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3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要素禀赋论与国际产业转移的刚性及其突破 被引量:5
1
作者 李玥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3-137,共5页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强和国际分工格局的变化,国际产业转移出现了新的趋势并且不断加快。从要素禀赋对国际产业转移的刚性,提出破除国际产业转移障碍的对策,即:国际产业承接国的政府和企业应该着力培养制度环境,使内部市场经济趋向...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强和国际分工格局的变化,国际产业转移出现了新的趋势并且不断加快。从要素禀赋对国际产业转移的刚性,提出破除国际产业转移障碍的对策,即:国际产业承接国的政府和企业应该着力培养制度环境,使内部市场经济趋向良性循环,降低产业转移刚性和障碍,增强自主发展能力,进行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培养动态比较优势,提高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要素禀赋 阶梯比较优势 雁形模式 国际产业转移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会吸引更多投资吗?——基于全球资源要素禀赋格局重塑的视角
2
作者 李俊海 马雨莲 吴本健 《南方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36,共21页
人工智能发展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人民生活质量,还可能重塑全球资源要素禀赋格局。文章利用人工智能相关领域发文量全面系统衡量人工智能发展水平,并通过关键词文献检索,构建了经济体层面的人工智能发展水平指标,以研究经济体人... 人工智能发展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人民生活质量,还可能重塑全球资源要素禀赋格局。文章利用人工智能相关领域发文量全面系统衡量人工智能发展水平,并通过关键词文献检索,构建了经济体层面的人工智能发展水平指标,以研究经济体人工智能发展对外资的吸引作用。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发展能够显著促进经济体吸引外资注入,并且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内生性检验后依旧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发展对外资注入的吸引作用是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活跃消费市场实现的;不同层面人工智能技术对外资注入的吸引作用不同,基础硬件、计算系统与数据对外资注入的吸引作用更强;相较于其他经济体,高收入经济体、发达经济体、高工业化程度经济体、出口导向型经济体和企业营商环境较好的经济体对外资注入的吸引作用更大,这也体现了新兴技术发展对经济体软硬实力的综合要求。对中国而言,不仅要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基础算力硬件高质量发展,而且还要不断优化企业营商环境,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建设,为外资注入创造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外商直接投资 技术进步 要素禀赋格局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西藏要素禀赋分析与优化策略
3
作者 朱桂丽 严琪凇 《高原农业》 2025年第1期125-132,共8页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西藏经济由外延式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成为必然。在此背景下,基于2011-2020年西藏统计数据,遵循要素禀赋理论和经典柯布-道格拉斯增长模型,从资本禀赋、劳动禀赋、科...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西藏经济由外延式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成为必然。在此背景下,基于2011-2020年西藏统计数据,遵循要素禀赋理论和经典柯布-道格拉斯增长模型,从资本禀赋、劳动禀赋、科技禀赋和自然禀赋4个方面构建要素指标,分析西藏高原要素禀赋及结构关系,并从优化资本要素结构、提高劳动数量和质量、提高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转换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要素禀赋优化策略,实现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真正意义上的经济收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禀赋 高质量发展 高原经济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要素禀赋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作用机制——基于经济发展质量的调节效应 被引量:5
4
作者 郭吉涛 骆更岩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3-156,共14页
强化要素禀赋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基础性作用,是当前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可依赖路径。基于2012—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探讨要素禀赋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及经济发展质量在二者之间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劳动禀赋与产业结... 强化要素禀赋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基础性作用,是当前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可依赖路径。基于2012—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探讨要素禀赋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及经济发展质量在二者之间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劳动禀赋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存在显著的U形关系,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能够强化二者之间的U形关系;资本禀赋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存在倒U形关系,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则弱化了两者之间的倒U形关系;科技禀赋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当前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对科技禀赋赋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尚未发挥显著作用。进一步检验要素禀赋间的交叉效应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作用表明,当前劳动禀赋与资本禀赋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存在交叉效应,而现阶段科技禀赋分别与劳动禀赋、资本禀赋存在错配,尚未形成交叉作用带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从要素禀赋视角拓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驱动因素,并以经济发展质量为拓展点,为探寻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动力引擎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为政府建立优质高效的供给体系、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要素禀赋 产业结构 转型升级 高级化 合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行业结构优化能否激发实体企业活力——基于银行业结构与要素禀赋结构相契合的视角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国松 李欣宇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53,共18页
以2011—2021年中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与地市级宏观经济数据为研究样本,基于银行业结构与要素禀赋结构契合的视角,探究银行业结构优化对实体企业活力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显示:银行业结构与要素禀赋结构的契合程度越高,越能够显... 以2011—2021年中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与地市级宏观经济数据为研究样本,基于银行业结构与要素禀赋结构契合的视角,探究银行业结构优化对实体企业活力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显示:银行业结构与要素禀赋结构的契合程度越高,越能够显著促进实体企业活力,且该效应随着企业活力的提升呈先增强、后减弱的倒U型特征。作用渠道分析表明,同要素禀赋结构契合的银行业结构通过改善银企间信息环境、优化信贷配置以及缓解公司财务与违约风险激发实体企业活力。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一促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高科技企业、金融科技发展不充分地区的企业以及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高的时段更为明显。此外,同要素禀赋结构契合的银行业结构能够通过激发实体企业活力强化供应链韧性、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并驱动地区产业升级。研究结论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路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业结构 要素禀赋结构 实体企业活力 信息环境 信贷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服务进口贸易与东道国经济增长——基于跨境数据要素流入视角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治 郝爽 《统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3-116,共14页
数字服务进口贸易是跨境数据要素流入的载体和数字经济外循环的表现形式,对东道国畅通经济外循环、赋能内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48个样本国家2005—2021年的面板数据,从跨境数据要素流入视角研究数字服务进口贸易对东道国经济增长... 数字服务进口贸易是跨境数据要素流入的载体和数字经济外循环的表现形式,对东道国畅通经济外循环、赋能内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48个样本国家2005—2021年的面板数据,从跨境数据要素流入视角研究数字服务进口贸易对东道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服务进口贸易对东道国经济增长具有短期正效应和长期负效应;数字服务进口贸易对东道国经济增长的短期正效应通过促进数据要素、人力资本要素、数字技术领域技术要素升级和要素禀赋结构优化实现;数字服务贸易壁垒会削弱数字服务进口贸易对东道国经济增长的短期正效应,数字经济发展会强化数字服务进口贸易对东道国经济增长的短期正效应、弱化长期负效应;数字服务进口贸易对东道国福利具有短期正效应。本文建议扩大数字服务进口、重视跨境数据要素融合、优化数字服务进口贸易发展环境从而更持续地激发跨境数据要素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服务进口贸易 经济增长 跨境数据要素 要素禀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要素禀赋结构升级与共同富裕 被引量:17
7
作者 宋雅兵 朱进东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2,共6页
文章采用2012—202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考察数字经济、要素禀赋结构升级与共同富裕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共同富裕具有显著正向空间相关性;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且这一作用存在空间溢出效... 文章采用2012—202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考察数字经济、要素禀赋结构升级与共同富裕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共同富裕具有显著正向空间相关性;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且这一作用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在创新创业能力较强地区与西部地区更为显著;数字经济能够推动要素禀赋结构升级,间接促进本地区与周边地区共同富裕,且这一作用在西部地区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要素禀赋结构升级 共同富裕 区域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省际贸易碳不平等:要素禀赋结构驱动的视角
8
作者 李祎雯 班晴晴 张兵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06,255,共8页
“双碳”目标的实现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随着区域分工和贸易的不断发展,区域间贸易联系日益紧密,不仅促进了商品和服务的交换,也导致了碳排放的转移。基于投入产出方法的分析结果显示,由于长江经济带不同地区间社会... “双碳”目标的实现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随着区域分工和贸易的不断发展,区域间贸易联系日益紧密,不仅促进了商品和服务的交换,也导致了碳排放的转移。基于投入产出方法的分析结果显示,由于长江经济带不同地区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要素禀赋结构差异,区域贸易引发了碳不平等问题,也影响了区域碳减排责任的划分。区域协同是长江经济带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必由之路,具体路径包括以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推动能源革命、协同推进区域产业结构低碳转型、建立区域差异化碳减排责任体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碳不平等 要素禀赋结构 碳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要素资源禀赋对居民消费潜力的影响分析——以我国长江经济带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徐燕平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0-63,共4页
数字化浪潮下,数据要素对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作用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本文构建了数据要素资源禀赋综合评价指数,对我国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13-2021年数据要素资源禀赋水平开展测度评价,并实证研究了数据要素资源禀赋对城乡居民消费潜... 数字化浪潮下,数据要素对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作用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本文构建了数据要素资源禀赋综合评价指数,对我国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13-2021年数据要素资源禀赋水平开展测度评价,并实证研究了数据要素资源禀赋对城乡居民消费潜力的影响效应,最后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要素资源禀赋 城乡居民消费潜力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要素禀赋视角下脱贫地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以施洞镇为例
10
作者 尚永犇 熊肖雷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21期151-155,共5页
乡村产业关乎民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根基与引擎。为探究当前脱贫地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本文从要素禀赋视角出发,以台江县施洞镇为例,对当前脱贫地区乡村产业要素禀赋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施洞镇乡村产业要素禀赋呈... 乡村产业关乎民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根基与引擎。为探究当前脱贫地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本文从要素禀赋视角出发,以台江县施洞镇为例,对当前脱贫地区乡村产业要素禀赋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施洞镇乡村产业要素禀赋呈现出人口外流加速、劳动力素质提升缓慢、群众参与度低;资本投入持续性不足、乡村产业融资困难;文旅资源丰富;科技创新水平薄弱;制度供给体系不完善;城乡收入差距依然巨大等现状。为此本文提出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劳动力质量;激发农村群众参与度;提升资本投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多维度提高产业科技水平;完善乡村产业制度供给体系;充分发挥文旅优势,加快缩小城乡差距等乡村产业优化路径,以期为脱贫地区实现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参考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禀赋 脱贫地区 乡村产业 路径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质性环境规制下要素市场化对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
11
作者 李嘉雨 傅新红 +1 位作者 罗磊 刘宇荧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99-1011,共13页
在农村要素市场化改革背景下,促进要素的流动、优化和重组,对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1—2021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中国香港、澳门地区和台湾地区)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和动态空... 在农村要素市场化改革背景下,促进要素的流动、优化和重组,对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1—2021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中国香港、澳门地区和台湾地区)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和动态空间杜宾模型研究农业要素市场化对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探讨环境规制的调节效应以及要素禀赋结构的中介效应,并进一步分析农业要素市场化对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区域异质性与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农业要素市场化对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环境规制在农业要素市场化对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农业要素市场化通过优化要素禀赋结构对农业绿色生产效率产生影响,农业要素市场化对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和空间溢出效应。由此,本文提出深化农业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强农业领域环境规制强度,建立健全要素市场价格机制,注重区域间的差异化发展,强化区域间农业要素市场一体化建设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要素市场化 农业绿色生产效率 环境规制 要素禀赋结构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要素禀赋变化与中国农业增长路径选择 被引量:78
12
作者 吴丽丽 李谷成 周晓时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4-152,共9页
生产要素的相对禀赋和积累状态将决定农业技术变革模式和增长路径选择。然而,随着"刘易斯拐点"的出现和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我国农业发展所面临的要素禀赋结构正在发生着根本性变化,已逐步进入到一个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的发... 生产要素的相对禀赋和积累状态将决定农业技术变革模式和增长路径选择。然而,随着"刘易斯拐点"的出现和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我国农业发展所面临的要素禀赋结构正在发生着根本性变化,已逐步进入到一个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的发展区间。那么,要素禀赋结构的变化会对农业生产带来什么实质性影响呢?论文利用1978-2012年农业内部行业层面成本收益数据,运用单要素生产率指标和二维空间相图增长分析法来考察农业的增长路径、技术进步偏向及其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农业技术变革存在明显的诱致性偏向,即随着要素禀赋的变化,特别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农业生产呈现出明显的节约劳动倾向和"资本深化"迹象;2我国农业增长路径可能正在经历着历史性的转型,正在突破传统的高度人口-土地压力下"内卷化陷阱",从以提高土地生产率为主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向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主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3由于农业内部不同行业之间存在地劳配比的结构特性,农业技术变革模式与增长路径也存在一定的行业差异。由于要素禀赋的变化,特别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这一进程是大势所趋,具有不可逆性,因此,相应的制度设计与政策安排也必须就劳动生产率导向下农业如何进一步发展问题未雨绸缪,做出前瞻性规划,这可能包括"要素替代"、"诱致性技术进步"、"机械化"等,以把握农业发展的历史性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禀赋 农业增长路径 诱致性技术变迁 劳动生产率 土地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技术进步与要素禀赋的耦合协调度测算 被引量:80
13
作者 魏金义 祁春节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0-96,共7页
要素禀赋条件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制约,技术进步是实现我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巨大动力,两者间的高度耦合协调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要素禀赋和技术条件都有所变化。本文从耦合关系的视角,利用耦合协调模型,... 要素禀赋条件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制约,技术进步是实现我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巨大动力,两者间的高度耦合协调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要素禀赋和技术条件都有所变化。本文从耦合关系的视角,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技术进步和要素禀赋的耦合协调性,并对各地区间两者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我国农业要素禀赋结构的优化速度滞后于技术进步的步伐;农业技术进步与要素禀赋的耦合性没有发生明显波动,一直处于颉颃阶段,且呈现出"U"型的变化趋势;1981—2011年间,我国农业技术进步和要素禀赋的耦合协调度逐年提高,已由改革开放初的低度耦合协调发展成为高度耦合协调;各地区间农业技术进步和要素禀赋的耦合性存在一定差异,多数地区两者间耦合协调关系属于中度耦合协调型,北京和西藏两地仍处于低水平耦合阶段,仅江苏、山东、河南、广东四省为高度耦合协调型。在农业改革过程中,应着重强调发挥市场在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和要素禀赋结构升级中的决定性作用,为实现两者的高度耦合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同时,应充分考虑我国各地区农业要素禀赋条件的差异性,选择与当地要素禀赋相适应的技术类型,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生产要素的作用和技术本身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技术进步 农业要素禀赋 耦合度 耦合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老龄化、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基于要素禀赋结构转变的视角 被引量:36
14
作者 王笳旭 王淑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7-38,共12页
利用中国1997—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模型,对人口老龄化是否会通过要素禀赋结构转变对经济增长产生技术创新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老龄化对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老龄化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经济增长向劳动... 利用中国1997—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模型,对人口老龄化是否会通过要素禀赋结构转变对经济增长产生技术创新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老龄化对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老龄化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经济增长向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转型;老龄化通过"资本-劳动"要素结构改善和人力资本要素质量提升两种途径推动了技术创新。但是老龄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具有显著的人力资本异质性,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和高等教育程度下的老龄化对创新和经济增长的作用显著为正,而仅具有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程度下的老龄化会显著地阻碍创新;技术创新对技能劳动力的内在筛选机制促进了人力资本向高级化发展,进而对技术创新产生了正向反馈机制。在老龄化日益加深的背景下,持续优化要素禀赋结构,加快高等教育和技术培训从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根本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技术创新 要素禀赋结构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灌溉用水效率和要素禀赋对化肥面源污染的影响——基于分位数回归的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于伟咏 漆雁斌 +1 位作者 何悦 邓鑫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74-1284,共11页
通过测度长江上游4省(市)797份样本户水稻灌溉用水效率和化肥面源污染量,基于分位数回归方法,深入分析灌溉用水效率、生产方式和农户要素禀赋对化肥面源污染的影响。研究表明,总体上灌溉总效率均值为0.14,纯技术效率均值为0.27,规模效... 通过测度长江上游4省(市)797份样本户水稻灌溉用水效率和化肥面源污染量,基于分位数回归方法,深入分析灌溉用水效率、生产方式和农户要素禀赋对化肥面源污染的影响。研究表明,总体上灌溉总效率均值为0.14,纯技术效率均值为0.27,规模效率均值为0.55,水稻灌溉用水效率改进空间较大,规模化程度高的平原地区用水效率更高;灌溉用水效率与化肥施用量间存在显著替代效应,两者呈振幅增强的波动式发展;节水灌溉能够降低化肥面源污染,同时具有保肥效果;水旱轮作模式、耕作方式、秸秆还田方式对化肥面源污染存在影响,但未全部通过显著性检验;耕地细碎化、农业补贴和商品化率会增加化肥面源污染;年龄、受教育程度减轻化肥面源污染的临界点较高,政治参与程度对化肥面源污染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面源污染 灌溉用水效率 生产方式 要素禀赋 分位数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地区要素禀赋与体育产业发展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张金桥 史兵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3-48,共6页
采用文献综述、社会调查、逻辑分析等方法对西部地区要素禀赋与体育产业发展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西部地区有着丰富的体育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但从总体上评价西部地区与体育产业相关的要素禀赋状况,有着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整体发育... 采用文献综述、社会调查、逻辑分析等方法对西部地区要素禀赋与体育产业发展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西部地区有着丰富的体育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但从总体上评价西部地区与体育产业相关的要素禀赋状况,有着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整体发育水平不高,丰富程度较低;二是结构低度化,缺少反映现代要素资源水平的资金、技术、人力、信息、制度等资源。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在现有要素禀赋条件下,西部地区体育产业在行业选择上,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发挥优势的基础上,选择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具有一定特色的项目进行集中投入,塑造产业品牌。另外,还要注意结合西部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对现有要素禀赋从数量、质量、结构方面进行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产业 要素禀赋 自然资源禀赋 人文资源禀赋 西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要素禀赋、污染转移与中国制造业的贸易竞争力——对污染天堂与要素禀赋假说的检验 被引量:19
17
作者 王文治 陆建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73-78,共6页
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迅速提升的同时污染排放也不断增加,要素禀赋和污染转移对中国制造业实现清洁增长的影响效果如何,深入研究该问题对于中国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通过建立出口商品碳排放含量指标,对全球163个国家199... 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迅速提升的同时污染排放也不断增加,要素禀赋和污染转移对中国制造业实现清洁增长的影响效果如何,深入研究该问题对于中国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通过建立出口商品碳排放含量指标,对全球163个国家1995-2007年的出口商品碳排放含量进行了测算,并以中国制造业为例,具体检验了要素禀赋假说和污染天堂假说在全球和中国是否成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污染天堂假说在全球样本下并不成立,发展中国家主要出口碳排放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商品。②中国制造业中相对清洁的劳动密集型行业长期具有出口竞争优势,理论上这种贸易分工不应增加污染排放,然而伴随FDI大量流入中国制造业,其通过产业关联间接引起制造业污染排放增加,污染天堂假说在中国是成立的。因此,中国制造业要实现高增长和低排放,关键需从产业关联的角度控制FDI流入对中国制造业的间接污染排放,并鼓励外资企业转移先进的减排技术降低污染密集型行业的排污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污染天堂假说 要素禀赋假说 贸易竞争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要素禀赋结构升级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地区差异 被引量:14
18
作者 苏建军 孙根年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1-80,共10页
从理论上解释了要素禀赋结构升级对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的影响机制。利用1999—2014年中国旅游业省际面板数据对此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要素结构升级对旅游经济发展差异具有显著的作用。这表明生产要素结构变化已是影响旅游经济发展... 从理论上解释了要素禀赋结构升级对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的影响机制。利用1999—2014年中国旅游业省际面板数据对此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要素结构升级对旅游经济发展差异具有显著的作用。这表明生产要素结构变化已是影响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因素。然而,这种作用呈现显著的U型曲线关系,具有阶段性特征。从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看,要素结构升级对旅游经济发展差异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其中,东中部呈现收敛效应,而西部则为扩大效应。为缩小区域旅游发展差异,须注重旅游生产要素高级化的培育与发展,从而推动旅游产品和产业结构转变,提高旅游经济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禀赋结构升级 旅游规模效应 旅游增长效应 旅游经济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要素禀赋与制造业协同发展度评价与实证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何喜军 魏国丹 张婷婷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63-171,共9页
区域要素禀赋与制造业协同发展,对提高要素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2010-2014年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相关数据,构建要素与制造业协同发展度评价模型,得出:... 区域要素禀赋与制造业协同发展,对提高要素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2010-2014年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相关数据,构建要素与制造业协同发展度评价模型,得出:区域要素与制造业协同发展水平处于由中度向高度协同过渡阶段;区域间协同对要素与制造业协同发展水平的提升作用较显著;技术要素和资本要素驱动制造业发展的态势较为明显;各区域要素禀赋差异性导致制造业发展的要素驱动模式呈现多元化。因此,要进一步提高技术、高素质劳动力、以及资本等高端要素对制造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加快制造业发展从传统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切实推进区域协同发展战略提高要素在制造业发展中的配置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要素禀赋 协同发展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化、要素禀赋与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基于中国345个城市的空间计量分析 被引量:17
20
作者 李宝礼 胡雪萍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19,共10页
基于中国城市层面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检验城镇化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路径和强度。研究结果表明,人口城镇化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土地城镇化不利于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人口城镇化的城市储蓄总额路径对城市产业结构... 基于中国城市层面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检验城镇化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路径和强度。研究结果表明,人口城镇化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土地城镇化不利于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人口城镇化的城市储蓄总额路径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强度最大,城市科技人员数量路径次之,环境约束路径不显著;土地城镇化的城市储蓄总额路径强度最大,且强度方向为负,城市科技人员数量路径次之,环境约束最小。EDA分析结果表明,中小城市城镇化同产业结构升级负相关;东部地区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人口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正向作用最大,其次是中部,西部最弱;土地城镇化对不同区域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均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城镇化 土地城镇化:要素禀赋 产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