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经济发展、要素偏向型技术进步与劳动报酬份额提升 被引量:4
1
作者 刘修岩 徐邵军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2-136,共15页
如何发展数字经济以期实现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发生、提升劳动报酬份额、优化要素分配结构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所亟须解决的问题。为揭示数字经济发展对劳动收入份额的作用机制,本文首先构建了一般均衡模型,阐... 如何发展数字经济以期实现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发生、提升劳动报酬份额、优化要素分配结构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所亟须解决的问题。为揭示数字经济发展对劳动收入份额的作用机制,本文首先构建了一般均衡模型,阐释了数字经济通过促进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和提升劳动技能结构两个渠道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作用机制;其次,本文利用税收调查数据对企业数字资本规模进行测度,并汇总到省级层面,得到了各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并利用随机系数模型计算了各省劳动对产出的时变贡献份额,进而对数字经济和劳动报酬份额变动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资本规模提升1%,劳动报酬份额大约提升0.032%。而造成中国劳动报酬份额整体下滑、阶段性由降转升的深层原因在于数字经济不仅会强化资本对简单劳动力的替代效应,也会促进资本和技能劳动力的互补效应,以及数字经济对要素偏向型技术进步的作用。最终,在劳动力规模效应和技能的结构效应共同作用下,数字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改善要素收入分配结构、提升劳动收入份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劳动报酬份额 要素偏向型技术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要素偏向的技术进步、替代弹性与劳动收入份额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博文 孙树强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共7页
本文运用替代弹性不变的生产函数,分析了我国1995-2005年劳动收入份额降低的原因:资本和劳动替代弹性小于1,劳动增进型技术是资本偏向的,对劳动收入份额有负向影响;资本增进型技术是劳动偏向的,对劳动收入份额有正向影响,但1995年以来... 本文运用替代弹性不变的生产函数,分析了我国1995-2005年劳动收入份额降低的原因:资本和劳动替代弹性小于1,劳动增进型技术是资本偏向的,对劳动收入份额有负向影响;资本增进型技术是劳动偏向的,对劳动收入份额有正向影响,但1995年以来资本增进型技术是逐渐下降的。人均资本的增加有利于劳动收入份额的提高。劳动和资本增进型技术以及人均资本共同作用产生了我们观察到的劳动收入份额变动趋势。在劳动和资本增进型技术对劳动收入份额下降所产生的影响中,劳动增进型技术解释了其中的64%,占主导作用,资本增进型技术的下降对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作用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收入份额 替代弹性 要素偏向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进步偏向性、要素配置偏向性与中国三次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被引量:5
3
作者 任韬 宋子琨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28,共15页
基于要素增强型CES生产函数,分析技术进步和要素配置的偏向性对中国三次产业TFP增长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993—2017年,第一产业技术进步整体上偏向劳动要素,第二产业技术进步的偏向性发生了“劳动—资本—劳动”的转变,第三产业技... 基于要素增强型CES生产函数,分析技术进步和要素配置的偏向性对中国三次产业TFP增长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993—2017年,第一产业技术进步整体上偏向劳动要素,第二产业技术进步的偏向性发生了“劳动—资本—劳动”的转变,第三产业技术进步偏向资本要素;三次产业要素配置均呈现出偏向资本的特征;要素效率的增长效应是三次产业TFP增长率提升的主要驱动力,技术进步偏向效应和要素配置偏向效应仅在部分年份促进了三次产业TFP增长率的提升。未来,应当以优化要素配置结构为出发点,以适宜的技术进步和要素配置方向为着眼点,以提高要素效率为着力点,最终实现提高三次产业TFP增长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FP增长率 要素偏向型技术进步 三次产业 标准化供给面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产业结构服务化转型与劳动收入份额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丽媛 李繁荣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2-59,共8页
人工智能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兼顾效率提升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问题。在理论上,人工智能既影响各产业劳动收入份额,又推动产业结构转型,二者共同影响劳动收入份额。当且仅当服务业劳动收入份额高于第二产业,且工业智能化促使产业结构服... 人工智能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兼顾效率提升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问题。在理论上,人工智能既影响各产业劳动收入份额,又推动产业结构转型,二者共同影响劳动收入份额。当且仅当服务业劳动收入份额高于第二产业,且工业智能化促使产业结构服务化时,人工智能提高劳动收入份额;否则,工业智能化降低劳动收入份额。实证结果显示,目前人工智能应用水平上升1%,会导致劳动收入份额下降0.054个单位。人力资本水平高、经济发达地区人工智能对劳动收入份额的降低作用不显著,产业结构服务化在人工智能的分配效应中发挥反向调节作用,人工智能降低劳动收入份额,但目前产业结构服务化能提高总劳动收入份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收入份额 人工智能 工业智能化 要素偏向型技术进步 产业结构服务化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劳动收入比重变动的实证研究
5
作者 俞文蜜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47-151,119,共6页
本文以浙江省为例,对劳动收入比重变动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在机理分析中,对劳动收入比重的变化率进行了分解,得出三个主要因素:系数大小、人均资本及要素偏向型技术进步。与此同时,运用"动态最小二乘法"对浙江省的劳动弹性进... 本文以浙江省为例,对劳动收入比重变动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在机理分析中,对劳动收入比重的变化率进行了分解,得出三个主要因素:系数大小、人均资本及要素偏向型技术进步。与此同时,运用"动态最小二乘法"对浙江省的劳动弹性进行测算,并对浙江省1985-2007年的劳动收入比重变化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研究发现:人均资本增长能够提高劳动收入比重,系数则缩小了资本对劳动收入比重的正向拉动作用,造成浙江省劳动收入比重下降最主要的原因是要素偏向型技术进步,提高私营企业投资占总投资比重以及人均资本存量可以提高浙江省劳动收入比重,而工业化进程加快、FDI以及劳动偏向性技术进步等因素则降低了浙江省劳动收入比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收入比重 生产率 要素偏向型技术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