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技术进步偏向、要素适宜性与环境治理效能——基于制造业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1
1
作者 赵潘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3-100,共8页
技术进步偏向与要素禀赋结构适宜性是影响环境治理效能的关键因素。本文在阐明技术进步偏向对环境治理效能作用机制的基础上,使用2004-2020年制造业27个细分行业面板数据,构建技术进步偏向指数测度模型与环境治理效能动态模型,实证检验... 技术进步偏向与要素禀赋结构适宜性是影响环境治理效能的关键因素。本文在阐明技术进步偏向对环境治理效能作用机制的基础上,使用2004-2020年制造业27个细分行业面板数据,构建技术进步偏向指数测度模型与环境治理效能动态模型,实证检验了技术进步偏向对制造业细分行业环境治理效能的影响,并通过质性检验验证研究结论的稳健性。实证结果显示,技术进步偏向与环境治理效能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技术进步偏向与要素禀赋结构适宜性越高,环境治理效能越高,技术进步偏向通过投资、需求、研发、资本配置效率共同作用于环境治理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进步偏向 环境治理效能 要素适宜性 制造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辽宁省城市人居环境综合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22
2
作者 关莹莹 李雪铭 +2 位作者 杨俊 李松波 田深圳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097-2108,共12页
构建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综合涵盖了适宜性自然要素及人文要素,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计算分级人居环境适宜性指数,并探讨与人口、GDP密度的空间一致性,验证适宜性较好的土地的利用效率。研究表明:①辽宁省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呈现中部及... 构建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综合涵盖了适宜性自然要素及人文要素,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计算分级人居环境适宜性指数,并探讨与人口、GDP密度的空间一致性,验证适宜性较好的土地的利用效率。研究表明:①辽宁省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呈现中部及沿海地区高于东部西部,空间上呈顺应山脉走向的东北–西南方向的纵向分异规律。其中沈阳市、大连市的自然适宜性指数最高;朝阳市、本溪市的自然适宜性最低。②辽宁省人居环境人文适宜性指数中部最高,东部次之,西部最低,其中沈阳市、葫芦岛市的人文适宜性指数最高。③辽宁省人居环境综合适宜性的空间分异特征体现为:中部及沿海区域综合适宜性最高,东部次之西部最低。适宜地区面积占比51.72%,临界适宜性地区占比44.53%,不适宜地区占比3.37%,辽宁省整体人居环境适宜性等级为良好。④辽宁省的人口和GDP密度与人居环境综合适宜性指数的空间分布具有很好的空间一致性。累计百分比统计显示,人口经济集中于综合适宜性较高的地区,充分利用了人居环境适宜性高的土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综合适宜 自然适宜要素 人文适宜要素 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