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取得和巩固西汉政权的重要一筹——淺談刘邦对待知識分子的态度
1
作者 陈炳全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1期51-53,共3页
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原是沛县泗水亭的亭长,文不出众,武不惊人。在反秦斗争中,他在沛县起兵,身边仅有近百人。经过三年征战,一直打到咸阳,灭了秦王朝,兵力发展到十万,号称二十万。紧接着是楚汉相争。西楚霸王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 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原是沛县泗水亭的亭长,文不出众,武不惊人。在反秦斗争中,他在沛县起兵,身边仅有近百人。经过三年征战,一直打到咸阳,灭了秦王朝,兵力发展到十万,号称二十万。紧接着是楚汉相争。西楚霸王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有万夫之勇,是一员猛将。且占有梁楚九郡,拥有精兵五十万,号称一百万。此时刻邦被封为汉王,仅占有巴、蜀、汉中小块土地,兵力仍是十万,号称二十万。在如此劣势情况下,经过四年的反复较量,刘邦却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垓下一战最后消灭了项羽的有生力量。煊赫一时的项羽不得不在乌江自刎,终了自己的一生。刘邦则平定了天下,做了汉王朝第一个皇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邦 西汉政权 汉王朝 楚汉相争 秦王朝 沛县 兵力 高祖本纪 陈平 咸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政治效益观看西汉时期的汉匈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高旗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60-63,共4页
民族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在我国封建社会,始于汉代的和亲政策就是其统治阶级利用婚姻处理和维持国家及民族关系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汉匈双方政治、经济、军事斗争的必然结果在国家民族关系上的具体体现。此后,和亲政策便为中... 民族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在我国封建社会,始于汉代的和亲政策就是其统治阶级利用婚姻处理和维持国家及民族关系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汉匈双方政治、经济、军事斗争的必然结果在国家民族关系上的具体体现。此后,和亲政策便为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者沿用,作为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亲政策 汉匈关系 匈奴人 西汉时期 民族关系 效益观 历史作用 政治效益 西汉政权 汉高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汉时代生产关系的特点
3
作者 林剑鸣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Z1期153-160,共8页
秦汉之际,中国社会各阶级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这种变化与生产发展有直接密切之关系。本文以对各个阶级的分析,来看西汉时期生产关系建立的特点。一。
关键词 自耕农经济 大地主 地主阶级 秦汉之际 汉书 宗法性 居延汉简 西汉王朝 西汉时期 西汉政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凤凰山简牍看文景时期的农业生产 被引量:12
4
作者 陈振裕 《农业考古》 1982年第1期62-70,共9页
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建立西汉王朝,面临着大量土地荒芜,人民大量死亡,社会经济十分衰敝的严重局面,当时广大劳动人民希望社会环境相对安定以便能够辛勤地从事生产,西汉政权为了维护和巩固其封建统治,因而在汉初的七十多年中,实行了所谓的... 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建立西汉王朝,面临着大量土地荒芜,人民大量死亡,社会经济十分衰敝的严重局面,当时广大劳动人民希望社会环境相对安定以便能够辛勤地从事生产,西汉政权为了维护和巩固其封建统治,因而在汉初的七十多年中,实行了所谓的“休养生息”政策。在农业生产方面,采取了推广牛耕、普遍使用铁农具,兴修水利和改进耕作技术等等有力措施,使社会经济逐渐地恢复和发展起来。到了文帝、景帝时期开始呈现出富庶的景象,也就是所谓的“文景之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 文景时期 凤凰山 社会经济 西汉王朝 西汉政权 农作物 大量死亡 兴修水利 简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汉武帝时期的土地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5
作者 陈金凤 《农业考古》 2004年第1期55-58,75,共5页
关键词 汉武帝时期 土地问题 中国 封建社会 商人 土地兼并 西汉政权 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于和亲”瓦当小释 被引量:2
6
作者 奔骥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6年第5期2-2,共1页
公元前206年刘邦建立西汉政权以后,匈奴政权的关系,时有兵戈,经常处于对立、紧张状态。当时匈奴军事力量较强,汉政权于公元前19,对匈奴采取了和亲结好的政策,促进了双方和平交往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汉文帝时给匈奴单于书中曾说封;“二国... 公元前206年刘邦建立西汉政权以后,匈奴政权的关系,时有兵戈,经常处于对立、紧张状态。当时匈奴军事力量较强,汉政权于公元前19,对匈奴采取了和亲结好的政策,促进了双方和平交往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汉文帝时给匈奴单于书中曾说封;“二国己和亲,两主欢悦,寝兵休卒养马世世昌乐,翕然更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当 单于 匈奴 西汉政权 刘邦 公元前 翕然 汉方 养马 昌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陆贾的治国之道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兰锁 《齐鲁学刊》 1986年第5期63-65,共3页
陆贾(约前240—前170年),汉初著名的政论家、思想家和史学家。其生平事迹见于史载者仅有以下三事:一、在高祖和文帝时,曾前后两次出使南越,说服南越王赵佗归属汉朝;二、刘邦与吕后死后,他出谋划策,使周勃和陈平联合起来粉碎了诸吕之乱;... 陆贾(约前240—前170年),汉初著名的政论家、思想家和史学家。其生平事迹见于史载者仅有以下三事:一、在高祖和文帝时,曾前后两次出使南越,说服南越王赵佗归属汉朝;二、刘邦与吕后死后,他出谋划策,使周勃和陈平联合起来粉碎了诸吕之乱;三、他曾向即帝位不久的刘邦提出“马上得之(天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的问题,引起刘邦的重视,命他总结秦所以失天下、汉所以得天下以及古代国家成败的经验教训,结果陆贾著成《新语》十二篇,从那些经验教训中引申出他自己的治国主张——这一点正是本文论述的重点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国之道 陆贾 生平事迹 刘邦 统治者 政论家 新语 西汉政权 史学家 赵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历代哲学思想概要(三)
8
作者 谷方 《编辑之友》 1982年第3期128-139,共12页
贾谊贾谊(公元前200-前168年),洛阳人,官至太中大夫,先后为长沙王太傅、梁怀王太傅。他的著作有《新书》和《鹏鸟赋》等。贾谊是西汉初期著名的政论家、思想家。他在深刻分析秦王朝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发展经济。
关键词 哲学思想 董仲舒 朴素唯物主义 经验教训 贾谊 西汉政权 秦王朝 扬雄 辩证法思想 神秘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邦与诸葛亮用人之比较
9
作者 赵建仁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43-43,共1页
刘邦与诸葛亮用人之比较赵建仁刘邦与诸葛亮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他们二人的用人之道,历来被世人所推崇。一、刘邦与诸葛亮都能做到任人唯贤,知人善任。但刘邦采用的是"劳臣法",自己只管大政方针的制定,其余的事宜可... 刘邦与诸葛亮用人之比较赵建仁刘邦与诸葛亮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他们二人的用人之道,历来被世人所推崇。一、刘邦与诸葛亮都能做到任人唯贤,知人善任。但刘邦采用的是"劳臣法",自己只管大政方针的制定,其余的事宜可由文武群臣各守其职,各施其才,各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葛亮 刘邦 诸葛亮会 法德并治 政治权术 修身养德 西汉政权 修身齐家治国 用人方法 三国鼎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高祖刘邦的得力助手萧何
10
作者 侯保生 杨伟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74年第3期67-69,共3页
公元前二○七年冬天。朔风漫卷旌旗。刘邦率领着十万起义大军,浩浩荡荡地攻入咸阳。篡改秦始皇法家路线、荒淫残暴的秦二世反动王朝在农民革命风暴中土崩瓦解了。这时,起义军中有一个中年人独自先跑到秦的丞相府,到处寻找收集秦朝的图... 公元前二○七年冬天。朔风漫卷旌旗。刘邦率领着十万起义大军,浩浩荡荡地攻入咸阳。篡改秦始皇法家路线、荒淫残暴的秦二世反动王朝在农民革命风暴中土崩瓦解了。这时,起义军中有一个中年人独自先跑到秦的丞相府,到处寻找收集秦朝的图书律令典籍。有了这些东西,刘邦就能“具知天下?塞(关塞险要),户口多少,强弱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邦 秦始皇 汉高祖 楚汉战争 地主阶级 中央集权 公元前 起义军 西汉政权 封建政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汉书·周勃传》
11
作者 四川师院中文系七五级二班理论组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7年第1期78-79,77,共3页
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江青及其一伙,为了篡党夺权的需要,借“评法批儒”之名,歪曲历史,篡改历史,伪造历史。他们不仅恬不知耻地吹捧两千多年前的所谓“女皇帝”吕雉。还厚着脸皮居然要人写文章,专门讲“周勃是如何支持吕后当皇帝的”。... 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江青及其一伙,为了篡党夺权的需要,借“评法批儒”之名,歪曲历史,篡改历史,伪造历史。他们不仅恬不知耻地吹捧两千多年前的所谓“女皇帝”吕雉。还厚着脸皮居然要人写文章,专门讲“周勃是如何支持吕后当皇帝的”。恩格斯说:“资产阶级把一切都变成商品,对历史学也是如此。资产阶级的本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勃 刘邦 吕后 汉书 诸吕 “安刘” 西汉政权 陈平 北军 王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批判周谷城反动的王朝更迭公例論
12
作者 韓国磐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64年第4期26-32,共7页
周谷城在他所著的《中国通史》一书中,处处有意抹煞阶级斗争,抹煞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这里,只就中国史上为什么会出现封建王朝更迭的这个问题,来分析一下他抹煞阶级斗争的反动观点。
关键词 王朝更迭 中国通史 农民起义 中国史 封建王朝 中国封建社会 周谷城 起义军 西汉政权 李自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勃传
13
作者 赵继颜 《山东师范学院学报》 1976年第6期78-81,共4页
南征北战开国功臣周勃(前?年——前169年),沛县(江苏沛县)人,出身于贫苦家庭.家里没有土地,靠编织蚕箔过日子,但仍不能糊口,每逢死了人,他便去当吹鼓手,帮人办丧事,收入几个钱,这样才能勉强维持生活.艰苦的生活和繁忙的劳动,使他锻炼出... 南征北战开国功臣周勃(前?年——前169年),沛县(江苏沛县)人,出身于贫苦家庭.家里没有土地,靠编织蚕箔过日子,但仍不能糊口,每逢死了人,他便去当吹鼓手,帮人办丧事,收入几个钱,这样才能勉强维持生活.艰苦的生活和繁忙的劳动,使他锻炼出一副健壮的体魄,能拉开千斤的硬弓,人们都称他为壮士.秦朝末年,统治者加重对人民的剥削,赋税徭役一天天增加,使人民无力负担.刑罚也特别残酷,动不动就把人民杀头或罚为奴隶.人民实在忍受不下去了,公元前209年7月,终于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农民起义爆发后,各地人民纷纷响应,很快发展为全国性的大起义.起义的消息传到沛县,泗水亭长刘邦也起兵响应,周勃便参加了他的队伍,成为一个农民军战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勃 刘邦 西汉政权 公元前 吕后 农民起义 江苏沛县 吹鼓手 秦朝 陈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