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西方话语体系的“中国悖论”
被引量:14
- 1
-
-
作者
王义桅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
出处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4-74,共11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开启第二个百年新征程”重大研究专项“未来30年西方主要国家发展趋势预测”(18VBN0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西方话语体系中的“中国悖论”现象日益凸显:中国越成功,国际形象似乎越差;中国越积极援助世界,质疑声似乎越多;中国硬实力越上升,软实力似乎越下降……全球抗疫行动典型地反映出中国和西方关于生命—生活、国家—个人、利他—利己、秩序—自由看法的本质分歧。西方话语体系中的“中国悖论”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整个世界基本上都被西方殖民了,中国在西方主导的国际话语体系中成为唯一的例外,存在着工业文明体系下的“四特中国”与数字文明时代的“三非中国”现象。西方基督教、资本主义制度与个人主义文化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表现出不适应,并借疫情对华进行舆论的发泄。“中国悖论”其实折射出的是“西方悖论”。讲好中国作为一种文明而非民族国家的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是赢得中西叙事之争的前提。以人本主义超越人文主义,以人类共同价值超越普世价值,倡导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自主知识体系与包容性话语体系,才能纠偏西方的世界观,纠正其中国观,逐步克服西方话语体系的“中国悖论”。这是统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
-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西方话语体系
“中国悖论”
“四特中国”
“三非中国”
叙事之争
-
分类号
D822
[政治法律—外交学]
-
-
题名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西方话语体系及其误区
被引量:2
- 2
-
-
作者
张艳国
刘劲松
-
机构
江西师范大学
江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学院
-
出处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1-117,共7页
-
文摘
改革开放后,西方话语体系开始进入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冲击—反应论、传统—近代论、中国中心论等先后在中国史学界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西方话语体系在我国得到广泛传播的因素很多,既有对改革开放以前30年教条主义历史观支配史学研究的一种否定,也有为丰富史学研究而予以大力引介西方史学的一种尝试;既适应了我国改革开放后学术民主的实际需要,也有矫枉过正,过犹不及的偏差;既有纯粹的学术研究需要,也有意识形态的作用。不可否认,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史学同西方史学构建了一种激荡共生、交流互动的学术生态和良性关系,其积极和主流的一面是促进了我国近代史学科乃至中国史学的发展,但在另一方面也体现为消极性,即中国近代史研究的西方话语及其语境误区。这些误区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与话语体系乃至中国特色的史学学科体系与话语体系,影响很大。正确认识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道路,廓清西方话语体系误区,坚持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方法指导,坚持中国传统史学优良传统,科学吸收当代西方史学积极成果,形成当代中国近代史研究范式与风格,不仅对于促进中国近代史研究有益,而且对于形成中国史学的当代形态、当代理论与方法、中国风格和标识、史学发展的中国道路都大有裨益。
-
关键词
中国近代史
中国史学
西方史学
西方话语体系
-
分类号
K09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突破西方话语体系障碍 构建中国国际话语权
被引量:5
- 3
-
-
作者
张宏志
-
机构
中央文献研究室
-
出处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2017年第6期8-10,共3页
-
文摘
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的偏见和西方文化优势地位带来的认知偏差,使构建中国国际话语权在面临着历史性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西方话语的巨大的障碍和严峻的挑战。突破西方话语体系的障碍,构建中国的国际话语权,是一件十分艰巨而复杂的任务。既需要打破西方社会特别是学术界多年来固化的思维定式,还要让受西方话语体系影响的广大受众能够听得懂、听得进我们的论述。这是一件科学性、艺术性都非常强的工作,需要找好突破口和着力点。
-
关键词
西方意识形态
西方话语体系
突破障碍
中国论述
国际话语权
-
分类号
D6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西方话语体系下的伊斯兰世界
被引量:3
- 4
-
-
作者
杨卫东
-
机构
天津师范大学
-
出处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3-121,共9页
-
文摘
西方话语体系下的伊斯兰世界主要通过东方学与西方媒体体现。在东方学的视野下,伊斯兰世界是落后的,对西方充满了敌意。西方对伊斯兰世界所形成的这种所谓的东方学思维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首先,西方的基督教世界在早期发展中受到其近邻伊斯兰世界从宗教文化观上的强力冲击,基督教的一神论观受到伊斯兰宗教观的挑战。其次,近代以来西方世界的殖民扩张促使西方以一种强者的心态审视伊斯兰世界,而伊斯兰世界的衰落又促使西方世界掌握着对伊斯兰世界的话语霸权。受东方学的影响,西方媒体对伊斯兰世界存在有一定的偏见,而这种偏见又集中体现在以美国为首的大众传媒。美国承袭了欧洲社会对伊斯兰世界的偏见,并通过精英与媒体的结合,形成为当今美国社会对伊斯兰世界一种模式化的固有成见。受这种思维影响,西方社会普遍认为伊斯兰文化充满了敌意,对西方价值观与国家利益构成了威胁,而媒体又在肆意渲染着西方对伊斯兰世界的这种偏见,从而扮演了一个不太光彩的角色。西方话语体系下的伊斯兰体现了西方知识体系的一种话语权,而这种话语权是一种典型的东方学思维方式。透过西方的话语体系,我们可以看到其背后鲜明的政治性色彩。
-
关键词
西方话语体系
东方学
媒体
伊斯兰世界
-
分类号
B968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中国特色比较政治学话语体系的建构及其面临的问题
被引量:7
- 5
-
-
作者
李路曲
-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
南京大学亚太研究中心
-
出处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4-62,共9页
-
文摘
中国比较政治学话语体系的建构既要按照经典政治学的规范进行知识的积累,也要力求发现被经典政治学尤其是西方政治学所忽视的问题和领域,同时还要对一些重要的、带有西方印记的概念进行创新,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与方法的创新,最终形成对世界政治发展进程尤其是各种发展模式的解释。当前这一建构主要集中于经验层面而非理论层面,处于知识及概念积累阶段,主要集中于对中国发展模式的解释层次上,在企图阐述中国这一个案的典型意义或理论意义方面还缺乏深入而广泛的比较研究。
-
关键词
比较政治学
西方话语体系
中国话语体系
知识积累
理论构建
发展模式
-
分类号
D0
[政治法律—政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