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数字经济发展、要素偏向型技术进步与劳动报酬份额提升
被引量:
4
1
作者
刘修岩
徐邵军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2-136,共15页
如何发展数字经济以期实现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发生、提升劳动报酬份额、优化要素分配结构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所亟须解决的问题。为揭示数字经济发展对劳动收入份额的作用机制,本文首先构建了一般均衡模型,阐...
如何发展数字经济以期实现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发生、提升劳动报酬份额、优化要素分配结构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所亟须解决的问题。为揭示数字经济发展对劳动收入份额的作用机制,本文首先构建了一般均衡模型,阐释了数字经济通过促进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和提升劳动技能结构两个渠道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作用机制;其次,本文利用税收调查数据对企业数字资本规模进行测度,并汇总到省级层面,得到了各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并利用随机系数模型计算了各省劳动对产出的时变贡献份额,进而对数字经济和劳动报酬份额变动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资本规模提升1%,劳动报酬份额大约提升0.032%。而造成中国劳动报酬份额整体下滑、阶段性由降转升的深层原因在于数字经济不仅会强化资本对简单劳动力的替代效应,也会促进资本和技能劳动力的互补效应,以及数字经济对要素偏向型技术进步的作用。最终,在劳动力规模效应和技能的结构效应共同作用下,数字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改善要素收入分配结构、提升劳动收入份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劳动报酬份额
要素偏向型技术
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要素偏向的技术进步、替代弹性与劳动收入份额
被引量:
4
2
作者
李博文
孙树强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共7页
本文运用替代弹性不变的生产函数,分析了我国1995-2005年劳动收入份额降低的原因:资本和劳动替代弹性小于1,劳动增进型技术是资本偏向的,对劳动收入份额有负向影响;资本增进型技术是劳动偏向的,对劳动收入份额有正向影响,但1995年以来...
本文运用替代弹性不变的生产函数,分析了我国1995-2005年劳动收入份额降低的原因:资本和劳动替代弹性小于1,劳动增进型技术是资本偏向的,对劳动收入份额有负向影响;资本增进型技术是劳动偏向的,对劳动收入份额有正向影响,但1995年以来资本增进型技术是逐渐下降的。人均资本的增加有利于劳动收入份额的提高。劳动和资本增进型技术以及人均资本共同作用产生了我们观察到的劳动收入份额变动趋势。在劳动和资本增进型技术对劳动收入份额下降所产生的影响中,劳动增进型技术解释了其中的64%,占主导作用,资本增进型技术的下降对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作用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收入份额
替代弹性
要素偏向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技术进步偏向性、要素配置偏向性与中国三次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被引量:
5
3
作者
任韬
宋子琨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28,共15页
基于要素增强型CES生产函数,分析技术进步和要素配置的偏向性对中国三次产业TFP增长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993—2017年,第一产业技术进步整体上偏向劳动要素,第二产业技术进步的偏向性发生了“劳动—资本—劳动”的转变,第三产业技...
基于要素增强型CES生产函数,分析技术进步和要素配置的偏向性对中国三次产业TFP增长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993—2017年,第一产业技术进步整体上偏向劳动要素,第二产业技术进步的偏向性发生了“劳动—资本—劳动”的转变,第三产业技术进步偏向资本要素;三次产业要素配置均呈现出偏向资本的特征;要素效率的增长效应是三次产业TFP增长率提升的主要驱动力,技术进步偏向效应和要素配置偏向效应仅在部分年份促进了三次产业TFP增长率的提升。未来,应当以优化要素配置结构为出发点,以适宜的技术进步和要素配置方向为着眼点,以提高要素效率为着力点,最终实现提高三次产业TFP增长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FP增长率
要素偏向型技术
进步
三次产业
标准化供给面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工智能、产业结构服务化转型与劳动收入份额
被引量:
10
4
作者
王丽媛
李繁荣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2-59,共8页
人工智能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兼顾效率提升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问题。在理论上,人工智能既影响各产业劳动收入份额,又推动产业结构转型,二者共同影响劳动收入份额。当且仅当服务业劳动收入份额高于第二产业,且工业智能化促使产业结构服...
人工智能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兼顾效率提升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问题。在理论上,人工智能既影响各产业劳动收入份额,又推动产业结构转型,二者共同影响劳动收入份额。当且仅当服务业劳动收入份额高于第二产业,且工业智能化促使产业结构服务化时,人工智能提高劳动收入份额;否则,工业智能化降低劳动收入份额。实证结果显示,目前人工智能应用水平上升1%,会导致劳动收入份额下降0.054个单位。人力资本水平高、经济发达地区人工智能对劳动收入份额的降低作用不显著,产业结构服务化在人工智能的分配效应中发挥反向调节作用,人工智能降低劳动收入份额,但目前产业结构服务化能提高总劳动收入份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收入份额
人工智能
工业智能化
要素偏向型技术
进步
产业结构服务化转
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浙江省劳动收入比重变动的实证研究
5
作者
俞文蜜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47-151,119,共6页
本文以浙江省为例,对劳动收入比重变动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在机理分析中,对劳动收入比重的变化率进行了分解,得出三个主要因素:系数大小、人均资本及要素偏向型技术进步。与此同时,运用"动态最小二乘法"对浙江省的劳动弹性进...
本文以浙江省为例,对劳动收入比重变动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在机理分析中,对劳动收入比重的变化率进行了分解,得出三个主要因素:系数大小、人均资本及要素偏向型技术进步。与此同时,运用"动态最小二乘法"对浙江省的劳动弹性进行测算,并对浙江省1985-2007年的劳动收入比重变化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研究发现:人均资本增长能够提高劳动收入比重,系数则缩小了资本对劳动收入比重的正向拉动作用,造成浙江省劳动收入比重下降最主要的原因是要素偏向型技术进步,提高私营企业投资占总投资比重以及人均资本存量可以提高浙江省劳动收入比重,而工业化进程加快、FDI以及劳动偏向性技术进步等因素则降低了浙江省劳动收入比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收入比重
生产率
要素偏向型技术
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数字经济发展、要素偏向型技术进步与劳动报酬份额提升
被引量:
4
1
作者
刘修岩
徐邵军
机构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出处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2-136,共15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发展格局下长三角一体化大市场研究”(22&ZD06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共同富裕目标下异质性劳动力流动的机制与福利效应研究”(23CJL027)
+1 种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异质性劳动力流动、要素空间配置与地区经济差距——基于动态量化空间均衡的研究”(2023M740614)
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GZC20230444)。
文摘
如何发展数字经济以期实现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发生、提升劳动报酬份额、优化要素分配结构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所亟须解决的问题。为揭示数字经济发展对劳动收入份额的作用机制,本文首先构建了一般均衡模型,阐释了数字经济通过促进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和提升劳动技能结构两个渠道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作用机制;其次,本文利用税收调查数据对企业数字资本规模进行测度,并汇总到省级层面,得到了各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并利用随机系数模型计算了各省劳动对产出的时变贡献份额,进而对数字经济和劳动报酬份额变动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资本规模提升1%,劳动报酬份额大约提升0.032%。而造成中国劳动报酬份额整体下滑、阶段性由降转升的深层原因在于数字经济不仅会强化资本对简单劳动力的替代效应,也会促进资本和技能劳动力的互补效应,以及数字经济对要素偏向型技术进步的作用。最终,在劳动力规模效应和技能的结构效应共同作用下,数字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改善要素收入分配结构、提升劳动收入份额。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劳动报酬份额
要素偏向型技术
进步
Keywords
digital economy
share of labor remuneration
factor biase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分类号
F062.5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F244 [经济管理—劳动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要素偏向的技术进步、替代弹性与劳动收入份额
被引量:
4
2
作者
李博文
孙树强
机构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
出处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共7页
文摘
本文运用替代弹性不变的生产函数,分析了我国1995-2005年劳动收入份额降低的原因:资本和劳动替代弹性小于1,劳动增进型技术是资本偏向的,对劳动收入份额有负向影响;资本增进型技术是劳动偏向的,对劳动收入份额有正向影响,但1995年以来资本增进型技术是逐渐下降的。人均资本的增加有利于劳动收入份额的提高。劳动和资本增进型技术以及人均资本共同作用产生了我们观察到的劳动收入份额变动趋势。在劳动和资本增进型技术对劳动收入份额下降所产生的影响中,劳动增进型技术解释了其中的64%,占主导作用,资本增进型技术的下降对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作用次之。
关键词
劳动收入份额
替代弹性
要素偏向型技术
Keywords
labor income share
elasticity of substitution
factor biased technology
分类号
F222.33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技术进步偏向性、要素配置偏向性与中国三次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被引量:
5
3
作者
任韬
宋子琨
机构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统计学院
出处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28,共15页
文摘
基于要素增强型CES生产函数,分析技术进步和要素配置的偏向性对中国三次产业TFP增长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993—2017年,第一产业技术进步整体上偏向劳动要素,第二产业技术进步的偏向性发生了“劳动—资本—劳动”的转变,第三产业技术进步偏向资本要素;三次产业要素配置均呈现出偏向资本的特征;要素效率的增长效应是三次产业TFP增长率提升的主要驱动力,技术进步偏向效应和要素配置偏向效应仅在部分年份促进了三次产业TFP增长率的提升。未来,应当以优化要素配置结构为出发点,以适宜的技术进步和要素配置方向为着眼点,以提高要素效率为着力点,最终实现提高三次产业TFP增长率的目的。
关键词
TFP增长率
要素偏向型技术
进步
三次产业
标准化供给面系统
Keywords
TFP growth rate
factor biase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the three industries
normalized supply-side system approach
分类号
F124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工智能、产业结构服务化转型与劳动收入份额
被引量:
10
4
作者
王丽媛
李繁荣
机构
山西财经大学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研究院
山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出处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2-59,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数字化赋能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机制、测度评估与优化路径研究”(23BJY048)
山西省科技厅面上项目“专业镇产业链韧性评估与提升策略研究”(202303021221183)
山西省教育厅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数字经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理论机制和实践路径研究”(2023W073)。
文摘
人工智能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兼顾效率提升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问题。在理论上,人工智能既影响各产业劳动收入份额,又推动产业结构转型,二者共同影响劳动收入份额。当且仅当服务业劳动收入份额高于第二产业,且工业智能化促使产业结构服务化时,人工智能提高劳动收入份额;否则,工业智能化降低劳动收入份额。实证结果显示,目前人工智能应用水平上升1%,会导致劳动收入份额下降0.054个单位。人力资本水平高、经济发达地区人工智能对劳动收入份额的降低作用不显著,产业结构服务化在人工智能的分配效应中发挥反向调节作用,人工智能降低劳动收入份额,但目前产业结构服务化能提高总劳动收入份额。
关键词
劳动收入份额
人工智能
工业智能化
要素偏向型技术
进步
产业结构服务化转
型
Keywords
labor income shar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dustrial intelligence
factor biase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ndustrial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分类号
F49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F249.24 [经济管理—劳动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浙江省劳动收入比重变动的实证研究
5
作者
俞文蜜
机构
浙江广播电视集团人事管理部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47-151,119,共6页
文摘
本文以浙江省为例,对劳动收入比重变动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在机理分析中,对劳动收入比重的变化率进行了分解,得出三个主要因素:系数大小、人均资本及要素偏向型技术进步。与此同时,运用"动态最小二乘法"对浙江省的劳动弹性进行测算,并对浙江省1985-2007年的劳动收入比重变化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研究发现:人均资本增长能够提高劳动收入比重,系数则缩小了资本对劳动收入比重的正向拉动作用,造成浙江省劳动收入比重下降最主要的原因是要素偏向型技术进步,提高私营企业投资占总投资比重以及人均资本存量可以提高浙江省劳动收入比重,而工业化进程加快、FDI以及劳动偏向性技术进步等因素则降低了浙江省劳动收入比重。
关键词
劳动收入比重
生产率
要素偏向型技术
进步
Keywords
Labor Income Share,Productivity,Factor Biased Technical Progress
分类号
F249.27 [经济管理—劳动经济]
F224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数字经济发展、要素偏向型技术进步与劳动报酬份额提升
刘修岩
徐邵军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要素偏向的技术进步、替代弹性与劳动收入份额
李博文
孙树强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技术进步偏向性、要素配置偏向性与中国三次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任韬
宋子琨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人工智能、产业结构服务化转型与劳动收入份额
王丽媛
李繁荣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浙江省劳动收入比重变动的实证研究
俞文蜜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