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4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大工程建设区生态环境管理的公众参与--以西气东输工程陕西靖边至上海段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田慧颖 陈利顶 +2 位作者 张心昱 卢涛 姜昌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44-350,共7页
重大工程建设在给区域发展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还会对周围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产生影响,如何兼顾工程建设及其所在地区的自然、社会和经济发展,从多尺度、多方面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的生态系统,对于工程建设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重大工程建设在给区域发展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还会对周围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产生影响,如何兼顾工程建设及其所在地区的自然、社会和经济发展,从多尺度、多方面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的生态系统,对于工程建设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对工程建设区实施生态系统管理的主要目标。西气东输工程属于西部投资开发的基础性产业,对于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的资源结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尽管该工程本着"绿色工程"的原则在工程建设运行中开展了大量的环保工作,却由于保护工作只集中在有限的范围内,而且在实施环境保护的过程中并没有充分考虑到管道沿线不同人群的看法、愿望和需求,因此未能起到应有的效果。研究主要针对西气东输管道东段沿线的相关公众对管道建设、管道环境影响的看法以及他们的生态环境认识水平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研究发现:①大部分调查对象了解工程建设的意义,但认为工程建设"有利于本地经济的发展"的人数则有明显减少;公众的居住地、文化程度和职业背景是影响其看法的主要因素。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民是对管道工程建设的意义认同度较低,因此,需要特别关注这一社会群体的想法和愿望。②西部地区的农民是对工程建设破坏的植被和土壤最为关注的群体,因此,如果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沿线的土壤、植被采取有效的保护和恢复措施,并对周边居民由此而受到的损失进行合理的赔偿,将极大的提高周边公众对管道工程的认同与支持。③多数调查对象不了解生态恢复公众参与的重要性,而更多人认为应是当地政府和工程施工单位的主要责任,反映出管道沿线公众在这方面的生态环境认识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气东(wepp) 环境影响 公众参与 生态恢复 环境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气东输工程的环境协同效应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田春秀 李丽平 +5 位作者 杨宏伟 尚宏博 贾宁 董文萱 姜昌亮 赵罡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22-127,共6页
协同效应研究是气候变化政策研究的新领域,也是非常重要的领域.西气东输工程的主要目的是为我国中东部地区输送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但其实施同时也有助于减少东部地区大气污染物排放,改善大气质量.利用较成熟的中国区域环境与经济综合评... 协同效应研究是气候变化政策研究的新领域,也是非常重要的领域.西气东输工程的主要目的是为我国中东部地区输送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但其实施同时也有助于减少东部地区大气污染物排放,改善大气质量.利用较成熟的中国区域环境与经济综合评价模型(AIM-LOCAL/China模型),从用气项目的SO2和CO2排放的常规情景(BAU)和利用天然气后的情景(NGS)两方面进行了量化比较,分析西气东输工程的环境协同效应.研究发现:在用气项目的范围内,NGS情景下的SO2排放相比BAU情景明显减少,同时CO2等温室气体排放也大幅减少.2003—2020年,累计可以减排约312×104t SO2和3 475×104t CO2,分别比BAU情景减排40.5%和17.9%.从4个用气部门来看,不论是SO2还是CO2,电力部门用气项目的减排量都占突出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效应 西气东工程 环境模型 环境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天然气资源及前景分析——兼论“西气东输”的储量保证 被引量:51
3
作者 戴金星 夏新宇 卫延召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8,共8页
截止 1999年底 ,中国 (未统计台湾省 ,下同 )共发现以烃类气为主的天然气田 171个 ,探明地质储量 2 0 6 35×10 8m3,可采储量 13 0 49× 10 8m3,剩余可采储量为 10 2 13× 10 8m3。从 1981年至今的 4个五年计划中 ,由于勘... 截止 1999年底 ,中国 (未统计台湾省 ,下同 )共发现以烃类气为主的天然气田 171个 ,探明地质储量 2 0 6 35×10 8m3,可采储量 13 0 49× 10 8m3,剩余可采储量为 10 2 13× 10 8m3。从 1981年至今的 4个五年计划中 ,由于勘探和研究力度加大 ,指导勘探的天然气成因理论从“一元论”(油型气成气理论 )走向“二元论”(油型气成气论加煤成气成气论 ) ,探明天然气储量连续翻番。中国共发现探明地质储量大于 10 0× 10 8m3 的大中型气田 47个 ,总储量为 15 171× 10 8m3,占全国天然气总储量的 74 ;储量大于 5 0 0× 10 8m3的 6个大气田中 ,前 4个气田均是煤成气田 ,煤成大、中型气田的储量对全国天然气储量举足轻重。最新评价表明中国常规天然气的资源量为 5 0 6×10 12 m3,可采资源量可达 13 3× 10 12 m3。 1999年底中国天然气可采储量探明率仅 9 8 ,如果达到加拿大的探明程度 ,则探明率可达 41 9 ,探明可采储量可达 5 5 8× 10 12 m3。预计中国 2 0 0 5年和 2 0 15年可以年产天然气5 0 0× 10 8m3和 10 0 0× 10 8m3。罗马尼亚、意大利、墨西哥和德国在达到年产 12 0× 10 8m3 左右时储采比为 14~ 2 7,至今已稳产 30年甚至更长 ;而目前塔里木盆地剩余可采储量为 3 397× 10 8m3,按年产 12 0× 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天然气资源 储量 产量 塔里木盆地 西气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道工程建设对沿线地区农业土壤养分的影响--以西气东输冀宁联络线为例 被引量:17
4
作者 许申来 陈利顶 +2 位作者 陈忱 黄勇 张镀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27-635,共9页
通过对西气东输冀宁联络线具有代表性的19个样点的作业带和非作业带土壤养分状况监测对比,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工程对土壤的养分干扰指数和土壤养分表底层分布干扰指数,分析工程施工对农田土壤养分含量影响以及对土壤养分的干扰强度,为工... 通过对西气东输冀宁联络线具有代表性的19个样点的作业带和非作业带土壤养分状况监测对比,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工程对土壤的养分干扰指数和土壤养分表底层分布干扰指数,分析工程施工对农田土壤养分含量影响以及对土壤养分的干扰强度,为工程建设后的土壤环境恢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对于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而言,非作业带的含量低于作业带,说明工程施工导致了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含量的降低。(2)对全磷、全钾、速效钾含量而言,非作业带的含量和作业带差异不大,说明工程施工对全磷、全钾、速效钾含量影响较小。(3)就土壤养分含量干扰强度而言,工程施工对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有机质干扰较大;对全磷、全钾、速效钾含量干扰较小。(4)就土壤养分表底层分布干扰强度而言,施工对有机质、碱解氮、全氮和速效磷干扰较大;对全磷、全钾和速效钾干扰较小。(5)施工对于土壤养分表底层分布干扰趋势与对养分含量的干扰趋势基本相同。施工对土壤养分表底层分布干扰强度高于对土壤养分含量干扰强度。为减缓工程施工对土壤养分产生的不利影响,结合施工特点本文在管道开挖、回填、泥浆池处理、地貌恢复、土壤养分恢复方面提出了相应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气东冀宁联络线 工程建设 土壤养分 干扰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地区西气东输工程沿线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国强 陈利顶 +2 位作者 高启晨 姜昌亮 丘君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5-58,共4页
西气东输管道的建设将直接破坏施工区范围内的地表植被,导致区域生态环境的恶化和水土流失的进一步加剧,加剧的水土流失反过来会对西气东输管道的安全运行形成较大的威胁,甚至在某些严重地区,由于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可能会直接... 西气东输管道的建设将直接破坏施工区范围内的地表植被,导致区域生态环境的恶化和水土流失的进一步加剧,加剧的水土流失反过来会对西气东输管道的安全运行形成较大的威胁,甚至在某些严重地区,由于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可能会直接破坏管道,影响其安全运行。如何控制管道工程沿线地区的水土流失,加强区域友好环境的构建,不仅对于提高区域生态系统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管道工程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本文在系统分析影响区域水土流失敏感性因子的基础上,在GIS的支持下,选取土壤、植被类型、坡度和坡向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图层权重—叠加模型和模糊分级模型,以专家经验打分法对各指标进行赋值,评价了黄土高原地区西气东输管道工程沿线10km范围内水土流失的敏感性。根据研究结果将该区分为弱敏感、较敏感、敏感和高度敏感4类地区,并评价了水土流失敏感性的空间特征及其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从区域生态系统和管道工程的安全角度探讨了生态恢复和友好环境构建的基本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气东工程 水土流失 敏感性评价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气东输”二线调峰应急问题探讨 被引量:7
6
作者 丁国生 李晓波 +1 位作者 姜风光 韩冰洁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92-94,共3页
西气东输二线(以下简称西二线)作为中国第一条跨国长输天然气管道,面临储气调峰的问题。作为保障安全供气的储气库系统,与西二线输量相匹配的储气库系统年周转气规模应达到其输气量的10%~20%,即年工作气规模应该在30×108m3以上。... 西气东输二线(以下简称西二线)作为中国第一条跨国长输天然气管道,面临储气调峰的问题。作为保障安全供气的储气库系统,与西二线输量相匹配的储气库系统年周转气规模应达到其输气量的10%~20%,即年工作气规模应该在30×108m3以上。西二线管道线路长,安全保障要求高,因此调峰手段和方式也应该多样化。针对西二线的主要调峰和储气手段应为地下储气库和LNG,应急保障手段应可以考虑利用中国西部气田进行应急供气。储气库选址应尽量靠近管道下游,应以气藏、含水层和盐穴为主,尤其在南方中小型沉积盆地中的储气库选址重点考虑含水层储气库。LNG应尽量选择在管道末端的下游,可以与地下储气库相结合,确保西二线的安全平稳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气东 二线 应急供气 地下储气库 调峰 选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工干扰下的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以西气东输管道工程沿线新疆干旱荒漠区为例 被引量:16
7
作者 丘君 陈利顶 +3 位作者 高启晨 姜昌亮 樊自立 李国强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6-322,共7页
西气东输管道工程对沿线生态系统形成干扰 ,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植被退化 ,生物多样性降低 ,风沙危害加剧等环境灾害 ,影响区域的生态安全 ,威胁到输气管道的安全运行。稳定性不同的生态系统对管道工程干扰有的反应不同 ,评价工程沿线生... 西气东输管道工程对沿线生态系统形成干扰 ,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植被退化 ,生物多样性降低 ,风沙危害加剧等环境灾害 ,影响区域的生态安全 ,威胁到输气管道的安全运行。稳定性不同的生态系统对管道工程干扰有的反应不同 ,评价工程沿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有利于合理制定施工规范和开展工程后的生态恢复 ,对于保障区域生态系统和管道的双重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从生态系统受干扰后恢复能力的角度 ,在地理信息系统 (GIS)平台支持下 ,采用图层权重 -级别打分叠加模型 ,对管道沿线生态系统做稳定性评价。把生态系统稳定性按稳定性从低到高依次分为不稳定、欠稳定、稍稳定和稳定四个等级 ,结果发现沿线区域面积占 15 %的生态系统不稳定 ,5 2 %区域欠稳定。针对稳定性低的盐土荒漠地区 ,沙质荒漠地区和棕漠土灌木荒漠三类地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稳定性评价 西气东 管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气东输工程沿线陕西段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设计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高启晨 陈利顶 +2 位作者 吕一河 李国强 姜昌亮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64-168,172,共6页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是一个新近提出的概念,其理论尚在发展之中。研究以西气东输工程陕西段为例,从保证管道安全和解决工程中的生态问题入手,提出了管道工程沿线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设计框架,对生态安全格局理论进行了初步的应用。制图分析...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是一个新近提出的概念,其理论尚在发展之中。研究以西气东输工程陕西段为例,从保证管道安全和解决工程中的生态问题入手,提出了管道工程沿线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设计框架,对生态安全格局理论进行了初步的应用。制图分析得出陕西段主要生态系统有丘陵黄绵土农田生态系统、丘陵黄绵土丛生禾草草原生态系统、平原黄绵土农田生态系统、沙地生态系统等。水土流失敏感性分析显示3个标段均有超过80%区域属敏感区,水土流失很严重。生态系统中关键生态单元主要有6处,包括丘陵沟壑区梁峁穿越,腰岘穿越,中小冲沟穿越,河流凹岸(陡崖)穿越,大开挖河流,固定、半固定沙丘穿越。在生态系统功能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区域基本生态安全格局设计,并针对关键生态单元进行了关键生态安全格局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 西气东工程 生态系统评价 生态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喷砂除锈装置在西气东输三线管道工程的应用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长江 曾惠林 +1 位作者 赵勇强 刘然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3-56,共4页
针对西气东输三线大口径管道工程人工喷砂除锈困难及人工喷砂除锈存在易损伤补口区外的防腐层、工人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污染严重、除锈间断有遗漏、砂料浪费严重、除锈质量受人为影响等诸多问题,将自主研发的自动喷砂除锈设备... 针对西气东输三线大口径管道工程人工喷砂除锈困难及人工喷砂除锈存在易损伤补口区外的防腐层、工人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污染严重、除锈间断有遗漏、砂料浪费严重、除锈质量受人为影响等诸多问题,将自主研发的自动喷砂除锈设备应用于西气东输三线西段工程的防腐补口施工中。阐述了管道喷砂除锈机理、管道自动喷砂除锈装置组成及工作原理、管道自动喷砂除锈执行机构构成及工作原理、装置性能参数及管道表面处理工作要求,为管道喷砂除锈技术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工程应用证明,管道自动喷砂除锈装置可有效解决人工喷砂存在的系列问题,且性能稳定、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野外环境适应能力强,除锈质量满足要求,有效节约工时,砂料的循环利用可节约施工成本,切实保障西气东输三线管道工程的顺利施工及管道的安全运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 防腐 自动喷砂除锈 西气东三线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气东输管道沿线河西走廊地区生态系统评价与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被引量:12
10
作者 高启晨 陈利顶 +3 位作者 姜昌亮 李国强 丘君 高安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09-315,共7页
西气东输管道沿线河西走廊地区是典型的荒漠—绿洲—戈壁区 ,具有干湿交错带、农牧交错带、森林边缘带以及沙漠边缘带等多种环境脆弱带 ,管道施工造成地表土壤、植被的破坏 ,加剧荒漠化过程 ,还会诱发沙尘暴 ,使地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 西气东输管道沿线河西走廊地区是典型的荒漠—绿洲—戈壁区 ,具有干湿交错带、农牧交错带、森林边缘带以及沙漠边缘带等多种环境脆弱带 ,管道施工造成地表土壤、植被的破坏 ,加剧荒漠化过程 ,还会诱发沙尘暴 ,使地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直接影响到管道的安全运行 ,从区域生态安全和管道安全双重角度提出区域的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以西气东输管道沿线河西走廊地区为例 ,对管道沿线两侧各 10km内进行了生态系统制图分析 ,识别出该区的主要生态系统类型 ,并对其中主要的 3种生态系统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 ,针对几种典型生态系统区如裸地生态系统、绿洲生态系统、戈壁半灌木矮半灌木荒漠生态系统地区提出来了生态安全保障体系 ,具有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和管道安全运行双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气东 河西走廊地区生 生态系统评价与 生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气东输工程建设用地区的地质灾害 被引量:26
11
作者 李智毅 颜宇森 雷海英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3期253-259,共7页
西气东输管道工程沿线建设用地区自然地理和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多样,地质灾害有明显的区域性分布规律,可以毛乌素沙漠和太行山东麓为界,分西、中、东3个区段。西区段主要的地质灾害是风蚀沙埋、盐渍土的腐蚀和盐胀以及泥石流和洪水冲蚀。... 西气东输管道工程沿线建设用地区自然地理和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多样,地质灾害有明显的区域性分布规律,可以毛乌素沙漠和太行山东麓为界,分西、中、东3个区段。西区段主要的地质灾害是风蚀沙埋、盐渍土的腐蚀和盐胀以及泥石流和洪水冲蚀。中区段主要的地质灾害是滑坡、崩塌、泥石流、采空塌陷以及黄土的湿陷和潜蚀。东区段主要的地质灾害是地面沉降、地裂缝和膨胀土的胀缩灾害。中区段是本管道工程地质灾害类型最多、灾情最重、危险性最大的地段,对该区段应重点布设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气东工程 管道工程 地质条件 地质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气东输工程水土保持绿化工程防治方案初探 被引量:5
12
作者 任杨俊 赵俊侠 +2 位作者 秦百顺 周鸿文 张海强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3年第4期262-265,共4页
以西气东输工程为例,根据项目主体可行性研究的要求,论证了绿化土地的分布和面积,分析了绿化地的立地条件,提出了绿化植物种选择方案和总体布局案,并根据项目对绿化的特殊要求,通过对绿化方案的比选,最后提出可行的绿化方案和典型地段... 以西气东输工程为例,根据项目主体可行性研究的要求,论证了绿化土地的分布和面积,分析了绿化地的立地条件,提出了绿化植物种选择方案和总体布局案,并根据项目对绿化的特殊要求,通过对绿化方案的比选,最后提出可行的绿化方案和典型地段的绿化工程方案。系统地介绍了可行性研究阶段水土保持方案中绿化工程设计的要求及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西气东 绿化工程 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气东输”探明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及资源潜势 被引量:13
13
作者 徐永昌 沈平 刘全有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47-455,共9页
“西气东输”是西部大开发宏伟工程之一。第一期输气目标为 12 0× 10 8m3 。供气基地主要为西部四大盆地 ,特别是其中的塔里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剩余可采储量 3397× 10 8m3 ,基本满足了第一期工程对资源储备的要求。但随着西... “西气东输”是西部大开发宏伟工程之一。第一期输气目标为 12 0× 10 8m3 。供气基地主要为西部四大盆地 ,特别是其中的塔里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剩余可采储量 3397× 10 8m3 ,基本满足了第一期工程对资源储备的要求。但随着西气东输工程的完善和全国对天然气需求的增大 ,提供更充分的资源保证是地学工作者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研究四大盆地主要大中型气田地球化学特征 ,对此有积极意义。研究表明 :塔里木盆地以几个前陆盆地的煤型气为主 ,四川盆地以川东为过成熟油型为主 ,鄂尔多斯盆地以台盆型煤型气和高—过熟油型与煤型复合气为主 ,柴达木盆地则以低演化煤型气为主。特别是前三个盆地 ,其资源潜势很大 ,都可能在短期内成为探明储量突破万亿立方米的大气区。它们不仅会为西气东输 ,而且将我国在今后 5至 15年间 ,天然气产能达 5 0 0× 10 8m3 和 10 0 0× 10 8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特征 西气东 天然气 资源量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气东输第五标段水土流失特点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8
14
作者 郑书彦 李占斌 李同录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2年第3期231-233,共3页
西气东输管道工程是我国“十五”期间四大重点建设工程之一 ,第五标段线全长 391.9km,途径两省六县 ,线路走向由西向东。沿程地貌类型多变 ,反复穿越铁路、道路、水渠与河流 ,对沿线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易造成人为水土流失 ,为减少和防... 西气东输管道工程是我国“十五”期间四大重点建设工程之一 ,第五标段线全长 391.9km,途径两省六县 ,线路走向由西向东。沿程地貌类型多变 ,反复穿越铁路、道路、水渠与河流 ,对沿线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易造成人为水土流失 ,为减少和防治水土流失 ,必须采取水土保持防护措施 ,以保证输气管道的安全运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点 防治 西气东 水土流失 地貌 地表植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气东输管线(陕西西段)工程对风蚀影响的监测评价 被引量:6
15
作者 黄高花 沈冰 +2 位作者 张翼 董志平 石勇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4-37,共4页
通过对沙漠化危害严重的西气东输管线工程陕西西段管线过境特征和对风蚀与土壤养分实地监测,探讨了陕西西段西气东输管线工程对风蚀的影响.调查与监测表明,该段西气东输管线工程经过农地管线长度占管线总长度的60.8%,林地占22.6%,荒草地... 通过对沙漠化危害严重的西气东输管线工程陕西西段管线过境特征和对风蚀与土壤养分实地监测,探讨了陕西西段西气东输管线工程对风蚀的影响.调查与监测表明,该段西气东输管线工程经过农地管线长度占管线总长度的60.8%,林地占22.6%,荒草地占9.6%,其它类型占7.0%.管线施工会增加地表风蚀量,并影响土壤养分和水分状况.固定、半固定沙地由于受天然气管线施工影响使沙地活化,风蚀量为未扰动区域的2~3倍;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流动沙地风沙土表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管道扰动区域较原地貌分别降低了30%~40%,土壤含水量扰动区域较原地貌降低25%~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气东 管线工程 风蚀 监测 陕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气东输二线西段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斌斌 李占斌 +3 位作者 李智广 秦百顺 周玉喜 陈康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5期123-126,132,共5页
[目的]动态监测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中重点地段、重点对象的水土流失状况,为后续长输管线水土保持动态监测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方法]定位观测与遥感监测方法相结合,在天山山地区,吐哈盆地及河西走廊戈壁沙漠区这3处重点地段进... [目的]动态监测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中重点地段、重点对象的水土流失状况,为后续长输管线水土保持动态监测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方法]定位观测与遥感监测方法相结合,在天山山地区,吐哈盆地及河西走廊戈壁沙漠区这3处重点地段进行监测。[结果]工程建设造成了大量新增水土流失,建设过程中新增加的水土流失量为1.61×106 t;在新增加的土壤流失量中,管道作业带流失量占总流失量的93.68%,是施工过程中重点防治区域。[结论]工程建设加剧了项目区水土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气东 二线西段 水土流失 动态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晋西黄土滑塌灾害的初步研究——以西气东输工程为例 被引量:39
17
作者 曲永新 张永双 陈情来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1年第3期233-240,共8页
黄土滑塌灾害是黄土高原北部地区的一种特殊斜坡变形破坏类型。由于其突发性和频繁发生的特点 ,常造成大批窑洞、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 ,并给该区铁路、公路和长输管道建设造成严重危害。由于黄土滑塌灾害具有“滑坡”和“崩塌”两种机制... 黄土滑塌灾害是黄土高原北部地区的一种特殊斜坡变形破坏类型。由于其突发性和频繁发生的特点 ,常造成大批窑洞、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 ,并给该区铁路、公路和长输管道建设造成严重危害。由于黄土滑塌灾害具有“滑坡”和“崩塌”两种机制和“先滑后塌”的变形破坏过程 ,以往常把它们作为“滑坡”或“崩塌”来研究。作者通过陕西靖边县至山西蒲县间 30 0km黄土地质灾害的野外调查和室内的微观分析 ,发现黄土滑塌灾害的发生主要受黄土粘粒含量的控制 ,因此在空间上具有鲜明的地域性 :<0 .0 0 5mm粘粒含量 <10 %的砂黄土区是滑塌灾害严重发育区 ;<0 .0 0 5mm粘粒含量在 10 %~ 2 0 %之间的典型黄土区是滑塌灾害弱发育区 ;<0 .0 0 5mm粘粒含量≥ 2 0 %的粘黄土区是滑塌灾害不发育区。作者在黄土滑塌灾害产生机理和形成条件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工程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滑塌 地域性 粘粒含量 西气东工程 斜坡 滑坡 崩塌 地质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外压热应力影响下西气东输二线长输管道变形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李茂华 石磊彬 +1 位作者 钟威 高剑锋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9-124,共6页
管道在输气过程中由于热胀冷缩效应会产生热应力,造成管道伸缩挤压而产生弯曲变形。为此,根据西气东输二线的现场实际资料,建立了进出压气站管道热应力有限元模型,应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分析了管道在内外压及输气温度作用下的管... 管道在输气过程中由于热胀冷缩效应会产生热应力,造成管道伸缩挤压而产生弯曲变形。为此,根据西气东输二线的现场实际资料,建立了进出压气站管道热应力有限元模型,应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分析了管道在内外压及输气温度作用下的管道应力及应变的分布规律:①温度变化对管道应力影响较大,管道应力随输气压力的增加而增加,管道外壁压力对管道应力及变形影响较小;②管道内外壁温差对管道应力影响较大,管道两端有固定墩约束时,应力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大,管道一端有固定墩约束时,应力随温差的增加而逐渐减小;③管道内外壁温差较小、管道两端有固定墩约束时,应力随输气温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大;④管道内外壁温差较小、管道一端有固定墩约束时,应力随输气温度的增加变化不大。因此,管道进出站场时,应在适当的距离增加弯头,使热应力有效分散到弯管处,并增加固定墩保护,以保证管道及站场设备安全及正常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气东二线 管道应力 有限元 热应力 弹性模量 抗压强度 热膨胀系数 导热系数 固定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X80钢自动焊焊接工艺 被引量:14
19
作者 胡建春 陈龙 +2 位作者 廖井洲 陈玲 李颂宏 《压力容器》 2012年第4期76-80,共5页
为满足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对管道焊接质量的要求,对现场使用的X80钢管焊接工艺进行了研究。采用STT半自动根焊+PAW2000全位置自动焊填充、盖面焊接方法,在选择的焊接工艺参数条件下,对X80钢管进行了焊接,并对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检... 为满足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对管道焊接质量的要求,对现场使用的X80钢管焊接工艺进行了研究。采用STT半自动根焊+PAW2000全位置自动焊填充、盖面焊接方法,在选择的焊接工艺参数条件下,对X80钢管进行了焊接,并对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检测。测试结果表明,接头的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Q/SY GJX 0110—2007标准,选定的焊接工艺完全满足现场自动焊施工的技术要求。此工艺已成功用于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焊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气东二线工程 X80管线钢 焊接工艺 自动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气东输管道工程EJ065桩附近边坡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郭书太 邵景林 +2 位作者 孙炜锋 杨美伶 谭成轩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3-36,共4页
西气东输管道工程EJ0 6 5桩附近边坡陡峻 ,并处于强震区 ,必须进行墩位地基所在岩体和岩壁边坡稳定性评价 (包括震动条件下 ) ,以评价跨越墩位的适宜性。通过野外地质调查确定研究区的区域地震活动、工程地质条件和受力边界条件 ,采集... 西气东输管道工程EJ0 6 5桩附近边坡陡峻 ,并处于强震区 ,必须进行墩位地基所在岩体和岩壁边坡稳定性评价 (包括震动条件下 ) ,以评价跨越墩位的适宜性。通过野外地质调查确定研究区的区域地震活动、工程地质条件和受力边界条件 ,采集样品进行测试获取岩体的基本物理力学指标 ,作者进行了不同条件下 (天然、饱和、震动力 )的边坡三维模拟定量分析 ,评价了边坡的稳定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气东管道工程 边坡 稳定性 三维模拟 岩体 地震活动 工程地质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