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雅图心绞痛量表对益气复脉冻干粉针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评估 被引量:26
1
作者 胡孟芬 王莹 +1 位作者 宋达琳 康维强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10期2551-2553,共3页
目的:观察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价益气复脉冻干粉针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且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证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n=52)和常规西药治疗组(n=48),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 目的:观察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价益气复脉冻干粉针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且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证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n=52)和常规西药治疗组(n=48),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粉针剂治疗14 d。采用SAQ、心电图疗效分析、标准治疗用药情况对两组进行治疗前后疗效评价,以及治疗后两组之间各观察指标的统计学比较。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躯体活动受限程度、治疗满意程度和疾病认知程度较治疗前改善,硝酸酯类药物停减率及心电图指标和症状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降低无效率,SAQ可以确定病人的症状和满意程度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雅图心绞痛(saq) 不稳定型心绞痛 益气复脉冻干粉针剂 中西医结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的纵向研究
2
作者 赵彩艳 曾令霞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9-425,共7页
目的调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前至术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水平,分析其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以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并为患者健康管理提供方向... 目的调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前至术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水平,分析其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以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并为患者健康管理提供方向。方法以病案查询、面对面或电话随访的方式对ACS患者PCI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社会人口学特征、疾病资料、行为和生活方式、生活质量[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进行调查。结果于PCI术前对235例ACS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成功随访至PCI术后6个月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共213例(90.6%)。平均年龄(62.67±9.18)岁,其中男性占比76.1%。广义估计方程分析结果显示,PCI术前~术后6个月SAQ 5个维度[躯体活动受限程度(Waldχ^(2)=83.118,P<0.001)、心绞痛稳定状态(Waldχ^(2)=289.369,P<0.001)、心绞痛发作情况(Waldχ^(2)=219.458,P<0.001)、治疗满意程度(Waldχ^(2)=159.055,P<0.001)、疾病认知程度(Waldχ^(2)=130.839,P<0.001)]得分总体随时间均呈上升趋势(P均<0.001),但至术后6个月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疾病认知程度得分仅处于中等水平。广义线性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影响PCI术前~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的因素包括性别、文化程度、ACS类型、发病到确诊的时间、是否发生过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烟酒习惯。结论ACS患者PCI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得到改善,但躯体活动、心绞痛稳定状态和疾病认知水平的改善效果仍不理想,女性、文化程度低、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病到确诊时间6个月及以上、发生过ISR、术后烟酒都未戒者生活质量相对较低,应给予更多关注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 生活质 影响因素 纵向研究 西雅图心绞痛(saq)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远期生存质量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林平 高丽红 赵振娟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3期27-28,共2页
目的了解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远期生存质量,为制订针对性干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西雅图心绞痛生存质量测量量表(SAQ)对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64例患者分别于治疗前24h、治疗后3个月、2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介入治疗前24h、治疗后... 目的了解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远期生存质量,为制订针对性干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西雅图心绞痛生存质量测量量表(SAQ)对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64例患者分别于治疗前24h、治疗后3个月、2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介入治疗前24h、治疗后3个月、2年SAQ总分主要分布为20~59分、60~100分和40~79分。介入治疗后3个月、2年患者SAQ总分及各因子分较治疗前24h显著提高(均P<0.01);介入治疗后2年SAQ总分及4个因子(除外疾病主观感受程度)得分显著低于治疗后3个月(均P<0.01)。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生存质量;随着出院时间的延长,生存质量有下降趋势。完善医院随访制度,建立医院-社区联合健康教育网络,可望提高患者遵医行为,从而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远期生存质 西雅图心绞痛生存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最小二乘回归在探索PCI治疗冠心病患者预后影响因素中的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段同庆 鲁瑞 +3 位作者 史新军 刘红伟 邓晓伟 马骏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24-828,共5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6个月后生活质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纳入于2011年8月~2017年9月在天津市两家三级甲等医院接受PCI介入治疗的519例冠心病患者,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分别在术前和术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比...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6个月后生活质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纳入于2011年8月~2017年9月在天津市两家三级甲等医院接受PCI介入治疗的519例冠心病患者,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分别在术前和术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比较术前和术后6个月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五个不同维度的变化情况,应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筛选影响冠心病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机体功能状态改善的因素。结果接受介入治疗的519例患者术后6个月西雅图心绞痛量表各项得分较术前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显示,各维度对应的术前得分是影响SAQ各维度变化情况的因素(P<0.001);术前得分越低,术后6个月分数提升越高。结论PCI介入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机体功能状态。患者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及机体功能状态改善情况与术前情况有关,术前生活质量及机体功能越差的患者术后改善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最小二乘回归 西雅图心绞痛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