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色季拉原始冷杉林死亡木特征研究 被引量:44
1
作者 罗大庆 郭泉水 +3 位作者 黄界 潘刚 辛学兵 郑维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35-639,共5页
通过色季拉原始冷杉林死亡木的研究 ,结果表明 :冷杉林死亡木主要由枯立木、拔根倒木、干基折断木和干中折断木 4种类型构成 ,其中干基折断和拔根倒方式形成的倒木是林地死亡木最主要的输入形式 ;主林层林木的老龄化和心腐病导致了树势... 通过色季拉原始冷杉林死亡木的研究 ,结果表明 :冷杉林死亡木主要由枯立木、拔根倒木、干基折断木和干中折断木 4种类型构成 ,其中干基折断和拔根倒方式形成的倒木是林地死亡木最主要的输入形式 ;主林层林木的老龄化和心腐病导致了树势的衰弱 ,极易发生折倒 ,风害、雪压是诱发立木折倒死亡的直接原因。冷杉林死亡木的现存量为 111.53 t· hm- 2 ;C、N、P、K、Ca、Mg 6种养分元素的总贮量为 60 442 .69kg· hm- 2 ;原始冷杉林死亡木现存量大、养分贮量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色季拉原始冷杉林 死亡木 养分贮量 养分分解 生态系统 急尖长苞冷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倒木分解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2
作者 赵迎霞 任毅华 +2 位作者 赵国庆 周彭浩 贾玉琪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29,共7页
以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smithii)原始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分解等级倒木及下方土壤进行采样,测定其土壤养分含量,分析林下倒木养分动态及其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倒木分解程度的加深,倒木中总有机碳、... 以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smithii)原始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分解等级倒木及下方土壤进行采样,测定其土壤养分含量,分析林下倒木养分动态及其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倒木分解程度的加深,倒木中总有机碳、全钾、纤维素的含量以及pH值呈下降趋势,而全磷、钙、镁、全氮含量呈现增大的趋势,钠和木质素的变化不明显;(2)随着倒木下方土层的加深,土壤有机质、速效钾、全氮、速效氮含量显著减少,全钾、全磷、有效磷含量随着倒木下土壤层次的加深,无显著性变化,土壤pH值则呈增大趋势。综上,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倒木的分解对土壤养分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建议在今后的森林经营中进一步加强对林内倒木资源的管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倒木 分解等级 急尖长苞冷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色季拉山原始冷杉林生物量及其分布规律 被引量:24
3
作者 方江平 项文化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7-23,共7页
采用样地调查及标准样木收获法,研究西藏色季拉山原始冷杉林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死亡木、凋落物层的生物量及其分配规律。结果表明:冷杉林生态系统总的生物量为424.52t.hm-2,其中乔木层生物量最高,为300.02t.hm-2,占总生物量的70.6... 采用样地调查及标准样木收获法,研究西藏色季拉山原始冷杉林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死亡木、凋落物层的生物量及其分配规律。结果表明:冷杉林生态系统总的生物量为424.52t.hm-2,其中乔木层生物量最高,为300.02t.hm-2,占总生物量的70.67%,其次是死亡木111.53t.hm-2,占总生物量的26.27%,灌木层与草本层生物量较低,分别为2.59和0.18t.hm-2,所占比例分别为0.61%和0.04%。乔木层中,树干、皮、枝、叶与根的生物量分别为194.59、33.96、20.22、12.39与38.48t.hm-2。随着树木生长,树干生物量所占比例增大,而枝、叶比例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原始冷杉 相对生长方程 生物量 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枯枝落叶及苔藓层的生物量与持水性能 被引量:18
4
作者 潘刚 任毅华 +1 位作者 边巴多吉 赵佩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1-83,87,共4页
急尖长苞冷杉原始林作为藏东南森林群落的主体之一,具有重要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的作用。对西藏色季拉山东坡不同坡向的急尖长苞冷杉原始林下苔藓与枯枝落叶层贮量和持水量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阴坡的苔藓厚度大于阳坡,阴坡的厚... 急尖长苞冷杉原始林作为藏东南森林群落的主体之一,具有重要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的作用。对西藏色季拉山东坡不同坡向的急尖长苞冷杉原始林下苔藓与枯枝落叶层贮量和持水量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阴坡的苔藓厚度大于阳坡,阴坡的厚度12.1-15.3 cm,阳坡仅4.5-8.3 cm,阴坡苔藓的厚度是阳坡的1.5-3.4倍,阴坡苔藓的贮量7.127×10^4kg/hm^2远大于阳坡的2.285×10^4kg/hm^2,阴坡是阳坡的3.1倍。而最大持水量以阴坡的枯枝落叶层为最大,为1 556.7 kg/hm^2,阳坡为1 177.3 kg/hm^2。枯枝落叶层持水性能优于苔藓,说明枯枝落叶层在森林的水源涵养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同时,人为活动少的原始天然林系统的功能是完整且巨大的,更进一步说明加强原始天然林的保护是保存原始生态系统的必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冷杉 坡向 苔藓 持水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间尺度上西藏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下倒木空间格局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任毅华 侯磊 +1 位作者 方江平 罗大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8-84,92,共8页
【目的】分析西藏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smithii)原始林下倒木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相关性,探讨该森林生态系统内倒木的分布规律。【方法】在研究区内设置100 m×100 m固定样地,采用相邻网格法对... 【目的】分析西藏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smithii)原始林下倒木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相关性,探讨该森林生态系统内倒木的分布规律。【方法】在研究区内设置100 m×100 m固定样地,采用相邻网格法对样地内倒木进行调查,获取倒木的大小头直径、长度、腐烂程度、植被覆盖状况、坐标等基本信息,用腐烂等级表征倒木的时间尺度,分析倒木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倒木总体空间分布格局随空间尺度的增大依次呈现集群分布、随机分布和均匀分布,且以随机分布为主要特征;在各个时间尺度上的倒木均呈现显著的集群分布;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倒木在空间分布上虽无显著关联,但时间尺度间隔越近,越趋于正关联,越远则越趋于负关联。【结论】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原始林下倒木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时间特征,这与当地异常气候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尖长苞冷杉 倒木 空间格局 时间尺度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生态系统的元素降水输入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辛学兵 王景生 翟明普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8-23,共6页
20 0 0— 2 0 0 1年在西藏色季拉山对急尖长苞冷杉林生态系统进行了大气降水的连续观测 ,并对降水的元素和离子含量进行了常规分析。结果表明 :急尖长苞冷杉林生态系统的大气降水中化学元素输入量的大小顺序为 :Zn >N >Mg >Fe ... 20 0 0— 2 0 0 1年在西藏色季拉山对急尖长苞冷杉林生态系统进行了大气降水的连续观测 ,并对降水的元素和离子含量进行了常规分析。结果表明 :急尖长苞冷杉林生态系统的大气降水中化学元素输入量的大小顺序为 :Zn >N >Mg >Fe >Ca >P >Na >K ,各元素的输入量分别为 2 5 1、2 3 3、8 1、4 1、1 9、0 4、0 0 2 6、0 0 0 7kg·hm- 2a- 1 ;SO42 - 、HCO3- 和Cl- 的输入量分别为 74 2 6、74 3和 5 1 6kg·hm- 2 a- 1 ;养分的输入以降雨为主。林冠淋溶是以Na元素为主 ,而树干淋溶则是以P元素为主。林冠对Fe、Zn、HCO3- 、Cl- 、N、SO42 - 等元素和离子有吸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急尖长苞冷杉 生态系统 降水输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色季拉山暗针叶林苔藓多样性及林窗干扰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马和平 石玉龙 +2 位作者 赵文茵 慕金勇 李金航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03-509,共7页
为了解西藏色季拉山暗针叶林苔藓多样性及林窗干扰的影响,在过去工作积累的基础上研究了色季拉山西坡5块样地内不同林内环境(林窗、林缘和林下)地面、腐木和树附生苔藓生物量特征。结果表明,地面生单位面积苔藓植物生物量储量最高,平均9... 为了解西藏色季拉山暗针叶林苔藓多样性及林窗干扰的影响,在过去工作积累的基础上研究了色季拉山西坡5块样地内不同林内环境(林窗、林缘和林下)地面、腐木和树附生苔藓生物量特征。结果表明,地面生单位面积苔藓植物生物量储量最高,平均910.10 g/m^(2),其次为腐木生(221.90 g/m^(2)),树附生的最低(53.59 g/m^(2))。林窗地面生苔藓单位面积生物量最高,均值为360.47 g/m^(2),其次为林下(305.51 g/m^(2)),最小为林缘(244.11 g/m^(2));林窗、林缘和林下间的地面生苔藓单位面积生物量差异显著(P<0.05)。沿海拔梯度,林窗苔藓单位面积生物量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因此,在西藏色季拉山暗针叶林内,林窗对地面生苔藓单位面积生物量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藓植物 生物量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色季拉山冷杉原始林林隙更新研究
8
作者 罗大庆 郭泉水 +2 位作者 薛会英 边巴多吉 潘刚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64-569,共6页
通过对西藏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原始林林隙更新调查 ,研究了林隙大小与更新以及林隙形成年龄与更新的关系 ,对林隙和非林隙林分内幼苗和幼树的高生长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林隙大小在 10 0m2 左右 ,最适合于苗高 2 0cm以下的更新幼苗... 通过对西藏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原始林林隙更新调查 ,研究了林隙大小与更新以及林隙形成年龄与更新的关系 ,对林隙和非林隙林分内幼苗和幼树的高生长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林隙大小在 10 0m2 左右 ,最适合于苗高 2 0cm以下的更新幼苗生存 ,超过 10 0m2 ,更新幼苗随着林隙面积的增大而减少 ;林隙大小在 30 0m2 左右 ,最适合冷杉幼树和小径木的生存。林隙形成年龄在 30a左右 ,更新幼苗和幼树的数量最多 ,而小径木数量有限 ,随着林隙形成年龄的增大 ,小径木数量逐渐增多 ,而幼苗和幼树逐渐减少 ;林隙内幼苗、幼树和小径木的密度均大于非林隙林分 ;林隙对 3年生以下幼苗的高生长影响不大 ,对 4年生以上幼树的高生长有促进作用 ,特别是对 9年生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冷杉 原始 隙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色季拉山冷杉林生态系统养分的淋溶输出研究
9
作者 辛学兵 王景生 翟明普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11,共6页
西藏色季拉山冷杉林生态系统中土壤地表水和土壤渗漏水中离子和元素的输出量占降水养分输入量的比重很小,均不超过1%。地表枯落物和土壤中的SO2-4、HCO-3、N被淋溶;K、Zn、P被吸附;土壤总的淋溶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SO2-4>Cl->HCO-... 西藏色季拉山冷杉林生态系统中土壤地表水和土壤渗漏水中离子和元素的输出量占降水养分输入量的比重很小,均不超过1%。地表枯落物和土壤中的SO2-4、HCO-3、N被淋溶;K、Zn、P被吸附;土壤总的淋溶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SO2-4>Cl->HCO-3>C>Mg>N>Ca>Fe>Na>Zn>P>K;土壤总的淋溶系数显示的次序为HCO-3>Ca>SO2-4>Na>Cl->N>Mg>C>Fe>P>K>Z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冷杉生态系统 养分淋溶输出 物质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被厚度对色季拉山典型森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10
作者 高宛宛 金明月 侯磊 《高原农业》 2023年第4期429-436,444,共9页
为了解雪被变化对西藏森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藏东南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为例,采集无雪及有雪(10 cm、20 cm、30 cm)下土壤样本,系统的分析了不同雪被厚度下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特点。研究表明:含水率在无雪时稍低,有雪时突然增加而... 为了解雪被变化对西藏森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藏东南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为例,采集无雪及有雪(10 cm、20 cm、30 cm)下土壤样本,系统的分析了不同雪被厚度下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特点。研究表明:含水率在无雪时稍低,有雪时突然增加而后减少,pH值的变化则与含水率相反。土壤养分中,有机质和全氮呈递减趋势(P<0.05),全钾呈递增趋势(P<0.05)。可见雪被变化对含水率、pH值、有机质、全氮、全钾影响较大。土壤重金属Cu、Zn未造成森林土壤污染。这说明季节性雪被覆盖会对森林土壤水分、酸碱性及土壤养分产生一定程度影响,继而可能影响林下植被及土壤生物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被 土壤理化性质 急尖长苞冷杉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色季拉山冷杉林土壤养分特征研究
11
作者 普穷 边巴多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10127-10128,10266,共3页
[目的]研究西藏色季拉山冷杉林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方法]在冷杉林1hm2样地内用网格法分3层取土样(共18个),同时在标准木4个方向(共12个)、根区和非根区(共24个)取样,并测定养分含量。[结果]冷杉林中土壤有机质含量为A层>B层>C层... [目的]研究西藏色季拉山冷杉林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方法]在冷杉林1hm2样地内用网格法分3层取土样(共18个),同时在标准木4个方向(共12个)、根区和非根区(共24个)取样,并测定养分含量。[结果]冷杉林中土壤有机质含量为A层>B层>C层,全效和速效N、P、K含量总和均以B层最高,3层中均以全效K和速效K含量最高;标准木四周西边(下坡)有机质含量最高,全效N、P、K总含量南边最高,且根区总含量高于非根区。[结论]色季拉山冷杉林土壤养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林中表层土壤养分含量和标准林木个体附近养分含量均较高,为该区域森林土壤资源的科学管理、植被更新与重建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空间变异 根区与非根区土 冷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色季拉山不同海拔梯度急尖长苞冷杉林土壤入渗特征研究
12
作者 石玉龙 周晨霓 +2 位作者 王建峰 邱英强 马和平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8-103,共6页
对西藏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不同海拔梯度土壤渗透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土壤渗透性能指标(稳渗速率、初渗速率、渗透总量、平均渗透速率)在同一海拔梯度不同土壤层次上均表现为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而逐渐减小的趋势,从不同海拔... 对西藏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不同海拔梯度土壤渗透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土壤渗透性能指标(稳渗速率、初渗速率、渗透总量、平均渗透速率)在同一海拔梯度不同土壤层次上均表现为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而逐渐减小的趋势,从不同海拔梯度看,4个入渗指标在3 700m处呈现最大值,而在4 200m处呈现最小值。经主成分分析,得到不同海拔高度不同土壤层次的入渗性能排序,从综合平均得分来看,不同海拔梯度急尖长苞冷杉林土壤渗透性能优劣顺序为3 900m>3 800m>4 200m>4 100m>4 000m>3 700m。土壤渗透指标与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或者极显著正相关,与其土壤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土壤含水量无直接相关性,由此分析,建立土壤渗透性主导因子方程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域内水源涵养林建设和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渗透 急尖长苞冷杉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生长规律研究
13
作者 大布穷 叶彦辉 赵垦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9317-9320,9344,共5页
为了合理保护和培育急尖长苞冷杉珍稀资源,以急尖长苞冷杉解析木资料为基础,借助Logistic模型,运用SPS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对西藏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的生长规律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应用Logistic模型建立的急尖长苞冷杉的树高与... 为了合理保护和培育急尖长苞冷杉珍稀资源,以急尖长苞冷杉解析木资料为基础,借助Logistic模型,运用SPS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对西藏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的生长规律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应用Logistic模型建立的急尖长苞冷杉的树高与胸径的生长模型拟合效果显著,相关系数皆在0.997 0以上;运用有序样品聚类法将胸径和树高2个表现生长过程科学地划分为前慢期、速生期和后慢期3个阶段,实现了胸径和树高二维有序样品的聚类,不仅反映出急尖长苞冷杉生长的综合节奏性,而且为龄组划分提供了依据;生长曲线表明,胸径和树高的连年生长量最大值出现在60年左右,在90年时又达最大值,之后,随着树龄的增长略呈波动变化,说明在其生命周期内有2个速生期,分别是在树龄35~65和80~110年,可用于指导间伐抚育期。此外,还以Logistic模型为基础,以时间因子为媒介,推导出一个能准确地描述急尖长苞冷杉D-H关系的新模型——Logistic衍生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急尖长苞冷杉 生长规律 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尖长苞冷杉林林线附近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晓娟 罗大庆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共7页
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smithii)是西藏东南部高山林线区森林群落的主要建群树种,分布于色季拉山海拔3 600~4 400m区域,为阴坡高山林线的优势树种。在藏东南色季拉山东坡急尖长苞冷杉林林线附近海拔4 000~4 400m地带进行样... 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smithii)是西藏东南部高山林线区森林群落的主要建群树种,分布于色季拉山海拔3 600~4 400m区域,为阴坡高山林线的优势树种。在藏东南色季拉山东坡急尖长苞冷杉林林线附近海拔4 000~4 400m地带进行样地样方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急尖长苞冷杉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丰富度(S)、Simpson指数(D)、Shannon-Wiener指数(H')、均匀度指数(Ea)、Jaccard指数(Cj)、Cody指数(βc)以及种群结构与生长特征。结果表明:1)在林线5个海拔的调查样地中,共有种子植物26种,分属16科20属;随海拔梯度的升高,植物的科、属、种的数量总体呈减少趋势,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丰富度亦呈相似的趋势;2)林线附近的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的α多样性与海拔总体呈负相关;3)在生境转折带的4 100~4 200m之间Jaccard指数(Cj)最低,Cody指数与海拔呈负相关;4)林线附近的急尖长苞冷杉种群总体呈稳定的金字塔型结构;5)在林线附近,海拔4 200m的急尖长苞冷杉的分布与生长状况相对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线 急尖长苞冷杉 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季拉山长鞭红景天种群生境特征
15
作者 卢杰 唐晓琴 +1 位作者 李连强 兰小中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6年第3期13-19,共7页
采用野外样地调查与监测法对西藏色季拉山长鞭红景天种群的生境进行研究分析发现,长鞭红景天种群生境主要为4个类型:急尖长苞冷杉林、方枝柏林、硬叶柳灌丛和鳞腺杜鹃灌丛。4个生境中,硬叶柳灌丛内有41种植物,急尖长苞冷杉林内有33种植... 采用野外样地调查与监测法对西藏色季拉山长鞭红景天种群的生境进行研究分析发现,长鞭红景天种群生境主要为4个类型:急尖长苞冷杉林、方枝柏林、硬叶柳灌丛和鳞腺杜鹃灌丛。4个生境中,硬叶柳灌丛内有41种植物,急尖长苞冷杉林内有33种植物,方枝柏林内有29种植物,鳞腺杜鹃灌丛内仅有17种植物。不同生境群落中长鞭红景天种群数量特征各异,重要值排序为鳞腺杜鹃灌丛>方枝柏林>急尖长苞冷杉林>硬叶柳灌丛。4个生境群落中月平均气温排序为急尖长苞冷杉林>硬叶柳灌丛>方枝柏林>鳞腺杜鹃灌丛,平均湿度排序为鳞腺杜鹃灌丛>方枝柏林>硬叶柳灌丛>急尖长苞冷杉林,光照强度排序是急尖长苞冷杉林>硬叶柳灌丛>鳞腺杜鹃灌丛>方枝柏林。不同生境土壤温度排序为硬叶柳灌丛>方枝柏林>急尖长苞冷杉林>鳞腺杜鹃灌丛,而土壤湿度排序为硬叶柳灌丛>方枝柏林>鳞腺杜鹃灌丛>急尖长苞冷杉林。不同生境群落中空气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土壤温度、湿度等存在较大差异,对长鞭红景天种群也有相应的影响,结合数据特征来看,鳞腺杜鹃灌丛是其最适生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鞭红景天 急尖长苞冷杉 方枝柏 硬叶柳灌丛 鳞腺杜鹃灌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急尖长苞冷杉群落种子库特征
16
作者 姚鹤珍 林玲 潘刚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7-8,共2页
利用群落调查方法对西藏色季拉山海拔3800m急尖长苞冷杉原始林的乔木、灌木、草本分别进行群落特征调查,并对下落种子的时空动态过程和发芽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时间种子下落的数量不同,种子下落初期为种子成熟的10月,集中下... 利用群落调查方法对西藏色季拉山海拔3800m急尖长苞冷杉原始林的乔木、灌木、草本分别进行群落特征调查,并对下落种子的时空动态过程和发芽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时间种子下落的数量不同,种子下落初期为种子成熟的10月,集中下落期在11—12月,下落种子量从30粒/m2至190粒/m2,第2年6月种子下落结束;下落种子数量水平空间分布差异明显,树干基部148粒/m2,林冠交叉处达292粒/m2,树冠以外2m下落的种子数仅24粒/m2;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种子数量明显减少,从地表苔藓层的176粒/m2减少到土层深4~8cm的12粒/m2。从下落种子的发芽率看,下落种子的初期种子发芽率为8,到下落种丰收期种子的发芽率可达到43;距树冠越远下落种子的发芽率越低,在树冠外2m的下落种子的发芽率仅为2,而树冠交叉处的种子发芽率可达32;随土层厚度增加,保存种子的发芽率呈急剧降低的趋势,苔藓层保存的种子发芽率为23,土层厚度为0~2cm其保存种子的发芽率为1,而土层厚度2~4cm和4~8cm保存种子的发芽率均为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冷杉 种子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