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西部省域乡村振兴水平测度与区域差异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李国栋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9-177,共9页
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西部地区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精准测度西部各省域乡村振兴水平,对于西部各省域协调发展,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五个维度构建西部地区... 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西部地区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精准测度西部各省域乡村振兴水平,对于西部各省域协调发展,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五个维度构建西部地区乡村振兴水平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对西部12省域2016—2020年乡村振兴总体水平和各子系统水平进行测度,并根据西部地区特点提出针对乡村振兴实施的对策建议。研究发现:(1)中国西部地区乡村振兴水平整体偏低,呈现缓慢增长态势,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两大区域乡村振兴整体水平相近,且西南地区乡村振兴水平略微大于西北地区乡村振兴水平;(2)西部地区乡村振兴水平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各维度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从西部12个省域乡村振兴整体水平来看,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生活富裕;(3)西部各省域乡村振兴水平与其空间格局和驱动因素有关,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地理环境较好的省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得相对较好。基于此,文章提出完善各省域乡村振兴顶层制度设计,持续推进各省域区域协调发展,做好巩固攻坚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以促进各省域乡村振兴实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省 乡村振兴 区域差异 熵权法 指标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SDA的中国西部省域产业结构的实证分析
2
作者 刘文强 张丽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4719-4723,共5页
通过在全域和局域内进行检验,表明西部省域产业结构间存在空间依赖性,提出了研究产业结构变化的空间误差模型,对西部12省域产业结构变动进行了空间计量回归。结果显示,西部省域产业结构间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性;产业结构的初始值、人均GD... 通过在全域和局域内进行检验,表明西部省域产业结构间存在空间依赖性,提出了研究产业结构变化的空间误差模型,对西部12省域产业结构变动进行了空间计量回归。结果显示,西部省域产业结构间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性;产业结构的初始值、人均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空间变异现象,说明这些因素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的原因是所在区域的不同。基于此两点,得出结论:西部12省区应该作为一个系统整体分析,纳入空间依赖性要素,结合相邻省域的产业结构状况来考虑推进省域产业结构的高度化,针对性地提出促进西部省域产业升级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DA 西部省域产业结构 空间计量经济模型 产业结构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省域物流业碳排放脱钩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6
3
作者 穆晓央 王力 +1 位作者 徐蓉 国子婧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14-219,共6页
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但同时也是高耗能、碳排放大户。文章通过估算2011-2017年西部省域物流业碳排放量及碳排放强度,分析各省物流业碳排放量及碳排放强度的省际差异,同时利用Tapio脱钩模型分析西部... 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但同时也是高耗能、碳排放大户。文章通过估算2011-2017年西部省域物流业碳排放量及碳排放强度,分析各省物流业碳排放量及碳排放强度的省际差异,同时利用Tapio脱钩模型分析西部各省物流业碳排放的脱钩状态,最后对西部省域物流业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LMDI分解。结果表明:(1)整体而言,西部省域物流业碳排放强度从2011年0.94下降至2017年0.73,年均降低3%;(2)物流业碳排放与物流业发展脱钩状态中扩张负脱钩占据一定比例,同时脱钩状态波动性较强,地区差异明显;(3)产出规模对碳排放有显著正向拉动作用,能源结构虽促进了碳排放的增加,但力度较弱,能源强度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碳排放的增加。西部省域物流业减排工作应加大力度持续开展,并且因地制宜制定低碳物流业发展政策,从而适应西部省域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省 物流业 碳排放 脱钩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扶贫时代中国西部省域农村相对贫困变动及其分解研究
4
作者 黎毅 何虹瑾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18-626,共9页
基于2010—2020年我国西部省域农村居民收入分组数据,运用GQ模型拟合洛伦兹曲线并测算FGT指标,测算出后扶贫时代农村总体和各省域子样本异质性的相对贫困状况并进行相对贫困变动分解,采用Shapley完全分解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同时对城镇... 基于2010—2020年我国西部省域农村居民收入分组数据,运用GQ模型拟合洛伦兹曲线并测算FGT指标,测算出后扶贫时代农村总体和各省域子样本异质性的相对贫困状况并进行相对贫困变动分解,采用Shapley完全分解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同时对城镇相对贫困进一步讨论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总体上农村相对贫困状况呈现整体波动后缓解的趋势。(2)分解方面,增长效应加剧相对贫困,收入增长在中后期阶段对相对贫困逐渐产生抑制效应;分配效应抑制相对贫困,但呈现不稳定的波动状态。省域农村内部相对贫困呈现明显地区性特征,其效应分解结果与农村总体一致。(3)西部城镇相对贫困逐年加重,2020年超过农村相对贫困水平,其中增长效应和分配效应分别抑制和加剧相对贫困。基于此,后扶贫时代西部省域农村应继续完善相对贫困的识别体系与扶贫机制,协调发展各省域农村经济以减小地区性差异,同时制定城乡贫困治理的差异化扶贫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扶贫时代 西部省 相对贫困 增长效应 分配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沙棘种植突破百万亩
5
作者 孙世英 《农学学报》 2003年第6X期27-27,共1页
关键词 沙棘种植 沙棘产业 沙棘树 沙棘果实 优良种苗 科技开发 改良土壤 科研部门 西部省 沙棘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rological characteristics,geochemical feature and metallogenetic relation of alkaline-rich rocks in northwest of Yunan Province,China
6
作者 张德贤 戴塔根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4期1217-1225,共9页
The alkali-rich rocks, spreading along the suture zone of Jingsha River, refer to the alkali-rich porphyry rocks, which emplace during the Himalaya epoch in northwest of Yunnan Province, and consist of syenit, syenit ... The alkali-rich rocks, spreading along the suture zone of Jingsha River, refer to the alkali-rich porphyry rocks, which emplace during the Himalaya epoch in northwest of Yunnan Province, and consist of syenit, syenit porphyry, monzonite porphyry and granite porphyry. Petrological chemical analysis results suggest that silica is poor and aluminum is rich, and high potassium large ion lithophile elements (LILE), light rare earth element (LREE) and Sr are obviously detracted in these rocks. High field strength elements (HFSE) and heavy rare earth element (HREE) are depleted, especially Nb, Ta, P and Ti. 8Eu: 0.09--1.64 shows that plagioclase does not appear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during the formation of alkali-rich rocks, t^348, H and O isotopes and Pb isotopes suggest that ore-forming fluid is derived from the mantle, and Pb is possibly mixed by mantle, wall rock and crust. The age of Pb in alkali-rich rocks is about 250-220 Ma. The age of alkali porphyry rock (dykes) varies from 30 Ma to 50 Ma. Alkali rocks have strong metallogenetic relation. Au mineralization is associated to the alkali magrnatic activities with a relatively high temperature, low pressure and high oxygen fugacity. However, copper mineralization is mainly associated with alkali-sub-alkali magmatic activities in a process of relatively low temperature, high pressure and lower oxygen fugac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kali-rich porphyry rocks Sanjiang metallogenetic belt geochemistry metallogenetic re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