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乡要素自由流动促进新发展格局形成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完世伟 汤凯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7-55,共9页
城乡要素自由流动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从需求端看,城乡要素自由流动既有利于劳动力等要素流向城市、推进新型城镇化;也有利于高端要素回流乡村,激发乡村蛰伏的发展潜能、促进乡村振兴,从而为构建... 城乡要素自由流动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从需求端看,城乡要素自由流动既有利于劳动力等要素流向城市、推进新型城镇化;也有利于高端要素回流乡村,激发乡村蛰伏的发展潜能、促进乡村振兴,从而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拓展新的内需空间。从供给端看,城乡要素自由流动有利于畅通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各环节,平衡城乡要素结构,提升要素配置效率,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培植新动能。因此,要发挥“有效市场”在要素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深化城乡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消除阻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的各种体制障碍,打通“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城乡要素流动的关键堵点。要发挥“有为政府”在乡村基础设施和政策体系制度供给中的作用,深化户籍、土地等制度改革,使城乡人口流动摆脱户籍制约,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出让机制。要加大对要素返乡的支持力度,全面推进城乡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的要素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要素自由流动 新发展格局 双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人才跨区域自由流动机制创新研究——基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委(NSF)案例研究与借鉴 被引量:4
2
作者 寸守栋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8-134,共7页
我国区域间国际人才流动性弱、知识交流频率低和人才创新水平相对较低的状况亟待改善。本研究基于人才生态系统理论创新性构建基于大科研平台计划的国际人才自由流动机制研究理论框架,并在借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委(NSF)先进经验基础上,... 我国区域间国际人才流动性弱、知识交流频率低和人才创新水平相对较低的状况亟待改善。本研究基于人才生态系统理论创新性构建基于大科研平台计划的国际人才自由流动机制研究理论框架,并在借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委(NSF)先进经验基础上,提出国际人才跨区域自由流动的创新机制包括:构建大科研平台计划关键载体;推动旨在保障国际人才人力资本所有权和自由交易权的《政府间人事合作法》立法;出资成立《人才发展共同基金》,推动国际人才自由流动市场化改革;以产业集聚带动国际人才跨区域自由流动。该研究结论为全球化背景下加速人才要素自由流动的机制创新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人才 要素自由流动 机制创新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城厢、大城乡:城乡融合改革实践与理论反思--基于江苏省太仓市城厢镇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贾晋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0-135,共16页
城乡融合发展需要科学借鉴先发区域的改革经验。苏南地区城乡融合改革的典型路径是以“城乡资源置换+跨期收益分配”破解“城市市民化和农村现代化”两难困境;以“城乡土地整理+时空配置优化”化解“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三重... 城乡融合发展需要科学借鉴先发区域的改革经验。苏南地区城乡融合改革的典型路径是以“城乡资源置换+跨期收益分配”破解“城市市民化和农村现代化”两难困境;以“城乡土地整理+时空配置优化”化解“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三重土地成本;以“隐性农业革命+显性生态革命”承载“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同步提升。当前,以县域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正成为城乡融合的切入点和重要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体经济组织法》的颁布实施有效促进了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源整合能力;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的规范建设有效加快了城乡资源要素的双向自由流动;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部署全面强化了全社会改革创新氛围。下一阶段,应更加注重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同步谋划,乡村内部资源要素盘活与城乡间资源要素双向流动的一体设计,农业农村外部投入与乡村内部发展动能的内外平衡,以及对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的超前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发展 要素自由流动 城乡二元结构 城乡资源置换 新型工业化 新型城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链融合”:一个关于现代产业增长方程的系统分析 被引量:41
4
作者 刘志彪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4-71,共8页
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四链融合”,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最根本和核心的问题,是一个关于产业增长的标准的方程式。“四链融合”说到底是生产要素必须按照现代市场机制来进行有效配置。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的前提,是区分... 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四链融合”,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最根本和核心的问题,是一个关于产业增长的标准的方程式。“四链融合”说到底是生产要素必须按照现代市场机制来进行有效配置。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的前提,是区分科学创新与技术创新。产业链与资金链的融合要高度重视新短缺时代的资产短缺问题,引导社会资金进入资本市场。产业链与人才链融合的关键,是要让产业劳动者过上体面的社会生活。区分创新性质和资金来源,是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的基础。创新链与人才链融合,需要创造人才辈出的教育和创新环境。而把激励机制搞对,是资金链与人才链融合的最重要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链融合 现代化产业体系 要素自由流动 创新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平均利润率规律理论对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时代意义
5
作者 朱解放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0-183,共4页
马克思平均利润率规律理论的实质就是资本的自由转移,这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内在要求。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质就是创造公平竞争机制,促使经济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这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内在要求和必然... 马克思平均利润率规律理论的实质就是资本的自由转移,这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内在要求。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质就是创造公平竞争机制,促使经济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这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因此,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提高我国经济发展层次和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大举措,这是时代赋予我国人民的光荣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自由转移 公平竞争机制 经济要素自由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挑战、动力与策略 被引量:72
6
作者 薛洲 高强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5,共15页
建设农业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实现农业更有效率、更为公平、更加安全、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人多地少的国情农情下,我国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和主要农产品产量位居全球前列,但是农业发展面临小农经营... 建设农业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实现农业更有效率、更为公平、更加安全、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人多地少的国情农情下,我国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和主要农产品产量位居全球前列,但是农业发展面临小农经营格局、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受限和国际贸易体系复杂多变等不利因素。基于此,认为我国从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的动力来源于新需求、新主体、新技术、新产业和新体制机制等五类要素。“五新要素”之间协同互动内生出推动我国建设农业强国的强大动力。因此,当前和中长期内,夯实农业基础生产能力、拓展并强化涉农产业链、实现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以县域城乡融合畅通城乡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积极融入农产品国际贸易体系,是我国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强国 农业科技 要素自由流动 涉农产业链 国际竞争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自贸区的建设基础、功能定位和发展策略——与上海自贸区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杨立卓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6-115,共10页
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国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由于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发展水平的差异,重庆自贸区与上海自贸区的建设基础和功能定位具有明显异质性。上海自贸区的创新发展强调全球性、全面性、综合性和引领性,而重庆自贸... 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国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由于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发展水平的差异,重庆自贸区与上海自贸区的建设基础和功能定位具有明显异质性。上海自贸区的创新发展强调全球性、全面性、综合性和引领性,而重庆自贸区更加强调区域性和功能性;尽管重庆自贸区的建设基础弱于上海自贸区,但也具有"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联接点的区位优势和铁路口岸优势。重庆自贸区应学习和推广上海自贸区的先进经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既要"向外看"又要"向内看",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促进要素自由流动,积极探索陆路贸易新规则,深化金融改革和开放,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促进西部地区发展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贸易试验区 重庆自贸区 上海自贸区 要素自由流动 陆路贸易规则 “一带一路”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式转换中的企业联合意向与城市政府职能转轨
8
作者 李立 时平生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1986年第4期43-48,共6页
一、模式转换中的企业联合意向按照典型商品经济的逻辑,企业联合是市场竞争高度化的结果。市场容量的有限性、企业之间竞争的压力,以及各个经营者追逐规模经济效益的内在利益冲动,是企业联合意向萌生的最初的、也是最基本的诱因。
关键词 企业联合 模式转换 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乡镇企业 商品经济 高度化 市场竞争 统一市场 规模经济效益 市场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大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9
作者 苏农友 《农家致富》 2020年第11期48-49,共2页
江苏省委省政府日前印发《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实施意见》,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深度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核心是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公平交换、合理配置。在"人"... 江苏省委省政府日前印发《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实施意见》,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深度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核心是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公平交换、合理配置。在"人"的有序流动上,江苏省一方面有序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一方面鼓励和引导人才向乡村流动。为此将全面放开放宽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条件,加大"人地钱"挂钩配套支持政策,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支持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制和政策 农业转移人口 公平交换 新型城乡关系 深度融合 城乡融合发展 要素自由流动 有序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