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菲律宾海盆中央裂谷周缘地质灾害特征及诱发因素 被引量:1
1
作者 孙美静 罗伟东 +6 位作者 陈泓君 胡小三 黄文凯 杜文波 周娇 韩艳飞 刘杰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3-35,共13页
基于2018年在西菲律宾海盆最新实测的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和多波束测深数据,对西菲律宾海盆中部的中央裂谷及周缘区域的海洋地质灾害进行分析。在研究区总体识别出两大类灾害地质因素:(1)破坏性地质因素,主要包括滑坡、活动断层、冲刷沟... 基于2018年在西菲律宾海盆最新实测的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和多波束测深数据,对西菲律宾海盆中部的中央裂谷及周缘区域的海洋地质灾害进行分析。在研究区总体识别出两大类灾害地质因素:(1)破坏性地质因素,主要包括滑坡、活动断层、冲刷沟谷和岩浆底辟;(2)限制性地质因素,以海山、陡坎、沟槽为主。利用浅地层剖面资料,精细刻画出灾害地质体的类型、形态、内部结构特征,并论述其分布区域、发育特点,探讨地质灾害产生的主要诱发因素及造成的不利影响。对研究区地质灾害的识别、分布范围的圈定和成因的分析,能够为海洋工程建设、装备预设和海上航行提供重要的地质依据,规避不利影响,提前做好风险预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浅地层剖面 中央裂谷 西菲律宾海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菲律宾海盆I8孔黏土矿物的物源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舒雨婷 郑玉龙 +1 位作者 许冬 初凤友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1-69,共9页
应用X-射线衍射(XRD)方法分析了菲律宾海盆西部I8柱状样35个沉积物样品中的黏土矿物组分,结果表明:I8孔中黏土矿物以伊利石(40%)为主,蒙皂石(28%)和绿泥石(20%)次之,高岭石(12%)相对较低,且伊利石结晶度较好。黏土矿物来源分析表明,伊... 应用X-射线衍射(XRD)方法分析了菲律宾海盆西部I8柱状样35个沉积物样品中的黏土矿物组分,结果表明:I8孔中黏土矿物以伊利石(40%)为主,蒙皂石(28%)和绿泥石(20%)次之,高岭石(12%)相对较低,且伊利石结晶度较好。黏土矿物来源分析表明,伊利石主要来源于亚洲大陆的风尘输入;蒙皂石主要源于研究样品周围火山物质的蚀变;而绿泥石和高岭石可能主要源自吕宋岛风化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矿物 物源 西菲律宾海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0 kaBP以来西菲律宾海盆沉积物风尘组分对东亚季风演化的响应 被引量:1
3
作者 丁怡 高伟 +4 位作者 刘明 陈竟博 王飞宇 车新颖 范德江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4-85,共12页
西菲律宾海盆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成为研究东亚季风演化的理想区域,但目前对海盆中部沉积物沉积记录演化及其对古气候指示的研究较少。基于对海盆中部两根柱状沉积物(MC09、MC13)的AMS14C年代学、沉积物粒度和常量元素的分析,... 西菲律宾海盆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成为研究东亚季风演化的理想区域,但目前对海盆中部沉积物沉积记录演化及其对古气候指示的研究较少。基于对海盆中部两根柱状沉积物(MC09、MC13)的AMS14C年代学、沉积物粒度和常量元素的分析,建立了高分辨率的沉积学和地球化学沉积记录,提取了反映亚洲风尘输入的替代性指标,进而揭示了近50 kaBP以来西菲律宾海盆沉积物风尘组分对东亚季风演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利用沉积物粒度和元素地球化学综合指标能有效指示东亚季风及源区气候变化,MC09、MC13柱状样沉积物相关指标的变化表明:47~26 kaBP,全球气候处于弱暖期,东亚冬季风强度相对较弱;26~19 kaBP,东亚冬季风显著增强,陆源风尘输入增加;19~12 kaBP,气温逐渐升高,东亚冬季风强度减弱,沉积记录受到新仙女木事件等的影响出现波动;12 kaBP以来,全球气候相对稳定,东亚冬季风强度小幅减弱。本研究可为深入理解古环境和古气候变化对边缘海沉积作用的影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源风尘 粒度 常量元素 东亚季风 西菲律宾海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菲律宾海乌尔达内塔洋底高原火山岩地球化学和地幔源区特征
4
作者 陈馨 张国良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56,共15页
自始新世以来,西菲律宾海板块经历了复杂的地质演化过程,在盆地形成过程中伴随有大量板内火山岩形成,板内火山岩主要表现为洋底高原,这些板内火山岩之间的联系一直是研究关注的重点。其中,本哈姆隆起和乌尔达内塔两个洋底高原因其构造... 自始新世以来,西菲律宾海板块经历了复杂的地质演化过程,在盆地形成过程中伴随有大量板内火山岩形成,板内火山岩主要表现为洋底高原,这些板内火山岩之间的联系一直是研究关注的重点。其中,本哈姆隆起和乌尔达内塔两个洋底高原因其构造位置特殊是研究西菲律宾海盆内板内火山岩相互关系的良好切入点。本次研究对在乌尔达内塔高原获得的10个火山岩样品进行了电子探针矿物分析,全岩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同位素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们获得的乌尔达内塔高原火山岩为碱性玄武岩,其地幔归一化微量元素模式具有典型洋岛玄武岩特征;具有较高的(Sm/Yb)_(N)值(1.89~3.92),指示源区可能存在石榴子石。结合前人研究获得的西菲律宾海盆板内火山岩数据,我们发现乌尔达内塔高原碱性玄武岩具有与本哈姆隆起拉斑玄武岩相似的Sr-Nd-Hf同位素组成,但具有明显低的^(206)Pb/^(204)Pb同位素组成;西菲律宾海盆内碱性洋岛玄武岩与拉斑洋岛玄武岩的Sr-Nd-Hf同位素组成范围几乎相同,但铅同位素组成存在明显差异,碱性洋岛玄武岩的铅同位素比值范围更大。西菲律宾盆地形成环境复杂,板内火山岩形成时可能受到盆地扩张作用和地幔柱的影响,我们利用同位素数据模拟了地幔柱与扩张中心相互作用对板内碱性玄武岩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碱性火山岩的低^(206)Pb/^(204)Pb值不能通过与地幔柱有关的富集组分和与海盆扩张作用有关的亏损组分混合实现,表明乌尔达内塔高原碱性火山岩具有一个相对独立的地幔源区,形成时已远离扩张中心,不受扩张作用影响。另一方面,乌尔达内塔高原碱性玄武岩形成时晚于拉斑玄武岩1~2Ma,并且部分熔融程度更低,乌尔达内塔高原拉斑玄武岩和碱性玄武岩可能分别对应岩浆活动的主要阶段和晚期阶段。因此,我们认为乌尔达内塔高原与本哈姆隆起岩浆活动的主要阶段可能具有相同的地幔源区,两高原受同一地幔柱影响;在乌尔达内塔高原岩浆活动的晚期阶段,乌尔达内塔高原则具有相对独立的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菲律宾海盆 乌尔达内塔高原 碱性玄武岩 同位素 地幔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7 Ma以来西菲律宾海XT-4孔沉积物元素特征及其古环境指示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晨 徐方建 +5 位作者 胡邦琦 徐磊 丁雪 王飞飞 黄威 郭建卫 《海洋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05-214,共10页
对西菲律宾海盆南部XT-4孔柱状沉积物进行了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利用常量元素上地壳标准化图解和R型因子分析方法进行了物源探究,利用因子分析得出的陆源因子得分变化探讨了物源区的古环境演化。结果表明:XT-4常微量元素垂向上变化主要受... 对西菲律宾海盆南部XT-4孔柱状沉积物进行了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利用常量元素上地壳标准化图解和R型因子分析方法进行了物源探究,利用因子分析得出的陆源因子得分变化探讨了物源区的古环境演化。结果表明:XT-4常微量元素垂向上变化主要受控于亚洲内陆的风尘物质和周边火山物质的输入,海洋自生物质也有一定的贡献。以TiO2和K2O等元素为代表的陆源因子得分自3.7 Ma BP以来表现出阶段性上升的变化趋势,与中国黄土和北太平洋ODP 885/886站沉积物记录的东亚冬季风演化记录有着良好的对比性,同时与青藏高原主要的阶段性隆升时间相对应,响应了晚新生代以来青藏高原隆升对东亚冬季风加强的作用。本研究丰富了西菲律宾海盆的风尘沉积研究,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认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菲律宾海盆 物源 风尘 东亚季风 青藏高原隆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