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偏向性技术进步适宜性的测度与结构分解
被引量:3
- 1
-
-
作者
李小克
郑珊珊
张姝晴
史怀琪
-
机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湖北经济学院会计学院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出处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1-105,共1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要素配置扭曲、技术进步偏向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7200319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项目“价值链数字化与中国制造业出口转型研究”(22VRC148)
+1 种基金
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异质性企业家信心对湖北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23D05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经济自由与全要素生产率:基于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和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双重视角”(2722023BY002)。
-
文摘
偏向性技术进步与要素投入结构之间的匹配关系,对于厘清偏向性技术进步适宜性的内涵和机理,揭示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化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偏向性技术进步的技术选择机制和要素边际生产率变化机制纳入偏向性技术进步适宜性的分析框架,首次将偏向性技术进步与要素投入结构是否有利于TFP增长作为偏向性技术进步适宜与否的衡量标准,并基于标准化要素增强型固定替代弹性(CES)生产函数,从有效要素投入结构和要素效率两个层面系统考察偏向性技术进步适宜性的测度和来源。由1980—2019年间中国和印度发展实践的经验分析表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在有效要素投入结构层面上的偏向性技术进步适宜性水平上升,这对TFP增长起到一定的稳定作用。然而,粗放的物质资本深化引发资本边际生产率水平递减,造成了我国要素效率层面偏向性技术进步适宜性较大损失。与此同时,我国劳动效率水平也进入低速增长状态,这是中国TFP增长率低于印度的最主要原因。相对而言,印度劳动偏向性技术进步具有较大的劳动边际生产率水平递增效应。工业化发展、城市化进程和经济自由程度演变显著推动了我国偏向性技术进步适宜性向要素效率驱动转变。本文为我国发展适宜的偏向性技术以促进TFP持续增长提供了有益启发。
-
关键词
偏向性技术进步适宜性
技术选择机制
要素边际生产率变化机制
全要素生产率
-
Keywords
Appropriateness of Biased Technological Change
Technology Selection Mechanism
Mechanisms of Change in Marginal Productivity of Factors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
分类号
F113
[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F061.2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利用创新驱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被引量:6
- 2
-
-
作者
彭刚
李逸浩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
出处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9-53,共5页
-
基金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14XNH046)
-
文摘
在我国经济发展起步阶段,一方面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高生产率,另一方面,通过人口从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输送大量低成本劳动力,国家经济通过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迅速发展。但随着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技术提高已经不能通过简单的引进就能实现,工资的增加也大幅度提高了劳动力成本。如若不能突破这种瓶颈,那么中国经济必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就目前的中国经济发展现状而言,只有通过利用创新,才能实现产业升级,调整经济结构,助力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
关键词
中等收入
收入陷阱
创新驱动
技术引进
全要素生产率
边际效率
经济发展
国民经济
市场机制
-
Keywords
middle-income trap
income trap
innovation-driven
technology transfer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marginal efficiency
economics development
national economy
market mechanism
-
分类号
F061.3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民工潮缘何潮落又潮起?
- 3
-
-
作者
穆光宗
-
出处
《社会》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0期31-33,共3页
-
文摘
“民工潮”潮落又潮起,已是几度春秋了。鸡年伊始,大潮涌动的“民工潮”再度绷紧了各地区、各部门的神经。有人说,“民工潮”是各种社会矛盾的聚焦点,它牵一发而动全身,可谓一语中的。“民工潮”这一巨大的客观存在是决不应当漠然视之的,它反映了许多深刻的东西。笔者三年前就曾撰文提出一个观点,即“民工潮”是跨地区的人口流迁现象,是在市场机制和计划配置双重规范下的历史大潮,实际上是生产要素动态配置的优化过程,即农村劳动力从边际劳动生产率和边际收益低的部门和地方流向或转向边际劳动生产率和边际收益高的部门和地方的过程。亦即,“民工潮”的性质不是盲流,而是潮流,虽然它不可避免地包括了一定比例的盲流人口。《瞭望周刊》(总475期)
-
关键词
民工潮
跨地区
现代化
铁路运输
边际劳动生产率
边际收益
农村劳动力
生产要素
农业问题
市场机制
-
分类号
C0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