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世纪80年代对西方现代派文学接受中的技术主义 |
王德领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2
|
老舍与西方现代派文学 |
史承钧
伍斌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4 |
9
|
|
3
|
论西方现代派文学中的“丑”──兼及与传统文学的联系 |
蒋承勇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5 |
3
|
|
4
|
西方现代派文学与资本主义精神危机 |
龚翰熊
|
《社会科学研究》
|
1984 |
1
|
|
5
|
时代·色调·追求——浅议西方现代派文学与我国社会主义文学的本质区别 |
哈若蕙
|
《宁夏社会科学》
|
1984 |
1
|
|
6
|
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悲观主义论析 |
郑松锟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1 |
0 |
|
7
|
西方现代派文学与中国当代大学生 |
夏天阳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0 |
0 |
|
8
|
重视文艺创作思想上的反污染斗争——评西方现代派文学思想对我国文艺创作的影响 |
吴野
|
《社会科学研究》
|
1983 |
0 |
|
9
|
当前我国文艺理论界 关于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论争 |
丁子春
|
《远程教育杂志》
|
1986 |
0 |
|
10
|
阿里斯托芬剧作的喜剧性与“双向性变形”——兼与西方现代派文学中的怪诞比较 |
修倜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0 |
0 |
|
11
|
以正确的观点、态度对待西方现代派文学 |
宁宓用
|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
1992 |
0 |
|
12
|
西方现代派文学的两重性 |
|
《文艺理论研究》
|
1983 |
0 |
|
13
|
形形色色的西方现代派文学 |
周清
|
《远程教育杂志》
|
1984 |
0 |
|
14
|
关于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评价与借鉴 |
傅修延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4 |
0 |
|
15
|
关于西方现代派对中国现代文学影响的历史评价 |
阙国虬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6 |
0 |
|
16
|
《现代》杂志与现代派文学 |
马以鑫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4 |
2
|
|
17
|
论鲁迅与西方现代派 |
罗嘉慧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
1995 |
2
|
|
18
|
评现代派文学 |
吕世民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0 |
|
19
|
现代派小说思潮与新时期文学的形式追求 |
李兮
|
《当代文坛》
|
1988 |
1
|
|
20
|
西方现代派不可能垄断“现代性” |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0 |
0 |
|