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环境DNA技术的西江珍稀鱼类省级自然保护区鱼类多样性研究
1
作者 钟占友 邓洪 +7 位作者 寇春妮 陈蔚涛 武智 李跃飞 夏雨果 李慧峰 李捷 朱书礼 《南方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58,共12页
为更好地保护西江珍稀鱼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的鱼类资源,利用基于COI和12S rRNA 2个基因标记的环境DNA技术(Environmental DNA,eDNA),对保护区江段的左岸、中间和右岸共计18个采样站位开展了鱼类种类组成及河段不同横向断面的鱼类多样性分... 为更好地保护西江珍稀鱼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的鱼类资源,利用基于COI和12S rRNA 2个基因标记的环境DNA技术(Environmental DNA,eDNA),对保护区江段的左岸、中间和右岸共计18个采样站位开展了鱼类种类组成及河段不同横向断面的鱼类多样性分析。结果发现,COI和12S rRNA 2个基因共检测出53种鱼类,隶属于4目12科48属;12S rRNA基因检测出47种鱼类,COI基因检测出19种鱼类,2个基因同时检测出的鱼类有13种。基于序列丰度的Alpha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2个基因的结果一致支持保护区江段左岸的鱼类物种数和Chao1丰富度最高,说明左岸具有较高的鱼类多样性。基于12S rRNA基因的Beta多样性结果发现,保护区的左岸、中间和右岸的鱼类组成存在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可为保护区鱼类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动态监测提供基础资料与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DNA 鱼类多样性 自然保护区 西江珍稀鱼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现状以及改进策略——以广东西江烂柯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张运宏 《林业科技情报》 2016年第3期11-14,共4页
随着近年来我国对自然保护区重视程度的逐渐提高,我国自然保护区不仅在数量方面得到了增加,同时在自然保护区的保护质量方面也得到了很大提升,但在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而言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主要是以广东西江烂柯山省级自然保... 随着近年来我国对自然保护区重视程度的逐渐提高,我国自然保护区不仅在数量方面得到了增加,同时在自然保护区的保护质量方面也得到了很大提升,但在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而言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主要是以广东西江烂柯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对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现状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改善策略进行分析,探讨了自然保护区在管理制度的执行、管理机构设置、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生态旅游开发等方面的管理策略,希望对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管理现状 改进策略 广东 西江烂柯山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现状以及改进策略——以广东西江烂柯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张运宏 《现代园艺》 2016年第15期175-177,共3页
随着近年来我国对于自然保护区重视程度的逐渐提高,我国自然保护区不仅在数量方面得到了很大的增加,同时在保护质量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对于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而言,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说"重数量,轻质量"以及&q... 随着近年来我国对于自然保护区重视程度的逐渐提高,我国自然保护区不仅在数量方面得到了很大的增加,同时在保护质量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对于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而言,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说"重数量,轻质量"以及"重建设,轻管理"等,从更高的层面来看,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要比建设更为重要,为了实现自然保护区的全面发展和更为有效地发挥职能,就需要更为有效与全面的管理来实现。本文以广东西江烂柯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对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现状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改善策略进行分析,探讨自然保护区在管理制度执行、管理机构设置、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生态旅游开发等方面的管理策略进行分析,希望对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提供借鉴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管理现状 改进策略 广东西江烂柯山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指示物种的生物保护安全格局研究——以广东西江烂柯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吴锦红 郭如意 +1 位作者 魏书精 王明怀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1年第6期68-75,共8页
烂柯山自然保护区以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准确判别野生动物栖息地、空间分布格局对野生生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至关重要。通过选取在栖息地和生物特性具有代表性的赤麂Muntiacus muntjak作为指示物种,构建生物栖息... 烂柯山自然保护区以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准确判别野生动物栖息地、空间分布格局对野生生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至关重要。通过选取在栖息地和生物特性具有代表性的赤麂Muntiacus muntjak作为指示物种,构建生物栖息适宜性评价体系,得出自然保护区生物保护安全格局。结果显示:赤麂“源”栖息地有13处,主要分布于保护区西部、中部的山地。“源”栖息地空间扩散在研究区表现为从西向东扩散程度逐渐减弱,且零散分布有不易空间扩散区域,主要为陡坡或高海拔的林地。划分为高、中、低3种水平的赤麂保护格局作为研究区生物安全格局,其中低安全格局的面积为5 862.73 hm^(2),中安全格局的面积为6 913.28 hm^(2),高安全格局的面积为7 900.73 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保护安全格局 赤麂 烂柯山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肇庆西江珍稀鱼类省级自然保护区鱼类多样性 被引量:45
5
作者 李捷 李新辉 +5 位作者 谭细畅 李跃飞 何美峰 罗建仁 林建志 苏少芳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56-562,共7页
2006-2008年对西江珍稀鱼类自然保护区江段进行鱼类组成与生境调查,共采集鱼类81种,隶属于11目25科69属,其中洄游鱼类8种,外来种6种,土著淡水鱼类67种.以种类数及其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西江保护区鱼类种类多样性较高.优势种是鲮鱼、赤... 2006-2008年对西江珍稀鱼类自然保护区江段进行鱼类组成与生境调查,共采集鱼类81种,隶属于11目25科69属,其中洄游鱼类8种,外来种6种,土著淡水鱼类67种.以种类数及其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西江保护区鱼类种类多样性较高.优势种是鲮鱼、赤眼鳟、广东鲂,主要经济鱼类为广东鲂、赤眼鳟、鲮鱼、黄尾鲴、花鰶,珍稀濒危物种有花鳗鲡、珠江长臀鮠、台细鳊及多种珠江水系特有鱼类.保护区鱼类生态类型多样,以定居性、杂食性和底栖鱼类为主.保护区江段水文动力条件独特,河床底质结构复杂,是西江鱼类栖息、产卵的理想场所,栖息地破坏、过度捕捞等是保护区鱼类生物多样性的主要胁迫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江 自然保护区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西江烂柯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调查和区系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陈伟兰 《绿色科技》 2022年第18期61-64,共4页
对广东西江烂柯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组织进行了综合科学考察,对区内生物多样性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并对动植物种类组成及区系初步给予了分析。结果表明:烂柯山生活上级自然保护区有维管植物173科638属1251种(含栽培),陆生脊椎动物23目72科251... 对广东西江烂柯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组织进行了综合科学考察,对区内生物多样性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并对动植物种类组成及区系初步给予了分析。结果表明:烂柯山生活上级自然保护区有维管植物173科638属1251种(含栽培),陆生脊椎动物23目72科251种,种类丰富,类型多样,特色鲜明;植物区具有明显的热带-亚热带过渡性,热带和亚热带植物占据绝对的优势,地理成分多样,区系较广并有一定的古老性;区内脊椎动物区系以东洋界为主,种的地理成分较复杂。通过对保护区植物和动物的科学考察资料以及对生物多样性和区系进行初步分析,以期为保护区的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烂柯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生物多样性 区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烂柯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调查 被引量:8
7
作者 张运宏 戴瑞坤 欧世坤 《福建林业科技》 2004年第2期93-96,共4页
广东省烂柯山自然保护区共有野生观赏植物88科159属188种,其中蕨类植物15科25属29种,裸子植物4科4属5种,被子植物69科130属154种。分析了广东省烂柯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基本特性和用途,并就其保护和开发利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广东 烂柯山自然保护区 野生观赏植物资源 物种保护 地理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烂柯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维管植物资源调查初报 被引量:6
8
作者 戴瑞坤 张运宏 欧世坤 《热带林业》 2004年第3期48-50,42,共4页
文章介绍了广东烂柯山自然保护区维管植物资源的现况 。
关键词 烂柯山自然保护区 维管植物资源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烂柯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调查及开发建议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德顺 《防护林科技》 2011年第6期53-55,共3页
调查了广东省烂柯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的现状和资源特色,初步拟定了生态旅游开发的指导思想,并提出了开发烂柯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 生态旅游 烂柯山自然保护区 广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因素层次分析法的保护区界桩设立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何志红 郭如意 +1 位作者 邓锡杰 张迪 《浙江林业科技》 2022年第4期63-67,共5页
界桩设立是自然保护区勘界立标重要的工作内容。以广东西江烂柯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界桩设立为例,从自然环境和人为干扰两方面选取土地利用、土地权属、森林类别、海拔、坡度、道路6个指标作为影响界桩设立选择的主导因子构建适宜性评价体... 界桩设立是自然保护区勘界立标重要的工作内容。以广东西江烂柯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界桩设立为例,从自然环境和人为干扰两方面选取土地利用、土地权属、森林类别、海拔、坡度、道路6个指标作为影响界桩设立选择的主导因子构建适宜性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评价区内的界桩适宜性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界桩设立适合区域或应设立区域零散分布在评价区北部和南部,较适合区域或可设立区域主要分布在评价区中部和东部,不适合区域或不应设立区域主要分布在评价区西部和东北部;在研究区边界不同尺度下的界桩设立适宜性划分为适合、较适合、不适合3种适宜程度的界桩设立区域,研究区必需设立界桩的范围较少,同时设立界桩的难度相对较大。本研究结果可以为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界立标 界桩 适宜性分析 层次分析法 广东西江烂柯山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西江烂柯山近30年森林资源变化探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欧世坤 《绿色科技》 2017年第11期199-200,共2页
指出了近些年来,烂柯山区域的森林资源表现出相对较明显的变化状况,对此有必要探究其中的深层根源。分析了该区域森林林木的结构与类型、覆盖率和蓄积总量的变化,探讨了其变化的原因,提出了保护林木资源的可行对策。
关键词 广东西江烂柯山 近30年 森林资源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