中西部;如企业能够有效消除要素配置扭曲,则工业企业总体TFP可提高25.56%,东、中、西部地区可分别提高27.34%、20.65%和27.21%,国有与集体企业的潜在TFP增长空间明显高于非公有制属性的企业;资本劳动比提高和规模扩大是企业要素配置扭曲的主要来源,而出口密度、补贴密度、企业年龄、外资因素能够显著缓解企业要素配置扭曲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配置扭曲 要素生产率 要素配置效率 要素市场 要素流动 资本配置扭曲指数 劳动配置扭曲指数 企业要素配置扭曲指数 TF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5—2010年间中国制造业要素配置扭曲变动的解析——资本结构变动与技术进步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黄先海 刘毅群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0-101,共12页
本文对1985—2010年间中国制造业部门的要素配置扭曲系数的变动进行了解析。要素配置扭曲系数的变动一方面是由于不同行业间投资结构失衡所引致,但是另一方面则反映了不同行业间不同类型技术进步差异对要素报酬率变动的影响效应。笔者发... 本文对1985—2010年间中国制造业部门的要素配置扭曲系数的变动进行了解析。要素配置扭曲系数的变动一方面是由于不同行业间投资结构失衡所引致,但是另一方面则反映了不同行业间不同类型技术进步差异对要素报酬率变动的影响效应。笔者发现:(1)近十多年来,部分重化工业的资本快速扩张引起行业间投资结构失衡,并加大了行业间的要素配置扭曲程度;(2)相对于1985—2000年间,技术进步因素在2001—2010年间对要素配置扭曲系数的变动的影响效应越来越大。本文建议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时,限制一般生产性的资本投资鼓励政策,而更多转向鼓励创新和研发投资的政策,鼓励体现有技术进步因素的资本要素与劳动要素之间的相互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配置扭曲 投资结构失衡 技术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建设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基于要素配置扭曲视角 被引量:62
4
作者 彭小辉 王静怡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19,共9页
本文在高铁建设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分析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借鉴中介效应模型引入劳动和资本要素配置扭曲指数,基于2008-2015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PSM-DID方法实证分析高铁建设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本文在高铁建设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分析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借鉴中介效应模型引入劳动和资本要素配置扭曲指数,基于2008-2015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PSM-DID方法实证分析高铁建设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检验相关研究假设。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看,高铁建设通过缓解劳动力要素配置扭曲的方式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但高铁建设通过缓解资本要素配置扭曲来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不显著,表明高铁作为新兴交通运输方式,更有利于促进劳动力要素在全国范围流动;从区域差异看,高铁建设虽然可以缓解东部地区的劳动力和资本要素配置扭曲状况,但东部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主要依赖于高铁建设所带来的资本投入增加和节能减排效应,中西部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更依赖于劳动力要素的优化配置;从城市规模看,高铁建设给大中型城市带来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显著,但高铁建设所具有的"虹吸效应"不利于小型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综合来看,高铁建设直接促进东部地区大中型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但在全国范围内却通过缓解劳动力要素配置扭曲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可见高铁建设是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进行资源整合。由此得到的启示是,在资源环境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硬性约束下,政府应科学统筹规划高铁网络布局、加快高铁站点周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劳动力和资本在全国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有效整合,借此实现高铁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建设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要素配置扭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等收入陷阱”:比较优势与内部要素配置扭曲
5
作者 林青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55-64,共10页
通过构建要素配置扭曲下的贸易分工福利模型,本文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在不同贸易分工格局下内部要素配置扭曲对经济福利的影响。研究揭示:贸易条件恶化与"贫困化增长"或"中等收入陷阱"现象无关,其背后隐藏着发展中国... 通过构建要素配置扭曲下的贸易分工福利模型,本文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在不同贸易分工格局下内部要素配置扭曲对经济福利的影响。研究揭示:贸易条件恶化与"贫困化增长"或"中等收入陷阱"现象无关,其背后隐藏着发展中国家产品质量创新失效的事实;在产品同质竞争条件下,贸易条件恶化有助于发展中国家经济福利改进;在产品比较优势分工中,发展中国家提升对外经济自由度的开放,将使其经济福利改进,并产生对国外资本流入的依赖;"中等收入陷阱"现象根源不是比较优势陷阱也不是贸易分配不公的"马太效应",而是发展中国家对外经济自由度政策选择落入内部要素配置扭曲陷阱的结果,渐进式提升对外经济自由度应是发展中国家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现象的理性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收入陷阱 比较优势 要素配置扭曲 贸易福利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高研发投入与低生产率悖论的分析--基于研发要素配置扭曲的视角 被引量:7
6
作者 靳来群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2-32,共11页
近年来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目标一直受到高研发投入与低生产率并行的桎梏,从研发投入配置扭曲的角度,并利用2001-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发现:研发资本与研发劳动的配置扭曲是导致全要素生产率损失的重要原因,在研发投入已然过度... 近年来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目标一直受到高研发投入与低生产率并行的桎梏,从研发投入配置扭曲的角度,并利用2001-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发现:研发资本与研发劳动的配置扭曲是导致全要素生产率损失的重要原因,在研发投入已然过度的地区继续增加研发投入,其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要小于投入不足部门;而就作用机制而言,研发投入利用效率与研发成果转化效率的损失是研发要素配置扭曲掣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关键中间渠道。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发现,东南与西南地区的研发投入相对不足,而西北、中部与环渤海湾地区的研发投入却相对过度。如何在未来的结构性改革中实现研发要素投入从过度地区向不足地区的转移,对中国生产率的快速提升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发要素配置扭曲 要素生产率 研发投入利用效率 研发成果转化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小麦生产的化肥要素配置扭曲及削减潜力测算 被引量:3
7
作者 蔡荣 陈佩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63-670,共8页
加强市场对要素资源的配置作用是当前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使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测算2004—2018年中国小麦生产的化肥要素配置扭曲程度,并进一步分析小麦生产中的化肥削减潜力。结果表明:中国小麦生产的化肥要素配置存在明显... 加强市场对要素资源的配置作用是当前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使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测算2004—2018年中国小麦生产的化肥要素配置扭曲程度,并进一步分析小麦生产中的化肥削减潜力。结果表明:中国小麦生产的化肥要素配置存在明显负向扭曲,扭曲程度东部最大,中部次之,西部最小,且扭曲程度在2009年之前处于高位波动,在2009年之后开始逐步缓解。化肥要素配置扭曲导致化肥过量施用,若化肥要素的配置完全由市场机制决定,中国小麦生产将会产生42.8%的化肥削减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配置扭曲 化肥削减潜力 随机前沿分析 小麦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要素配置与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基于长江经济带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8
作者 邱浩然 孔令成 徐辉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2-83,共12页
以数字经济为抓手,厘清其对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内在影响机理并驱动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对于推动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长江经济带110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GML模型和熵值法,分别对该区... 以数字经济为抓手,厘清其对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内在影响机理并驱动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对于推动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长江经济带110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GML模型和熵值法,分别对该区域经济带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和数字经济水平进行了有效测度,并深入探讨了该区域经济带数字经济对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①样本期间内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发展总体呈现逐步上升趋势,且数字经济对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②加入三种要素配置中介变量之后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缓解劳动力配置扭曲程度进而提高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③异质性分析得出,在经济更为发达的地区,如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武汉经济圈等,数字经济对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促进作用更加明显。该结论为国家倡导的“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以数字兴农”提供了实证支撑,且对推动长江经济带要素合理配置,提高该区域经济带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要素配置扭曲 超效率SBM-GML 中介KHB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要素配置效应及扭曲程度测算比较 被引量:3
9
作者 周彬 吴丽芳 周彩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6-58,共13页
利用1994—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本文通过新型增长核算分解公式判断区域经济要素配置的经济效应,测算要素配置在产业间的扭曲程度以理解要素配置的效率演变。研究发现:在对外开放加速时期,要素配置效应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平均解释力度达到2... 利用1994—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本文通过新型增长核算分解公式判断区域经济要素配置的经济效应,测算要素配置在产业间的扭曲程度以理解要素配置的效率演变。研究发现:在对外开放加速时期,要素配置效应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平均解释力度达到20.67%,且要素配置效应的提升是该时期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要素配置效应差异是南北地区经济分化的主要原因;东部地区第二、第三产业间的劳动力配置效率在地区间最高,而第一、第三产业间的资本配置效率在地区间最低;中部地区农业与非农业部门之间的劳动力配置效率不断走低;西部地区第一、第二产业间的劳动力配置扭曲在地区间最为严重;东北地区第二与第三产业间劳动力配置扭曲在地区间最为严重,该产业间资本配置扭曲在地区间最小;南方地区产业间的劳动力配置扭曲逐渐低于北方地区,但其产业间的资本配置扭曲始终比北方地区高。本文的结论有助于深入理解不同地区经济增长中的要素配置差异,可以为优化产业间要素有效流动配置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要素配置效应 劳动生产率 要素配置扭曲 三次产业部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部三大城市群要素市场扭曲程度的特征事实、区域差异及分布动态
10
作者 周正柱 马婷婷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09-114,共6页
文章运用生产函数法对2011—2021年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49个城市的要素价格扭曲程度和要素配置扭曲程度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利用冷热点分析、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法、核密度估计等方法对二者的空间分布、区域差异及分布动态... 文章运用生产函数法对2011—2021年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49个城市的要素价格扭曲程度和要素配置扭曲程度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利用冷热点分析、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法、核密度估计等方法对二者的空间分布、区域差异及分布动态演进特征进行探析。研究发现:(1)在时序变化方面,2011—2021年三大城市群要素价格扭曲程度均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而要素配置扭曲程度只有珠三角城市群呈下降趋势。(2)在空间分布方面,三大城市群要素价格扭曲程度和要素配置扭曲程度的冷热点分布总体格局均呈现一定的空间集聚特征。(3)区域差异方面,三大城市群要素市场扭曲程度的总体区域差异呈现扩大趋势,其中,城市群间差异是要素价格扭曲程度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城市群间要素配置扭曲程度的交叉重叠现象是其区域差异的次要来源。(4)在分布动态演进方面,除长三角城市群外,京津冀和珠三角城市群内要素价格扭曲程度和要素配置扭曲程度的绝对差异均呈缩小趋势,且三大城市群的极化特征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大城市群 要素价格扭曲 要素配置扭曲 Dagum基尼系数 核密度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南地区要素配置和创新效率研究:2002~2018 被引量:5
11
作者 范金 陈敏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7-35,共9页
本文采用DEA-Malquist指数法测算了2002~2018年苏南地区全要素生产率(TFP)演化趋势,同时基于"反事实"框架,测算了要素扭曲以及部门扭曲对苏南地区TFP配置扭曲的贡献程度,得到主要研究结论:(1)苏南地区经济增长降速换挡的同时,... 本文采用DEA-Malquist指数法测算了2002~2018年苏南地区全要素生产率(TFP)演化趋势,同时基于"反事实"框架,测算了要素扭曲以及部门扭曲对苏南地区TFP配置扭曲的贡献程度,得到主要研究结论:(1)苏南地区经济增长降速换挡的同时,TFP稳步增长,创新引领优势明显;(2)苏南地区TFP增长主要依赖于高技术部门TFP的推动,而传统部门对TFP稳定作用显著;(3)苏南地区要素配置扭曲状况略微改善,但尚不足以满足新时代对苏南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的引领作用要求;(4)尽管资本要素扭曲一直是苏南地区要素配置扭曲的主要贡献者,但已呈现逐步改善态势,然而,劳动要素扭曲却越来越成为重要力量;(5)苏南五市要素配置效率排名依次为苏州、无锡、南京、常州以及镇江,但南京作为省会城市和科教大市,潜在TFP遥遥领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要素配置扭曲 苏南地区 DEA-Malquist指数法 错配效率分解 自主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要素价格扭曲的效率损失与校正之策——基于全球投入产出表的视角 被引量:5
12
作者 傅春杨 张平 陆江源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18,共10页
该文利用包含经济扭曲变量和投入产出结构的一般均衡模型,以美、日、英、法、德、意、韩等发达经济体为基准国,在模型中引入行业产品价格扭曲、行业资本价格扭曲、行业劳动力(高技能劳动力、中等技能劳动力、低技能劳动力)价格扭曲等三... 该文利用包含经济扭曲变量和投入产出结构的一般均衡模型,以美、日、英、法、德、意、韩等发达经济体为基准国,在模型中引入行业产品价格扭曲、行业资本价格扭曲、行业劳动力(高技能劳动力、中等技能劳动力、低技能劳动力)价格扭曲等三类扭曲变量,测算中国各行业要素投入扭曲带来的产出效率损失,结果表明:中国各行业扭曲对经济产出的影响迥异,金融业和企业生产相关的现代服务业的扭曲显著地增加产出损失;通过对不同类别扭曲影响的分解,资本、产品、各类劳动力的价格扭曲在不同行业表现也很不一样,现代服务业主要通过高、中技能劳动力价格扭曲影响产出,而如果消除教育和卫生行业的扭曲,反而会降低产出。未来需要从市场化改革、产业政策有效性等角度对行业要素价格扭曲导致的效率损失加以校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配置扭曲 产出损失 投入产出结构 国际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空间”透视:数字经济赋能县域城乡融合的时空效应——基于2703个县域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永奇 单德朋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5-114,共10页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与着力推进城乡融合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重要现实问题。县域已经成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场景。基于2010至2020年2703个县域数据,以数字福利经济学为内在机理展开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第一,时间上看,...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与着力推进城乡融合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重要现实问题。县域已经成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场景。基于2010至2020年2703个县域数据,以数字福利经济学为内在机理展开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第一,时间上看,数字经济可以显著促进县域城乡融合。第二,影响机制表明,数字经济虽然能够扭转资本要素配置扭曲。但在新发展阶段,劳动力要素配置的重要表现返乡创业,却对数字经济赋能县域城乡融合造成了阻滞作用。第三,空间上看,数字经济与县域城乡融合的关系呈现“倒U型”。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县域表现更好,释放内需潜力更强。数字经济推动“流空间”的虚实相生中,尽管数字经济所创造的数字福利覆盖了多数县域,但同时也因新的要素配置扭曲,导致了新一轮数字鸿沟的产生与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县域城乡融合 返乡创业 流空间 要素配置扭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边界扩张能否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以部分省会城市的扩张为例 被引量:7
14
作者 付婷婷 张同斌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0-63,共14页
省会城市经济的发展会直接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扩大行政区域面积即扩张城市边界是提高大多数省会首位度的直接措施。为探究省会城市边界扩张能否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本文使用12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1987—2016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合成控制法... 省会城市经济的发展会直接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扩大行政区域面积即扩张城市边界是提高大多数省会首位度的直接措施。为探究省会城市边界扩张能否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本文使用12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1987—2016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合成控制法与双重差分法研究了省会城市边界扩张的经济效应,发现边界扩张能够提升省会城市首位度,但是总体而言对省会城市的长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机制分析结果显示,城市边界扩张通过作用于劳动从业率、资本深化和要素配置扭曲进而影响经济发展,边界扩张能否有效改善要素资源配置效率决定了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会城市 城市边界扩张 劳动从业率 资本深化 要素配置扭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