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区胡杨岛胡杨林龄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晓江 李爱平 +3 位作者 王云霓 高孝威 洪光宇 李红颖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17年第4期1-5,共5页
以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区乌海市胡杨岛胡杨林为研究对象,以每木检尺单株的胸径,选各径阶标准株利用生长锥测算树龄,建立胸径-树龄模拟方程,得到了树龄与胸径的函数关系。结果表明:线性模拟方程、对数模拟方程、幂函数模拟方程、二项式模... 以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区乌海市胡杨岛胡杨林为研究对象,以每木检尺单株的胸径,选各径阶标准株利用生长锥测算树龄,建立胸径-树龄模拟方程,得到了树龄与胸径的函数关系。结果表明:线性模拟方程、对数模拟方程、幂函数模拟方程、二项式模拟方程和指数函数方程5类模拟方程均能很好地反映树龄与胸径的关系,且模拟方程中胸径与树龄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关系均达到了0.954,经1∶1函数关系和纳什系数检验、综合筛选,模拟效果最好的为幂函数模拟方程(y=1.74x^(1.04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杨 胸径 树龄 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郝润梅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73-74,共2页
恶劣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使得内蒙古西部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分困难 ,而人类活动 ,特别是地区经济、城市工业等的发展又成为目前造成保护区生态环境恶化的直接原因 ,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区就是一典型例证。
关键词 生态环境保护 西鄂尔多斯 珍稀濒危植物 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区沙冬青群落优势种种间关联性 被引量:3
3
作者 杨永华 冯海燕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10年第3期27-31,47,共6页
2010年7月在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运用样方法对沙冬青群落内主要伴生种种群进行样方调查后,运用种间关联性、显著性检验(X2)、关联程度、联接系数等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沙冬青群落种间关联性为显著正关联,物种之间关联... 2010年7月在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运用样方法对沙冬青群落内主要伴生种种群进行样方调查后,运用种间关联性、显著性检验(X2)、关联程度、联接系数等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沙冬青群落种间关联性为显著正关联,物种之间关联程度、共同出现概率较高,轻度和高度种间负联接的对数比正联结占优势;群落正在由沙冬青单优种向沙冬青—霸王共优种群落演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区 沙冬青群落 主要伴生种 种间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1-2013年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覆盖变化 被引量:9
4
作者 额尔敦格日乐 包刚 +2 位作者 包玉龙 杭玉玲 布仁吉日嘎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0-116,共7页
利用2001—2013年生长季(4—10月)MODIS NDVI数据和气象观测数据,结合线性趋势分析法、变率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等方法,开展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区植被覆盖年际、月际变化趋势及其与区域气候变化的关系研究。研究表明: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 利用2001—2013年生长季(4—10月)MODIS NDVI数据和气象观测数据,结合线性趋势分析法、变率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等方法,开展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区植被覆盖年际、月际变化趋势及其与区域气候变化的关系研究。研究表明: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区植被NDVI,无论是在生长季平均值(0.001 5NDVI/a),还是各月份值都呈增加趋势。尽管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能够促使生态环境良性发展,但其植被覆盖年际变化趋势主要受降水量的控制,年总降水量与NDVI的相关系数达到0.66,是植被覆盖年际波动的最直接因素。在空间分布上,研究区南部、东部和北部边缘区域的植被覆盖增加趋势较明显,而中部和北部部分区域未发生明显的趋势性变化。变率分析表明,植被覆盖变化年际波动明显,说明研究区植被变化受外界抗干扰能力较弱,特别是南部区域。从自然保护区各核心区植被覆盖年际变化趋势看,伊克布拉格草原化荒漠生态系统核心区和棋盘井半日花核心区的植被覆盖度呈增加态势,而蒙西珍稀植物群落核心区和阿尔巴斯生态系统过渡带核心区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鄂尔多斯 自然保护区 植被覆盖变化 NDVI 区域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鄂尔多斯荒漠灌木地上生物量估算模型构建
5
作者 娜玛罕 李锦荣 +2 位作者 曹昱轩 沈妍妃 屈鹏程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5年第3期44-53,共10页
为构建基于结构参数与光谱特征的荒漠灌木地上生物量(Above-ground biomass, AGB)估算模型,研究以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种典型荒漠灌木为对象,通过耦合冠层形态参数与多光谱遥感数据,建立AGB反演模型,进而可评估荒漠生态系统健... 为构建基于结构参数与光谱特征的荒漠灌木地上生物量(Above-ground biomass, AGB)估算模型,研究以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种典型荒漠灌木为对象,通过耦合冠层形态参数与多光谱遥感数据,建立AGB反演模型,进而可评估荒漠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基于拍照法获取灌木株高、冠幅和地径等结构参数,并衍生计算灌木面积和体积参数。利用植被指数,建立灌木结构参数、植被指数与地上生物量的定量关系模型。结果表明,(1)实际测量与拍照法测量值具有高度一致性(R^(2)>0.9)。(2)灌木体积参数与地上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皮尔逊相关系数R^(2)=0.65~0.86, P<0.001),其中椭圆柱体V4模型与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地上生物量呈现显著相关性(R^(2)=0.64, P<0.01),而植被指数与地上生物量相关性不显著(R^(2)<0.49);(3)体积模型V5(半椭球体+椭圆台组合)对生长形态各异的灌木具有最佳普适性(R^(2)=0.80~0.86),其中四合木与圆柱体V1(R^(2)=0.87)、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与椭圆柱体V2(R^(2)=0.85)和霸王Sarcozygium xanthoxylon与V5(R^(2)=0.91)模型精度最高(均P<0.01)。该几何建模方法通过解析植物形态的三维空间分布特征,显著提升了干旱区形状多样的灌木生物量估算的精度与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灌木 地上生物量 拍照测量法 西鄂尔多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管理对策
6
作者 唐国标 《南方农业》 2025年第10期108-110,共3页
自然保护区是维系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实施科学有效的森林资源管理,对于实现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为提高森林资源管理水平,以广西西大明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分析当前该保护区森林资源管理中存在的管... 自然保护区是维系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实施科学有效的森林资源管理,对于实现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为提高森林资源管理水平,以广西西大明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分析当前该保护区森林资源管理中存在的管理体系不完善、资金投入有限、公众参与度低、管护队伍力量薄弱等问题,提出健全管理体制机制,理顺职责分工;拓宽融资渠道,保障管护资金落实;加强宣教引导,促进公众广泛参与;坚持人才兴林,打造高质量管护队伍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 管理体系 管护队伍 广西西大明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乌海辖区)种子植物属的区系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温玫 《内蒙古林业》 2012年第3期20-21,共2页
内蒙古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乌海辖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的乌海市,是我国西部干旱荒漠区的一个特殊区域,平均海拔为1150米。该区深居欧亚大陆内部,属于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降水量为160毫米,蒸发量为3410毫米,... 内蒙古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乌海辖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的乌海市,是我国西部干旱荒漠区的一个特殊区域,平均海拔为1150米。该区深居欧亚大陆内部,属于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降水量为160毫米,蒸发量为3410毫米,是降水量的21倍,年平均气温为9.8℃。地带性土壤为漠钙土,地貌类型较为丰富,既有陡峻的石质山区、河谷发育的残山丘陵和波状高平原,又有起伏的沙丘和黄河冲积、洪积平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内蒙古自治区 西鄂尔多斯 乌海市 种子植物属 区系分析 年平均降水量 干旱荒漠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几点思考
8
作者 杨永华 冯海燕 《内蒙古林业》 2010年第9期19-19,共1页
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于1995年,1997年12月被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一个以保护古老残遗珍稀濒危植物及草原向荒漠过渡的植被带和多样的生态系统为主要对象的综合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现已查明有野生植物... 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于1995年,1997年12月被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一个以保护古老残遗珍稀濒危植物及草原向荒漠过渡的植被带和多样的生态系统为主要对象的综合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现已查明有野生植物335种,野生动物120多种,古老残遗及其它濒危植物72种,其中四合木、半日花、沙冬青、蒙古扁桃等7种植物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建设 西鄂尔多斯 珍稀濒危植物 国家重点保护植物 生态系统 野生植物 野生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断缝体油藏开发特征与潜力 被引量:4
9
作者 何发岐 李俊鹿 +3 位作者 高一龙 吴锦伟 白兴盈 高盾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7-677,F0002,共12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广泛发育不同规模断层和裂缝,极大地改善了致密储层渗流能力,形成了基质储层低渗透背景下的优质油藏类型——断缝体油藏,同时也加剧了油藏的非均质性和产能的差异性,给油藏内幕结构精细刻画和产能控制因素研究带来挑...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广泛发育不同规模断层和裂缝,极大地改善了致密储层渗流能力,形成了基质储层低渗透背景下的优质油藏类型——断缝体油藏,同时也加剧了油藏的非均质性和产能的差异性,给油藏内幕结构精细刻画和产能控制因素研究带来挑战。充分运用断裂体系空间刻画、断裂分类分级和产能对比分析等方法,基于井-震-藏联合攻关进一步明确了断缝体油藏开发特征。建立了断缝体油藏“二元四区”模型,划分出断核破碎带、诱导裂缝带、微裂缝改造带、基质孔隙带等4个区带,其中断核破碎带是主要产量贡献单元。断层延伸长度越长、实钻构造位置越高,断核破碎带单井产能越高。诱导裂缝带距离断层越近,产能也越高。断缝体油井生产特征主要分为3个阶段:①断裂系统作为储集体的高产阶段;②断裂系统既作为储集体又同时发挥导流作用的储-导转化阶段;③裂缝主要发挥导流作用阶段。通过研究大幅提升了断缝体油藏高产井占比,同时对盆地西南缘中生界油藏高效滚动勘探开发部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 断缝体油藏 “二元四区”模型 开发特征 高产富集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鸟类群落结构及其对水环境的响应 被引量:5
10
作者 宋秀敏 王瑞平 +3 位作者 王立宇 刘利平 王新程 郝有成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28-435,共8页
2016—2019年对内蒙古鄂尔多斯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同时对水质指标进行了年度监测。保护区共记录到鸟类51种,隶属于9目13科,其中夏候鸟23种,旅鸟24种,留鸟4种。在鸟类区系方面,古北界鸟种1种,广... 2016—2019年对内蒙古鄂尔多斯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同时对水质指标进行了年度监测。保护区共记录到鸟类51种,隶属于9目13科,其中夏候鸟23种,旅鸟24种,留鸟4种。在鸟类区系方面,古北界鸟种1种,广布种50种。湿地鸟类群落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从2016年开始呈下降趋势,2018年开始回升,但未恢复到初始水平。水质指标测量结果显示,保护区水环境总体质量较差。虽然鸟类多样性和污染物综合指标变化相关性并不显著,但是从总体上看,2018年以来开展的多项环境改善项目成效明显,改善了湿地生态环境,扭转了湿地鸟类群落多样性降低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多样性 水质评价 鄂尔多斯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市 杭锦旗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濒危植物小区育苗初见成效
11
作者 格日乐其其格 《内蒙古林业》 2018年第5期48-48,共1页
2017年,杭锦旗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开拓濒危植物培育新模式,将沙冬青、蒙古扁桃作为庭院绿化树种,在结对共建小区——日月轩D区绿化带内尝试种植。经过一年的浇水、追肥(农家肥)、除草、防虫等抚育管理,现濒危植物长势良好。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濒危植物 管理局 杭锦旗 鄂尔多斯 小区 育苗 植物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市政府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遗鸥自然保护区湿地补水问题
12
《内蒙古林业》 2008年第9期48-48,共1页
近日,鄂尔多斯市政府召开会议。部署遗鸥自然保护区国际重要湿地上游淤地坝开坝放水工作。自治区林业厅呼群副厅长出席会议,鄂尔多斯市林业局;东胜区政府,遗鸥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鄂尔多斯市水保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鄂尔... 近日,鄂尔多斯市政府召开会议。部署遗鸥自然保护区国际重要湿地上游淤地坝开坝放水工作。自治区林业厅呼群副厅长出席会议,鄂尔多斯市林业局;东胜区政府,遗鸥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鄂尔多斯市水保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鄂尔多斯市政府副秘书长吴勇主持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 自然保护区 市政府 会议 遗鸥 湿地 水问题 淤地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天鹅又来到了 鄂尔多斯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3
《内蒙古林业》 2008年第11期48-48,共1页
近日,鄂尔多斯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在保护区核心区水域看到了大量大天鹅,数量约有3000余只。这一发现令人惊喜,振奋人心。天鹅的再次光临,标志着遗鸥保护区湿地保护工作取得成效。
关键词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鄂尔多斯 大天鹅 遗鸥 湿地保护工作 工作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遗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远程监控系统正式投入使用
14
作者 宋秀敏 《内蒙古林业》 2012年第11期48-48,共1页
为了实现保护区数字化监测和管理,鄂尔多斯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于2012年对保护区内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安装了数字远程监控系统,10月12日,该系统正式调试成功并投入使用,实现了对保护区周边进行实时、有效、便捷的监控。
关键词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远程监控系统 鄂尔多斯 数字化监测 管理局 缓冲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市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15
《内蒙古林业》 2005年第9期21-21,共1页
鄂尔多斯市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成立于1999年6月2日,2004年7月6日经鄂尔多斯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由副科级晋升为副处级建制,隶属鄂尔多斯市林业局,编制5人。
关键词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鄂尔多斯 管理局 遗鸥 机构编制 委员会 林业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鄂尔多斯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6
《内蒙古林业》 2005年第9期32-32,共1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98年,划定面积14770平方公里,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园内湖泊、湿地、沙地、草场遍布,是典型的高原荒漠、半荒漠湿地生态系统,地理条件独特。
关键词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鄂尔多斯 内蒙古 遗鸥 湿地生态系统 地理条件 半荒漠 国务院 沙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项目进展顺利
17
作者 张国栋 《内蒙古林业》 2007年第9期48-48,共1页
为了对鄂尔多斯市唯一列入周际重要湿地之一的鄂尔多斯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进行抢救保护与恢复,经国家林业局和国家发改委批复,从2007年开始,国家和地方将累计投资1836万元专项资金对该湿地进行全面保护和恢复。目前.通过公开... 为了对鄂尔多斯市唯一列入周际重要湿地之一的鄂尔多斯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进行抢救保护与恢复,经国家林业局和国家发改委批复,从2007年开始,国家和地方将累计投资1836万元专项资金对该湿地进行全面保护和恢复。目前.通过公开招标,该项目一期工程中的人工护岸林带建设和水利工程建设已基本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鄂尔多斯 湿地保护 遗鸥 水利工程建设 保护与恢复 国家发改委 国家林业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五蛟西地区长6段单砂体叠置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武芳芳 瞿璇 +6 位作者 周宁杰 朱薇 李彦兵 周小平 张东阁 张庆军 郭岭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34-1047,共14页
沉积微相控制下的单砂体发育类型、频率和叠置样式,控制了储层的连通性和井间剩余油的分布。本次研究综合利用丰富的岩心、测井和分析测试资料,在沉积微相精细刻画基础上,对鄂尔多斯盆地五蛟西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段单砂体发育特征和叠... 沉积微相控制下的单砂体发育类型、频率和叠置样式,控制了储层的连通性和井间剩余油的分布。本次研究综合利用丰富的岩心、测井和分析测试资料,在沉积微相精细刻画基础上,对鄂尔多斯盆地五蛟西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段单砂体发育特征和叠置样式进行精细研究。结果表明:五蛟西地区长6段岩性以粉砂岩、细砂岩、含泥砾或泥岩撕裂屑的细砂岩和泥岩为主,发育沉积微相类型主要为砂质碎屑流、浊流和半深湖泥3种。长6段垂向上可识别出5~8期单砂体,单砂体叠置类型包括孤立型、叠加型以及切叠型3种;平面上单层砂体多以枝状、网状、局部片状展布。湖平面升降导致的可容纳空间(A)变化及沉积物供给速度(S)匹配关系是控制单砂体空间发育特征的关键性因素。研究区长6段自下而上,随着A/S比值的变化,单砂体类型垂向上由叠加型、切叠型逐渐向孤立型、局部叠加型变化,平面上由网状、枝状向局部片状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砂体 重力流沉积 叠置样式 鄂尔多斯盆地 五蛟西地区 长6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鄂尔多斯地区四合木与红砂灌丛的阻沙能力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闫宇 郭强 +5 位作者 党晓宏 蒙仲举 高永 翟波 王紫薇 刘子剑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7-145,154,共10页
[目的]对比分析西鄂尔多斯地区四合木与红砂灌丛的阻沙能力,为原生草原与荒漠过渡带植物的多样性保护和珍稀濒危物种保育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持。[方法]以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红砂(Reaumuria soo... [目的]对比分析西鄂尔多斯地区四合木与红砂灌丛的阻沙能力,为原生草原与荒漠过渡带植物的多样性保护和珍稀濒危物种保育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持。[方法]以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灌丛沙堆为研究对象,运用典型样方法对四合木和红砂灌丛沙堆形态与生长状况进行系统测定,探讨沙堆形态发育及阻沙能力与四合木和红砂灌丛形态的关系。[结果]①四合木和红砂灌丛沙堆均呈半椭球型发育,四合木灌丛沙堆形态参数显著大于红砂灌丛沙堆(p<0.05);②四合木、红砂灌丛与沙堆形态参数间(灌丛高度除外)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四合木灌丛沙堆长轴、短轴、半径与高度之间均呈二次函数关系,表明四合木灌丛可能进入衰退阶段,而红砂灌丛沙堆长轴、短轴、半径与高度之间均呈线性关系,表明红砂灌丛沙堆仍在发育;③当冠幅面积(S_(p))≤1.44 m^(2)时,红砂灌丛沙堆的体积大于四合木灌丛沙堆,当S_(p)>1.44 m^(2)时,四合木灌丛沙堆的体积一直大于红砂灌丛沙堆。四合木和红砂灌丛单位冠幅面积所拦截的沙物质体积分别为0.13和0.06 m^(3)。[结论]可以初步判断四合木的阻沙能力大于红砂。整体来看,四合木对风沙环境的适应性较红砂强,随着冠幅面积的增长四合木灌丛拦截沙物质的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稀濒危植物 四合木 红砂 灌丛沙堆 西鄂尔多斯国家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群落及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彭波涌 《湖南林业科技》 2024年第4期76-82,共7页
为进一步了解湖南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群落及物种多样性,2013—2020年,采取分区直数法对保护区鸟类资源进行监测,分析了群落的基本特征和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湖南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丰富,共记录到226种鸟类,... 为进一步了解湖南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群落及物种多样性,2013—2020年,采取分区直数法对保护区鸟类资源进行监测,分析了群落的基本特征和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湖南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丰富,共记录到226种鸟类,其中雀形目鸟类物种数量最多;鸟类的种类及个体数量逐渐增加。保护区鸟类组成以水鸟为主。该保护区作为重要的冬候鸟迁徙通道,不同季节鸟类多样性变化显著。夏季鸟类种类和数量少,多样性高;冬季鸟类种类和数量多,多样性低。不同季节不同生境中鸟类多样性也存在明显变化。夏季,不同生境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排序为树林>芦苇丛>泥滩>湖泊;冬季则为树林>泥滩>芦苇丛>湖泊。研究区域内捕鱼、放牧等干扰鸟类栖息和觅食的情况较为严重,建议进一步加强鸟类保护工作。本研究对湖南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的监测、保护管理和栖息地修复等工作提供了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群落 物种多样性 季节 生境 湖南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