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方令孺对西方诗歌艺术形式的接受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文 郝涂根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98-103,共6页
桐城籍女诗人方令孺在诗歌创作中大胆借鉴、移植西方诗体、诗行、韵律和题材。其诗歌体式移植西方十四行诗的变体十六行体,诗行排列选用法国立体派的压行式,韵律借鉴意大利彼特拉克体的抱韵格式,在题材选取上极力模仿英国维多利亚中后... 桐城籍女诗人方令孺在诗歌创作中大胆借鉴、移植西方诗体、诗行、韵律和题材。其诗歌体式移植西方十四行诗的变体十六行体,诗行排列选用法国立体派的压行式,韵律借鉴意大利彼特拉克体的抱韵格式,在题材选取上极力模仿英国维多利亚中后期诗人克·罗塞蒂的诗歌。方令孺在诗歌艺术形式上所作的有益尝试,较好地践行了新月派"三美"主张和"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令孺 西方诗歌 艺术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现代派诗歌的中国美学溯源:钱兆明《中国美术与现代主义:庞德、摩尔、史蒂文斯研究》评介
2
作者 王婉宁 魏琳 《海外英语》 2024年第1期206-208,共3页
《中国美术与现代主义:庞德、摩尔、史蒂文斯研究》系钱兆明先生《“东方主义”与现代主义:庞德和威廉斯诗歌中的华夏遗产》的续篇。该书主要考察了中国美术与西方现代派诗歌间的渊源关系,揭示中国美学思想对西方现代派诗歌发展的重大意... 《中国美术与现代主义:庞德、摩尔、史蒂文斯研究》系钱兆明先生《“东方主义”与现代主义:庞德和威廉斯诗歌中的华夏遗产》的续篇。该书主要考察了中国美术与西方现代派诗歌间的渊源关系,揭示中国美学思想对西方现代派诗歌发展的重大意义,为西方现代主义的中国溯源开辟新的研究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术 西方现代派诗歌 溯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融合中铸造东方的现代诗魂——对当代中国新诗潮与西方现代主义诗歌之间关系的一个考察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黎 《当代作家评论》 1987年第5期80-88,共9页
本世纪初,伴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疾风骤雨,西方诗歌与诗学理论曾第一次被大批地介绍到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诗国,给予当时中国诗人的探索与创新以巨大震憾与启迪,这次东西方两大诗潮交汇的结果,是中国白话新诗的真正确立与一大批才... 本世纪初,伴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疾风骤雨,西方诗歌与诗学理论曾第一次被大批地介绍到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诗国,给予当时中国诗人的探索与创新以巨大震憾与启迪,这次东西方两大诗潮交汇的结果,是中国白话新诗的真正确立与一大批才华横溢的青年诗人们的出现。然而,此后却因为各种因素致使中国诗歌与外界诗坛的联系一度中断了数十年。七十年代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现代主义诗歌 现代诗人 现代诗歌 现代派诗歌 超现实主义 七十年 西方诗歌 诗学理论 中国诗 浪漫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主义诗歌:中国对西方的精神接受 被引量:1
4
作者 罗振亚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9-24,共6页
新诗现代化是西方现代主义诗歌影响的结果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对后者的精神认同带来了观念的纯粹化、诗意的凡俗化、主旨的知性化和情调的感伤化 ;以对后者不同程度的“增殖”和“变异”
关键词 西方现代主义诗歌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 新诗 俗化 感伤 纯粹 自身 知性 精神 背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现代诗歌关系新论——以张枣对史蒂文斯的译写为中心 被引量:4
5
作者 王东东 《扬子江(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6-112,共7页
引言中国现代诗歌的发生与西方诗歌的译介不无关系,虽然不能完全归因于后者,而还包含了中国文学自身发展演变的逻辑。但是,在一般的研究框架中,西方诗歌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影响已经成了一个压倒性的论述。时至今日,这样一种"思维定势"... 引言中国现代诗歌的发生与西方诗歌的译介不无关系,虽然不能完全归因于后者,而还包含了中国文学自身发展演变的逻辑。但是,在一般的研究框架中,西方诗歌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影响已经成了一个压倒性的论述。时至今日,这样一种"思维定势"需要重新被审视甚至打破:这既和现代汉语诗歌逐渐增强的语言和文化主体性有关,也得益于晚近翻译理论和比较文学理论的刺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诗歌 史蒂文斯 译写 张枣 中西 现代汉语诗歌 比较文学理论 西方诗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意象生成的过程来看中西方意象观的不同
6
作者 李兵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58-60,共3页
中西方诗学中都有意象这一概念和范畴。但意象作为一个生成性范畴,在不同的时空、不同的文化土壤及不同的艺术思维模式下会有不同的表现,因此,中西方的意象观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意象的生成过程中,与之最相关的是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思维... 中西方诗学中都有意象这一概念和范畴。但意象作为一个生成性范畴,在不同的时空、不同的文化土壤及不同的艺术思维模式下会有不同的表现,因此,中西方的意象观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意象的生成过程中,与之最相关的是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思维模式,而这恰好也最能够表明中西方对意象认识的不同。本文试图从意象的生成过程这一独特视角来阐释中西方意象观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诗歌 意象生成 意象观 思维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朦胧诗”论争——“中国式”现代主义诗歌的艰难叙述 被引量:6
7
作者 余旸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09年第6期14-24,共11页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发生在中国新诗坛上声势浩大的"朦胧诗"①论争,影响极其深远。随后中国当代新诗全面展开,有关当代新诗的研究也步入正轨,"朦胧诗"一次次地重新置于研究、批评以及再叙述的文学史脉络中。
关键词 西方现代主义诗歌 朦胧诗 西方现代派 八十年代 现实主义 现代诗歌 中国式 主流意识形态 文学史 批评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学:中国与西方
8
作者 吕进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2-6,共5页
诗是最富民族性的文体,诗学是最富民族性的文体理论。人类文明的发展带来的世界诗歌整体化倾向决不意味着诗歌和诗学的民族风韵在相互交融与认同中的遗失。
关键词 西方诗学 中国传统诗学 中国诗学 中国与西方 中国新诗 中国现代诗学 西方诗歌 “朦胧诗” 纯概念 民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典诗歌欣赏三题
9
作者 宇禾青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2期82-84,共3页
古典诗歌欣赏三题宇禾青古典诗歌是诗化了的古代汉语,其中有很多特殊的表现手法,要真正接近它欣赏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在文学课教学实践中,发现青年学生欣赏古典诗歌往往停留于表面的感性层次,难以深入,主要问题在于对艺术... 古典诗歌欣赏三题宇禾青古典诗歌是诗化了的古代汉语,其中有很多特殊的表现手法,要真正接近它欣赏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在文学课教学实践中,发现青年学生欣赏古典诗歌往往停留于表面的感性层次,难以深入,主要问题在于对艺术规律、表现技法缺乏理解,因而找不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诗歌 西方诗歌 李商隐 《陌上桑》 诗歌创作 诗歌欣赏 牵牛织女 中国古典诗歌 意象 景物描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诗歌的时空结构——现代诗艺管窥之一
10
作者 周晓风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26-29,共4页
说到现代诗歌的时空结构,我们首先应该明确它所指的是什么意思,以避免理解上的歧误。所谓诗歌的时空结构,通常有以下两种理解:一种理解认为,这是指诗歌作品本身的物态形式,或者说存在方式。例如,从时间方面看,诗歌作品是用语言写成的,... 说到现代诗歌的时空结构,我们首先应该明确它所指的是什么意思,以避免理解上的歧误。所谓诗歌的时空结构,通常有以下两种理解:一种理解认为,这是指诗歌作品本身的物态形式,或者说存在方式。例如,从时间方面看,诗歌作品是用语言写成的,因而表现为一种顺时序排列的线条结构,所以朗诵起来音和义都是稍纵即逝;再以空间方面看,则是指诗的文字的排列方式,有的分行,有的不分行,有的形状宝塔,有的构成回文或其他特殊形式。另一种理解则认为诗歌的时空结构应该是指诗歌作品中所写到的时间秩序和空间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结构 西方现代诗歌 现代诗艺 诗歌作品 中国古代诗歌 白话新诗 主观化 空间感 现代诗人 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的N度空间——看台湾诗人罗门诗歌的双重吸收
11
作者 侯洪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6-60,共5页
罗门这位现代著名诗人,是当今台湾诗坛的三巨柱之一(还有余光中、洛夫),他以其诗歌的创新精神和现代性,享有“现代诗的守护神”和“都市诗与战争主题的巨擘”的声誉,他的诗作在大陆及香港地区以及世界各地的华人圈内具有广泛影响,还... 罗门这位现代著名诗人,是当今台湾诗坛的三巨柱之一(还有余光中、洛夫),他以其诗歌的创新精神和现代性,享有“现代诗的守护神”和“都市诗与战争主题的巨擘”的声誉,他的诗作在大陆及香港地区以及世界各地的华人圈内具有广泛影响,还被译成英、法、日、韩多种文字进入了世界诗坛。罗门诗歌是中国当代诗歌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对西方现代主义的吸收与扬弃,对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继承和发扬,是值得探讨和借鉴的,现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门 西方现代主义诗歌 意象 中国古典诗歌 麦坚利堡 时间的空间化 二元对立 现代诗 重吸 创新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顾与展望:百年新诗访谈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思敬 张健 《长江学术》 2018年第1期5-11,共7页
一、新诗的资源与传统张健:九叶诗人郑敏曾评价说:"新诗既没有继承古诗的传统,更没有形成自己的传统。"您认为百年新诗有否形成自己的传统,或者说新诗应该如何建构自己的诗学传统?吴思敬:新诗从诞生到今天已达百年,如果以诗人的... 一、新诗的资源与传统张健:九叶诗人郑敏曾评价说:"新诗既没有继承古诗的传统,更没有形成自己的传统。"您认为百年新诗有否形成自己的传统,或者说新诗应该如何建构自己的诗学传统?吴思敬:新诗从诞生到今天已达百年,如果以诗人的创作年龄划代,十到二十年为一代的话,至今至少也有六七代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思敬 西方诗歌 旧体诗 中国古代诗歌 诗歌创作 古代诗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俗”碰撞,重现艺术之光——评《民歌与新诗》
13
作者 于秀慧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I0002-I0002,共1页
中国新诗,实质上是游离于西方诗歌与中国传统诗歌之间的一种新诗体,历经百年,不乏经典之作,但未定型,仍在继承与创新之中寻求新的发展。林庚先生说:“新诗不成器的原因,是由于把世界上最好的诗歌传统丢了。他们(指那些照搬西方现代派诗... 中国新诗,实质上是游离于西方诗歌与中国传统诗歌之间的一种新诗体,历经百年,不乏经典之作,但未定型,仍在继承与创新之中寻求新的发展。林庚先生说:“新诗不成器的原因,是由于把世界上最好的诗歌传统丢了。他们(指那些照搬西方现代派诗的所谓先锋人物和许多诗刊编辑们)不知道中国是世界上诗歌最好的国家……不要看不起民歌,诗与歌分开就不好了……”比如,《诗经》的精华所在——“国风”,便是源于各地民歌。因此,新诗的发展需要从鲜活而浩瀚的民歌中汲取营养,一方面让民歌这块“文化活化石”发扬光大,一方面也让新诗更具现实活力、更易获得情感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现代派 西方诗歌 中国传统诗歌 中国新诗 诗歌传统 新诗体 林庚 情感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曲叩问与寻找的悲歌——读邹联安的抒情长诗《逃亡者》
14
作者 吴广平 《艺海》 2010年第8期137-138,共2页
中国虽是一个诗的国度,但中国传统诗歌长诗较少,短诗较多,缺乏西方诗歌那种博大、恢宏的文化传统。五四以后,受欧风美雨的影响,中国才出现较多的结构浩繁、篇幅宏大的长篇诗歌巨制。但是,长诗,尤其是抒情长诗,一般诗人不敢问津... 中国虽是一个诗的国度,但中国传统诗歌长诗较少,短诗较多,缺乏西方诗歌那种博大、恢宏的文化传统。五四以后,受欧风美雨的影响,中国才出现较多的结构浩繁、篇幅宏大的长篇诗歌巨制。但是,长诗,尤其是抒情长诗,一般诗人不敢问津,因为需要非凡的气魄,需要澎湃的激情,需要深邃的思想,需要横溢的才华。因此,当我读到邹联安的长达四千余行的抒情长诗《逃亡者》时,不禁为之一怔!这是作者呕心沥血、数易其稿、反复锤炼、精心打磨的一部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抒情长诗 逃亡 中国传统诗歌 悲歌 叩问 西方诗歌 文化传统 长篇诗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与传统——中国新诗谈 被引量:4
15
作者 吕进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2-6,共5页
一 在历史上,开放往往为诗歌的创新创造了良好环境。中国新诗的出现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大创新,台湾诗人上官予甚至认为“是两三千年来中国诗史上,一件绝无前例的大事”。而新诗的诞生就是遇到本世纪初叶的文化大开放年代,西学东渐,新潮汹... 一 在历史上,开放往往为诗歌的创新创造了良好环境。中国新诗的出现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大创新,台湾诗人上官予甚至认为“是两三千年来中国诗史上,一件绝无前例的大事”。而新诗的诞生就是遇到本世纪初叶的文化大开放年代,西学东渐,新潮汹涌,孕育了新诗的胎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诗 西方诗歌 民族传统 新诗的诞生 中国诗歌 音乐性 现代格律诗 李金发 纯诗 含蓄蕴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新诗中的“镜子”母题与语言本体观念转换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海鹏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4-81,共8页
一、纳蕤思神话、现代主义与“语言本体之镜”在西方诗歌的原型意义上,“镜子”母题可追溯到那喀索斯(纳蕤思)临渊照影的神话。1890年12月,法国人瓦雷里与纪德同游蒙彼利埃植物园中的水仙墓^(①),前者写下了长诗《水仙辞》,后者写下了... 一、纳蕤思神话、现代主义与“语言本体之镜”在西方诗歌的原型意义上,“镜子”母题可追溯到那喀索斯(纳蕤思)临渊照影的神话。1890年12月,法国人瓦雷里与纪德同游蒙彼利埃植物园中的水仙墓^(①),前者写下了长诗《水仙辞》,后者写下了诗化散文《纳蕤思解说——象征论》,后在1920至1930年代,经由梁宗岱、张若名、卞之琳等人的译介,纳蕤思神话对19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人们在理解自我、语言、诗歌及其相互关系等问题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水中的影像,象征了超越现实世界之后所抵达的艺术乐园;对艺术乐园的抵达,需要诗歌临渊自照,在对自我影像合目的性的沉思中形成一个封闭的循环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新诗 那喀索斯 西方诗歌 瓦雷里 梁宗岱 卞之琳 蒙彼利埃 循环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卞之琳与后期象征主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怡 《外国语文》 1994年第2期34-42,共9页
卞之琳与后期象征主义李怡戴望舒、何其芳、卞之琳是中国现代派新诗最主要的代表。如果说中国现代派最显著的特征是将西方的象征主义诗艺与中国固有的诗歌传统互相印证,尝试“中西融合”,那么,不同的诗人出于不同的性格气质,所进行... 卞之琳与后期象征主义李怡戴望舒、何其芳、卞之琳是中国现代派新诗最主要的代表。如果说中国现代派最显著的特征是将西方的象征主义诗艺与中国固有的诗歌传统互相印证,尝试“中西融合”,那么,不同的诗人出于不同的性格气质,所进行的融合尝试又是各不相同的。通常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卞之琳 后期象征主义 中国古典诗歌 戴望舒 艾略特 戏剧化手法 西方诗歌 中国古代诗歌 李商隐 诗歌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朱光潜《诗论》中的诗学观
18
作者 魏朝金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2年第1期30-32,共3页
朱光潜的《诗论》集中反映了他的诗学观。他采用心理学、语言学、人类学、社会学等相关理论,用比较的方法全面分析中国古诗的流变过程,阐明中国古诗和西方诗歌的区别与联系,形成了全面的诗学观。该诗学观呈现出视野宏阔,分析中和;溯根求... 朱光潜的《诗论》集中反映了他的诗学观。他采用心理学、语言学、人类学、社会学等相关理论,用比较的方法全面分析中国古诗的流变过程,阐明中国古诗和西方诗歌的区别与联系,形成了全面的诗学观。该诗学观呈现出视野宏阔,分析中和;溯根求源,史论结合;见解独到,鞭辟入里等新的特点,并使其诗学观具有了方法论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论》 诗学观 朱光潜 中国古诗 流变过程 西方诗歌 史论结合 语言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必自轻自践?——“非传统”异议
19
作者 尹在勤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10-13,共4页
与整个中西方文化交流一样,中西方诗歌的彼此互相影响和交流,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一部新诗发展史证明,中国新诗从“五四”前夕诞生,以白话取代文言,突破传统的旧体诗的形式,实现“诗体大解放”,最早的新诗人如郭沫若、刘大白、沈尹默、... 与整个中西方文化交流一样,中西方诗歌的彼此互相影响和交流,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一部新诗发展史证明,中国新诗从“五四”前夕诞生,以白话取代文言,突破传统的旧体诗的形式,实现“诗体大解放”,最早的新诗人如郭沫若、刘大白、沈尹默、刘半农、俞平伯等等,他们的创作无疑地都程度不同地受到西洋诗的影响,他们都引进过若干西洋诗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传统 西洋 中国诗歌传统 庞德 中国新诗 西方诗歌 意象派 美国诗人 诗的形式 李金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一个尚未解开的“情结”
20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26-127,共2页
关键词 知识分子写作 “后现代主义” 诗歌写作 西方文化理论 文学批评 西方诗歌 艺术精神 文学与政治 新诗传统 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