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97年11月8日西藏玛尼7.5级地震趋势预测研究
1
作者 黄圣睦 董瑞英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03-106,共4页
关键词 西藏玛尼7.5级地震 趋势预测 次大地震 中国大陆 地震预报 强震活动图象 地震活动异常 西藏中部 活跃时段 7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玛尼7.5级地震与云南的远场前兆异常
2
作者 杨继登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07-313,共7页
远场前兆 ,是一种场兆 ,它是地壳构造活动的反映 ,往往也是强震连发的异常表现 ,它显示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增强作用。 1996年 2月 3日丽江 7 0级大震后 ,云南省的前兆异常突出。前兆异常分布广 ,异常种类也多 ;有新的趋势性异常出现 ,持... 远场前兆 ,是一种场兆 ,它是地壳构造活动的反映 ,往往也是强震连发的异常表现 ,它显示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增强作用。 1996年 2月 3日丽江 7 0级大震后 ,云南省的前兆异常突出。前兆异常分布广 ,异常种类也多 ;有新的趋势性异常出现 ,持续多年的继承性异常也很多 ;有些前兆异常幅度类似于孟连、武定、丽江三次强震前的异常图象。 1997年 7~ 9月 ,这些趋势性异常或继承性异常出现转折与恢复 ,一些短期异常也趋于结束。如果说云南地区没有一次强震或周围地区没有一次大震即将发生 ,这些异常是很难得到解释的。1997年 11月 8日西藏玛尼发生 7 5级大震 ,正好在这个发震的时间段上。应该讲 ,这些前兆异常与 7 5级大震有关 ,属于远场前兆异常。这样 ,不仅可解释 1997年云南地区有异常而没有发生强震 ,也进一步说明这些前兆异常为远场大震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场前兆 中期趋势异常 西藏 地震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及其应用研究——以1997年西藏玛尼7.9级地震区域形变测量为例 被引量:10
3
作者 邵芸 谭衢霖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C00期205-213,T001,共10页
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是一种最新的大地形变测量遥感技术方法,本文对差分干涉技术的原理及具体实现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讨论了差分干涉测量结果的误差。利用欧洲空间局1996年4月15日获取的ERS-1数据和4月16日获取的ERS-2数据,以及1997年12... 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是一种最新的大地形变测量遥感技术方法,本文对差分干涉技术的原理及具体实现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讨论了差分干涉测量结果的误差。利用欧洲空间局1996年4月15日获取的ERS-1数据和4月16日获取的ERS-2数据,以及1997年12月2日获取的ERS-2数据,应用差分干涉测量技术对发生于1997年11月8日的西藏玛尼地震进行了提取区域形变场的应用研究,从得到的变化检测条纹图中可识别出地表破裂带,还可定量推算震中周围和两条断裂带附近的变形情况,差分干涉测量结果与地面调查符合得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7年 西藏 合成孔径雷达 差分干涉测量 地表形变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7年玛尼7.9级地震的构造环境和地表破裂带特征 被引量:18
4
作者 单新建 李建华 张桂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31-837,共7页
1997年11月8日西藏玛尼7.9级地震发生在羌塘盆地北缘.本文利用LANDSAT影像,研究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研究表明玛尼7.9级地震发生在NEE向玛尔盖茶卡—若拉错断裂带上,这是一条全新世明显活动的地壳深断裂.利用CBERS_1影像,研究地震地表破... 1997年11月8日西藏玛尼7.9级地震发生在羌塘盆地北缘.本文利用LANDSAT影像,研究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研究表明玛尼7.9级地震发生在NEE向玛尔盖茶卡—若拉错断裂带上,这是一条全新世明显活动的地壳深断裂.利用CBERS_1影像,研究地震地表破裂带的几何特征,100000分之一CBERS_1影像上由地震裂缝、地震陡坎和断塞塘组合显示的线性影像清楚地反映出地震地表主破裂带的形迹,可有效地进行破裂带的分段和长度量测.结果表明玛尼7.9级地震形成的地震地表主破裂带西起羌塘盆地北缘,绥加山南麓的白雪湖湖积平原上,向东延伸到双端湖西岸,长110km,走向N70-80°E.可分为白雪湖—玛尔盖茶卡、玛尔盖茶卡—朝阳湖、朝阳湖—双端湖3段.多时相MSS、TM影像分析表明,1997年玛尼7.9级地震是先存地震地表破裂带再次破裂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AT影像 CBERS-1影像 7.9地震 地震构造 地震地表破裂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振型叠加方法研究1997年11月8日中国西藏玛尼地震震源机制 被引量:19
5
作者 高原 Suzan Van Der Lee Domenico Giardini Jochen Braunmiller 郑斯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98-106,共9页
利用包括长周期体波、Rayleigh波和Love波在内的三分向波形记录,根据PREM模型应用自由振荡振型叠加方法计算理论地震图,反演1997年11月8日西藏玛尼Ms7.9地震的矩张量.获得的最佳双力偶的节面解为:NP1(走向343°,倾角76°,滑动角... 利用包括长周期体波、Rayleigh波和Love波在内的三分向波形记录,根据PREM模型应用自由振荡振型叠加方法计算理论地震图,反演1997年11月8日西藏玛尼Ms7.9地震的矩张量.获得的最佳双力偶的节面解为:NP1(走向343°,倾角76°,滑动角-177°),NP2(走向252°,倾角87°,滑动角-13°);地震矩为1.43×1020 Nm,Mw为7.4.其结果与哈佛大学的CMT解较一致.地震的发震断层面为北东东近东西方向,断层性质主要为左旋走滑断层,与地质背景、应力场特征相符合.研究使用的是适用于区域性地震的矩张量快速确定的方法,可以用来对区域性的地震活动给出准确而快速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张量 地震 振型叠加 西藏地区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